12.30 大问题丨所罗门:正义和社会契约的起源

大问题丨所罗门:正义和社会契约的起源

正义从何而来?为什么对正义的思考会持久地占据我们?我们为什么有国家和政府,又为什么应当服从它们(除了害怕惩罚)?对这些问题的最流行的现代回答是(源自于十七八世纪的一些伟大的社会思想家,尤其是霍布斯、洛克和卢梭),正义连同整个社会都是由一种一般性的社会协定,即社会契约产生的。我们有义务服从正义原则(以及执行它们的政府),因为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同意这样做。我们似乎与国家——或者更恰当地说,是与我们社会中所有其他人——订立了某种契约,决定依照某些规定生活在一起,根据我们的充分计算,这些规定是符合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的利益的。作为对我们服从规定的回报,其他所有人也会服从它们(否则就会被迫这样做)。只要想想交通规则,就能发现这种思想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应当存在这些一般性的规则,以及(大多数时候)遵守它们是多么符合我们的自身利益。我们一致同意要公平,并一致支持和参与公平的制度(尤其是正义体制连同纳税体制、市场体制、契约和所有权体制),作为回报,其他人也同样参与进来。这样社会将变得平稳有序,财产也将是安全的和有保障的,个人生活也得到了保护。由此,正义导源于相互之间的意见一致,即我们都同意受制于某些规则和原则。

当然,我们自己并没有签署这样的契约,即便可以认为(正如苏格拉底三千多年前在《克力同篇》中所做的那样)通过“选择”生活在某个社会,我们就同这个社会订立了一种含蓄的协定。尤其是在美国,的确有某种类似于“社会契约”的东西,它是由当时的各州代表为了“建立”政府和一套一般性的法律——即宪法——而签署的书面文件。但是,无论我们是否相信曾经存在过或现在就有这样一种契约,对社会契约论的诉求使得政府以我们(集体的)利益为条件并依赖于我们(集体的)决定(作为这种理论最主要的倡导者之一,让-雅克·卢梭把我们的集体要求称为人民的公意)。根据这种观点,政府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并将那些规定强加到我们身上来的。事实上,我们才是政府的规定和法律的最终来源,正是我们的“意志”变成了国家的法律。正如卢梭深刻指出的那样,我们最终把法律施加到自己身上。

当人们聚在一起形成社会之前存在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聚在一起?关于前“自然状态”(即社会形成之前)的最著名的理论是由托马斯·霍布斯提出的,他认为在社会和正义形成之前,人类的生活是一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其结果是“污秽、野蛮而短暂的”。他主张人生而自私,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上,要是没有法律和政府强迫我们行为规矩些,我们的确会自相残杀。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加入一个社会并赞同这种法律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害怕受到其他人的伤害和杀戮,为了回报我们承诺不去伤害他们,他们也不去伤害我们。这是一笔不坏的买卖。其含义显然是,人性大致相同,要是没有政府和法律,我们极有可能返回到那种野蛮的自相残杀的状况。在英国内战时期的著作里,霍布斯把内部纷争看作可能降临到一个社会身上的最大的恶。他认为,要避免这一点,唯一的办法是把权力赋予一个强有力的核心权威,要么是一个人,要么是一个集合体。根据这种观点,社会成员自愿地将权利让渡给统治力量;但霍布斯相信,为了保证和平,付出这种代价是值得的。

另一种较为温和的社会契约理论得到了霍布斯的继承者约翰·洛克的捍卫。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我们本质上都是勤苦工作的生物。我们努力地修造房屋,耕作土地,并由此声称对财产的所有权,这些财产里“渗透着我们的劳动”。但是自然状态下的所有权是很薄弱的。因为即使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工作赚得了所有权,但保护他所拥有的东西却是另外一回事。因此,为了维护我们辛苦赚来的财产,我们聚集在一起结成伴有法律和政府的社会。不用说,洛克的理论非常重视私有财产在正义和社会运作中的重要性。

还有一种更为温和的理论是让-雅克·卢梭所捍卫的,他把社会和正义(正如我们早先提到的)看作人民公意的表达。但是卢梭并不像霍布斯那样把自然状态看成一场野蛮的战争,也不首先把它看成是一个由勤苦工作的个人组成的世界。相反,卢梭想像了一个物资充足的世界,我们前社会状态的祖先采野果、睡山洞,轻而易举地就能活下来。他们互不干涉,即使他们对处于危难中的人们表示同情。卢梭认为,“自然人”比我们中的人多数人要更为幸福和健康。那为什么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们还要结成社会呢?卢梭认为,社会进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悲剧,它不仅是我们创造力的产物,而且也是我们容易轻信的产物。他说,我们天生善良快乐,但社会“败坏”了我们。不过,构思合理的社会不仅会在某种程度上恢复我们天然的活力,使我们的创造力得以发挥,而且还会把我们变得不仅仅是“自然的”。社会将使我们变得道德。社会将把一个单纯的女人和男人变成公民。

这三种关于人性的看法区别很大,但它们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因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聚集在一起结成了社会,法律和正义是它的主要特征。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想法。无论我们是否相信从历史角度给出的断言(或者是预设的人性理论,或者是社会契约本身的故事),这种想法都例证了我们对自身和所生活的社会所提出的许多最为重视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