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警惕精装房的3大风险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2019年1月1日起,湖北省各城市新建商品住宅100%全装修。此消息引起了很大关注。虽然很多人在讨论“全装修”与“精装修”的区别,不过对做陶瓷的来说,全装修和精装房的区别不大,目前可以归为同一渠道,属集采范畴。

这几年来,主张“消灭毛坯房”的城市越来越多,集采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渠道。因各地的差异,有些城市是开发商主推“精装修”,有些城市是政府强制要求“全装修”。我们不妨参考成都市的做法和定义,将其归纳为“成品住宅市场”。所谓成品住宅,是指房屋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铺装或涂饰完成,套内管线及开关插座、厨房卫生间设备安装到位,基本达到入住条件的住宅。

警惕精装房的3大风险

简单盘点一下,可以非常明显感受到成品住宅来势汹涌:

①上海从2017年起,要求在外环内的商品房100%实施成品住宅建设

②海南省要求2017年7月以后所有新开工商品住宅实行全装修

③成都市要求,2017至2020年底,新开工商品住宅(三层及以下低层住宅除外)和保障性住房,中心城区成品住宅面积比例逐步达到100%,郊区市县逐步达到80%;到2022年底,全市新开工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成品住宅面积比例达到100%

此外,在有些城市,成品住宅的发展“润物细无声”,主要是市场行为,比如佛山。据报道,2018年4月佛山新售楼盘中90%以上是精装房。也就是说,眼下在佛山买房,很难找到毛坯了。

警惕精装房的3大风险

陶瓷企业的战略调整与此息息相关。嘉俊、宏宇、顺成等均增加力度开拓战略集采业务。东鹏则从精装房的4个发展阶段出发,推出了“整装产品包”。东鹏相关负责人分析说,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精装房,基本上代表着低品质或粗糙;后来是“高价”精装房,装修价格相对高,质量不会太差;而未来则是“定制精装”。与此相对应,传统精装更多是放在工装的领域做,但未来的精装房会归属家装领域,家装公司都会参与。因此东鹏推出整装产品解决方案,其“产品包”包含瓷砖,洁具、厨电、吊顶、门窗、涂料等。

东鹏此举是否意在谋划百亿千亿目标我们暂且不论。事实上,这几年来,主流陶企对“布局大家居”存在看法分歧。就目前来看,东鹏属于步子迈得比较大的一个。不过话又说回来,大佬们虽然对“是否做除瓷砖以外的其它品类”意见不一,但对“精装房”的看好和重视是一致的。而在追逐精装房蛋糕之时,我认为,企业有必要对以下3大风险提高警惕。

一是资金风险。不少陶企过去不愿做工程渠道,主要是因为垫资问题。有陶企老板说,“以前我们都是收款才发货,谁想做工程?但现在不行了,精装房越来越多,所以必须要做。”但陶瓷企业面对大宗工程采购时,在欢喜之余不妨也给自己泼点冷水:应收款这么多,能收回来吗?工厂资金周转有困难吗?建陶行业是重资产行业,但不少老板通过“预收经销商货款、欠供应款”,长期以来都有相对充裕的现金流,对“坏账风险”并不敏感,因此在做精装房渠道时,应跳出传统渠道销售(经销商提货)思维,警惕被大单压垮。

二是质量风险。由于大宗采购量大,不少企业都会找第三方工厂贴牌生产。除少数地产公司要求陶瓷品牌自主生产外,贴牌还相对主流。贴牌不一定是坏事,贴牌也不等于偷工减料———这一切都是基于企业严格执行相关质量标准的前提。但在现实中,很多状况有时候难以避免,比如所谓的“色差”。更加可怕的是,有些企业供精装房的产品是在保证自己利润的前提下,找第三方工厂代工的,产品品质可想而知。过去,陶瓷品牌的服务团队包括全国大大小小的店长、导购,陶瓷企业把瓷砖卖给经销商之后,基本不用担忧售后问题。如果陶瓷品牌总部对接精装房项目,后端的生产是找第三方贴牌,前端的服务又不能有效调动经销商热情的话,类似“色差”这样的瑕疵将被大大放大,对品牌的伤害也许是致命的。

三是倾斜资源的风险。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涉足精装房渠道,这既是市场的趋势要求,但同时也有规模的诱惑。精装房渠道看起来很美好,门店的生意看似越来越冷清,经销商似乎对厂家越来越多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陶瓷企业的老板心里都要拿起一杆秤,去衡量自己到底投入多少资源开拓工程,投入多少力量招商。“工程品牌”和“零售品牌”的资源投入方式肯定不一样。取决于老板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同时也受限于团队的能力。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讲,最可怕的并不是企业失去了精装房的市场机会,而是在精装房的迷雾下偏离了品牌定位,做出了与企业实力不匹配的选择。

警惕精装房的3大风险

所以说,精装房的机会很大,但风险也不小。陶瓷企业该认真研究市场并剖析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