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太陽系是平面,我們垂直於這個平面發射探測器,是不是更容易脫離太陽系?

王易之8


答:垂直於黃道平面發射探測器,所需的最低發射速度為52.9km/s,遠遠高於第三宇宙速度,需要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知道,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是地球上逃離太陽系的最低速度。但是很多人對第三宇宙速度的理解並不正確,比如地球的公轉速度是29.8千米/s,那麼,我的問題來了:

地球公轉速度高於第三宇宙速度,為什麼地球沒有逃離太陽系引力?

如果把這個問題弄明白,就解釋了不垂直於黃道平面發射探測器的原因!



首先,黃道指的是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平面。


第三宇宙速度,並不是指地球軌道處的太陽引力逃逸速度,而是指地球上發射的物體,要逃離太陽引力相對於地球的最低速度。

根據萬有引力勢能公式,我們很容易計算出,地球軌道處逃離太陽引力的速度為v=√(2GM/r)=42.2km/s。

地球公轉速度是v0=29.8km/s,也就解釋了地球無法逃離太陽引力的原因。



我們在地球上發射探測器,完全可以藉助地球的公轉速度,然後在29.8km/s的基礎上,再增加v1=12.4km/s,就可以達到42.2km/s的逃逸速度,這將省去很大一筆能量。


但是,在地球上的物體,還需要額外克服地球的引力,逃離地球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為v2=11.2km/s。

所以:在地球上,逃離太陽引力的最小發射速度:v=√(v1^2+v2^2)=√(12.4^2+11.2^2)=16.7km/s。



這就是第三宇宙速度的算法。


理解了這點,再來回答原問題。

第三宇宙速度,是我們藉助了地球公轉速度後的最小發射速度,但是我們需要向著地球公轉方向發射才行。



如果我們採用垂直於黃道平面發射探測器,此時對太陽的逃逸速度還是42.2km/s,但是與地球公轉方向垂直了。

要想完全垂直於黃道平面發射探測器,我們需要克服部分地球的公轉速度,還要克服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那麼發射速度為v=√(v^2+v0^2+v2^2+)=√(42.2^2+29.8^2+11.2^2)=52.9km/s。

也就是說:地球上發射探測器,要想垂直於黃道平面達到太陽的逃逸速度,探測器最小發射速度高達52.9km/s,這遠遠高於第三宇宙速度,而且人類目前的航天技術,也達不到這麼高的發射速度呢!

另外,在黃道平面的探測器,還可以利用火星木星等大天體的彈弓效應,進一步節約燃料,但是垂直於黃道面發射對我探測器,就沒有這樣的條件。



所以,垂直於黃道平面發射探測器,不但不能節約燃料,反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是平行於黃道平面發射探測器的(52.9/16.7)^2=10倍。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數據,假如航天探測器垂直於黃道平面發射,也就是太陽系平面發射的話,則所需的最低發射速度為肯定要大約每秒7.9公里。其實根本不用計算,我們就知道,平行黃道面發射,可利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慣性,垂直的話,肯定用不到這個慣性了。

倘若在平行於黃道面方向上發射探測器,地球公轉的速度還能借助,能夠節省一大部分能量,我們目前發射的探測器達到第三宇宙速度全部依靠地球的公轉速度逃離太陽系。平行於黃道面方向上發射的話,還能借助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進一步節省探測器的燃料,還能在此過程中順便探測這些行星。

前不久光臨太陽系的星際小行星,就是垂直黃道面,如果你要追上,肯定不得了,那就是垂直黃道面發射。達到這個速度所需的能量十分巨大,人類目前的航天技術暫時還達不到這樣的要求,所以想要垂直於黃道面發射探測器目前來說是不可能的。

當垂直於黃道面發射探測器的話,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克服部分地球的公轉速度與第二宇宙速度,這樣子不但不能節省燃料,反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逆水行舟,你當然要更多的能量才行,這大約相當於平行於黃道面發射探測器的十倍。所以垂直於黃道面發射探測器是更加困難才能脫離太陽系的,但如果要追趕某個天體,就另當別論了


