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张居正考举人,此人故意让其落榜,张居正感激他一辈子

众所周知,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的一位奇才,也是明朝成就最突出的辅臣。担任首辅后,张居正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充实国库,巩固国防,使积弊丛生的大明帝国焕发新的活力。明朝国祚的延续,离不开张居正付出的心血。

时代呼唤能人。张居正就是身负拯救大明帝国的使命而生。

张居正,湖北江陵人,《明史·张居正传》称其“少颖敏绝伦”,自幼聪慧异常。张居正两岁识字,五岁入学读书,十二岁就中了秀才,有神童之誉。十三岁那年,张居正踌躇满志地参加乡试,以他的才华和功底,中举人应该没有悬念,但他意外落榜了。暗中给他使绊子的,就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

顾璘,进士出身,跻身“金陵三俊”,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才子。从普通知县干起,顾璘一路波折,他下过狱,遭过贬,仕途前景暗淡,却凭着不屈不挠的斗志和众口皆碑的政绩,一步步干到了湖广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巡抚的职权很大,不仅掌管地方军政,同时也能左右乡试录取,掌握学子前途命运。

作为神童,作为荆州知府举荐的少年才俊,张居正的名字和事迹顾璘是知道的。从荆州来到武昌后,张居正写了一首《题竹》诗,其诗云:“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字里行间,透露着张居正的自负和傲气,看起来,年仅十三岁的他对中举之事稳操胜券,舍我其谁。

乡试前夕,顾璘见到了前来拜访的英气逼人的张居正。一见少年张居正,顾璘似乎就看到了他的未来,认为他是“国器”,将来必是庙堂拜相、大有作为之人。此外,顾璘还让自己的儿子结识一下张居正,好为日后做铺垫。夸赞归夸赞,欣赏归欣赏,但顾璘动用手中权力,让张居正此次考试无功而返。

事情很简单。张居正成绩优异,湖广按察佥事陈束准备录取张居正时,负责监考的冯御史按照顾璘的吩咐,竭力阻止,最终导致了张居正的落选。顾璘的意思是,张居正固然有大才,但未免稚嫩,且之前未遭遇挫折,未免骄傲自满,这次乡试恰好可以给他适当的打击,让他吃点苦头,以增加人生历练。

就这样,张居正错失了这次乡试。好在张居正从容面对挫折,更加奋发自强,在下一次乡试中脱颖而出。后来,张居正中了进士,步入官场,游刃有余,一步一步成为影响嘉靖后期、隆庆、神宗前期帝国政治的大人物。

顾璘不是张居正的学业老师,却是其生命中的重要导师。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要趁早。没有顾璘的打击,张居正这个未经风霜的神童或许会泯为凡夫,未必能成大气候。对于顾璘,张居正发自肺腑地感激,“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张太岳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增益其所不能。有些苦,是客观存在的,而有些苦则是人刻意为之。顾璘初见张居正,便以“小友”待之,这种友谊不仅仅是才子间的共鸣,更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片苦心和真心呵护。(刘秉光)

张居正考举人,此人故意让其落榜,张居正感激他一辈子

张居正考举人,此人故意让其落榜,张居正感激他一辈子

张居正考举人,此人故意让其落榜,张居正感激他一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