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中國真正能發大財的只有一種人:這才是大道至簡,看完恍然大悟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學習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探股說(k002552),探討交流炒股技術,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暴利從來不是交易的正途,生存才是盈利的根本

在一場戰役中,相比於如何擊敗敵人,自身的生存問題是指揮官更加關注的重點。能讓一支軍隊立於不敗之地的前提就是生存,在“股票戰場”上也是如此,然而在實戰中“生存”問題卻常常被人們忽視。

中國真正能發大財的只有一種人:這才是大道至簡,看完恍然大悟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一問題的出現呢?

“暴富”心理在作祟

對於初入股票市場的交易者而言,能夠穩紮穩打、接受低盈利甚至不盈利的人很少,更多的人時刻相信幸運女神就站在自己的身後,他們渴望迅速盈利甚至是一夜暴富。而這樣的心理往往就會是交易者在無形之中養成一種不好的交易習慣:重倉。

重倉交易的結果無非兩種:大賺或大賠,盈利當然最好,然而一旦虧損,其帶來的後果則極有可能使你再也無法從市場上爬起來。那麼,我們來看一下重倉交易會給你帶來的影響:

假設你重倉盈利了,一次冒險為你帶來了可觀的收益,對於初學者不是一件好事,它會使人迅速的膨脹,自信心爆棚。正所謂思想決定行為,在下一次重倉與輕倉的選擇上,想要暴富的心理就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更加偏向重倉交易,而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回到“原點”。思想中由於追求盈利而形成的重倉觀念終會導致滅亡,而之前的盈利只不過是市場為貪婪的人而設下的誘餌。

假設你重倉虧損了,要想把虧損的賺回來需要多少盈利呢?可以從數學的角度計算一下:虧損10%,回到原成本需要盈利11.11%;虧損20%,回到成本需要盈利25%;虧損30%,回到成本需要盈利42.68%;虧損40%,回到成本需要盈利66.67%;虧損50%,回到成本需要盈利100%……由此不難看出,重倉交易的前提下,一次較大的虧損就有可能將你套牢。

記住,交易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所獲得的利潤就是剋制慾望的獎勵。

對抗人性的弱點

首先,你要放下追求“暴利”的心理,將交易視為一場應對挑戰的遊戲,從而忽略交易背後的金錢變化。在遊戲中“我不過是想打敗別人,或者被別人打敗。”這樣的話聽上去充滿了血腥和殺伐的味道,但其中的一點很關鍵,那就是將交易目標由獲利轉變為對方法的提煉與總結,而這正是成功的關鍵。

其次,做好資金管理並確保交易系統擁有盈利能力。若你的交易系統能夠達到賺3賠1,那麼即便勝率只有30%,也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率。我們來計算一下:將十次交易作為一個週期,假設每次盈利為3,虧損為1,那麼:

10次全虧,虧10

9次虧,1次對,虧6

8次虧,2次對,虧2

7次虧,3次對,賺2(請注意,這就是30%勝率,賠率一賠三的情況)

6次虧,4次對,賺6

5次虧,5次對,賺10

4次虧,6次對,賺14

3次虧,7次對,賺18

2次虧,8次對,賺22

1次虧,9次對,賺26

10次全對,賺30

由此,你是不是能夠理解為什麼有些交易者經常做錯,但最後賬戶卻仍在賺錢了呢。但要實現這樣的收益,你除了要具備這樣一套能夠盈利的系統之外,還要做好資金管理,否則一旦虧損嚴重或者爆倉,再好的系統都會成為一個空話。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生物在歷史的長河中以進化順應生存環境的不斷變化。在股市中也是如此,進化與改變才是生存的真理。但是,人不抗拒改變,但會抗拒被改變。站在一扇由內開啟的門後,外面的人無論多大的力氣都無法把門打開,真正開門的力量來源於你的內心。


交易,實際上是一個反人性的過程。也就是說,頂級的交易員,他們大多數都掌握了人性在交易中的各種表現。

知道了人性是如何表現的,並逆反這些人性,便是交易員交易成功的基礎,因此,好的交易員其實沒有什麼秘密,他們只是發現了人性在交易中的弱勢,並且主動的逆反了它們。

在海龜交易法則一書中,羅列出了一些對大多數人的交易影響明顯的認知偏差。那麼,這些認知偏差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交易的?

