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直接導致李煜被毒死的原因是什麼?

咱是好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南唐後主李煜為後人留下了這首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絕唱《虞美人》,卻為之付出了生命代價!

亡國前耽於享樂,亡國後溺於悲哀,這就是李後主的一生,宋太祖開寶八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為“違命侯”,從此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樓,過著以淚洗面的幽囚日子,且看李煜的《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就是他幽囚後的寫照!李煜從他當上南唐國君起,就一直生活在北宋政權的威懾之下,過著心驚膽戰,隨時被滅國的惶恐中,然而宋兵的鐵騎還是踏破了金陵城,亡國之君的日子到了!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是李煜的《破陣子》,作為俘虜,李煜過著忍辱含垢的生活。

三年之後,李煜生日(七月七日),在寓所命故妓唱新填的《虞美人》,宋太宗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毒死後主,時僅四十二歲,所以這首《虞美人》成了李後主的絕命詞!堪嘆!堪憐!


尋桂子


李煜肉袒出降,成了階下囚他被拘北方受盡了屈辱,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精神上和物質上都很痛苦,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拒降,便封他為"違命候"他的行動受人監視,且時刻有被奪去生命的危險,環境和身份的急劇轉變,極為深刻地影響了李𤋉的思想和性格,伎他產生了悔恨,怨痛,想掙扎而又無能為力的內心苦悶,這在他後期詞中有著充分的表現。他降宋以後,對往日的豪華生活仍不能忘情,在留戀之餘還發出人生如夢的感嘆:這種思想無疑是消極的。

李煜的詞今存三十多首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首詞在藝術上的特色以快速的調子,刻繪出詞人悲恨相續的的心裡活動。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這首詞敘述了作者夢中所見和夢醒以後的感受,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李煜並沒有掩飾自己對故國的懷戀,他所思念的只是往日的豪華的帝王生活,由此他不僅對導致自己失國的所作所為抱著無窮悔恨,這種不滿情緒的表露,成了他遭到北宋統治者殺害的主要因素,趙光義覺得受到威脅用毒酒毒死了他。


秋閣一憑欄


1、南唐最後一位國君,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2、李煜這個軟弱的皇帝,倒是個很勇敢的詩人。三十八歲之前,李煜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



3、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四十二歲的南唐前皇帝李煜,為了紀念自己的生日,在遠離皇宮的梧桐深院裡舉辦了一個小小的晚會。喝了幾盞淡酒後,他趁興讓樂工們演唱了自己剛寫的一首新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其實是在自言自語,是一個極度孤獨的人在和自己說話。但宋太宗趙光義可不這麼想,“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朱顏改了又能怎樣,你是不是還想消滅我,再當皇帝?不管能不能成,你有這種想法都不行,那好,既然你既然有想法,那麼我就要把這個想法掐死。怒不可遏的宋太宗趙光義連夜給他賞賜了“牽機藥”。

4、李煜的愁為什麼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因為他愛到骨子裡的小周後,總是被宋太宗趙光義霸佔,李煜身為亡國之君,仰人鼻息,苟全性命,只能把悲憤化作詞作了。人生如夢,悲歡離合,對於李煜的一生,有人是這麼總結李煜的一生:作為皇帝,他是個笑話,作為詩人,他則是個神話。



搖曳盛開


凡皇帝,對於其俘虜了的小國君主,善待不過是表面做做樣子,其實心內還是有所懼憚的,也總是想找個理由殺掉。無非是有些表面上氣量大的不會做得特別絕,但有一些君主也不一定在乎所謂的賢良名聲,那也就直接將其心思表露無遺了。

北宋太宗皇帝趙光義和開國皇帝趙太祖之間斧聲燭影的故事,雖不確真,畢竟也流傳了這麼久。趙光義這個人長得又差,心思又陰狠,做出什麼事來,似乎也不讓人覺得十分驚異了。南唐後主李煜,是一代詞帝,為趙匡胤所俘虜,雖賜名為〝違命侯〞,畢竟還沒有殺掉,但輪到趙光義做皇帝,情形就變了。他是千方百計羞辱李煜,同時看到李煜比他強,他是心裡很不爽的,最終就把他殺掉了。



李煜的皇后先是大周后,後又是妻妹小周後,皆生得漂亮可人。夫妻雙雙被俘後,趙光義借大臣的家眷進宮拜謁之機,強幸小周後,並且命人做《熙陵幸小周後圖》,此後,這種事情也經常發生。小周後回來,每每與李煜抱頭痛哭,無可奈何。李煜更是積了滿腔愁怨,無處發洩,羞恨萬分。


