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中興風波”刺痛國人!國產替代任重道遠,中國“芯”究竟缺什麼

近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公佈了對中興通訊的制裁,禁止美國公司 7 年內與中興開展任何業務。而這一紙禁令,不僅斷送了中興的未來,也為所有的國內科技企業敲響了警鐘。顯然技術依賴並非長久之計,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只有真正實現自主的創新研發,才能實現真正的科技自主!詳情一起來了解!

芯片國產替代任重道遠

中興被禁事件讓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現實:我國半導體行業、芯片等領域仍然處於較為薄弱的環節,進口替代還不能解決短期的需求問題。

事實上,目前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其中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國,而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只佔10%。儘管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製造,但其中只有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

“中興風波”刺痛國人!國產替代任重道遠,中國“芯”究竟缺什麼

總體來看,我國在芯片、面板和半導體的製造設備方面對美國的依賴度還比較高:手機芯片基本被高通和聯發科壟斷,電腦CPU則被intel和AMD壟斷,就連面板IC也離不開新思這樣的公司。

我國雖然實現了部分芯片國產替代,但大部分集中在電源,邏輯,存儲,MCU,半導體分立器件等中低端產品。除了海思麒麟芯片還可以勉強和高通對決,龍芯的CPU,展訊處理器+基帶芯片,同創國芯的FPGA,長江存儲的Falsh,Vanchip的RF芯片,匯頂科技的指紋芯片等等,都還在追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路上。

後發劣勢短期無法扭轉

近年來,我國在通信行業進步很大,尤其是中興、華為在整機通信設備方面已經非常成熟,不僅在做整機設備或者系統集成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長江存儲作為中國首個進入NAND 存儲芯片的企業也將在今年實現小規模量產,並將在2019年實現64層128Gb 3D NAND 存儲芯片的規模研發。

“中興風波”刺痛國人!國產替代任重道遠,中國“芯”究竟缺什麼

然而,在對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工業、醫療以及軍事國防,航空航天的大批量應用中,國產芯片距離國際一般水平差距尤大。特別是一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關鍵器件: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規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核心領域,還需要完全依賴美國供應商。

事實上,儘管美國近年來逐步放棄了整機設備,但卻將更多資源和力量集中到上游芯片的開發。這使其在核心零部件研發方面一直有著明顯的先發優勢,也使得我國在核心芯片方面一直受制於人。

目前,中國芯片行業正面臨著嚴重的後發劣勢。每當我們好不容易研發出一代芯片後,美國的先發企業馬上降價,投入新一代芯片研發,後發企業投入巨資的結果是根本不可能賺到錢。

特別是芯片行業,有著顯著先發優勢,因此我國很難靠大量投資來追趕美國,更不可能只依靠包括基金、風投在內的民間投資。因為在長期虧損情況下,沒有企業能撐得住。

發揮市場化力量才有機會逆襲

事實上,芯片本身是個很長的產業鏈,包括上游的原料設備、中游的加工製造以及下游的設計。因此,單單靠國家補貼和投資,中國芯片行業要想逆襲是很難的。而且,我們投資的生產線基本上還是芯片代工環節,這種思維其實還是工業化時代依靠大量要素投入的思維,並無太大實際上意義,很容易造成嚴重的低端產能浪費。

“中興風波”刺痛國人!國產替代任重道遠,中國“芯”究竟缺什麼

而相較於其他國家,國內芯片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國內市場夠大,終端應用發展的持續創新,讓芯片設計開發不缺題目可做,二是是相較於其他國家,國內鼓勵創新的融資氛圍,也有利於芯片創業公司的發展。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我們一方面要尊重市場規律發揮民營資本的積極性,做到國家支持和民間資本結合,一方面要大力補貼獎勵下游廠商採用國產的芯片,這樣既兼顧了市場化的競爭,也補貼了國內芯片生產廠家的研發成本。與此同時,國家還可以通過稅收等財務政策進行補貼來支持初創公司,充分發揮民營資本的積極性,形成正向循環。

事實上,中國芯片設計開發產業的發展腳步卻從未停歇。據悉,國內互聯網三巨頭之一阿里已開始自研AI芯片加快佈局“中國芯”戰略。而國內的新創芯片公司,寒武紀也靠著紮實核心技術苦幹起家,即將以“從端入雲”為主軸,推出針對雲計算的新一代方案。

因為中興事件,中國“芯”這個議題又重新被點燃起來,其實這也是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個轉機,一個重新檢視自家產業體質的好機會。雖然轉型會非常艱苦,但我們必須要堅持改變。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