1、厭惡損失

不願意止損。我寧願不盈利,也不願意止損出局。這就是很多人的心理狀態,期貨還好,因為有槓桿,大波動,人們更容易能夠認清止損的必要性,但是股市中,不願意止損的人的數量非常龐大,因為,股票在牛市中總是會上漲的這句話,給了他們一個最好的理由。

而職業交易者都止損都直接而果斷,跟喝水吃飯一樣簡單。

中國真正能發大財的只有一種人:這才是大道至簡,看完恍然大悟

2、沉沒成本

因為厭惡損失,衍生出了人們對待“沉沒成本”的態度。沉沒成本指的已經發生,無法收回的成本。經濟學家薛兆豐曾經指出:沉沒成本不是成本。但是大多數人並不這麼想,他們很難接受這些事實。

比如海龜交易法則裡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一個公司投入了1億美元研發出了一個項目。結果這個項目開發成功以後,他們發現了一個明顯更好的技術。按照正常的理性的邏輯,這個公司應該放棄之前的項目,轉而研發這個新的項目,應該著眼於未來,不必在意之前已經花掉的成本。

但是,這種轉變會讓這家公司覺得自己的1億美元成本白白浪費了。他們有可能會繼續堅持最初的項目……這就是沉沒成本帶來的糟糕決策,被已經發生,無法收回的成本所影響。

中國真正能發大財的只有一種人:這才是大道至簡,看完恍然大悟

在交易中,這種現象也市場可見。

比如,很多人經常死扛著一支股票,除了厭惡損失的情緒外,或許他還在想,這支股票我如果平掉了,那麼我之前的損失就浪費了。於是,他就死守著想要撈回成本,根本不管不問別的走勢更好的股票。這個就跟上面說的那個公司是一個道理。因為之前的成本而放棄了別的更好的機會。

這種行為模式會隨著虧損的增加而被強化,因為沉沒成本越大,人們越難以放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聽說有人的股票拿了幾十年的原因。讓人能夠關掉電腦,卸載軟件的根本原因就是:我既然已經虧了這麼多,如果我止損,那麼這錢不是都打了水漂麼?

可實際上呢?實際上,後期行情怎麼走,跟他付出了多少沉沒成本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因此,對於交易員而言,該止損止損,該回吐回吐,不要過分在於那些沉沒成本。

3、厭惡不確定

海龜交易法則把人們更願意落袋為安成為處置效應。但是我覺得它是由厭惡損失和厭惡不確定而導致的。當我們的賬戶有浮盈的時候,我們會同時面對利潤的不確定性,和利潤可能損失掉的可能性。這就導致了我們難以忍受繼續持倉。我們迫切的想把盈利這件事給確定下來。所以,一旦有浮盈,尤其是在浮盈開始波動的時候,是人們最想平倉的時候。.

可實際上,交易需要擁抱不確定,需要在有浮盈的時候,嘗試獲取大的趨勢行情。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機會拉大盈虧比,實現整體交易邏輯的正向收益預期。見好就收的思路,是根本持有不到趨勢行情的。

中國真正能發大財的只有一種人:這才是大道至簡,看完恍然大悟

4、結果偏好

就是我們更願意相信結果,而非過程。

很多人只看自己的交易是否盈利,他們認為,盈利的交易就是正確的,虧損的交易就是錯誤的。完全不在意其背後的交易邏輯。實際上,職業交易員更在意的是交易邏輯,邏輯正確,單次交易是虧損的也是對的。邏輯不正確,盈利的單子也是錯的。

