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翻拍于经典日剧的《安家》讲的是一群房产中介在上海的卖房故事,由孙俪扮演的女主房似锦作为总部空降的店长+金牌销售,其口头禅是“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如此霸气而自信的宣言究竟是建立在周到贴心的专业服务之上,还是编剧金手指效应,为人设而强行编故事呢?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安家》开播13天,在微博上共出现66次热搜,仅以#安家#为例,根据当天剧情的内容,搭配不同的表情包,就是新话题。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打开《安家》相关话题页面,单个话题阅读量平均在1亿以上。有共鸣认同声,也有争议乃至批评声,对都市剧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开放的公共话语场,观众畅所欲言,不同视角不同立场给予创作者及时、真实的反馈。公众关注的焦点、审美好恶、价值观念都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讨论声中显出轮廓,等待被提炼成有迹可循的创作经验。

尽管自该剧开播以来一直颇受争议,但作为一部聚焦都市房产,展现房产中介这个职业特色的热播剧,剧中关于房产中介服务的一些细节设置颇为动人,值得所有的业内同行学习借鉴,尤其是刚刚从事这个行业的朋友,看看剧中的销售精英和正在成长为销售精英的伙伴们,都有哪些独门销售秘笈?

似锦的小黑伞和喷剂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房似锦外出带看时,随行装备中总有一把大黑伞,即使是大晴天,这把黑伞也会替客户遮挡阳光和紫外线。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除此之外,房似锦的随行包包中还带有清新口气的喷剂,面见客户前喷一喷,这样在跟客户近距离介绍时才不会出现口吐异味的尴尬,让客户在看房和交流过程中更加愉悦自在。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九八五的高端小零食

九八五在剧中的本名叫做鱼化龙,重点本科院校毕业,拒绝回老家找一份更体面的工作,却选择在上海的房产中介门店当一名小小的中介,过着饭时不定、昼夜颠倒的生活。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作为一名初入行的房产中介,九八五除了岗前培训中学到的销售技巧和服务标准之外,在提高服务水准、笼络客户的心等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小心机”:随身携带一些高端小零食,既能向客户展示自己的周到贴心,也能迅速消除人际距离,拉近与客户的关系。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王子的宫廷总管式服务

在剧中,房似锦空降之前,王子才是店内公认的“开单王”,而且专门服务高端客户。所谓“开一单,吃半年”,王子在服务这些高端客户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宫廷总管式服务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在王子服务高端客户的“葵花宝典”中,一个洋气的英文爱称必不可少,还要收集客户的生活习惯、性格喜好等各类情报,争做客户肚里的“小蛔虫”。除此之外,服务“客户姐”时,嘴甜、机灵,必要时还能抄起衣袖清理豪宅,这样的满分技能,难怪能把客户哄得分不清南北,签下一单又一单。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另一方面,《安家》的热搜话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地域、行业、民生。

01

地域特质

《安家》的内容创作一度引发争议。六六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片方的确购入了《卖房子的女人》的版权,故事采用原版的架构,但内容全部重新进行了本土化的设计。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安家》这部以房产中介视角辐射上海众生百态、风土人情的都市剧,是海派电视剧在银屏上的回归,该剧从故事到人物,浸透着上海独有的市民文化和商业化属性。

热搜话题中,#深坑国际公寓#、#上海老洋房# 是上海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前者是房似锦为了满足客户“地下十七层”的购房需求找到的“奇葩”建筑,后者是徐姑姑立足房产中介行业、“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拿手绝活。透过房产中介的视角,里弄之外的现代上海呈现出来。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地域特质和都市剧的融合要做到不可替代,因为观众对于不同地域流派的剧集有额外的期许:本地人找乡音难忘的归属感,外地人看新鲜的风土人情。剧中人物台词动辄“帮帮忙”“拎不清”,老谢吐槽客户“钞票那么少,要求那么多”,方言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安家》中的细节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只能发生在上海,换个地方就变了味道。

02

行业属性

行业剧的意义是展现行业特质,将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矛盾剥离行业,全剧无法成立的行业剧才是合格的。优秀的行业剧应当是包裹在日常生活鸡毛蒜皮、情感伦理甚至是层出不穷搞笑娱乐的,是实实在在对行业风貌的立体勾勒,对行业常识、职业伦理春风化雨般的渗透。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通过剧集透视中介行业,泛泛地了解买房卖房中的门道,也是观众的诉求。《安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件加以戏剧化的处理,“每个买房者都是一个故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行看不懂,内行嫌浅薄”的创作窠臼。

