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农村过年遇“冷场”,初一拜年少了,下午村子就冷冷清清的,为啥

农村过年遇“冷场”,初一拜年少了,下午村子就冷冷清清的,为啥

盼望着,鼠年春节终于到来了,可是,在笔者的家乡,从年三十开始,冷清的现象就一直存在。往年,年三十的早上,家族中的叔伯兄弟侄子都会聚集在大伯家,一切准备就绪,大家浩浩荡荡的前往坟园祭祖,也就是老话说的“接老人过年”,可是,今年除夕,仅大伯独自上坟祭祖,大家也没聚在一起,各自待在家里张罗着贴春联,挂灯笼。年夜饭,也仅局限在自己家里团聚,少了亲朋之间的聚会,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唯一一次陪着父母跟前,看着春晚,一家人简单的团聚!

农村过年遇“冷场”,初一拜年少了,下午村子就冷冷清清的,为啥

凌晨的钟声响起,春节也就正式到来了,在笔者的家乡,过去习俗是“赶年点”,每当夜晚12时来临时,鞭炮齐鸣,烟花漫天,可是今年,村子里放鞭的少了,稀稀拉拉的有那么几家!没过多久,村子里就寂静了下来,也没有再“守岁”通宵玩耍的了,更多的乡亲早早的休息了!

农村过年遇“冷场”,初一拜年少了,下午村子就冷冷清清的,为啥

一转眼,几声急促的鞭炮声,唤醒了熟睡中的乡亲!这也意味着,拜年习俗也将到来了!记得儿时,那时拜年,一个家族一队人,先围绕在“五服”之内的家人中拜年,而后,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整个村子。走在街面上,遇到辈分高的长者,要磕头行礼,这一圈下来,膝盖也着实有些疼痛,可是,却赚来了一口袋的糖果。可是今天,早上七八点了,也仅有“五服”之内的本家人来拜年,而围着村子转的几乎看不到了!偶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在坚持着挨家挨户的拜年!过去,拜年还会坐下喝会茶,如今,很多是礼节做足,就离开了!

农村过年遇“冷场”,初一拜年少了,下午村子就冷冷清清的,为啥

上午,本该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如今也冷清了,而到了下午,拜年的几乎没有了,村子里鞭炮也不响了,街面上没有了走动的乡亲,年也就算过完了,为啥过年也遇到“冷场”呢?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些原因。

农村过年遇“冷场”,初一拜年少了,下午村子就冷冷清清的,为啥

首先,年味淡了,很多村子鞭炮迎来了“禁令”。年味的淡化,鞭炮多地迎来了“禁令”,让喜庆热闹的现象少了,有些乡亲宅家里不愿出门,有时还是怕别人无休止的询问,比如说“赚钱多少,找对象了吗,打算啥事要孩子”之类的事情。

另外,特殊时期,更应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目前,大家自觉减少了聚会的机会,拜年的形式更多的局限在了往来,而春节挨家挨户拜年的现象也少了,各自居家,减少人员交往的机会,出门也佩戴上了口罩,为得也是家人的健康。

农村过年遇“冷场”,初一拜年少了,下午村子就冷冷清清的,为啥

第三,宅家里休息成为过年新的选择。以往过年这两天很累,挨家挨户串门拜年,到了下午就该休息了!的确,腊月里大家忙着走亲戚,备年货,准备各种吃食,自然已经身心俱疲了,大年初一上午过去,年也算溜走了,有些村民会开车出去转转,更多的人会选择宅家里休息,看看电视,打打游戏,当然也是基于如今的情形!

农村过年遇“冷场”,初一拜年少了,下午村子就冷冷清清的,为啥?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在您的家乡,今年过年相比往年有哪些变化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评论,感谢大家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