文人的武器便是筆,文人的知己便為詩詞。在萬般苦悶之下,李煜寫出了千古絕唱《虞美人》,內中有句子“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明顯就是又一次以君王的身份在追憶昔日的繁華,感慨今日淪為階下囚的淒涼與無奈。這種不認識當前現狀,依然自居君王的姿態和想法,公然在對抗當朝皇帝,為大不敬和忤逆之意。趙光義豈可容他。

再有,趙光義也一直妒忌李煜的容貌和才學,有野史記載,他在強幸小周後時,還在強令小周後說出他與李煜誰更英武,這也是他陰暗的心理在作祟。


有個比自己優秀的人在面前晃,正好抓了他一個小辮子,何不除之而後快呢。於是趙光義令人賜牽機與李煜,李煜中毒身亡,時年僅僅42歲。

世人在感慨李煜的坎坷命運,唏噓其詞作未能流傳更多的同時,也許在李煜看來,這樣的結局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冰珊醉紅樓


直接導致李煜被毒死的原因至少有兩個,一個是一句話,即宋太祖趙匡胤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二是一首詞,即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建立的一個南方政權。李昪是吳國大將徐溫的養子,曾任升州刺史、潤州團練使,官至太師、大元帥,還被封為齊王,937年稱帝,國號齊,後改為唐,史稱南唐。943年,李昪去世,長子李璟繼位。在位期間,因受後周柴世宗開疆拓土威脅,自動削去帝號,改稱國主,是為南唐中主。961年,李璟病逝,因前5個兒子都相繼或被殺或病逝,由第六子李煜繼位。

南唐轄今蘇皖的長江以南地區、湖北東南部、江西全部及福建西部廣大地區,國都在金陵,即今天江蘇南京。南唐處江南富庶之地,本來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國力雄厚,但李煜繼位時,正是北宋崛起之時,感受到北方鐵騎的強大壓力,為求自保,李煜主動尊北宋為正統(奉宋正朔),去掉國號唐,自降為“江南國主”,史稱南唐後主。作為一國之君,也算是太掉價了。然而,他仍然不能讓趙匡胤消除消滅南唐的野心。

974年,趙匡胤先後兩次召李煜去開封,李煜擔心扣押,以病婉拒。趙匡胤因此大怒,派兵攻唐。李煜仍對趙匡胤抱有幻想,一面派兵消極抵抗,一面向趙匡胤納貢乞和。975年,李煜派大臣徐鉉到開封求和,徐鉉說:“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趙匡胤傲慢地說:“不須多言!江南本沒有什麼罪。但天下已成了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於是,當年12月,宋軍攻破金陵。李煜去衣露膀,肉袒出降,被俘到開封。

趙匡胤是個還算仁慈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曾經收復了很多小國,俘虜了很多國王,但他不輕易開殺戒,李煜入降,他封其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名字不好聽,有諷刺意味,但並沒有殺李煜。

976年,趙匡胤去世,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趙光義比他那位兄長,手段和心腸都要狠毒一些。李煜原為君主,現成囚犯,自然不開心,亡國之痛便自然發諸筆端,一日悲痛傷心之餘,便寫下了《虞美人》,趙光義讀後,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觸動了他敏感的神經,李煜還想復國?於是,一副毒藥,把這個昔日之皇帝、今日之詞帝,送上了西天。


帝國的臉譜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公元975年初冬,南唐使者徐鉉來到了趙匡胤面前,此時的南唐國都金陵,已被宋兵圍了十個月。徐炫對趙匡胤說南唐侍宋如父,何罪之有,而得宋以兵戎,只求暫緩兵事,保全“一邦之命”。趙匡胤被徐鉉說的煩了,起身拔劍,說別逼逼了,江南是沒什麼罪過,只是天下一家,然後就是這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半個月後,在宋朝名將曹彬的進攻下,南唐後主李煜奉表投降。


戰敗投降的南唐後主李煜,做了俘虜,來到宋朝的國都東京,宋太祖封其為違命侯,三十九年的基業,一夕之間成了大宋的錢袋米倉。南唐亡國後,李煜“日夕以淚洗面”,所寫的詞多是反映亡國之痛,哀婉淒涼,意境深遠,最後也因詞而被毒死!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公元978年七夕,入宋兩年的李煜迎來了42歲的生日,梧桐樹下,他與后妃舉杯相酌,酒到痛處不禁潸然淚下,昔日的江南“天上人間”,已隨東去的江水逝去,再也尋不見了,如今以酒空度日,只能“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才能消磨些離愁,可是在異國他鄉,除了離愁,還是離愁!


