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站着吃饭、吃完就干”长沙霞凝“老师傅”袁梦飞援建雷神山的9个昼夜

文 | 金鹰报·新湖南社区频道见习记者 李祯媛

“参与援建雷神山医院的这段经历,可能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事情。”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街道霞凝社区新塘下组的居民袁梦飞回忆起武汉之行,眼角微微泛起了泪光,即使戴着口罩,仍然可以感受到他涌起的情绪。

1月25日决定开工,2月5日主体完成。雷神山医院作为“基建狂魔”的又一建设奇迹,背后是许许多多像袁梦飞这样默默付出的建设者流下汗水,创造了新的“中国速度”。

“我想都没想,立刻就报名了”

1974年出生的袁梦飞,18岁便开始从事水电安装工作,是一个有着28年丰富经验的老师傅。2月2日,袁梦飞正在浏阳岳母娘老家休假。本想着和家人过完元宵节后回长沙的他,晚上9时,忽然接到微信群里中建五局工作人员发出的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通知,顿时精神一振。一时间,群里工友们沸腾了,“我要参加”“时刻准备着”“随时听候调令”等消息不停跳出。

“站着吃饭、吃完就干”长沙霞凝“老师傅”袁梦飞援建雷神山的9个昼夜

袁梦飞(第一排左三)参与援建武汉雷神山出征仪式。

“我想都没想,立刻就报名了。2月3日一大早,我赶回长沙收拾行李,办理手续,和我同一批去参加援建的工友共有26人,下午我们便匆忙出发。”拿着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电子通行证”,袁梦飞驾车一路疾驰,经过近5小时的车程,到达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晚上8时我们到达工地,过了一道道安检后,登记完就直接开始干活了,当天晚上工作到次日凌晨,回到宿舍大家已经累瘫了。”袁梦飞告诉记者,他到工地的时候,现场灯火通明,天空中有许多无人机在航拍,装卸水管、地板、钢板等援建物资的车辆络绎不绝,数百台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同时工作,上千名工人戴着口罩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有的在浇筑混凝土,有的在安装消防设施……壮观热闹的建设场面让他激动不已,只想快点加入队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站着吃饭、吃完就干”长沙霞凝“老师傅”袁梦飞援建雷神山的9个昼夜

“争分夺秒,站着吃饭,吃完就干”

因为宿舍距离工地还有7公里,袁梦飞和工友们每天6时起床,大巴车7时准时接他们去工地。为了赶工期、赶进度,中午大家匆匆吃过盒饭,没有人休息,便开始继续忙碌,整个工地24小时不间断紧急施工,有事大家就做,没有一句怨言。

卫生间、淋浴房、洗漱池、插座、日光灯……一切与水电相关的工作,都需要袁梦飞和工友们去做,“每间病房都要通电装开关,各类管线从无到有,走廊里连接每个房间的线路密密麻麻,要把线路全部理清,没有耐心和细心是办不好的。”袁梦飞介绍,其他工种每完成一间房间的主体,水电便接力上场。“我们四个人一组分工协作,同时进行安装。一般1至2小时可以完成一间,1至2天就能完成一栋楼室内水电线路和插座的安装。我们一行26个人之前都互相不认识,但是一有什么需求,吼一声大家都会互相帮忙,真的非常团结。”

刚到工地的前两天,由于连轴转,袁梦飞累得腰酸背疼,手上脚上都磨出了血泡。“我们也没有具体上班和下班的时间,平均每天工作20个小时,睡4个小时。有时候太困了坐在地上睡着了,还有人站着吃盒饭就打起了盹儿。”有几天,武汉天天下着湿冷的小雨,伴随着刺骨的寒风,袁梦飞浑身时常都是湿的,脚上的鞋满是泥泞,鞋子里面可以倒出水,可即便是如此,他也没有叫苦叫累,依然加班加点。

“元宵节的时候,食堂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都盛了一碗元宵,那个时候是我最想家的时刻,我怕家里老人担心,一直瞒着没有告诉他们,只有每天给老婆打电话报平安。心里多少有些酸楚,很想和家人温馨团聚。但是只要一想到还有病人等着用病房,我就觉得自己的辛苦很值得。”袁梦飞说。

由于配合默契,施工速度快、质量高,袁梦飞和工友们一共完成了5栋楼,上百间房的水电线路安装,并将原本工期提前了整整3天,圆满地完成了援建任务。当在电视上看到雷神山医院交付使用,看着患者陆续入住自己参与援建的病区时,袁梦飞心中充满了自豪。

“站着吃饭、吃完就干”长沙霞凝“老师傅”袁梦飞援建雷神山的9个昼夜

袁梦飞参与安装的病房。

2月12日晚,拿着中建五局雷神山医院现场指挥部的退场证明,袁梦飞回到长沙进行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在长沙市建筑工程学院集中隔离点内,像袁梦飞这样的援建工人一共有400多名。这对于援建期间每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的他们来说,算得上是最轻松的休息了。

袁梦飞也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中建五局为他提供了足够的生活用品,安排专人每日对楼层消毒,测量体温,监测健康状况,并把一日三餐送到各房间门口,还有医务人员全天值守。突然闲下来,好好补瞌睡,袁梦飞还有点不习惯,他在朋友圈开玩笑:从房间门到走廊左边的尽头是25步,到走廊右边的尽头是45步,我已经走了N遍了,这不会错。“我是个停不下来的人,战‘疫’还在继续,当时看新闻得知武汉在建设方舱医院,我们第一时间又向组织申请援建,但是因为还在隔离期间,所以上级没有允许。如果有机会,我还可以继续参战。”袁梦飞说。

隔离期间,袁梦飞与工友们领到了一批援建补贴,但是他们26个人却想着如何把钱捐出去。“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作贡献,我们也想为国家分忧解难!”

“离家23天,最想老婆做的饭菜”

“老袁,欢迎回家!你为武汉贡献了力量,是我们社区的骄傲。”2月27日上午10时,霞凝社区霞凝小区门口,在众人满怀期待的等待中,隔离完毕的袁梦飞终于出现。他顶着许久未修剪的头发,穿着长时间未换洗的衣服,些许疲惫的眼眸里,是看见妻子的欢喜,是回到家乡的安心。当他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登记、体温检测、全身消毒后,霞凝社区谢栋书记为他戴上红花、递上了慰问金。看到妻子,袁梦飞开心地说:“23天不见,最想念的就是你做的饭菜。”

回归正常生活的袁梦飞,第一件事就是剪了个帅气的发型,将自己两鬓的头发剃光,中间用黄色皮筋扎起一个小辫子。“他是个很潮流的人,打扮时尚,心态也年轻得很,我不懂的新事物都要找他学习!”妻子笑着说。

“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去武汉。”平日里,袁梦飞只是一名尽职尽责的普通人,喜欢唱歌、钓鱼;疫情之下,他冲锋在前,是迎难而上的平凡“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