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劉餘莉教授:述母德

劉餘莉教授:述母德

我們最佩服的人都是我們身邊的人,譬如說我們的父母。譬如說我的母親,她實際上就有很多的優點,但是我自己都沒有繼承下來。我母親為人非常地孝悌。現在我們學孝,還說要回家給父母洗腳,把這個作為行孝的開始。

劉餘莉教授:述母德

其實上一代人他們給父母洗腳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非常正常。像我的姥爺他是一個農民,家裡很貧窮。每一次到我們家來的時候,他那個腳可能很長時間沒洗了,厚厚的一層灰,但是我母親就很自然地端來水給我姥爺洗腳,洗出幾盆黑水,她也沒有任何的嫌棄。

她對於兄弟友悌,自己有好東西,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用,首先拿給兄弟來用。因為她從小母親過世,她和兩個弟弟相依為命,她是最大的大姐,所以她靠自己的勤勞,帶著兩個弟弟生活。有一次,有一個弟弟得了重病,我姥爺認為這個孩子已經死了、沒救了,就要拖出去了,放到別的地方,山林裡去處置了。但是我母親抱著弟弟就不肯撒手,覺得他還能夠活過來,還給他喂水、照顧他。結果怎麼樣呢?結果後來這個弟弟就真的活過來了。古人說孝感動天,我母親她確實做到了悌感動天。所以她回到家鄉的時候,這些兄弟姐妹對她都特別地尊重。

我母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地勤勞、節儉,特別地能吃苦。因為她小的時候家境貧寒,她又是家中的老大,她就是靠自己的雙手來改變了家庭的命運。即使以後富裕起來了,別人送給她很多好的衣服、好的東西,她也從來不浪費,從來都是把好的先拿給別人去用。

還有母親特別地講恩義、情義,經常教導我們說:「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相報」。別人對我們有一點點的恩惠,一定要想著記著,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回報。特別是在對待朋友上,這種恩義、情義、道義就體現得更加地明顯。

劉餘莉教授:述母德

還有母親特別地自強自力,自己家庭沒有任何的背景,出生很貧寒,但是就是靠了自己的雙手,改變了一家的命運。像我從初二開始,就是我母親一個人把我們姐妹三人都給帶大,而且把每一個孩子都送上了大學。這靠的是什麼?就靠她一個人微薄的收入。特別是我和哥哥同時上大學的時候要繳學費,這個用度也很高,但是我母親一個人就把我們三個人都供完大學。我是上的最高,讀到了博士。


還有母親有一個很好的特點,就是「勿諂富,勿驕貧」。對於富貴的人不去諂媚巴結,而對弱小的人特別地同情,非常地有平等心。而且我母親非常地有志氣,即使是在貧窮的時候,也沒有做過任何不道德的事情。確實是《孟子》上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無論是富貴的時候,還是貧賤的時候,都沒有喪失做人的道德,都堅守自己的氣節。

還有我母親她不貪財,她經常告訴我們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對於不義之財,絕對不能夠去貪取。」在我小的時候,我母親有一次在旅店裡撿到了一書包的錢,當時這一書包的錢也是不小的數目了,結果她就在那兒等這個人回來取。結果有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滿頭大汗慌里慌張地回來了,就問:「有沒有一個書包,裡邊裝了很多的錢?」後來我母親就把這些錢都還給了他。原來這些錢是這個學校所有老師的工資。而這個孩子他剛剛到這個學校沒有多久,如果把這筆錢都丟了,回去沒法交代,他可能都要走上絕路了。所以我母親把這些錢如數奉還。她們的同事還笑話她,說都沒有給妳買一個禮物表示感謝。她覺得這都是應該的。她做會計的時候,別人特別地信任她,即使是伊斯蘭教的阿訇,都希望請她來給他做會計,因為對她做人特別地放心。

而且我母親她沒有名利之心。你看她把三個孩子全都供到大學,特別是我上大學的時候還是保送的。很多的記者都想去採訪她,但是我母親她拒絕接受採訪,而且說:「這都是國家老師的培養,自己對國家非常地感恩,對於老師非常地感恩」,所以她就沒有接受採訪。到我大學的時候,我母親告訴我要積極地入黨,但是要端正態度。入黨是為什麼?確實是為國家、為人民著想,而不是為了個人的私利。所以我現在把我母親給我大學寫的信拿出來,我都非常佩服我母親的境界。所以她這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把兒女個個培養成材,但是從來不居功,而且確實是做到了知恩報恩。

劉餘莉教授:述母德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母親處處為對方著想,從來不願意給別人添任何的麻煩,能做好的事自己就做好,從來不因為自己的事,給別人添麻煩。我母親還特別地憂國憂民,她每天都看新聞聯播,確實有古人所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識。

母親還特別地尊師重道。像我在高中的時候,我們英語老師,他說我們這個讀音不太準確,有我們地方的方言,所以上課的時候經常要糾正我們的發音。但是很多的家長就認為,考試又不考口語,糾正發音有什麼必要?浪費時間,所以家長會上就經常給這個老師提批評的意見。但是我母親就說,「老師他是有經驗的人,按照老師教的沒有錯,你就按照老師教的去做吧。」結果因為這些家長對老師有意見,這些學生對老師也喪失了信心,本來英語成績很好,後來這個成績都下降了。但是因為我母親的這教導,我對老師就很恭敬,結果我的英語成績就一直提升。

我母親在教育子女方面也特別地有正確的觀念,經常告訴我們說:「慣子如殺子。」有的時候我們覺得母親對我們太過嚴厲了、不夠溫柔。但是我們現在體會到,其實母親的慈就體現在這個「嚴」字上,她不希望你以後走彎路,所以對你很嚴厲,就是對你最大的慈悲。所以想到母親身上這麼多的優點,但是自己繼承下來的卻很少,所以「擇善而從之」確實沒有做到。

———{摘自《群書治要360》講記}

劉餘莉教授:述母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