比如,死扛。很多人死扛後真的抗回來了。這在結果偏好的認知下,他們會認為這是正確的,然後就在某一天被一波抗不回來的行情給帶走了。還有很多人因為運氣而實現了短期盈利,結果也是強化了他的行為模式,最後導致了其失敗。

人們向來喜歡結果,尤其是在期貨市場這種不確定橫行的領域。因此,在交易界,吹牛向來是有市場的。因為賺錢的就是厲害的,誰賺錢誰是高手,這就是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看結果不如看邏輯,因為在這個不確定、帶槓桿的領域裡,結果非常具有偶然性,而邏輯,才具有真正的穩定性。

5、近期偏好

更重視近期的數據或經驗。

這個很好理解,很多人使用某一套交易方式,只要近期虧損,他立即會說:市場變了或者說,方法失效了。比如海龜交易法則本身,很多人都嘗試過這套交易模式,但是,只要當這套方式開始連續虧損,他們就會說,這個方法知道的人太多了,早就失效了。可實際上,真正能夠使用這套方法的人,鳳毛麟角,極少部分是因為真的懂,而大多數人是因為他們並不理解其中的交易邏輯,他們遵循了自己的近期偏好。

一虧損就開始改變,這其中很大部分是因為人們的近期偏好,殊不知,任何一套交易方法都無法實現一直盈利,任何的交易方法都有著自己的不利期,長遠的從邏輯上看問題,才是正確的方式。

最近誰賺錢,誰就厲害,誰就是大神。以前幾年收益穩定,近期虧損的老牌高手就是不行了,這就是外行的思維模式。明星常有,而壽星少存,可很多人並不這麼認為。

中國真正能發大財的只有一種人:這才是大道至簡,看完恍然大悟

6、潮流效應和羊群效應

比較簡單,就是人們會因為其他人相信某件事就隨波逐流的相信這件事。比如,大多數人都相信:海龜交易法則早就失效了。為什麼?因為他們驗證過嗎?沒有,因為大家都這麼說。

在交易中,洞察力很重要,因為它能幫助交易者避免上述兩種情況。

7、錨定效應

心理學名詞,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這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出場。

為什麼在走勢下跌,賬戶虧損的時候很多人無動於衷,而行情反彈到成本附近的時候,人們更原因反應過來而逃跑呢?除了厭惡損失,厭惡不確定等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錨定效應。比如,多單螺紋鋼3000的時候我猶豫了沒出,現在2800了我更不能出,因為當時3000的時候我都沒出。3000這個位置變成了一個錨點。人們總是把當前的位置跟錨點相比。而當價格開始反彈到這個位置的時候,接近了錨點,人們就更容易出場,因為接近了錨點。

我們以前聽過期貨市場上有人用5萬元賺到了上千萬最後又回到了3萬的故事。她為什麼不在回撤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落袋為安呢?我相信有兩個因素。第一:她之所以能夠實現誇張的收益,靠的就是能夠抗得住回撤。第二點,就是在回撤過程中,她想,既然我曾經達到過那麼高的收益,現在平倉的話,豈不是白白損失了本屬於我的利潤?她把之前的高收益位置當成了錨點。賬戶權益一路下跌,一路被錨定,一路不甘心,最後,怎麼上去的怎麼回來。

這個問題在交易中非常常見,解決方式也很簡單,設置合理的出場,忍受一定程度的回撤,並且明白回撤是趨勢交易的必然代價即可。不承擔回撤,如何獲取趨勢中正確的方向?

