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第一节 《探龙点血》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李玉书是京城外一个普通百姓,以种田为生。取了个文人的名字,却目不识丁。用现代人的话说,就这么个人,真是白瞎了一个好名字。

  当时时局动荡,百姓苦不堪言,有句老话说的好,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过好在李玉书有几亩良田,虽不富裕,尚能养活家小。更可怜的是有些家庭养活不起自己,便挥刀自宫妄图进宫做个小太监,能养家糊口。所以说古代也有古代的好,这么一挥刀基本上就符合公务员的标准。

  这天李玉书像往常一样下地干活,走到田边时却发现草丛里卧着一个人。李玉书是个老实人,吓的丢下锄头就跑。不过人都有好奇心,李玉书跑了几步便停了下来,心想还是回头看一眼吧,兴许不是什么坏人,于是又扭头走向田边。

  李玉书小心翼翼的走近一看,这人一身破烂不堪的道袍,披头散发,满面污垢,说他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也不为过。只不过这是大白天,无形间让李玉书松了口气。他伏下身子摇了摇这人,却丝毫没有反应,却清楚的看见这人嘴唇已然有些发紫。

  李玉书是个好人,将手指搁在这道士笔尖,发现还有呼吸,不过已经是气若游丝,于是赶忙解下水袋,缓缓的喂到这邋遢道士嘴里。

  道士喝了些水,慢慢的睁开了眼睛,呼出一口浊气。李玉书一看人醒了,也松了一口气,就地坐在这道士旁边。

  这道士清醒过来,说出第一个字就是饿,李玉书又赶忙摸出随身带的干粮递给道士。幸好当时农民下地干活都会备些干粮和水,要不这道士恐怕真是要去三清祖师那报道了。

  待道士吃好喝足,便彻底的清醒过来,站起身捋了捋蓬乱的头发,向李玉书深深的做了个揖。说道:“多谢施主救命之恩,贫道感激不尽。”态度甚是诚恳。

  李玉书倒有些不好意思,心道还好刚才又转头回来了,要不这道士恐怕就死在这了。说:“道长客气了,呵呵。”想说多些,却又因为没读过什么书,顿有词穷之感。这道士也没多说什么,将自己全身上下摸了一摸,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说道:“救命之恩无已为报,贫道全身上下也只有这一本书,送给恩人聊表心意。”

  李玉书连忙摆手,一脸憨厚的说:“道长不必如此。”

  道士见李玉书为人憨厚,于是态度更是坚决,将书塞到李玉书的手里,说:“恩人勿要再推辞,否则贫道就此自刎。”

  李玉书一愣,心想这道士真奇怪,不把东西送出去就自杀。见道士这么执着,也就不在推辞,只好讪讪的说:“多谢道长了。”

  这道士微微一笑,说:“恩人客气了,救命之恩本当涌泉相报,只可惜贫道确实是贫到了极点,实在没有金银财物相报,恩人毋怪就好。”

  李玉书又是嘿嘿傻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这探龙点血是本门的绝学,分为探龙术和点血术,探龙是风水术,而点血则是降妖术,恩人如能将探龙术学得,应该衣食无忧。而点血术则需要受篆的道士方可研习。”道士正声说到,“此绝学万万不可落入心术不正之人手里,施主一定要注意。”

  李玉书见道士神情凝重,也大概知道了此书的分量,于是狠狠的点了点头,说:“道长放心,这书一定不会给心术不正之人。”

  道长呵呵一笑,又深深的作了个揖,说:“如此贫道便放心了,所谓相见是缘,却又有缘尽缘散。你我已然相见,只可惜短短时间又到缘散之时。唉,贫道就此告辞,恩人多保重。”说罢便转身离开,留下李玉书愣愣的站在原地。

  待道士走了半晌李玉书才反应过来,心想这道人也太奇怪了,呵呵。自己目不识丁,留给我一本有什么用,还不能让心术不正之人夺去/看这书的样子肯定是古籍,这么重要的书就这么送了出去。

  李玉书本还想下地干活,不过这道士的事情却让他越想越有意思,索性扔下工具,扭头回家去了。

  到家后李玉书将书拿了出来,看着书上的四个大字,却又不认识,唯有苦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还是好奇心作祟,虽然李玉书不认识字,还是将书打开来了。这一看不要紧,居然是图文相配,一图一文,一图又一文。

