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鼻烟壶传承人那仁达来 弘扬蒙古族礼仪文化

在内蒙古首届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大赛的鄂尔多斯市展厅,鼻烟壶制作者、自治区级蒙古族鼻烟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那仁达来为一波波围观的游客们耐心的介绍着鼻烟壶历史和民俗。

非遗 | 鼻烟壶传承人那仁达来 弘扬蒙古族礼仪文化

这些鼻烟壶,小巧玲珑,精致美观,有着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成为展厅上的一道亮点。今年45岁的那仁达来,祖辈都是鄂尔多斯草原上小有名气的鼻烟壶手艺人,现在他已经是第三代传承人了。从小耳濡目染,自然对这种物件爱不释手。

非遗 | 鼻烟壶传承人那仁达来 弘扬蒙古族礼仪文化

那仁达来介绍说,鼻烟壶制作是一门独特、系统的手工技艺,融合木工、雕刻、镶嵌等多种工艺。工艺流程主要有选料、选材、定料、设计、手工打磨成形、雕刻、抛光等。几十道工序的精工细作,相互配合,才能使制作完成的鼻烟壶造型优美、工艺精细、图案完美精致、外观色泽亮丽、手感光滑、顺畅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蒙古族使用的鼻烟壶是非常有讲究的,壶身多采用玛瑙、翡翠、白玉、瓷、木等不同的材质,可以彩绘,雕刻花纹,镶嵌白银、松石、珊瑚等装饰品。人们普遍使用的是用玛瑙制作的鼻烟壶,这种鼻烟壶通常分为厚膛和薄膛两种。所谓薄膛者,是指壶壁很薄,加大了壶内的容积,因为壁薄,质地轻,故又称漂壶或水上漂,壶膛越薄,价格相比较贵,体轻壳薄为上品。这些鼻烟壶不仅是用于日常使用、礼物馈赠,更是艺术佳作,很具有收藏价值。

非遗 | 鼻烟壶传承人那仁达来 弘扬蒙古族礼仪文化

那仁达来从二十岁开始从事鼻烟壶制作,挖掘研究各个历史时期蒙古族鼻烟壶的加工、制作、发展史。在成立了鄂尔多斯市奇严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后,他带领团队不断发扬、传承、挖掘和利用鄂尔多斯民间技艺,宣传推广鄂尔多斯的民族文化,收藏收集了众多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传统技艺,基本恢复并传承了鼻烟壶、念珠、首饰等鄂尔多斯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传统制作技艺,制作出了许多工艺精湛的鼻烟壶,使这些古老的民间技艺得以传承。现已成为鄂尔多斯地区从事研发制作蒙古族鼻烟壶的代表性人物、鄂尔多斯市鼻烟壶文化艺术协会会长、鄂尔多斯市民间收藏协会副会长、乌审旗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聘请为工作导师。其的公司,还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蒙古族鼻烟壶制作技艺的项目保护单位。

非遗 | 鼻烟壶传承人那仁达来 弘扬蒙古族礼仪文化

其的诸多作品荣获乌审旗第十九届“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雕刻类大赛一等奖,乌审旗2017年创新创业活动周创新创业技能大赛鼻烟壶展示项目一等奖。其中,作品《水上漂》荣获首届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优秀作品奖”,作品水上漂《八骏马鼻烟壶》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荣获银奖。

非遗 | 鼻烟壶传承人那仁达来 弘扬蒙古族礼仪文化

那仁达来说,蒙古族相信鼻烟可以预防疾病,为主人带来好运,所以现在很多地区仍然保留着敬鼻烟壶的风俗习惯,用鼻烟壶进行相互问候和祝愿。当宾客临门,主人家男女老少必先取出各自随身携带的鼻烟壶,由年长者开始依次递给客人,客人接过鼻烟壶后,也将自己的鼻烟壶递到主人手里。宾主相互打开对方的鼻烟壶盖,闻一闻壶内取出的鼻烟,然后再把鼻烟壶物归原主。

非遗 | 鼻烟壶传承人那仁达来 弘扬蒙古族礼仪文化

非遗 | 鼻烟壶传承人那仁达来 弘扬蒙古族礼仪文化

这次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大赛,那仁达来希望通过鼻烟壶展示,能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鄂尔多斯民俗文化,也让这项技艺得以更好传承。

非遗 | 鼻烟壶传承人那仁达来 弘扬蒙古族礼仪文化

非遗 | 鼻烟壶传承人那仁达来 弘扬蒙古族礼仪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