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淮安名人——邊壽民


淮安名人——邊壽民

邊維祺(1684-1752年)字頤公、漸僧,號壽民、葦間居士、六安居士、葦間老民、綽綽老人等,自署淮陰邊壽民。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21歲入縣學,中秀才;後多次參加鄉試,均未中舉。從此,他對仕途心灰意冷,於淮城東北隅梁陂橋建草屋而居,名"葦間書屋",困居其間潛心書畫藝術。葦間書屋在遠離鬧市的蘆葦叢中,周圍恬靜安詳,往來大雁常停憩於葦間水際。他細心觀察揣摩,大雁漸漸成為其繪畫的主要對象,描繪蘆雁的藝術日臻成熟,有"邊蘆雁"之稱。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邊維祺開始出遊,賣文鬻畫,結識了當時"揚州畫派"的畫家金冬心、華新羅、許江門、蔡松原、鄭板橋、高鳳翰等人,成為揚州畫派的高手。在楚州,邊維祺常與家鄉文士唱和潑墨,聚會於河下"曲江樓",與程嗣立、周振採(字白民)、陸立(字竹民)、王家賁、劉培元、吳寧諤、邱謹等人被稱為"曲江十子"。晚年,邊維祺不復出遊,在葦間書屋吟詩作畫,整理詩集。邊維祺以繪蘆雁著稱,兼及花卉、禽魚、果品、茶具等。其書法師鍾繇,精隸楷;其詩詞直抒胸臆,不假雕琢,情意感人。但書名、詩名為畫名所淹。其畫作甚多,但所存很少,僅存《瓶梅圖》、《蘆雁圖》等數幅。另著有《葦間老人題畫集》及《葦間書屋題畫詩》。


淮安邊氏是世代書香之家,但邊壽民祖與父都無功名,屬於寒門。他自幼聰穎,詩文書畫,為長者所稱,雖境遇困窮,卻能堅守寒士清操。據傳,他對於同宗富家、同里豪紳,不樂往來,安貧守道,課徒之業,以文字筆墨自適。
早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邊壽民20週歲之際,即入學為諸生,但由於他鄙薄章句帖括之文,應鄉試而不中式,乃更寄情於詩畫。他居住在山陽舊城東北隅梁陂橋附近,遠離鬧市,清幽靜寂,四面環水,蘆葦叢生,風景絕佳,入秋尤宜,秋水澄碧,蘆花飄白,蓼花透紅,遊憩其間,此身如在畫圖中。淮人程嗣立(字風衣,號水南,1688—1744年)工詩,善書畫,好交遊。家有柳衣園(在城西北河下鎮),園有曲江樓,日與文士聚會唱酬於其中。邊壽民等經常參與曲江文會,同會者有“曲江十子”之稱。“曲江會課”,頗負時譽。邊壽民友人中,相交最厚者,周振採(1687—1756年),字白民,號菘畦,山陽人;陸立(1689—?年),字竹民,亦山陽人;時人合稱為“三民”。友人史震林為作《三民合記》。《合記》謂壽民“有草亭,匾曰‘蓮葉仙舟’”,“土階積苔,座無俗客”。壽民嘗謂客曰“俗蓋有二:粗俗可耐,文俗難忍。”客曰:“粗俗則易知矣,文亦有俗乎?”壽民曰:“姑舉其略:古也而餿,今也而油,贅言若疣,套言若球,佯問若搜,強辨若咻,偷視側眸,假聽點頭,足恭意偷,目高氣浮,釣名勝鉤,刺利勝矛,步如曳牛,坐如鎖猴。 揚州、蘇州、杭州一帶是他常遊之地。雍正五年(1727年)他44歲時和雍正九年(1731年)48歲時兩度作江漢之行,所以有“楚水吳山都歷遍”之句。他還遠適北國。他在《柳梢青·雁》中所云“塞北風霜,江南煙樹,到處為家”,雖指雁言,亦為以雁自喻。而下文“匹馬秋風,孤舟夜雨,人在天涯”則實為詩人自道。就出遊時間言,所謂“廿載餘”,約指他25歲至49歲,即康熙四十七年至雍正十年(1708—1732年)這段時期。其間,由40歲至49歲,即雍正元年至十年(1723—1732年),他的行蹤,或遊杭州西湖,或在山陽會友,或作江漢之行,或在揚州作客,或在江陰作畫,幾乎每年都有記載可考。在25歲至39歲,即康熙四十七年至六十一年(1708—1722年)這15年間,正當壯盛之年,罕見記載,未悉行蹤,如有經年遠遊當在此際。

就在外活動言,舊時文人漫遊四方者,或入幕依人,或訪友攬勝,或賣文鬻畫。邊壽民遊覽名勝如西湖、黃山則有之,然不甚頻繁;受聘入幕,則毫無跡象;“飢驅作客”,賣畫謀生,自是他的主要活動內容。然而,人們不能不胸存疑團,出外仕宦、商賈、旅遊者多,邊壽民何以特別擔驚受怕,以致歸來定居之後,猶有餘悸,深為慨嘆呢?康、乾之世,宇內安然,南來北往還較方便,邊壽民何以採用“冒險輕身”這樣十分嚴峻的字樣,又何以產生自必死而視“不死”為“奇”這樣非同尋常的心態?邊壽民所云“壯志已隨流水去”真相何如?其遠行的經歷遭際“究竟如何”?
漫遊期間,邊壽民的畫傳遍南北,聲名日盛。康熙皇帝的第四子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在王府中“張其畫四幅於屏”。嘗勸邊壽民“一遊都門,可博進取”。對於封建時代的寒士來說,直接受知於帝王,確實是一條獵取富貴的捷徑,清前期以詩或畫邀恩寵、備侍從者,不鮮其例。然而,邊壽民漠然不以為意,可見他志不在此。約在雍正元年(1723年),邊壽民自繪《葦間老人潑墨圖》;乾隆元年至十二年(1736—1747年),又先後請友人為繪《葦間書屋圖》6幅。他在待客、訪友、出遊當中,隨時隨地為二圖徵求題詞,分裝成冊。這是他40歲後30年間鍥而不捨的一項重要活動。身後,二圖先後歸淮人屠潢、胡云樵、朱虞生,後由淮人何楚侯攜藏京寓,1979年何君病逝後,下落不明。

據丁志安所藏二圖題詠抄本題《潑墨圖》者80人,題《葦間書屋圖》者50人。眾多同時代人的題詠,是探索、研究邊壽民其人其詩其畫的珍貴資料。
邊壽民的家庭情況,記載甚少。原配夫人姓氏不詳,似先逝,無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