  这么一来,李玉书便看的有些懂了,探龙术里的图是地图方位,点血术里的书是符篆,如此一来更发觉此书的重要,于是找到当地的一位熟悉的私塾请教。只不过那时候封建社会的风气极为严重,私塾看了这书的内容直是摇头,说是胡言乱语,不过却也将书里的内容讲给了李玉书听。

  私塾说者无心,李玉书却是听者有意。老天是公平的,李玉书为人憨厚老实,却有一个厉害的本事,就是记忆力好。这私塾的把书里的内容讲给李玉书听以后,李玉书一次便将这些记了个七七八八。

  李玉书的夫人对于自己丈夫的行为也不会多说什么,毕竟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而且李玉书向来是勤勤恳恳,想来不会做出什么过了度的事情。

  再往后的政局愈加混乱,战乱四起,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所谓穷则生变,生在乱世,又有几人能善始善终。李玉书见这穷日子是没法过了,于是便按照探龙术开始发起了死人财。

  要说干这行是太缺德了,挖别人祖坟这是生儿子没*的事儿。只不过当时人都吃不上饭了,缺德不缺德谁还在意?道德是文明社会里的事情,都饿的胡说八道了,说道德能管饱?

  没成想这探龙书确实厉害,李玉书记得七七八八,便寻得了不少王爷大臣的墓穴,这些王爷大臣的墓穴不比龙穴,机关甚少,至多是些简单的暗石流沙,李玉书进进出出自然是安然无恙。

  李玉书虽然干这缺德事儿,生下来的儿子也没少个*,正常的很。时间久了,李玉书也有了些积蓄,虽然说王爷大臣的墓穴里没有什么至宝,但胜在倒出明器的数量。此时已到了民初,国内算了稍微安定了下来。李玉书此时已有五十多岁,已经安稳的做了个富家翁,当然,子承父业这是传统。李玉书的儿子也做起了这行当,而且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再往后一切都顺顺利利,李玉书一家自李玉书开始便成了倒斗世家。直到解放后的特殊时期,特殊一阵风刮遍全国,斗地主是当时的时尚活动。我爷爷被划为地主,自此家道中落。

  而我是李家的后代,上面的故事是爷爷讲给我听的,看爷爷的神情,估计是真假参半。不过这本《探龙点血》确实真是存在的,我家也确实是倒斗世家。

  我叫李建国,是爷爷取的名字。那时候的名字要么是红军,要么是建军,还有么就是建国。上课时一点名,好几个人都举手报道。为此我还苦恼了好多年,不过后来也就慢慢无所谓了。

  我父母没挺过特殊时期的那几年,早早的撒手西游。爷爷将我一手拉扯大,也将我带进了倒斗这个圈子里。待我明白事理的时候才知道,爷爷是怕他西去以后我没有生存的能力,所以才将我带进这个他熟悉的圈子里,一来是他有经验,二来是他有很多朋友做这一行,以后能照顾到我。

  自小我便翻看这本《探龙点血》,这都社会主义了,谁还相信什么风水命理,什么降妖除魔。我也是当怪诞小说一样的看,小孩子心性,本来就是如此。那些个风水命理在我看来没什么兴趣,反倒点血术里的法诀和符篆我却很有兴趣,还常常自己弄个纸头画着玩,然后装模作样一番。

  谁小时候还没做过有神仙本事一样的梦?我自然是不例外,我爷爷很疼我,见我天天咕咕叨叨的,便弄了个木块,给我刻了一把木剑,这把木剑让我开心了许久,后来我还闹着爷爷给我用桃木刻一把。

  时光如刀,渐渐的我长大了,接受科学思想教育的我也开始远离这神鬼之说。只不过爷爷却始终相信,我还笑他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太深。当然,我长大了,爷爷也老了。

  爷爷去世的时候紧紧的拉着我的手,颤巍巍的说:“孩子,这本书你一定要保管好,千万不能弄丢了,更不能落入心术不正的人手里。孩子,爷爷要走了,你在这世界上孤苦一人,苦了你了。”爷爷的眼角隐隐现出泪花,几句话说完便撒手西去。

  我一阵嚎啕大哭,失去至亲的感受会让人心酸到麻木,然后再至心酸,这种感情是难以叙述的。后来的事情便是爷爷的一些朋友来*办,而我也只能跟着这些前辈的屁股后面混。爷爷留给我的《探龙点血》我也一直随身携带,从未离开身边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