此時舊臣徐鉉前來拜見,李煜見故人,情緒如洪水般和著淚水奔湧而出,想起自己當年一時糊塗,殺死主張變法強國的潘佑、李平,而今有此亡國之恨,李煜痛上心頭,提筆寫下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並命南唐故妓詠唱,聲聞於外,此詞傳到宋太宗趙光義耳中,非常憤怒,遂賜牽機藥。李煜服後,全身抽搐,頭部與足部佝僂相接而死!


草堂有春色


李煜,他用手中的筆寫就千古詞帝,而肩上卻擔不起風雨飄搖的南唐河山,終成亡國之君。最後,他死在自己的筆下,死在《虞美人》裡,死在“牽機藥”上。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自小聰明又相貌奇偉,本來皇位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於是他和父親一樣喜愛詩詞歌賦,並醉心於此,不問政事。卻不知命運早已註定,太子李弘翼死了,周世宗柴榮又奪取了淮南江北地區,不僅使南唐領土收縮,也截斷了南唐的經濟命脈。南唐風雨飄搖。

這個時候李璟去世,李煜不得不接下了南唐的重擔。李煜於南唐是盡了力的,雖然總有些消極在裡面,但他的政治策略還算得當,改革也算有些成效,只是南唐已然大廈將傾,李煜做不到力挽狂瀾。

974年,趙匡胤攻打南唐,975年,李煜投降,南唐滅亡,976年,李煜舉族遷往汴梁。

不過是手下敗將,趙匡胤並未太過為難李煜,封他為違命侯,就此開始了軟禁生活。

彼時,南唐河山還在,李煜的筆下是浪漫多情的,他寫紙醉金迷的宮廷生活,寫才子佳人的閨中情趣,寫情人之間的打情罵俏。那些詞雖好,但豔麗,沒有厚重感,亦算不上上乘之作。

可是在汴梁,他成了階下囚。成了亡國君,成了異鄉客。種種恨事讓他的筆端前所未有的沉重。

趙匡胤在位的時候強能容忍他,不過寫幾句詞,失意呻吟而已,由他去就是了。然而一年未到,趙匡胤去世了,趙光義繼位。

趙光義可沒有那麼多的耐心,在他的地盤上,在他的統治下,李煜卻還有亡國恨,還有思鄉情,他不能容忍,李煜早晚都是一死。

978年,七夕,李煜四十二歲生日,這一天,李煜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下筆揮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然後命人吟誦,趙光義知道後,怒火中燒,既然李煜想念南唐,不如成全他,讓他隨南唐去了,遂賜“牽機藥”。


尚宮女史


宋太祖趙匡胤對李煜還是很好,因為李煜喝酒過多,趙匡胤擔心他傷身體,還斷了他的酒。


傳聞趙光義覬覦小周後的美貌,表面對李煜寬厚,趁貴婦進宮拜皇室之際,強幸小周後。並且還命畫師畫了下來。這就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熙陵幸小周後圖》。

李煜只是小聲的提醒小周後不要聲張,周後羞憤難平,並大罵李煜。還寫了一首詞: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不過這些多見於野史,正史並未記載。

而真正害死李煜的是那篇千古名詞《虞美人》。是在七夕時李煜開的宴會上做的。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趙光義聽說後特別惱火,認為他還心懷舊國。所以以祝壽為名賜了他一杯毒酒。


漁耕樵讀


  李煜之死固然是亡國之君的悽慘下場,也與其有個美豔王后--小周後有關。

  這小周後據說名周薇,小名“女英”,她有個姐姐稱大周后,名周薔,小名“娥皇”。

  周薇用現在話來說純屬小三上位,她和李煜又有力的證實了小姨子有姐夫的一半兒屁股這個有趣話題。

  周薔據說長李煜一歲,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父親李璟都很欣賞她,並賜以焦桐琵琶讓她玩。李煜小兩口還曾重新修訂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可見確有才情。

  李煜曾為她作《一斛珠》: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彼時也是你儂我儂,但大多男人是群性動物,從來不會性專一,何況在這方面可以為所欲為的帝王,很快李煜又盯上了含苞待放的小姨子。

  話說周薔遭遇疾病,李煜便對年方十五的幼齒小姨子下手了。當然,這事估計周薇也不是被動的,很可能對這個姿容俊逸(豐額駢齒、一目雙瞳,就是大額頭,一口整齊的齙牙,一個眼瞳孔還發生了粘連畸變)、性格浪漫、富有才華的大姐夫也早有幻想。不管如何,在親姐姐病重期間趁機上位畢竟有些不道德。

  話說周薔在宮裡很意外的看到了妹妹周薇,非常詫異。因為皇宮不是平常百姓家,沒有召見,是不可能入宮的。作為皇宮的主人,能發出召見這個高大上邀請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李煜,一個是周薔。周薔便試探著問妹妹:女英你什麼時候來的?

