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今後農業生產單幹包產到戶還是否能行得通?你怎麼看?

李新平瑩


農業農村部已經做出決策,土地承包再往後延長30年不變。你提出的問題大可不必擔心,肯定能行得通啊。

現在各地農村,由於人口都流向了城市,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已經無能再操作農田,就算能操作,投入與產出根本不划算,種植糧食作物雖然不能說虧本,但是一畝地的淨收入,還跟不上在外打幾天工的工資多,所以各地農村的土地,都轉租給了土地承包大戶,騰出時間再到自己適宜的單位打工掙錢。

所謂的轉租給承包大戶,其實並沒有脫離聯產承包制的性質,一些土地管理權限都在農民手裡攥著,比如說承包3到5年,期限到了之後農民可以收回,再繼續轉包,比較隨意,也可以承包給大型農場,常年讓農場主經營,這樣雙方都達到了互利共贏的目的,所以說聯產承包制度是一項常年不變的政策,根本不用擔心行通與行不通的問題。

再延長30年不變,這一代老人沒有了之後,可以有兒女繼續繼承,也就是說到了2050年,承包期限到了之後,國家會做出另一輪的調整,到那個時候,也可能繼續承包,也可能歸於集體,今後的發展誰也看不透。


農人心田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四年,我七歲,入學第一堂課,語文老師手裡拿了十根筷子,先拿一根輕輕一折就斷了,後九根一起折,很難抑斷,之後大聲給我們說,同學們,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因此,我老在想,中國農業單幹千多年,成就了什麼?!


祝融松


中國農業生產單幹包產到戶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拐點效應已經形成。

包產到戶政策如於安徽小崗村。它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改變了消極怠工、勞動力不足,幹好幹壞一個樣等農村集體生產中存在的致命短板,實現了生產方式的一次革命。

國家在出臺《土地承包法》後,又出臺了〈物權法〉和“土地延包三十年不變政策”,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民的對土地的承包權、使用權和經營權,滿足農民對土地生產長期規劃、穩定投入的願望,但相應也帶來一些結構性的矛盾:

比如地方政府沒有落實抽回全戶死亡、在機關、國企就業這部分人土地政策,造成有些農民兩代人沒有土地,而另一些農民家庭內部繼承不當佔有土地的現象。

同時,城市化浪潮,造成農村中青年勞動辦流失,農村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土地向大戶流轉已成不可阻擋趨勢,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初具雛形,對專業農民的培訓急需加強。我所在的鄉鎮,經營千畝以上的家庭農場三個,百畝以上的七十多個,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100%。

今後,建議國家著手相關政策的調研與制定,進一步規範《土地延包政策》,讓沒有土地的農民分得土地,在切實保護農民土地使用權、經營權的基礎上,助推中國農業的現代化。











響沙


我們60歲的人都知道什麼叫農業合作社,那時的合作社是為國分優,為民謀利,一起奮鬥,自力更生。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勤勞推進,從人力提水到新修水利改變農業半機械化,人心齊泰山移,為國為民一條心。如今實行土地承包30多年,人心散壞,沒有集體感念,私心貪心而沒有人性,不論個體合作社還是私人承包戶,看的鍋中的望著碗裡的,只看著國家的補貼,拉關係找門路,沒有為國為民的思想。我也是農民,由於認識問題,對農業土地承包一真到現在改變一個私心,永遠失去了團結為國的集體。怎樣的路走已經我已60了,沒有看到自己心靈深處富貴,而是60歲以後發愁的歲月。土地權不重要,誰來耕不重要,私心的語種地人老了無人耕地更重要,命失不是大事,可失去古老之家更重要。


3221614757春遊春雨


新型地主將輪迴當!是目前的新生事物!誰能交的起成包農民土地的費用!誰就成包這百畝大塊地!如果經營不善就讓賢!成包的前提是先交給農民的成包費!地氣的所有權農民自己掌握!這樣就是誰有能耐誰就當地主!否則棄權!更換能人!這就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提!不然永遠向小崗村一樣!一口一塊不集中落後!落後成本就高!就不和世界先進農業現代化境爭!


高山流水183573


農村的土地早已包產到戶,並且三十年不變。但現在農村土地荒蕪嚴重,種莊稼的已經不多了,自從農民工興起後,農村做田的幾乎都是五六十歲以上的,現在農村年輕人有幾個能做農田活的呢?幾乎沒有了。你說農村單幹能有多大發展前途?


快快樂樂3442836664474


剛一開始單幹種地,沒有出門打工,沒有多少企業和工廠,工人還下崗了,小夥子大姑娘還待業了,農民上到八十歲,下到十幾歲,為自己幹活,不知道苦不知道累,生產隊的荒地,都搶著種,就好像從沼澤裡出來看到了大路,一片光明,我就是其中之一,幾十年過去了,路走到頭了,一面是苦海,一面是火坑,調頭向回走了,土地在撂荒,兩口子,傷一個,地都種不了,農業單幹到最後還是死路一條。因為沒有接班人。


留順248


包產到戶如果人均30多畝地或戶均50多畝地,差不多就能養活家人,再一個是一戶一塊田,也便於機械作業。如果人均低於10畝地難養自己和家人,更談不上小康生活。包產到戶是權宜之計,是沒有前途的。所以必須走農業集體化合作化道路。人盡其能,物盡其用,共同致富,沒有窮人。手中有糧,心裡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


2096005077171


河南南街村、河北的周家莊等早以給出了答案


用戶110618283163


我國農業的特殊形態決定了,不可能像美國那樣的大型機械化,大規模農業生產。但是也不可能再次回到過去的所謂人民公社的失敗的集體化農業形式,因為手握土地權的農民不答應,也不會提高生產效率。縱觀世界,我國的農業形態與日本比較相近,所以應該參考日本的農業模式,雖然是小農生產,但是由農協總體規劃,從農資供應到農業種植品種,一直到產品銷售,都由農協統一計劃調節,實施沒有計劃經濟的計劃生產銷售。其中包括勞動力的調配都由農協辦理。具體方法可以參考日本農業與農協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