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孝道中的大小孝如何区分?

清风Love


世间的孝道就是,世间人呢分成三个品类,一个是小孝,大小的小,一个是中孝,一个是大孝。什么是小孝呢?就是我们身为一个世间人我们怎么达到小孝的标准呢?——承欢膝下,四事供养。你整天跟父母在一起,承欢膝下,干什么呢?四事供养,父母亲需要什么,你马上供应父母亲什么。他需要饮食,你给他饮食;他需要各式各样的设备,你提供给他各式各样的设备享受,这样子可以说是孝,但这样是小孝。你满足他一生的安乐,色身的安乐,承欢膝下、事四供养,谓之小孝。

那什么是中孝呢?立身行道,不辱所生——你自己能够克己复礼,把自己的行为做好,得到别人的赞叹,那么这个时候呢,父母亲以你为荣,这个是中孝,这个是从色身的受用变成内心的光耀。立身行道、不辱所生,谓之中孝。

那什么是大孝呢?喻亲以道,永脱轮回——你能够告诉父母亲明白道理,使令他能够永远地解脱生死、得到究竟的安乐。喻亲,喻者就是晓喻,喻亲——把这个道告诉你的父母亲。喻亲以道、永脱轮回,谓之大孝。但这样都属于世间的孝。蕅益大师说,世间人应该所为的是这三种孝。




博古观津


天下大德从孝敬父母开始,家庭美满从孝敬父母开始,孩子健康乖巧从孝敬父母开始,兄弟朋友和睦从孝敬父母开始,事业成功从孝敬父母开始,人生无悔从孝敬父母开始。

当我们有“我”的时候,就是小孝,比如我的父母,我的兄弟,我的朋友,我的东西。

当没有我的时候,国家,同胞,种族等等,这个时候就是大孝了,精忠报国,民族大义


安说三国


世间的孝道就是,世间人呢分成三个品类,一个是小孝,大小的小,一个是中孝,一个是大孝。什么是小孝呢?就是我们身为一个世间人我们怎么达到小孝的标准呢?——承欢膝下,四事供养。你整天跟父母在一起,承欢膝下,干什么呢?四事供养,父母亲需要什么,你马上供应父母亲什么。他需要饮食,你给他饮食;他需要各式各样的设备,你提供给他各式各样的设备享受,这样子可以说是孝,但这样是小孝。你满足他一生的安乐,色身的安乐,承欢膝下、事四供养,谓之小孝。

那什么是中孝呢?立身行道,不辱所生——你自己能够克己复礼,把自己的行为做好,得到别人的赞叹,那么这个时候呢,父母亲以你为荣,这个是中孝,这个是从色身的受用变成内心的光耀。立身行道、不辱所生,谓之中孝。

那什么是大孝呢?喻亲以道,永脱轮回——你能够告诉父母亲明白道理,使令他能够永远地解脱生死、得到究竟的安乐。喻亲,喻者就是晓喻,喻亲——把这个道告诉你的父母亲。喻亲以道、永脱轮回,谓之大孝。但这样都属于世间的孝。蕅益大师说,世间人应该所为的是这三种孝。


布丁大人F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自古有“以孝治天下”的说法。可见孝道的重要。

我们来看一个孔子的故事。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奉养父母,就连狗与马,都能饲养。不能尊敬父母的话,凭借什么来区别呢?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又说了一种现象,他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你看看今天的所谓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情,孩子们都会抢着去干;在一个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长辈有吃有喝。这些事情大家都认为是孝了。但是,孔子都要反问一句,这些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这些真是孝吗?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叫做“论心不论迹”。我们知道,不一定每一个孝子都有充足的钱财和很高的地位,能够按照他的梦想把爱折合成一种物质条件给他的父母。有时候一个很深刻的心愿,但是做起来却只是一件朴朴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由此可见,小孝,就是赡养父母,老有所养;尊敬父母,老有所敬;让父母安心。做到这些,就是小孝了。 我们知道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我们也知道通常意义上说的在家尽孝。那么孔子的儒家学说谈到孝就是简单地让我们在家尽孝吗?只对自己的父母孝顺,只孝敬自己的老人这符合孔子谈到的孝的真正本意吗? 儒家讲孝不是一种狭隘的道德。我只爱我的父母,我只尊重我的父母。儒家的道德并没有那样狭隘。说我不管别人了,父母之外别人家的人,我不管了,我只管我们家的人。甚至我可以损人利己。我可以损害别人家的利益来维护我们家的利益,损害别人的利益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并不是这样。孟子说过这种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我对我们家老人好,对我们家长辈好。由此我应该带着这种爱我们家老人之心去爱别人,爱别人的老人,尊重别人的长辈。实际上是这样一种理念。千万别把儒家的孝给理解成狭隘的,只爱自己家的人。不爱别人,甚至为了自己家的人可以去干损害别人的事情。