  畢竟才十五歲,尚是初中生的周妹妹隨口答道:來了很多天了。

  作為熟女的姐姐瞬間崩潰,原先盛傳李煜和周薇私通的謠言原來不是謠言。

  這還要說李煜這個傢伙太那個,你把小姨子辦了就辦了,還做什麼詞?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菩薩蠻)

  這首詞格調泛黃,流傳極廣。我們基本是對黃的東西一邊道貌岸然的批判,一邊樂此不疲的傳頌。李煜同學把和小姨子偷情用詞的形式記錄下來,的確很風雅。

  受此打擊,周薔很快羞憤而死,據說至死沒再看李煜同學一眼。於是這對姐夫小姨子直接黏在了一起。三年後李煜正式迎娶了18歲的小姨子。

  據傳周薇容貌美麗,神采端靜,警敏有才思。李煜對她極其寵愛,二人在宮裡共同研究寫詩填詞、染花布、探討廚藝,很是融洽。

  據說周美女還是處女座、AB血,潔癖很大,還有強迫綜合症,在宮裡到處薰香。不僅如此,她還有和趙光義先生一樣的愛好,熱衷於藥物發明創造。

  據說她發明的鵝梨蒸沉香是房事必備之佳品,聞之荷爾蒙迅速上升,兩人共同取名“帳中香”。

  周美女還酷愛綠色,無論服侍打扮,還是行動起居,滿眼綠色。

  可惜好景不長,趙匡胤的軍隊很快殺到。開寶七年(974年),金陵城破,南唐政權徹底完蛋。

  李煜即位後以金陵為都,繼續得過且過,終至亡國。

  李煜亡國後,周薇陪著他一起成了趙匡胤的戰利品。憑心而論在所有的皇帝之中,趙匡胤應該不算是好色的(以至於有千里送京孃的傳說,如果是個大色狼,傳說也不會有吧),他收納花蕊夫人是在孟昶死後。對這位南唐國主老趙嫌他不太聽話,封他為“違命侯”,周薇為“鄭國夫人”。

  趙光義上臺後在處理政務和調配藥劑之餘,不時還會想起美豔多姿的花蕊夫人,可惜伊人已化作花魂,便又捋把了一遍可下手的美女們後就把目標對準了周薇。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元宵節,早有預謀的趙光義趁命婦入宮朝賀的機會把周薇強行留在宮裡達半個月之久。於是留下千古著名的真正可稱為春宮圖的《熙陵幸小周後圖》(趙光義死後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故云其“熙陵”)。

  其後趙光義經常宣周薇進宮。

  可憐的昔日大姐夫李煜先生,在飽受侮辱的情況下,只有忍痛含恨把亡國丟老婆的痛苦傾洩於詩詞: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

  壞就壞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大約趙光義對公然霸佔周薇侮辱李同學也是有些不安,在李煜同學生日來臨之際,派李煜原來的臣下徐鉉探視李煜,看看李煜有何舉動。不知深淺的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南唐內史舍人潘佑感於國運衰弱,上書極言勸諫李平為尚書令,力圖振作,徐鉉、張洎進言“李平妖言惑眾,煽動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殺,李平亦自縊獄中。),悔之不已!”。

  說完慨嘆一聲揮筆寫下了這首生命哀歌《虞美人》。

  這首詞就等於他的死刑證據,很快被徐鉉上報了趙光義,趙光義立時掏出了最新研究成果“牽機藥”。

  於是,這年七夕節當晚,李煜生日之際,他喝了一杯御賜的酒之後手足舞蹈,狀若木偶,最後頭部與足部相接而死,可見此藥性之烈。


趙燕雲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通常認為正是這首詞,直接導致了李煜被宋太宗趙光義所殺。寫一首詞就丟了命,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的事情,李煜算是倒黴透頂了。

李煜為什麼身下別人屋簷下,手無寸鐵,偏偏胸懷世界,明明命比紙薄,卻心比天高,要胡亂寫些沒啥用處,只會激起趙光義痛下殺手的文字呢?