以上現象都是人性的典型表現。

好的交易員並沒有什麼神奇的秘密,他們只是洞察到了這些現象,逆反它們,做到了大多數人不願意或者說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而已。


這些年的投資經驗

成熟的投資者都知道擁有一套好的投資系統就等於在遊戲中有了一套好的極品裝備,就等於在投資中有了50%的勝率。當然,有了好裝備也不一定就能戰勝市場,還要看自身對於系統的理解和使用,這就涉及到執行力的問題。

執行力需要通過市場的不斷磨練,自身的刻苦修行,才能有所進步,這也比較抽象,一般來說這屬於道的角度,可以說是可意會不可言傳,我們還是先講講術的方面,就是上面說的投資系統,投資系統簡單來說可以分為擇股策略和交易策略。

擇股顧名思義就是選擇可以投資的股票,在我們A股市場一般來說還是做多的機制,正常也融不到券,那我們就是要選擇出未來可以上漲的股票。

對於上漲,很多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因為股市和潮水一般永遠會有波動,有人喜歡衝浪的起起伏伏,即做短線;也有人喜歡在海邊度假等呆膩了又迴歸城市生活,即做中線;也有人喜歡一直生活在海邊,以海為生,即做長線。每個人對於海的喜愛不同,這就決定了對上漲的理解不同,當然這並不能說明誰更好誰的就不好,畢竟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適合才是最重要的嘛。

中國真正能發大財的只有一種人:這才是大道至簡,看完恍然大悟

我也喜歡做長線,因為我相信時間拉的越長越不容易受人為操縱的影響,時間拉長後交易的時間成本和手續費成本就越高,日久見人心,時間一定也會讓價值迴歸的。那長線擇股策略一定是長線看漲的股票、交易策略一定是長期持有的策略,同樣的如果你是屬於喜歡做短線或者做中線的,那你的擇股策略和交易側略也應該是針對短線和中線的。

在擇股時,有幾項規矩對股票要求非常嚴格,這也經常選不到合適的股票。

首先,一定要選擇好行業。我認為的好行業一般都是有穩健屬性的消費行業與能源行業和有成長屬性的科技行業。消費行業比如:食品飲料、小家電、旅遊等;能源行業比如:水電、核電等;科技行業如:通訊、半導體、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

其次,是選擇好公司。好公司只看行業細分龍頭,第二第三往後的我都不去看了。不是說他們就一定不會漲,而因為一是沒精力去逐一深入研究,二是這樣的公司太多了太普遍了沒有深入研究的價值。

消費公司,我認為可以側重於對市場佔有率、口碑率、良品率、淨資產收益率等方面去進行分析;科技中的通訊,建議大家也不要看太多,盯住對供應鏈中最有話語權和競爭力的幾家公司就可以了,比如說中興通訊、信維通訊等。

中國真正能發大財的只有一種人:這才是大道至簡,看完恍然大悟

對於科技公司著重說一點我的看法,科技公司和消費公司不一樣,不要單純的去看他的淨利潤和淨資產收益率這些指標。

因為很多真正的科技公司都並不一定立馬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建議大家去研究科技公司時候多去看一下他的技術水平在市場中的話語權和地位,很多人可能說這些科技我也看不懂,我怎麼知道他得技術在市場上話語權和地位怎麼樣呢,有個小技巧,跟大家分享一下,從3點去看一下基本可以八九不離十。

第一,看他的產品毛利潤。毛利潤率高說明他的產品有競爭力,毛利潤率低說明要麼市場競爭很殘酷要麼在市場上沒有話語權,一般我對科技公司要求不低於30%的毛利潤率,試想一下一家公司毛利潤率低於30%他告訴你這個是高端科技,你覺得靠譜麼?

