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现在时刻把钱借给别人的普通人,心里慌不慌,为什么?

大钰儿儿


这个时候不能借钱给别人,借钱给他很容易,要他还你钱的时候好难,也许为成仇人,有钱的情况下不如献点爱心,其实、做人难,做一个好人更难。


彭科珍


借钱易养仇人,多年前经朋友介绍借钱帮另一朋友3万办了退休手续(退休前因差3万补交才能办正式退休金)并将退休存折押给我每月扣还。结果还了2万便到银行报掛失,(原来他爱赌博)害我打官司要銭真是好心得不尝失。现在想起都有气,所以借钱易还钱难吃一亏长一智。


老柳86979436


我钱被借去七八年了,当时人家哭着找我借,没办法就看她困难,也不忍心看她挺困难,可是这么多年了,即使没钱还我,她一个字没提😂现在想想借给人钱真的要注意,毕竟我们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吗?

有提过一次人家只是笑笑说不会没的😂可是七八千块钱七八年了我一个家庭妇女也怕啊😃所以借钱一定要看人一定要谨慎


三小猪妈妈


借钱给普通人?我只能说量力而行吧,自己不富的话就算了,真的自己老百姓赚点钱都不容易啊,借出去又有几人能还的,我们这边有句话,叫站着放债,跪着讨债,就是明显的一情况说明。我原来也借过钱的,就没讨回来过,人家一脸有理的样子,搞得我好象比马云还有钱,欠你的!!!


上海小施4749


前年,去年,借出去几万,感觉没什么可慌的。自己留得还够用2年。慢慢要拜。年轻的时候不行。亲戚朋友借钱。一般把家底都借出去。剩下的钱扛不住一个月。现在老了也看透了,谁过的在舒服和自己都没关系。借钱要看自己的经济。


燕子259186106


我的意见是:不慌。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有以下几点原因,下面分别叙述一下:

1、自己手有余钱。正常来说,一般能把钱在特殊时刻借给其他人的人,他自己把钱借给其他人,一定是量力而行的,就是自己保留了一定可供短期生活的余钱或者自己有持续赚钱的能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家有余粮、心中不慌”。

2、救急不救穷。这个特殊时候,能向你张口借钱的人一般是你的亲戚、同学或朋友等,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很少去借钱,这个时候借钱一定是遇到急事,所以这个时候你恰巧有能力来帮助他,这就是所谓的“救急不救穷”

3、完善借钱手续。不管什么时候,将钱借给他人,至少让别人打好借条;每隔两年更换一次,以保证他的有效性,必要时可以走法律程序。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三点理由,既然借了,即使再慌,也没有用了。还不如想开点,凡事向好的方向考虑,最起码自己心理上不会产生很大的波动,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突破自我1978


借钱本身就是别人有困难,向你寻求帮助,你伸出援手让别人走出困境,这事还论啥时候,现在是整个社会正困难的时候,正需要人献出爱心来救人于危难,正是显示你的人生价值的时候。

但是有一点,你要看清对方是不是真的遇到困难,只要人品没问题,就可以帮助他度过难关,话说回来了,有钱人找你借钱干吗?

现在时刻借给别人钱慌不慌,慌啥。只要借给别人就不慌,慌就不借给别人,违背自已意愿的事不干,省着借给别人,随手就去要,让双方处境都尴尬。

如果你是一个吝啬的人,啥时候你也不会借钱于他人。


玉蝶侵梅


说实话,现在人生活紧张,过得紧日子只是暂时的,大家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在这个时候帮助人特别是普通人真是的菩萨心肠,好人必有好报。

但是,即使把钱借给普通人,如果是几百上千元也无妨,大家相处在一起,金钱买不来感情的。关键时候不掉链子,日久见真情,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比较讲究,万不得已才不会开口借钱的,所以,更要出手相助。

如果借的多较多,十万二十万的借,这时你的手头也不一定富裕,能咬牙借给别人绝对是一个高尚的人,此时心不慌不正常。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困难时借给人了,到时候不还,多次催也不给,后来闹僵了,打到法院,本来是感恩的事,变成了仇人可不值得。

所以,借给普通人太多的钱也是发慌的。当然,你如果是大款又大方另当别论。


雪域高原摄影人


说句实在的心里话,我从来不往外随便借给别人钱,除了在我最难的时候帮过我的患难知己及家里守诚信的亲哥兄弟妹们我可以帮助借钱,其它亲属及邻居在我最难的时刻没借给我钱,怕我还不上,所以我是啥人啥对待,以心换心,不该借的人再高的利息回报我都不相信,我从来不轻信借钱人的花言巧语,也不同情因不会过日子及懒堕造成的穷苦之人,有钱我帮助善良孝敬懂礼貌的残弱家庭可以,也不把钱借给不该借的穷人,因为此类人我信不着。


开心果165931305


不管是权贵,还是名流有人借钱时一定会和普通人即老百姓一样想到一个问题!该不该借。为什么呢!因为借钱的人肯定会表达借钱的理由:有生活上的,有生意上的总之碰到难处了,请救急。亲戚,朋友很难迴避。我个人认为,借不借自己先考虑的是借钱人人品如何,这点自己必须肯定。如行那就借,但必须量力。不存在慌不慌一说。因为既然借了还不还看天意了。你说对不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