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今天听到旁边一位家长说,“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你怎么看?

一切随风 จุ๊บ


坊间有句话:优秀的孩子是给别人养的。关于这观点,先分享一个案例,从孩子和父母两方面分析一下:

我有一个同事,儿子从小就是学霸,优秀的孩子是母亲的骄傲,同事姐姐就一直在旁人的羡慕中生活着。直到儿子出了国,好几年看不见人影。前几天听说,儿子借到上海出差的机会,回到了小县城。第一天,同事把亲戚聚在一起,全家吃了顿接风宴。接着的几天里,就见不到儿子的影子了,各种应酬。终于,老娘拿出了娘威,才在要离家的两天,儿子陪了老娘几天。

1,从孩子来说:优秀的孩子们都是大城市甚至国外读了书了,他们见了世界,开了眼界,他们认知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向往,他们的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有能力在外面过得更好。

2,从父母来说。我们这一代,家里更多的是独生子女,唯一的孩子是父母唯一的情感寄托。孩子离家远了,我们更多要考虑一下是自己老了怎么办。过年过节,家里冷冷清清怎么办?很多现实的问题就在眼前。

但是,孩子不是我们情感的附属,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学会爱和强大,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

至于老了去养老院还是雇保姆,等老了再考虑吧,把自己保养好,其他的,顺其自然吧。


静待花开122293612


但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孩子优秀,为国争光,也是兴事,如果我孩子有那才能,我决不会为了留在身边,而阻止他为国效力,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或影响他的前途。我们为了孩子的发展,举家来到首都,远离家乡,远离曾经工作的地方和同事同学和朋友,做孩子的好后勤,搭一把手,间接的参与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有时也感孤单,在就医和有些方面确实不如在故乡方便,为了孩子,没办法。我真不是唱高调,确实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我们受党教育多年,在大事大非面前岂能只考虑小家,而不顾大家和国家。只是希望有关部门多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把养老的事情办好,多向发达国家学习取经,让老人养老无忧,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居委会和街道最好也和相关部门配合,参与进来。全民关注养老。




文化领域创作者飞花娟


孩子优秀,不一定离你远;孩子不优秀,也不一定离你近,即使离你近,万一是个啃老族呢?所以,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待。

刚好,我身边有三个真实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例子

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特别优秀,一路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名牌学校,大学毕业考取藤校研究生,出国深造,但毕业后回到国内创业,战绩赫赫,从小公司到现在的大企业,虽然忙于事业,陪父母的时间少,但也会忙里偷闲,挤出时间陪陪父母,由于他的父母很喜欢旅行,而他儿子也说,老两口为了他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日子熬出头了,父母喜欢做什么,就一定要去做,不要留下任何遗憾,因此,有时间自己一家也会带着父母满世界旅行,如果自己实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也会为按照父母的喜好,提前定好旅行计划,行程,确保父母在旅途中能够尽量玩的开心。

他的父母常说,虽然儿子忙于事业,不能经常陪他,但儿子为他们做的事情,他们看在眼里,这也叫,虽然父母和孩子相隔千里,但心却靠在一起。



第二个例子

我老家一个邻居,孩子从小到大,一路走来,都是那种成绩不拔尖,但也不垫底的中等水平,高考超常发挥,勉强考上了一个一本,毕业后,一直在深圳发展,事业也不算突出,只能算撑不起也饿不死那种,去年父母出首付在惠州按揭买了房,现在房贷,车贷,外加孩子的教育费用,一家人过的紧巴巴的,儿子也还孝顺,把老两口接到深圳一起生活,老两口很高兴,因为这么多年,孩子总是过年才回来一趟,有时候甚至几年回来一趟,,来去匆匆,也不在跟前,这让他们很是思念儿子一家,现在终于可以生活在一起,也算是了了他们的心愿。

但事与愿违,和儿子一家生活了一段时间,由于老一代和儿子媳妇的育儿观念差距太大,经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出现家庭矛盾,因此,老两口一气之下,就回了老家,儿子偶尔才会给他们打一个电话,这让他们更是心里难受的不行,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却在心理上离他们越来越远,老太太经常想着想着就忍不住抹眼泪。



第三个故事

这也是我老家的一个邻居,孩子从小都属于那种特别调皮捣蛋的类型,不好好念书,初中就开始跟着社会人士混日子,好不容易混到了高中,混进了一所专科院校,毕业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家里人托关系给找了一个还算清闲的工作,但没干两年,却不干了,从那以后,他就整天在家里闲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也没啥事儿干,于是就开赌博,没钱了就问父母伸手要,父母因为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简直头发都急白了,四十好几的年纪,也还没成家,前几年,他父母经常求着媒人给他说一门亲事,也不能就这么让他打一辈子光棍儿吧,但媒人给说的姑娘家人只要一打听到这人的品行,都是不同意说这一门亲事的,所以,到现在还过着啃老的日子,游手好闲。

从这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优秀,真的不一定会离你远,只要心在一起,千山万水都是近,心不在一起,不体谅父母,即使天天生活在一起,也会让父母焦头烂额,何谈颐养天年呢?因此,父母大可不必担心这个,用我们的心力,努力培养优秀的孩子吧,于国于家,都是好事!


