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货币是经济流通的的一种物品。早在商朝我国就有了货币起源。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在经济和文化上各有差异,那么当时货币是否也有差异?

战国通行的货币主要有四种:

(1)布币:形状像铲形,主要国家为三晋地区韩、赵、魏三国;

(2)刀币:形状像刀形,主要流行于齐、燕、赵三国;

(3)圆钱:形状像圆形,主要通行于天子王畿、秦国与赵、魏两国的沿黄河地区;

(4)铜贝:形状像贝壳,主要流行于南方的楚国。刀币

发源于一种叫削的渔猎工具,主要有齐、燕、赵三国发行,有四类型:

(1)齐刀:是齐国铸造发行,流通于该国及邻近地区。齐刀体行较大,一般重约四十克左右,但也有重达五十三克的;

(2)燕刀:刀面有字,旧译为明,后亦有译为(易)字,文字也便化许多;

(3)尖首刀:为燕国铸行,刀身上有铭文或无文,重约十六克左右;

(4)首刀:又称园首刀或钝首刀,刀身平直,园首体形薄小,约重十克左右。

战国齐刀:

齐刀为齐国铸造的货币,主要流通在齐国(今山东半岛地区)。齐刀比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称,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饰纹。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战国齐刀

齐刀有以下几类:

“齐之法化”俗称“四字刀”,“齐造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齐法化”,“节墨之法化”又称“五字刀”,“安阳之法化”俗称“安阳刀”。其中“邦刀”尤为名贵,很早就被世人当成“吉祥符”,认为收藏这种刀币的人可以四季平安。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六字刀

燕国尖首刀: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尖首刀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战国燕刀布币

布币行于两周三晋,布源出于农具“镈”,音近转借为“布”。布币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原始布:西周初期已有;

(2)空首布:西周晚期出现,它的体型较原始布小;

(3)平首布:又叫实首布,也相当精美;

(4)三孔布:出现于战国中晚期。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平首圆足布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尖足平首布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孤足空首布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平首方足布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平首桥足布圆钱

圆钱又称环钱,来源于纺轮。亦有认为源于古时珠玉。上古有玉币,成环状。对于圆钱产生一定影响,圆钱有大小各种,按地区铸行环钱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1)刀币区圆钱或刀布并行区圆钱;

(2)布钱区前仍用此区货币单位(金斤)来计量钱文多种;

(3)秦圆钱,货币单位为铢两,钱文初有(一两种重十二铢)等,后发展为秦半两。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战国"半圜"圜钱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战国济阴圜钱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战国蔺字圜钱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战国西周圜钱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先秦"共"字圜钱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战国"离石"圜钱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圜钱"铢重一两十四"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离石圜钱,直径3.55cm,重9.0g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第十"方孔圜钱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秦半两铜贝

楚国重要通用货币有蚁鼻钱、郢爰(yǐngyuán)和布币。

1、蚁鼻钱

蚁鼻钱是战国时期楚国流通的铜贝,是一种面部有字、形状似海贝的货币。楚国铜贝与商周时期无文铜贝有明显区别。

楚国铜贝别称甚多,如鬼脸钱、蚁鼻钱、蚆壳、骷髅牌、瓜子金、拉拉子等,均指小钱之意。其面文有10种,有普通贝、鎏金贝、空壳贝、合背贝等。

楚贝重量轻者0.4克,重者5.6克,多数2.5克-3.5克。有文铜贝始铸于何时,目前见到最早者为商周时期,但均为素面,从出土有文铜贝的情况看,楚国铜贝可能是最早的,因此被钱币学家所重视,宋代已把有文铜贝收录到钱谱之中。

楚国铜贝多系出土文物,过去民间传世品甚少。因其长期埋入地下,通体锈绿,深入骨胎,后人难以仿造。湖北、湖南、江苏、豫西、鲁南出土最多。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2、郢爰(yǐngyuán)

古代黄金货币。又名印子金,或称金钣、龟币。我国古代的黄金主要产于楚国。

楚国有一种有铭文的金钣(版),这种金钣大多呈方形,少数呈圆形,上面用铜印印为若干个小方块,看似乌龟壳。完整的重约一市斤,含金量一般在90%以上。

金钣上的铭文有郢爰、陈爰、专爰、颖、覃金、隔爰及卢金等等。这些带“爰”字的金钣,习惯上被称为“爰金”或“印子金”。

“爰金”有形制、铭文、重量,是楚国的一种称量货币。“爰金”在今湖北、安徽、陕西、河南、江苏、山东等地均有发现,尤其以“郢爰”为多。“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

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使用。郢爰金币在古代货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文物专家认为,“郢爰”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出现,表明了湖北省荆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对于研究楚文化、有着深刻意义。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3、布币

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认为布即钱镈之镈的同音字。

布币分空首布和平首布。南宋时洪遵《泉志》已著录有平首布,而确定空首布为钱币的始于清人。从嘉庆、道光时开始,有的古钱学家已指出布币上的地名属于周的列国时期,从而否定了有些人以为是三皇五帝时期遗物的错误说法。

战国时期各国通行货币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异同?

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