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宜兴:人才回归激荡农村发展源头活水——“走乡村、看振兴”系列报道之四

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这是新时代人才和乡村“珠联璧合”的最好写照。在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中,宜兴乡村人才培育工作持续发力,一批批有思想、有活力的“新农人”积极投身农业、建设农村,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活跃田间的“农状元”

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晨跑过后来到云湖生态白芹基地巡视一圈,空余时间做做美食、健健身……这些成为市云湖生态白芹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许智渊的生活常态,时髦得跟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农民大相径庭。

许智渊是溧阳人。早在她在河海大学读研时,偶然在亲戚家吃到白芹,感觉甜脆可口,当即就想:这么好的地方特色蔬菜,如果能销往全国各地,商机是无限的。回到学校后,许智渊便利用课余时间推销家乡的白芹,只用了一周时间,她的白芹发货量就达到150 多公斤/天,还一度供不应求。2011 年,乘着宜兴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的东风,许智渊不顾家人反对,拿出所有积蓄来到土质同样适合种植白芹的宜兴西渚镇蔡塘村,承包了200 多亩地,全身心投入到白芹种植事业。2013 年夏天,许智渊种的白芹一进入市场就引发商户们竞价,价格从14 元/公斤一直涨到了30 元/公斤。目前,云湖生态白芹基地已成为苏锡常地区最大的白芹种植基地,许智渊也成为宜兴及周边地区最大的白芹供应商。

许智渊是宜兴引进农业人才项目,加快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宜兴积极引进农业产业领军型创业人才和团队,根据其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一批农技院校的专家型人才来宜,在药用动植物培育、秸秆综合处理、珍稀树种苗木培育等领域从事研究及生产。在对外吸引人才和项目的同时,宜兴还加快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步伐,将长期扎根在农业一线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能工巧匠充实到农村优秀实用人才队伍中来。如今,1000 余名优秀基层农技人才成为引领广大农户致富的“领头雁”。他们扎根田头,送技术、育产业,有效助推了宜兴现代农业发展。

扎根基层的“当家人”

5 月15 日下午两点多,万石镇马庄村党总支书记彭秋君带着村干部,与常宜高速现场施工队的工作人员一起徒步检查沈家组、储家组的村道受损情况。“因为在修高速,村里的路面和沟渠遭到不同程度损坏,夏收夏种马上开始了,这些问题都得赶紧解决,不能影响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彭秋君一边仔细检查,一边对施工队负责人说。

今年32 岁的彭秋君,是一名大学生村官。2008 年,本科毕业的他放弃了位于深圳的一世界500 强企业的优厚工作待遇,应聘成为万石镇大尖村的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我是大尖村人,在家乡工作感觉特别亲切,想把家乡建设好的使命感、责任感也特别强烈。”彭秋君敢创敢试,全身心投入到家乡建设。2015 年,彭秋君被万石镇党委任命为经济薄弱村——马庄村党总支书记。初到马庄村上任时,村两委班子尚不健全。对此,彭秋君通过走访考察、征求意见等环节,及时搭建并完善了平均年龄38 岁的村两委班子。去年,在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拆迁工作中,这群年轻村干部积极主动上门与村民沟通,及时解决各类困难,仅用一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了76 户人家拆迁协议书的签订工作。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农业技术人才,也需要一批富有激情、敢于创新的管理型人才。自2002 年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以来,宜兴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改善农村管理人才队伍结构、充实后备干部力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加大选聘力度,加强跟踪培养,强化管理考核,努力使广大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截至目前,宜兴已累计选聘了438 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仍有180名大学生在村、社区工作。他们扎根一线、挥洒汗水,凭着年轻人大胆闯劲和独特视角,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

筑梦乡村的创业者

当前是秋梨膏销售淡季。不过,宜兴市宋丞记梨膏坊负责人、无锡市宋丞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俊文却闲不下来,他正积极思考下半年秋梨膏的推广计划。

出生于1989 年的宋俊文曾从事环保行业,长年在外工作。2014 年,他决定回高塍创业。由于宋俊文的家中有大片梨园,且其太公辈曾在宜兴经营膏方店,再结合当下大众对养生的重视,他决定将秋梨膏作为创业的首个项目。创业初期,由于熬制过程中的火候等要手动控制,宋俊文经常长时间站在炉灶前,每天只睡4 个小时。刚开始销售时,他只在微信朋友圈销售秋梨膏,没想到很受顾客欢迎。于是,宋俊文便趁热打铁申请注册了公司、商标,并请专业公司设计包装、品牌和宣传海报。为推广产品,他跑遍了宜兴及无锡市区各大零食店、食品销售市场及景区寻求合作,还申请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淘宝店铺等,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目前,宋丞记秋梨膏已与省内200 多家相关店铺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大约能卖出去1 万多瓶。由于自家梨园已经不能满足秋梨膏制作需求,宋俊文便开始收购周边果农的梨子,解决他们销售的后顾之忧。

作为苏南地区的农业大市,宜兴农业生产规模庞大、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为更好地帮助农户拓展市场,近年来宜兴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自营网站,市农林局、市供销合作总社也积极举办电子商务培训课,让更多农民了解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更好地推动全市涉农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据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宜兴涉农产品不仅电商规模和特色显著增强,服务内涵也进一步丰富。目前,宜兴年销售突破百万元的“电铺”已超50家,年直接、间接销售收入近3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