艾琳妈咪日记


我姨不止一次听过这样的话,她儿子考上了青岛的一所学校,毕业后留在了青岛。所以邻居或者熟人亲戚朋友见了都会说她,孩子那么优秀干嘛?他离你那么远,你这是给别人养了个儿子啊!我姨笑笑或者嗯嗯附和一下。我的看法是:

一、父母一般都希望自己孩子优秀,看到孩子过的幸福父母就很高兴了。

一般父母不怕儿子离自己远,一般父母也不会阻挡儿子前进的步伐。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有个别父母是自私的,孩子优秀了,他想从孩子身上索取点什么,希望孩子给自己点钱。那是因为父母也有难的时候,如果不是难,他不会轻易向子女开口。

二、一般人看到孤苦伶仃的老人在家,而儿女在外的时候,就会对老人新生怜意,继而发出“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这样的感叹!

但是父母内心是不会后悔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离自己远了,所以希望在外的孩子能够常回家看看父母。同样也有在父母身边守着的孩子让父母生气的。自己家孩子不优秀时,有些家长也会自我安慰说让自己孩子那么优秀干嘛越优秀离自己越远。但如果自己孩子真的要离开自己,父母也不会阻挡。

总之一般父母不会因为孩子优秀了就会离自己远了而阻碍孩子的发展。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幸福。


育儿成长法


其实这确实是一件两难的事。

身边这样的例子挺多的。我住的小区这边有很多很多的退休老人,他们的孩子很多都在国外,你能感受到他们来自的孤单和寂寞,以及生病时没人陪伴的心疼。

楼下一位老太太今年86岁了,儿子和女儿一个在美国成家了,一个法国成家了,而且都已人到中年,老头去世后老太太独自一个人住,早些年刚退休的时候,老头儿还在,年纪还不算太大,每年还能往美国和法国跑一跑,现在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能了,即便他是想出门,估计飞机上也不会让她独自一个人上。

儿女跟她商量说送她去养老院,她不愿意去,嫌那边都是年纪大的人,没有朝气,老看着别人生病或者老去心情也不好。自己在一个人住在家里面,请了一个阿姨在为她服务,儿女也不能常回来,歌里唱的《常回家看看》,于她而言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这只是我身边众多例子中的一个,这样的情况不乏其人。

可能我自己还没有到这个年龄,但是我其实每一次回去的时候听都听我爸感慨,那些儿女靠在家门口的,有什么事情随叫随到,我们现在离得虽然不算太远,但好歹总不是那么方便,如果孩子当时没有上大学,个个都在身边,也不至于有如此感慨。

也许当初看别人家孩子上大学,自己家孩子还上不了大学,确实心里还不太舒服,但是到了七八十岁自己什么都干不动的时候,还是觉得孩子留在身边越近越好,所以每次我爸说到这个话的时候,总是感慨说忠孝不能两全,当然,这是老话,现在可能在内涵上有失偏颇,到理基本上是这样。

偶尔在看到新闻里面有报道说孩子在国外或者是在外地,父母独自在家,突然走了家里面都不知道的情况,前几天还在头条上看到有老夫妻两个,老头是老年痴呆,老太太因为摔了一跤,突然去世,老年痴呆的老头儿就没人服侍,最后被发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好多天,如果儿女在身边的话,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晚景如此,想想真的是悲凉。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站在儿女的角度,那些当年出息了的儿女,他们在国外也是人到中年万事忙,外面要忙工作,家里面要忙儿女,能够留给父母的时间可能也是少之又少,所以有的时候想想究竟是读得书好还是不好,顺其自然吧!


苏小妮


这句话很片面,而且很武断,甚至有些自私和格局小。

孩子的优秀,前期是通过家庭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父母的正确引导,后期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读书学习,亲身经历。

作为父母,其实最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情是:孩子不是你们的附属品。

这位家长说优秀的孩子将来会离父母更远,这句话足以看出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离自己很远,甚至说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脱离他的掌控。

一般来说,一个孩子真正可以独当一面就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当孩子经历了大学四年的成长潜伏期,步入社会之后,会发现自己22年以来接触的世界只是九牛一毛,这段时间是孩子飞速成长的时候,而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放手,让他自己去碰壁,去成长,去更优秀。

成年之后的孩子,不再单纯的是父母的孩子,他们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是别人的朋友、同事、领导等,甚至是别人的依靠。他们有了更多的社会角色,有了自己需要单独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外人看来,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了,经受得起这个世界带给他的一切磋磨。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放宽心,让孩子自己发展,当发现孩子走的路不对是,及时纠正和引导。父母和老师,一生都是孩子的引路人,而路引到了,怎么走,能走多远,还是需要看孩子自己。

孩子长大了,父母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前18年陪着孩子,以孩子为中心,后面的生活,也该以自己,以另一半为中心,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世界上的所有父母都是从孩子来的,而孩子们也终有一天会为人父母。越优秀的孩子,他们见过的世界更广,对将来自己孩子的教育也会更好,这样世世代代,将会更加优秀。

所以作为父母,千万不要阻碍自己孩子的发展,不要觉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必须自己可以掌握,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而父母也一样。

人这一生,到头来一直陪伴自己的,还是自己。所有的情绪和经历只有自己知道,别为了其他人,耽搁了自己本该不一样的人生!


