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國學大師呂思勉為什麼在《白話本國史》裡誇讚秦檜,貶低岳飛等愛國將領?

哪有什麼不行的


歷史真實是一回事,歷史意義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歷史,卻是歷史真實和歷史意義交相疊加而成。所以,我們所感知到的歷史,應該是:歷史真實構築了歷史意義的大廈。

單純地記錄和綜述秦檜和岳飛的人生履歷,然後在此基礎上得出顛覆性或奇葩式的所謂結論。這種做法沒啥意思,因為這是在罔顧歷史意義而標新立異。所以,大師呂思勉在貶岳飛而贊秦檜這件事上,是在以自己理解的歷史真實對抗既有定論的歷史意義。

01.忽略歷史意義而去贊秦檜而貶岳飛,就是標新立異

以後視之明而論,南宋就是亡了,岳飛就是在折騰,也不可能折騰出個直搗黃龍。因此,以歷史真實而論,岳飛失敗了,而且勞民傷財。

再以後視之明而論,南宋不北伐,一個是趙構不想北伐,另一個是南宋臣民也不想北伐,因為北伐要花錢、負擔會很重。因此,以歷史真實而論,南宋趁早別北伐,最好也別跟蒙古會盟滅金。

所以,南宋北伐毫無意義,秦檜的選擇可能是對的,也許具有先見之明。

還以後視之明而論,南宋最後被蒙古給滅了,然後建立了蒙古的大元帝國,大元帝國幅員遼闊、強盛無敵,但就是因為南宋地頑抗,讓這個大帝國拖延了半個世紀才實現。

所以,從歷史趨勢、從歷史真實的角度來說,岳飛北伐就不對,秦檜議和甚至都不夠,最好直接投降。

因此,不需要什麼國學大師呂思勉,就是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從歷史真實中解讀出各種奇葩的論調。你要是邏輯思維強一點兒,還能實現一種解釋的自洽。

但是,歷史不能奇葩著解讀,因為你需要參照歷史意義。歷史真實是在構建歷史意義,而歷史意義才是直接供用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所以其可能比歷史真實更重要。

呂思勉恰恰忽略了這一點,罔顧了歷史真實,而去創造自己所奇葩構想的歷史意義。但是,呂思勉的歷史意義,只屬於他自己,或是當時的某些投降派,如周作人等。歷史意義不是某個人的,而是民族的共識。忽略這種共識而從歷史真實中挖掘或解讀某種另類意義,實際上就是在數典忘祖,而不是做什麼真學問、修什麼大智慧。

02.秦檜與岳飛的歷史真實與歷史意義,哪個更重要

秦檜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岳飛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英雄,歷史真實當然不允許這麼評論。

南宋朱熹評價秦檜說:

秦會之是有骨力,惜其用之錯。他是見得這一邊難成功,兼察得高宗意向亦不決為戰討計。

大勢所趨,北伐不能成功;高宗真意,不願用力北伐,於是秦檜借力用力而與金人和議。這是南宋人的評價,對秦檜沒有一竿子打死。甚至,還有認為秦檜議和才“緩宋亡且二百餘載”。

關於岳飛的負面評價很少,因為歷史意義已經奠定了岳飛的英雄人設。但是,關於南宋北伐的非議卻很多,最有說服力的應該是宋寧宗。宋寧宗追贈岳飛為鄂王而追奪秦檜王爵,然後立即北伐,但北伐立即失敗。於是,宋寧宗感言:恢復豈非美事,但不量力爾。

南宋北伐真的難?到底有多難?

據《夢溪筆談》記載,南方北伐要組織一支7萬人的軍隊,就需要30萬的民力負責後勤運輸。你就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南宋面對彪悍的金人騎兵,需要多少物力和財力才能實現北伐。

但是,這一切都只是歷史真實。

歷史,特別是我們所感知到的歷史都是意義的歷史。在歷史的意義中,岳飛北伐不僅不是徒勞而是意義滿滿。這個民族要生存,就需要有人為之犧牲,就需要那種犧牲的精神。而岳飛,就是這種人、就是這種犧牲。而站在其對立面的秦檜,甚至操刀害死岳飛的秦檜,是在毀滅這個意義。所以,岳飛只能是英雄,而秦檜只能是奸臣。這就是南宋岳飛抗金這段歷史所留下的意義。

而且,非獨南宋與金朝如此,大明和大清也是如此。袁崇煥抗清,直接乾死了大清的太祖努爾哈赤。袁崇煥跟大清肯定是有血仇的,但大清立國後卻給袁崇煥平反了。而如祖大壽、洪承疇等,為大清入關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大清是怎麼對待他們的?列入貳臣傳。歷史真實和歷史意義,到底哪個更重要。所謂蠻夷入關的滿清,看得比呂思勉更清楚。

03.歷史真實和歷史意義各有所用,但歷史必是二位一體

歷史真實,能夠告訴我們生活下去的方法。看古之名臣將相,他們或成王或敗寇,但都是一段傳奇滿滿的人生。而這些就是我們的生活參照,從中能夠獲得一種或叫做智慧或叫做練達的東西。

歷史意義,能夠告訴我們生活下去的目的。中國歷史是一部王侯將相史,或者說是朝堂鬥爭和宮廷鬥爭史。顯然,這種看法是妄自菲薄了。因為這裡面有家國情懷、有民族血淚。所以,這裡面有意義。你該活成什麼樣的人?戰爭時期,將軍以嶽武穆為榜樣,而嶽武穆就是歷史告訴我們的生活目的。

歷史真實構築了歷史意義的大廈,沒有歷史真實就沒有歷史意義,所以學習歷史應該探究歷史真實。

歷史意義賦予了歷史真實以靈魂,沒有歷史意義的歷史真實要麼被忘記、要麼被忽視,所以學習歷史還應該挖掘歷史意義。

因此,歷史,特別是我們所感知的歷史應該是歷史真實和歷史意義的二位一體。學習和講述歷史,既不能單學歷史真實,也不能單講歷史意義,必須融合二者才能推進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