儒家说修齐治平,强调要以天下为己任,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所以,关心社会,服务他人,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一番事业,才是真正的大孝。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如此。


种商养禅


孝道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爱心,不该分三六九等。拎着三袋水果来的父母,和有能力拿出30万的父母,一样值得尊重。布施,并不一定是钱,可以是笑脸,鼓励,支持和加油!胜利还需要喝彩。 孝,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审视孝就必须要从历史和它的内涵当中去发现对于我们当代的价值。孝可以跟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更新,赋予新的意义。





释俗子


世间人呢分成三个品类,一个是小孝,大小的小,一个是中孝,一个是大孝。什么是小孝呢?就是我们身为一个世间人我们怎么达到小孝的标准呢?——承欢膝下,四事供养。你整天跟父母在一起,承欢膝下,干什么呢?四事供养,父母亲需要什么,你马上供应父母亲什么。他需要饮食,你给他饮食;他需要各式各样的设备,你提供给他各式各样的设备享受,这样子可以说是孝,但这样是小孝。你满足他一生的安乐,色身的安乐,承欢膝下、事四供养,谓之小孝。

那什么是中孝呢?立身行道,不辱所生——你自己能够克己复礼,把自己的行为做好,得到别人的赞叹,那么这个时候呢,父母亲以你为荣,这个是中孝,这个是从色身的受用变成内心的光耀。立身行道、不辱所生,谓之中孝。

那什么是大孝呢?喻亲以道,永脱轮回——你能够告诉父母亲明白道理,使令他能够永远地解脱生死、得到究竟的安乐。喻亲,喻者就是晓喻,喻亲——把这个道告诉你的父母亲。喻亲以道、永脱轮回,谓之大孝。但这样都属于世间的孝。蕅益大师说,世间人应该所为的是这三种孝。




用户50309471370


孝道首先能善待父母。其后才分;小孝,中孝,大孝。能善待父母的事就是;做孝子之事亲为,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具备唉。然后能事事亲也,这就是所为孝道。孝道又可分为:小孝致其身安。中孝致其心乐,大孝致其志荣。人就应该做个善良的人,能善待孝顺父母,更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小孝,中孝,大孝子。





鹏飞观像


孝道的定义:奉养父母长辈的准则叫“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怎么样才算是孝道里的,小孝,大孝。我认为,孝道首先能善待父母。其后才分;小孝,大孝。

能善待父母的事就是;做孝子之事亲为,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具备唉。然后能事事亲也,这就是所为孝道。

孝道又可分为:小孝致其身安,大孝致其志荣。

小孝

小孝致其身安:意思是能让父母有个安身的家,能有吃的,喝的,穿的,身体不受冻受冷。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大孝

大孝致其志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做儿女的要服从父母的心愿,从小发奋图强,勤奋读书,将来有出息,出人头地。儿女有一番事业,父母也感到光荣。这就是大孝道。


明志弘


用例子来说的话

小孝就是赡养父母,给予他们一切生活所必需的,有后有传承;

中孝就是在小孝的基础上能够愉悦父母,子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就是还要对父母言辞恭敬;

大孝就是做到前两者的基础上能够荣耀父母,换句话能够继承遗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总之,尽孝有程度,却都是逐层递进的,不能顾此失彼,为了愉悦而不赡养,为了事业而不愉悦,那都不是孝。最理想的是大孝,能够在事业有成的基础上让自己的父母也能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水清朴一


孝顺父母是天下儿女天经地义的职责,但是孝顺有小孝顺、中孝顺、大孝顺之分。

善事父母为孝。让父母衣食无忧是孝父母之身。让父母精神快乐是孝父母之心。让父母愿望实现是孝父母之志。让父母智慧增长是孝父母之慧。孝身是小孝,孝心是中孝,孝志是大孝,孝慧是大大孝。

小孝顺:整天围着父母转,给父母端饭洗脚,父母一发话,就诚惶诚恐地执行父母的意志。

中孝顺:自己先解决好自己的一系列问题,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大孝顺:事业有成,让父母为你而自豪和骄傲。

超级孝顺:积累功德,然后把自己的功德转让一部分给父母,让父母从此脱离轮回之苦,永享人生和生命乐趣。

孝顺父母的意义:

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

一、肩担父母,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二、遭饥馑劫,脔割碎坏,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三、手执利刃,剜眼供佛,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四、刀割心肝,血流遍地,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五、百千刀戟,刺于己身,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六、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七、吞热铁丸,遍身焦烂,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