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父母8本必讀書單,讓你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

1、《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


父母8本必讀書單,讓你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本書的作者海姆 G 吉諾特是一位兒童心理學家,雖然在1973年已經去世,但這本書的教育方式仍然十分先進。

有人說,這是一本徹底改變父母和孩子溝通方式的革命著作、操作性極強,既有心理上的分析又有詳細的方法介紹,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給所有面臨日常狀況和精神難題的父母,提供具體的建議和可取的解決方法。

比如對兒童的特點講解的非常清楚,包括跟孩子溝通的技巧、責任感如何培養、兒童的焦慮來源等等,非常實用,看完之後真的是有茅塞頓開的感覺,而且很多溝通的方式與技巧並不僅限於孩子呢!

2、《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 》

父母8本必讀書單,讓你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你們總是為此煩惱,家裡充滿呵斥和吵嚷聲,可是沒用,火藥味越發濃烈,問題卻解決不了。要是有一本書能讓你學會一種語言,說出話來孩子就會聽,你會吃驚嗎?

這本書就提供了“如何說?”“怎麼聽?”的技巧,讓你能輕易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

這本書是《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的作者吉諾特博士的兩位學生所著,同樣是如何與孩子溝通的神作。如果《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教材的話,那這本書就是輔導書和習題冊,而且屬於比較好的一類吧。

3、《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

父母8本必讀書單,讓你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應該都聽過孫瑞雪的大名,她是中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與心理學專家;“愛和自由、規則和平等”教育精神的發起者和倡導者;蒙氏擁躉者,將蒙臺梭利的理念解釋得淋漓盡致。她的兩本著作《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愛與自由》我認為非常值得一看。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結合了蒙特梭利的理念,更加清晰系統地講解了兒童的生長髮展特徵。

這本書按照時間順序說明了各種敏感期,比如孩子為什麼愛吃手;為什麼總是抓住什麼都往嘴裡塞;為什麼不斷扔掉手裡的東西;為什麼總愛玩水;為什麼總是往桌子下衣櫃裡鑽……通過這些例子提供瞭解決方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我覺得倒不一定要記住每種敏感期的名字,關鍵在於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細心觀察,捕捉敏感期的出現,尊重這一時期孩子的行為並好好引導,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對認為不恰當的行為進行制止。

4、《愛與自由》

父母8本必讀書單,讓你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可以說,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愛與自由”的真正含義。一個真正愛孩子的母親會鼓勵孩子的獨立,捨得孩子的離開,並且在孩子獨立或者離開之後依然愛他。因為她知道孩子是一個生命個體,而生命需要尊重,這是人和動物之愛的本質區別。只有愛自己勝過愛孩子的女人才會無法忍受孩子的獨立。

當孩子開始叛逆時,是因為他們獨立意識的崛起,這時多數的父母沒有選擇尊重孩子,相反這些父母和孩子鬥智鬥勇,並最終讓孩子聽命於自己,做了“聽話”的孩子……

我覺得作為父母,都應該讀讀這本書,特別是0―6歲的孩子,越早越好。我相信在愛和自由中長大的孩子,會非常有靈性。

5、《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父母8本必讀書單,讓你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本書也是以作者的女兒為例,但鮮見賣弄“成功”的痕跡,而且,最難得就是書的樸實、易讀中卻不乏精闢。 比如作者在談到家長不能每次忍不住發火之後都以自己一時激動控制不住作為藉口這個問題時,指出沒有自制力的家長怎麼能教育出有自制力的孩子。所以說,言傳不如身教。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讓自己先成為更好的人。

6、《 親愛的安德烈》

父母8本必讀書單,讓你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我印象中,龍應臺是個批判精神與人文關懷並存的作家,言辭犀利、視角獨特、思想深邃。但是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她作為一個母親的良苦用心。

一本書,內容只是母子間的通信,起初,不敢相信其中會有什麼吸引人的東西,可是看過兩三封信之後,書中給人的感觸、感動、驚歎等等各種感覺,已經是很難用語言來表達了。

我在想,換作是我們普通人,當孩子用那樣的眼光看自己、用那樣的態度對待自己時,會怎麼辦?有勇氣去跟孩子商量用寫信的方式來了解彼此嗎?甚至,孩子在最初對這件事持毫不掩飾的懷疑態度。

另外,我覺得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和《目送》放在書架上永不過時!

7、《 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

父母8本必讀書單,讓你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有些育兒書一樣,這本書也強調了孩子是獨立的個人,親子關係不應超越夫妻關係。對於孩子,我們要給予他們的是愛、自由和尊重。

但我覺得差別在於,其他書都是點到為止,而這本書則給出了簡單易懂的操作方法。

這本書結構很清晰,操作性強,父母看了不僅適用於親子關係,宇宙任何一種關係都適用吧。

8、《發展心理學》

父母8本必讀書單,讓你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它主要介紹了胚胎老年到死亡的生理和心理變化過程,特別是重點介紹了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中,生理、認知、情緒和社會體驗各方面的發展特徵,讓你更清楚地孩子的成長是怎麼回事,你真正瞭解了,也許就不會那麼焦慮地愛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