第二,看他的投資研發佔總收入的比重。當然投研發比例高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科技公司,但是一家科技公司如果說他的投研發比例過低,那一定不是真正的科技公司,所以對於科技公司投研發的要求是不低於20%的比重。

第三,看關鍵技術的研發進展和成果。比如說看專利權,如果這家公司在專利上非常重視,每年都有大量的專利申請,說明企業研發都是值得的,專利也是很重要的隱形資產哈。

還可以看企業的年報或者策略分析師的研報,瞭解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未來發展的方向(有個前提是這些企業管理層和投顧的分析師沒有吹牛沒有睜眼說瞎話)。

中國真正能發大財的只有一種人:這才是大道至簡,看完恍然大悟

以上是我個人的擇股策略中相對來說比較關鍵的兩點,當然除了以上兩點外,還可以通過發展的不同階段,社會背景,每個人的能力圈等去增加一些篩選條件。

比如我吧,我對未來的發展雖然非常樂觀,但是我對目前的營商環境、宏觀調控的政策導向等還是有所疑慮疑惑,所以我也會增加篩選項,比如我會優先選擇首都的企業,我會優先選擇國企或者有國資背景方面公司股票,我會優先選擇近期沒有暴雷公司的行業等等。這些篩選的條件不計其數,只要大家留心去發現去思考,都會有收穫的。

當然啦,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這些公司篩選出來後也不是說就會永恆不變,還是要隔一段時間去回顧一下,企業的經營邏輯、發展方向、成長能力等有沒有發生變化,需不需要調整自己的投資標的與投資策略等。

好了,今天主要講的是選股策略,下次有機會咱們再一起聊聊交易上的一些策略:如何發現好價格、如何去選擇買入點、何時要止盈止損離場、是否需要控制倉位等。


總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易方法;我從來不否認價值投資者,也從不去否認選擇銀行股的人,因為不同的人由於自身知識儲備的不同,本身交易方法就不一樣,如果全世界都是一種方法,那麼股市也就簡單了。我更覺得找到最適合自己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方法一定要適合這個市場,那麼在A股,你不可否認,資金更偏愛小市值股票,受政策影響也非常大,所以我一直都認為,政府想做的事情,一定可以做到,所以政府想救市,就一定能救起來,這也從另一面說明我為什麼在前期沒有跑,是因為我相信本屆政府對股市充滿了期待,所謂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沒有良好的資本市場,如何完成這個目標。

當趨勢發生改變後,清倉可能更適合大多數人,畢竟大多數人的心態決定他不能對股價的波動無動於衷,能清倉的是祖師爺,這句話真是名言,確實讓一個人清倉比滿倉容易多了,而且當趨勢改變後,很難一時間扭轉,那麼清倉等待趨勢走出來再入場不遲。

炒股一定跟黨走,這點不假,本屆政府明顯更注重經濟的轉型,青睞新興行業,所以一定選擇十三五規劃中的新興行業,房地產,煤炭等真的沒什麼投資價值,現在萬科不斷創新高,我一點都不動心。

投資體系的問題,個人覺得一定要有自己投資體系,剛開始,可能不需要成為體系,但是要有框架,比如,從哪些行業選股,這漫漫會成為你的能力圈;財報主要看哪些指標,有沒有範圍,技術上看哪些指標,慢慢的,會成為一種習慣,多次試驗後,會形成自己的體系,交易體系一旦形成,那麼只要嚴格按照體系操作,不會有大的風險;

技術我覺得重要,但不是關鍵

,以我為例,絕不會以技術來選股,我不否認技術選股的能力,但是不適合我,技術炒股需要的能力和執行力更強,因為需要每天覆盤來選出技術形態好的股票,然後從多方面技術指標來驗證,那麼覆盤將近3000只股票,這個時間就很多,我每天只能覆盤自選股裡的股票,而且不能保證每天,所以也錯失了很多牛股,而且需要盯盤與極強的執行力,不難發現,技術高手畫圖能力極強,各種支撐,阻力都有,一旦跌破,需要執行減倉和空倉,但是大部分人是上班族,做到難。對於我看說,利用技術來選擇買點,賣點都很少用到,日線,周線比較多,月線用的少。那麼看什麼,主要是均線,成交量,MACD,我覺得對於我個人足夠了。