周思敏礼仪


当初女儿出国求学,她的外公外婆挺舍不得,老是叨叨:就一个孩子,跑这么远……

女儿离我越来越远,我倒是挺开心的,因为放飞女儿一直是我的梦想,再说飞得远更需要能力。

有能力离父母更远的,将来回家陪伴父母,不会存在问题;只能留在父母身边的,却难有能力离开父母独立生存。

我身边不少当父母的,甚至九零后父母,还有这种这种可笑的观念:好容易养大的孩子,却跑那么远,还不如不养。

有的甚至以为我会因为想女儿偷偷地哭。

为何他们不想孩子跑远?说到底还是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为自己将来养老。

这样的父母未免过于狭隘,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社会,岂不知孩子已经是新世纪的孩子,这种思想养出来的孩子可以被留在身边,但未必能够承担养老重任。

看看成年子女留在身边的人,有几个不是父母在照顾他们的?又有几人能够享受孩子照顾的?也许他们只是累着、快乐着,并幻想着将来孩子照顾他们,却没想过,孩子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将来怎么照顾他们?

有个朋友以前非常享受儿孙绕膝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生病住院,儿子不知道关心她、照顾她,连起码的问候都没有,第一反应是家中没人做饭、孩子没人照顾了,她才感觉到心酸。

可是她一出院,又忍着病痛为儿孙忙活了。

多年前记得看过一期电视节目,一位大学生因为承受不了父亲的养老期望选择了玩失踪。

现代父母养育孩子,不应该以获取为目的,只需享受为人父母的过程。我们陪伴孩子走完一程,就应该尽量放手。至于孩子选择留在父母身边,还是放飞自己追逐梦想,都应该由孩子自己做决定。


妈咪老师


主要看孩子怎么想了。。举个例子,以前我有个发小闺蜜,经常一起玩乐,我妈妈对我的学习很严厉,她妈妈就不怎么管,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她没考上大学,在老家做点小生意,也不算差,可是压力很大,也非常累。她现在就很抱怨她的父母当年没有管她学习,她父母也是农村出来的,不太懂知识的重要性。现在她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就抓的很严了。

很多孩子小时候不懂事,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可是等他们长大了,看见当年的小伙伴都比自己活的好,是否会埋怨自己的父母呢。肯定会的,他们会说,你们当年为啥不逼我好好学习呢,我那时候小不懂事,你们是大人也不懂事吗。。这种事情我见过很多例,作为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作决定,尤其不要自私的为了自己将来能有人陪伴就让孩子放弃努力。。

所以我觉得在孩子能力所及时,该刻苦的时候还是要让孩子吃点苦,除非你是官一代富一代,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否则,从小培养她*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是必须的,遇到困难就撤,长大以后如何应对严酷的环境,毕竟这里是中国,竞争激烈啊。经过题海战术的洗刷,经历最严格的高考,这世上还有什么事能吓倒他呢。

很多家长心疼孩子吃苦,可是我们放眼望去,有那么多的孩子都在承受同样的压力,他们可以,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不可以呢。你比别人多了什么还是少了什么呢。。


流浪的雪夭


我们这边有个老教授,德高望重的,80岁了,我们单位经常请他来给我们讲课和评审,女儿在美国定居了。有一年腊月二十九,老先生和他夫人去买年货,出来打不到车,给我们办公室打电话问能不能派车接下他,当时我们都好感慨,儿女太优秀了,不在身边,有什么意义,从那以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随缘了,芸芸众生,没什么不好的,


小白的自我修炼


越优秀的孩子离父母越远,同意!对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更是这样。

我们家是农村的,我邻居家阿姨有三个儿子,老大当年因为家里没钱供那么多孩子上学,就让老大上完初中就没再上了,老二是名校硕士,老三是大学本科,老二毕业以后在北京发展结婚生子,老三毕业以后考取了一个省会城市的公务员,老大也在外地打工。叔叔阿姨年龄大了身体不好,每次生病的时候,老二老三只能出钱,因为工作忙离家远不能回去,只有老大就直接回家了,因为他的工作没那么重要,辞职简单找起来也容易,老二和老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看看双亲,有时候甚至连着两年不回去。

我们村里其它大学生也一样,情况好的呢就留在自己的省会城市发展,偶尔回去看看父母,大多孩子都是以个人发展为主要考虑因素,留在了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城市,而老家的双亲则是第二考虑因素,这些老人嘴上夸赞孩子多厉害,留在了大城市,内心多孤独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但是那些没上过大学的孩子倒是一直在父母身边经常被父母说没出息,尽管吵吵闹闹,但是不胜欢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