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艱苦辦學育新人

畫說兵團 | 艱苦辦學育新人

艱苦辦學育新人

——兵團發展歷史連環畫之一四四

王鴻慶/繪

画说兵团 | 艰苦办学育新人

1.1962年,新疆伊犁、塔城地區邊民越境事件發生後,農七師第三管理處二分場奉上級命令,由額敏二子河遷往麥海因(原額敏縣勝利之光公社所在地),組建邊境農場——農九師麥海因農場(現九師一六七團)。

画说兵团 | 艰苦办学育新人

2.為了解決職工子女上學問題,更為了培養有知識、有文化的新一代接班人,農場領導決定由甘肅省農學院(現甘肅農業大學)畢業的楊興福任教導主任,籌辦學校。經過考察,最終決定在一個廢棄的糧庫裡,創建麥海因子女學校(現一六七團中學)。

画说兵团 | 艰苦办学育新人

3.那時,麥海因農場也剛組建,辦學遇到了重重困難。學校沒有課桌、板凳、黑板和粉筆,學生沒有課本、作業本和鉛筆。老師們說:“學校不僅要辦,而且一定要辦好。為了辦學,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

画说兵团 | 艰苦办学育新人

4.老師們把糧庫打掃乾淨,用木板代替課桌、板凳,用鐵皮當黑板,想方設法借來教科書,為學生購置作業本和鉛筆,親自背來麥草鋪好地鋪,準備好煤油燈用於照明。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後,農場的職工子女們就高高興興地入學了。

画说兵团 | 艰苦办学育新人

5.1965年,黃如皋奉命調往學校組建黨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學校由原來的一連搬遷到場部附近,但是,這一搬卻讓學校的教學條件變得更差了。校舍全是土木結構的危舊平房,老師沒有宿舍,就和學生同吃食堂,同睡麥草地鋪。

画说兵团 | 艰苦办学育新人

6.週末時,學生們都放假回家了,老師們仍然留在學校。他們除了備課以外,還要維修校舍、課桌板凳等。暑假期間,老師們忙著挖土、引水、打土塊,給教室、宿舍砌火牆、盤爐子。

画说兵团 | 艰苦办学育新人

7.1968年,農場計劃把場部新址定在四連,並在那裡建了幾間平房。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場部沒有搬遷,就把建好的房子分給了學校。學校搬到四連後,辦學條件有所改善,但是師生們的生活條件依然艱苦,一日三餐雖然能吃飽,可是長年不見葷腥,吃不到新鮮蔬菜。

画说兵团 | 艰苦办学育新人

8.四連連長李新田派人用拖拉機給學校犁了近100畝地,作為學校勤工儉學的基地。黃如皋動員師生們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農作物種子,先後播種了玉米、黃豆、向日葵等。此後,學校規定,每週每個班級都要勞動半天時間,每週六下午全校老師參加義務勞動。

画说兵团 | 艰苦办学育新人

9.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學校種植的農作物喜獲豐收。農產品不僅滿足師生日常食用,還給學校帶來了經濟收益。學校添置了教具和圖書,購買了桌椅、運動器材,建了豬舍,解決了蔬菜和肉食的供應問題。

画说兵团 | 艰苦办学育新人

10.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麥海因子女學校自力更生,克服了生活、教學上的重重困難,為農場培養了大批初、高中畢業生,壯大了職工隊伍,使他們成為有文化、有知識的屯墾戍邊戰士,為軍墾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1962年,新疆伊犁、塔城地區先後發生了邊民越境事件。根據國家部署,兵團調遣了1.7萬餘名幹部、職工奔赴當地維護社會治安,施行代耕、代牧、代管,並迅速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哈密地區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等長達2000多公里的邊境沿線建立了縱深10公里到30公里的邊境團場帶。這對於穩定新疆、維護國家邊防安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善了國家西北邊防的戰略態勢。

——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與發展》白皮書

画说兵团 | 艰苦办学育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