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高中曾學過的杜甫唐詩,寫一個紅顏女子,把她寫得“驚天動地”

公元766年,54歲的杜甫正處於西南漂泊時期。將他自己的人生漂泊和歷史上的著名人物聯繫在一起,寫了一組五首唐詩組成的組詩。這五首唐詩,就是他著名的《詠懷古蹟》五首。

在這五首唐詩當中,杜甫分別吟詠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還有諸葛亮,歷史上的這五個人都曾經在長江三峽一帶留下了足跡。杜甫從他們的人生境遇出發,再加上自己的漂泊失意,寫出了精彩的詩歌。而其中以第三首最為經典,我們高中階段曾經學過。

高中曾學過的杜甫唐詩,寫一個紅顏女子,把她寫得“驚天動地”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這首古詩就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詠懷古蹟五首·其三》,所詠歎的主角是明妃,也就是西漢年間出使匈奴的王昭君。

高中曾學過的杜甫唐詩,寫一個紅顏女子,把她寫得“驚天動地”

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在歷史上和文學史上都有廣泛的記載。杜甫寫這首古詩的時候,正是居住在夔州(重慶奉節)白帝城,遙望王昭君的故鄉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有感於她的歷史遭遇,寄託了自己的同情之心。

詩歌的前兩句點出王昭君生長的地點。“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本來只是一個窈窕淑女,但是杜甫筆下卻是波瀾壯闊,氣象宏大。為何會如此呢?在清人吳瞻泰的《杜詩提要》看來,

“發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鍾靈毓秀,始產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

很明顯,杜甫就是為了抬高他的歷史地位,所以才要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生長他的地方。雖然是窈窕紅顏,但是要把它寫得驚天動地。

高中曾學過的杜甫唐詩,寫一個紅顏女子,把她寫得“驚天動地”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這才寫到王昭君本人,將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願意藏其中,也隱含了對她一生悲劇的總結。“紫臺”,指的是漢朝的宮廷。“朔漠”指的是北方的沙漠。

昭君出塞、和匈奴和親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但對於她自己的命運來講卻是無比悽慘的。花一樣的年紀就送到北方苦寒之地,十幾年之後,就埋葬在那裡,只留下一座孤墳對著黃昏。

而這一句也奠定了古詩的情感。黃昏本就是讓人感覺到愁苦的意象,再加上那一座孤墳,更是加重了昭君命運的悲劇色彩。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王昭君也是傾國傾城的美人,只是沒有賄賂畫師,才沒有得到皇帝的寵幸,也才讓她踏上了初賽的不歸路。言外之意就是漢元帝朝廷的昏庸,只從畫圖當中判斷“春風面”,才造就了王昭君的悲劇命運。

高中曾學過的杜甫唐詩,寫一個紅顏女子,把她寫得“驚天動地”

但即便如此,王昭君至死都在懷念故鄉。雖然孤獨的墳塋遠在北方大漠,但是那一顆純潔的“夜月魂”依然會叩響故鄉的大門。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王昭君所作的胡音琵琶曲流傳千古,那曲中透露的分明是滿腔的悲憤。

在杜甫詠歎的這五首古詩當中,這一首是最為經典的,而且對昭君出塞的悲劇命運,描繪得也最為深切,最為動人。由此也成為了這五首古詩當中唯一入選高中語文教材的詩作。

高中曾學過的杜甫唐詩,寫一個紅顏女子,把她寫得“驚天動地”

杜甫在這裡嘆息王昭君的悲劇命運,又何嘗不是加入了自身漂泊之後的人生感觸。正是因為朝廷的昏庸,才會造就王昭君的悲劇。也正是由於朝廷的昏庸,不也是讓今天的杜甫懷才不遇、到處漂泊嗎?

王昭君歷經苦難,但是依然“獨留青冢向黃昏”。對於杜甫來講,雖然人生坎坷不平,到處漂泊,但是那一顆忠君愛國之心依然沒有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