房似锦一出手就卖掉了十年未售出的“跑道房”,由此引发#奇葩户型大赏#的话题热议,评论中俨然“被中介推销奇葩户型的房子”大型经验分享现场。#九八五成功开单#,观众除了感叹中介不易,更惊讶于鱼化龙在徐姑姑指点下欲擒故纵不带合同的心机操作,买房不亚于一次大型头脑风暴,买家和卖家的心思算盘,《安家》尽数搬上了荧屏。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除此之外,曾经被公众认为工作轻松,打打电话联系客户、陪同客户四处转转看房的房产中介从业者背后的艰辛用轻松幽默手法呈现在荧屏上。房似锦一顿早餐能吃掉4个包子两杯稀饭,跑完马拉松脸不红气不喘,也是被房产中介的职业锻炼出来的。28楼徒步往返三趟,衬衣背后被汗水浸透;皮鞋跑破却苦于生活窘迫没钱置装,只能自己动手修补破损的鞋子,房似锦是单一个体,背后是千万房产中介的形象浓缩。她在宫蓓蓓家踩着凳子拍照、记得在入户前套上鞋套,原本不经意的细节被镜头放大,无形之中也是房地产中介从业者专业精神、服务意识的彰显。

对于《安家》当中呈现的职业伦理,关注度、讨论度很高,争议同时存在。为了帮助九八五开单卖房,徐姑姑、房似锦、谢亭丰等人联合演了一出戏,谢亭丰动用私人关系,为客户孩子争取私立高中的入学面试资格,只为能够让客户搬家。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作为房产中介是否应当干涉客户生活,这也是《安家》前序的房产交易事件中一直涉及的内容:房似锦为将跑道房卖给宫蓓蓓夫妻,不但想尽办法帮忙卖出她家现有老破小,还不遗余力将跑道房装修好,阚先生给小三买房,老韩夫妻用半辈子积蓄给儿子买房,犹豫是否加儿媳的名字,静宜门店的几位房产中介在经手自己客户的“房事”时,无形之中已经卷入他们的“家事”。同时,到底是否应该保持与客户之间的分寸感、与他们个人家庭生活保持距离,也是房似锦和徐姑姑始终面临的职业伦理交锋。

房子里面住着的是家庭,买房子关系着一个家庭的未来,公与私之间的并非能用清晰的界限划定。《安家》在职场伦理上的争议,也恰巧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公众的关注点,而这个关注点,也并不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03

民生话题

“有了房子才有家”的观念长久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买房几乎是每个人人生中的头等大事。《安家》以房子为圆心,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生类话题几乎占据《安家》热搜的半数以上,由此证明,都市剧要有话题性,必定要从现实生活出发。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安家》中不乏私人领域的议题,涉及婚姻、家庭、两性之间的探讨。但《安家》的高级之处,或者说仍旧能够以私人议题赢得公众共鸣的关键是,在话题的选择方面找到了共通点,形成广泛的话题,供公众敞开探讨。

#心疼房似锦# #安家 原生家庭# #房似锦 房四井#等与原生家庭相关的话题出现时,不论是从剧情弹幕还是话题相关评论当中,能够看出观众对于女性美强惨、吸血鬼原生家庭等极致化处理的疲劳。相比于将更多精力放在渲染问题家庭、凄苦身世上,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受到原生家庭影响的女性如何走出桎梏、经营自己未来的生活。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即便作天作地的张乘乘令观众头大,但由她引起的 #假离婚后爱人出轨能原谅吗#话题确实值得深思,甚至能够由此推及社会中不同视角下对男性女性行为的看法。《安家》在所有民生话题的设定上均保持贴近生活的原则。观众共鸣之外,能够以不同的视角进行自我观照和反思,是作为都市话题剧能够产生的最佳影响力。

#房产证该不该加儿媳妇的名字# #安家 蜗居#等由房子延伸,展现当下社会生活中年轻人掏空6个口袋买房、婚前财产分配、漂族的居住现状从私人领域延伸至公共议题的讨论也一直延续。

作为海派剧、行业剧,或者话题剧的《安家》,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深耕细作行业题材、拥抱现实生活,并进行有效的艺术转化与提炼,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创作质量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启示。

都市剧《安家》围观热点,顺便GET精英技能


剧情还在发展,与房子相关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作为这些故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房产中介从业者们从自己职业的视角,一点点诠释着买房置业、安家幸福的意义和真谛。房子,它不仅仅是一个房子,更是承载了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幸福安稳,房产中介们也不应该仅仅是卖房子,他们卖的,还有幸福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