原因有二:

1、說到底,是宋太祖趙匡胤給慣的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趙匡胤深知李煜的人性,遠在江南擁有一國軍力,尚不能自保,何況身為階下囚了能翻起多大的浪?因此,趙匡胤對李煜的故國傷懷詩詞並不在意。在寫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之前,李煜還寫有很多類似的作品。

隨便舉個例子。曹彬攻下金陵把李煜解送開封時,李煜在順河而行的舟裡大哭著寫下一首詩: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門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孤舟淚萬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間坐細思量。

如果這首詩還有些含蓄的話,再來看一首: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本是一國之主,因為國破山河碎,只能淪為臣虜,無論是離別故國、哭辭宗廟、淚別宮娥還是面對錦繡江山的“細思量”,李煜這兩首初為階下囚的作品,給任何一個人看都會讓人犯嘀咕:看來這個南唐國主怨氣挺大,要小心這傢伙再搞點事情出來。

但是人家宋太祖趙匡胤呢?不僅沒搞獻俘儀式,還給了李煜一個“侯”的稱號,該有的待遇一點沒少。然後呢?李煜開始不停販賣自己故國情懷,來看看下面這四首: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憶江南·多少恨)

多少淚,沾袖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滴,鳳笙休向月明吹,腸斷更無疑。(憶江南·多少淚)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看完你有何感想?難怪有人說,不向蜀漢劉禪當俘虜後“此間樂不思蜀”學習,放著好端端侯爵日子不過,非舞文弄墨專寫自己過去多牛、多厲害,不明擺著讓趙光義不痛快嗎?不殺你,殺誰?說到底,還是宋太祖趙匡胤給慣出來的壞毛病。

2、說到底,是趙光義沒有哥哥的胸懷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趙光義文韜武略差哥哥不止一檔,皇位來的也不明不白,論膽識、定力和氣度胸懷,都不足以同趙匡胤相提並論。因此看到李煜的詩詞,無法忍受這種嘰嘰歪歪。當然,也有對李煜萬一復國的擔心,畢竟留著個前朝舊主總是心腹之患。

曾有一事對此作了註解:話說李煜舊臣徐鉉歸降後,任北宋的左散騎常侍、給事中。趙光義有一天問他,沒去見李煜嗎?徐鉉答,哪裡敢不經允許就見他!趙光義說,你去吧,就說是我讓你去見的。

徐鉉就到了李煜府中,一名老兵搬來兩把椅子,相對而放。徐鉉說只留一把就行,意思是自己可以站著。隨後李煜穿紗帽道服出來,徐鉉剛要跪拜,李煜走下臺階握著他手拉著入座。徐鉉不敢接受:“今日豈有此禮?”在李煜堅持下,最後偏過椅子才坐下。

李煜先是大哭,坐下後沉默不語,忽然長吁短嘆:“悔不該當初殺了潘佑、李平。”潘佑是南唐老臣,長相很醜但極有才華。李煜繼位後他曾建議變法圖強,因反對聲太大而失敗。後來因抨擊時政觸怒李煜,被下獄後自殺,李平也因支持變法而自殺。

也許李煜只是見到舊臣有感而發,但徐鉉在趙光義盤問下有話學話後,就埋下了殺機。然後李煜在七夕夜,作詞讓南唐舊女彈奏演唱,“聲聞於外”搞成了露天演唱會,還讓趙光義聽到了,什麼“小樓昨夜又東風”、又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簡直就是挑釁。

這是大腦有病啊!怎麼辦?得治!於是趙光義派人送來了藥,不過藥非好藥,名為“牽機藥”。現在大家都叫它馬錢子,因為吃下後頭腳抽搐、佝僂蜷縮狀似牽機而得名。趙光義可不慣著你李煜又唱又歌、大發故國情懷,一殺了之。

3、說到底,是南唐舊主李煜為大周后還情債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無論是當世還是現世,很多人都知曉李煜、大周后的愛情故事,這也是李煜能得到很多人同情的緣故。不過所謂情種、情痴的李煜,也許並不是你想象中那樣的專情,在大周后病重時,他就已和小姨子——小周後暗渡陳倉了。

南唐昭惠皇后人稱大周后,“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19歲時嫁給李煜,後為皇后。盛唐琵琶名曲《霓裳羽衣》因戰亂“音律遂絕”,李煜尋得樂譜,在大周后和樂工努力下“訂正訛謬,繁手新音,清越可聽”。

這裡插播個小段:徐鉉聽到《霓裳羽衣》新曲後認為原曲“終慢,而此聲太急”。樂工曹生答,確實本為慢曲,皇后改成了快調,可能這並不吉利吧。1年後,大周后和兒子相繼病死,南唐國運也每下愈況。後世評論:“音之所起,實由人心,而蟬緩噍殺,治亂應之,豈虛言乎?”