不要輕易滿倉操作,除非處於大牛市主升浪階段,否則滿倉操作會非常被動,總想著一分錢都不要少賺,往往賺的少,股市幾乎天天交易,所以錢永遠都賺不完,不急於一時,但是本金沒了,就徹底Game over;

最後,心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炒股虧損大部分不是因為股票選的不好,而是操作的人不行,也就是心態不好。經常發現,自己手裡的股票無論從哪方面看,都不錯,就是不漲,人家的垃圾股就是天天有人拉,於是終於等不及了,賣出買入垃圾股,結果又被套,而自己之前的股票開始進入主升浪。這就是心態問題,我覺得解決不好這個問題,真的不要來這個市場, 而且這一點沒人能幫你,只有自己,很多時候是因為急躁,目光短淺導致的,其實我覺得彼得林奇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每天大家都在說經濟不行了,金融危機來了,這個利空,那個利空,可是幾年後,股價又在創新高。這就說明大部分太關注一天或幾天的漲跌,當你多看看遠方,或者就沒有這麼糾結。


投資策略如同孫長老一樣

股票投資過程中犯錯導致虧損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對一切錯誤都視而不見,把責任推的一乾二淨。其實是人都會犯錯,能夠從錯誤中總結出經驗,能夠在未來讓自己儘可能規避常識性錯誤的人,才有可能在未來獲得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但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太多了,讓人在短時間內改掉自以為是的錯覺好像沒那麼簡單,例如以下問題,就是投資者永遠繞不過的大坑。

首先有些投資者只要看到一些短時間價格翻番的股票,忍不住對自己手中的股票也開始抱有幻想,認為自己手中的股票距離翻倍應該不遠了。同時還看不起優質公司,總覺得其股價漲的太緩慢,一心想著賺大錢。但就是由於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逐漸被套,直到慢慢深套,從而喪失了後續賺錢的機會。

中國真正能發大財的只有一種人:這才是大道至簡,看完恍然大悟

其次有些投資者子認為,賬面虧損,是浮虧,如果賣了股票或離開股市,那就是實實在在的虧損啦。這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不過仔細想想,有點自欺欺人吧!虧了就是虧了,浮虧只是安慰自己。但是,大家都渴望把浮虧變成浮盈,可這需要時間吧?再者誰告訴你等一等,過段時間,股票就會上漲呢?所以投資者這種無知的想法是不成立的。

當然,可能有些投資者一定會反駁說,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可是想要從幾千只股票中尋找出適合投資的股票談何容易啊?此話不假,可在市場高手的眼裡,沒有不好的股票,只有不好的策略,因為只要策略正確,交易中的風險就會輕易避免,當風險避免了,盈利也就水到渠成。那麼投資策略具體應該包括哪幾方面呢?

一、要注重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做股票和做其他的生意一樣,光有資金是不夠的,還必須熟悉這個市場的各種知識,對於股票非專業的小散,必須要學習一些股票裡面的基礎知識,K線知識,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相關知識,你才談得上可以對財經新聞進行分析解讀。

二、把握節奏,千萬不要在盤中交易時追漲殺跌。在選擇品種、控制倉位的基礎上,還要注意買賣時機的選擇和具體價位的把握,做到買跌不買漲,賣漲不賣跌,逢低吸納,逢高賣出。具體操作中,可按照試探性買入、確定性買入和搶籌性買入三個階段分步建倉。

三、操作資金必須是閒置資金。如果不是閒置資金,你會因為某一天突然需要用錢,而干擾自己的操作計劃,有時甚至要在拉昇前割肉賣出股票,所以必須是閒置資金,這樣可以保證你的操作週期更長一些,可以按照自己的計劃來。

最後總結,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輕易成功,股票交易更是如此,其難度如唐三藏西天取經一般,所以要想取得真經,必須得到孫長老的護佑,而股票市場的孫長老就是“投資策略”。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學習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探股說(k002552),探討交流炒股技術,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