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去姐姐家刚刚吃完晚饭,姐姐就开始向我吐槽,说桐桐现在已经5岁了,今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可是通过最近半年的学习,发现孩子不但学习跟不上,就连和同学们交流都很少,甚至在前一段时间,姐姐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是桐桐最近作业完成的情况也很糟糕,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候都记错,上课还爱走神发呆等等一些坏毛病。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对此,姐姐也是很焦虑,也特别后悔当初自己因为工作繁忙的缘故,没有在孩子幼衔小的时候上心,把孩子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了一段时间,才导致孩子现在上了小学,一切都很难适应的情况,比着其他同龄小孩更是不愿意表达自己。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变化,还有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等方面的变化,这使得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两个学段的差异体现在哪?

1、 学习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差异

一般孩子升入小学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习环境的改变,在幼儿园学习的时候,教室内的布置比较可爱卡通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孩子坐在教室不会感到压力和紧张,可是到小学之后,教室只有黑板和讲桌这些冷冰冰的教学设备,教室内不再有好看的贴画,卡通的玩具等等这些。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人际关系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差异,以前面对的是,如妈妈和保姆角色的老师,对待每个孩子都极具耐心,能及时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心理变化,现在面对的是有些严肃的小学老师,对孩子生活帮助的角色是逐渐减少,小学的老师更不会像在幼儿园老师那样,时时刻刻问你饿了吗,怎么看起来不开心等等这些询问个人情绪的话,周围的同学更是一群陌生的小伙伴,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孩子的心理落差比较大,容易产生郁闷的情绪。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2、学习方式的差异

幼儿园主要是以游戏化、自由探索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与小学分科目、常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幼儿园的学习方式更灵活且要求更低,而小学的学习方式相对单一,且在学习的效果方面要求更高,不少孩子会因为40分钟都坐在座位上而难以忍受,甚至因此抵抗上学。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此外,小学生课间活动的范围变得更窄了。考虑到安全问题,学生课间不允许大声喧哗、四处奔跑打闹。因此,孩子的学习方式上需要做适当的调整以慢慢适应。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3、行为规范的差异

孩子在幼儿园时期,行为比较随意且不受条件过多约束,一旦到了小学,行为举止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比如,课堂上不准大声喧哗,不准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等等一系列行为约束,孩子会感觉自己好像被束缚了,没有任何自由。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4、学习压力的差异

在快乐的幼儿园时期,孩子主要以游戏和玩乐为主,对待学习并没有自主的意识,但是进入小学之后,课时数是学校明确规划好的,上午3~4节课,下午3节课,包括一些课时内容的输入量,也是很多孩子暂时没有办法承受的,所以刚刚开始,难免会让孩子产生有学习上的压力问题。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5、家长期望值的差异

俗话说,孩子真正的竞争是从小学开始,幼儿园时期,孩子学习内容并不多,主要以游戏手工画画这些娱乐休闲为主。可是升入小学之后,竞争就开始加剧了,因为此时衡量孩子的重要参数,便是分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再是乖乖听话,不哭不闹这些简单的基本要求了,而是对孩子寄与了深切的厚望。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面对孩子的迷茫和焦虑,家长应该怎么做?

1、 咨询代替焦虑

首先家长要端正心态,要认为,幼小衔接是一个非常正常且自然的过程,如果不清楚该如何为孩子做准备的话,可以咨询有经验的人,用咨询代替盲目焦虑。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向其他家长咨询,多和其他家长聊聊育儿经,看一下其他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幼小衔接这方面问题的,这样有利于缓解个体因缺乏经验带来的挫折感。向带班老师咨询,可以提前向老师了解一下,入学需要做的哪些准备,提前为孩子准备好。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2 、良好的习惯胜

知识的储备

孩子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的, 我见过非常多的父母,在孩子即将上小学的时候,会选择让孩子来上补习班,通过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来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学校生活,其实这种做法不是完全科学的。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他觉得自己这些知识都学过,课堂上可以不用听的那么仔细,前期可能成绩不会因此落下,到了后期,提前学的知识结束之后,就会出现缓慢的下降。就像很多老师说的那样,“后劲不足” 所以再多的知识储备不如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比如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在幼儿园学习的阶段,老师相当于妈妈的角色,为孩子的一切都安排的妥善合理,不需要小朋友自己动手,但是到了小学之后,老师生活的角色就弱化了很多,好多事情,是需要自己主动去完成的。所以家长这时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立能力了,比如在家吃完饭之后,洗自己的碗,起床之后,把自己的小被子给叠整齐等等这些小事来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多动脑,或者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开拓眼界,主动向孩子传授一些科学小知识,使孩子感受到探索知识的快乐。学习习惯方面,可以多开展一些比如看书、画画、做手工等让孩子心静下来的活动。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3 、环境创设代替直接焦虑

在孩子即将上小学时,家长让孩子先熟悉一下上小学的环境以及生活作息习惯。比如父母可以给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晚饭之后,陪孩子学习30~40分钟,晚上9点准时上床睡觉,早上7点起床。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还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带孩子去他即将要上的小学参观一下,让孩子提前认识一下他未来要上的学校,增加孩子的兴趣。

幼升小这5点差异父母要“有数”,3个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的幼衔小是每个父母都必须要和孩子一起经历和面对的,只要作为父母的我们方法做对了,我相信孩子肯定会顺顺利利地渡过幼衔小的特殊阶段,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