大周后育有三子,最疼愛小兒子仲宣。大周后生病後,4歲的小仲宣“暴疾,數日卒”。大周后聞訊大哭,病情加重。李煜則“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看樣子是恩愛有加,一副模範丈夫的樣子。

最終,大周后交待完後事3天,“沐浴正衣妝,自內含玉”,死於瑤光殿的西室,時年29歲。“後主哀苦,骨立,杖立而後起”。但時人就評論,這只是在做樣子罷了,因為太后還在。也就是說,大周后死時心中應隱藏著巨大的苦楚。

什麼苦楚?《南唐近事》有一首歌謠:索得娘來忘卻家,後園桃李不生花。豬兒狗兒多死盡,養得貓兒患赤瘕。這裡的娘,指李煜後娶的小周後;豬狗死,是說臨近戌亥年。赤瘕,指眼病,貓有眼病不能捕老鼠,是說南唐人見不到丙子年了。所以,後世多認為,李煜之死也是在為大周后還一筆情債。

4、說到底,李煜和小周後都在還債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李煜、小周後在大周后病重時,就已明珠暗結,勾勾搭搭了。儘管在大周后死去不久,李煜就寫了一篇驚世長篇,哀悼愛妻,但今天讀來倍感滑稽。下面就摘秒幾句:

況我心摧,興哀有地,蒼蒼何辜,殲予伉儷,窈窕難追,不祿於世。玉潤珠融,殞然破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終往告。嗚呼哀哉……愛而不見,我心毀如。寒暑斯疚,吾寧御諸。嗚呼哀哉……事則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櫳,孰堪其處。嗚呼哀哉……絲竹聲悄,綺羅香查。想渙乎忉怛,恍越乎惟悴,嗚呼哀哉……既取我子兮,又毀我室。鏡重輪兮何年,蘭襲香兮何日?嗚呼哀哉……龍一駕兮亡來轅,金屋千秋兮永無主,嗚呼哀哉……號亡聲兮何續,神求逝兮長乖。鳴呼哀哉……

通篇多處“嗚呼哀哉”,可見李煜有多麼悲痛。此後1年裡又多有詩作:比如下面四首:

1、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悽悽。憑欄惆悵人誰會,不覺然淚眼低。層城亡復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池上哭蛾眉。

2、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後,蛾眉卻不全。此不特敘其幽思,且以興內助之艱難,而不得與之同樂。

3、失卻煙花主,東君不自知。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4、浮生苦憔悴,壯歲失婢娟。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

感動了嗎?別忙著抹眼淚,來看看這首就知道李煜在大周后病重都幹了些什麼: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需要翻譯一下嗎?月朦朧花嬌豔,我要與郎今晚見。穿襪子踏香階,手裡輕輕提著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了面,依偎在你胸懷,心兒不停地顫。奴家見郎很不易啊,今晚我叫你使勁把我愛。

沒錯!李煜在和小姨子偷情!大周后病重後無法陪伴李煜,小周後則出入李煜臥榻之間。一天,小周後在帳前被大周后撞見,驚問:“妹妹怎麼在這裡?”小周後實話實說:“來了已好多天了。”大周后“惡之,返臥不復顧”。

大周后死了1年,李煜喪服未脫不能娶妻,小周後就住在內宮。次年,李煜老媽鐘太後又死,李煜服喪又1年,小周後仍無法轉正,直到開寶元年才立為皇后。大婚時徐鉉、潘佑等人又對婚禮用什麼禮樂、鐘鼓;是誰先拜禮、用什麼車服“議久不決”。

最後大婚時“民庶觀者,或登屋極,至有墜瓦而斃者”。而小周後多年無名分住在內宮,“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之類的詞早已流傳民間,所以大婚只是做個樣子而已。以至於在婚宴上,自韓熙載以下的群臣都引那些詩為笑談,李煜也不責怪。

李煜和小周後雙雙斃命於趙宋,不知道他們見到另一個世界的大周后,將是何等交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