深空電報


1.可以利用其它行星對探測器的引力使探測器加速,從而節約能量。

2.還有沿軌道平面遠離太陽時,距離越遠,太陽對探測器的引力也越來越小,探測器也少消耗能量。

3.能利用地球自轉的能量。

這樣看來垂直於行星軌道平面發射的探測器不如沿太陽系平面,越容易脫離太陽系。


知對知錯學物理


哈哈,這是個好問題。貌似這麼一想,感覺好有道理的樣子!如果直接垂直穿越太陽系(也就是垂直黃道面上去),中間就直接忽視行星的阻礙,不就毫無顧忌且很快的脫離太陽系了麼?

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如果垂直髮射,那就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下面說幾點原因:

①首先引力的存在是全方位的,無論你上下左右,該受多少力還是多少力,所以說貌似穿過了太陽系進入了星際空間,但實際上你還是處在太陽控制範圍內



②接第一條,垂直髮射還有個最重要的弊端。就是發射速度必須很大(地球公轉速度30公里每秒,再加上逃離太陽的最小速度,估算髮射速度至少在50公里每秒以上)

目前來講,出大氣層時,飛船的速度無法達到這個數值的。為此必須持久加速,中間不能斷,而燃料就成問題了,並且還沒有行星給你繞圈搞引力彈弓

③對於還在用化學火箭的我們,這簡直是個不能完成的任務。要這麼做,只能寄託於核動力或者類似光帆原理做動力的引擎了。



總結一句話:為了達到逃逸標準,太燒燃料了,半路就得熄火被拽住。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不論朝哪個方向發射,探測器都要克服地球引力和太陽引力,以太陽為參考系,探測器的速度都相同。


利用地球公轉速度發射探測器的第三宇宙速度是16.7km/s,地球公轉速度是 29.8km/s,也就是探測器相對於太陽的速度是46.5km/s。

垂直太陽系平面發射探測器,探測器會自動獲得地球的公轉速度29.8km/s,合速度是46.5km/s。根據速度合成法則,垂直髮射速度為√46.5²-29.8²=35.7km/s。

垂直太陽系發射探測器,發射速度是正常發射速度的2倍多,發射能量增加4倍有餘。所有計算過程不考慮空氣阻力和其它行星的影響。


飛魚科普


引力不可能是按平面分佈的,是各個方向均勻的球形分佈,也就說如果已太陽為參照物,逃逸速度應該是相等的。。。

由於地球有自己的繞日速度,火箭在發射之前就獲得了與地球運動速度一致的初速度,只需要補足剩餘速度就行了,如果垂直於黃道面發射的話,就需要提供全額的逃逸速度了


啨空月兒明


可惜它不是平面


阿布AAB



51區用戶31034804539


這也不一定、因為每個盤狀星雲的軸心引力一定比平面方向小嗎、第一感觀是!但把自旋轉加上後就不一定了、因為、任何自旋轉的物體它除了自身的相互引力外、還有一個加速度的離心力、二者平衡後的地方才是它現在的位置!控制它的主要力量來自於它的中心、而並非盤外的引力!

1、盤的形狀容易形成總重力的分配印象!

2、自旋加速度看不見!

3、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假定把它們其中隔一減二的星球垂直於這個中心旋轉如呢、事實證明是一樣的、這就說明、對一個行星來說:中心的引力對它的控制是處於絕對的位置、而平盤方向對它的引力是外於非常弱的地位!

4、倒不如利用行星自轉的加速度來的更省力、這也是人們同常採取的很有效的方法、是把火箭的發射場儘量建在赤道上來得更省力!而在軸向上的引力便易小的多、可以乎略不計、所以我們還是不能捨近求遠啊?

謝謝各位拜讀、歡迎指正!


上帝從不胡弄人


不可能,即使垂直於這個平面發射探測器也會受太陽引力的影響發躺器會做曲線運動,假如我們午夜從地球上發射探測器正好背對太陽也無法逃離太陽系,更何況在平面上垂直髮射受到的引為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