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曹操一向爱才,可为什么会忽视张松?

虚涵


曹操爱才这事不假,他的一些谋臣武将一部分是从对手阵营投降过来的。但为什么对张松却视而不见呢?当张松面见曹操时,居然被曹操乱棍打出了呢?




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的:益州是刘璋的地盘,张鲁想称霸汉中,欲夺取他的地盘。于是举兵要来进犯。

当时刘璋就蒙圈了,不知如何是好。属下张松毛遂自荐说前去许都,要说服曹操攻打汉中张鲁,解益州之围,也就是孙子兵法中的“围魏救赵”的计策。

刘璋依言而行,求人当然要备足丰厚的礼品,然后让张松带着出使许都。

其实张松还有另一番打算,他看到刘璋是个窝囊废,早晚会被曹操吃掉,自己也得想条后路。于是张松暗绘西川地图,打算趁这次出使许都,偷偷献给曹操,作为自己晋升的投名状。


张松的如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的响,但事与愿违。

说到这里,我给出本题的答案是:不是曹操不爱才,实在是张松太狂妄自大,不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所有这些是造成曹操忽视张松的结果,我们接着往下看事情的发展。

我说张松不适合当一个外交家,也就是说,刘璋不该派他出使许都。首先张松长的其貌不扬,獐头鼠目,矬子声高。虽然很有才华,有过目不忘之能,但用的地方不对,本来求援于曹操,但没把这点才能用到正经地方,只不过看了曹操写的一本兵书,暗记了下来,当着杨修的面显摆有才华,背了下来,让曹操误会和古人写的兵书暗合而烧掉了。

张松这点就不太地道,有这样求助于人的吗?


可能有人说,首先是曹操看不起张松,张松才这样做的。那么,让我们看看两个人刚见面的对话吧:

〖操坐于堂上,松拜毕,操问曰:“汝主刘璋连年不进贡,何也?”

松曰:“为路途艰难,贼寇窃发,不能通进。(引自三国演义)〗

其实曹操也是没话找话说,当时早已没人向汉朝进贡了。张松如果开门见山的表明自己的意图,哪有以后的那么多的啰嗦事。

曹操问到点子上了,张松可以直接了当的说:现在我就有份大礼向曹丞相进贡来了,这样的话,他的打算也就成功了,刘璋的事也办了,这次出使许都也不辱使命。可张松想在曹操面前逞口舌之利,他是这样说的:


〖操叱曰:“吾扫清中原,有何盗贼?”

松曰:“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至少者亦带甲十余万,岂得为太平耶?(引自三国演义)〗

张松不会奉承也就罢了,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有人求援于你,言语冲撞,不知天高地厚,你会如何想呢?曹操见张松不懂礼貌,拂袖而去。

假如此时张松让杨修美言几句,赶忙表明自己心意,恐怕还能挽回局面。但张松依然故我,死磕曹操。

次日,曹操带张松视察军队,也有点显摆的意思。更多的是让张松知道曹操军队的厉害,回家让张松传话给刘璋吧。


其实这给张松没多大关系,张松你就是一个使者,一个小小的刘璋手下的别驾而已,没必要给你撒威风,我觉得更多的是威慑刘璋。

然而两人又一段对话,使局面彻底僵了。

〖曹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

松曰:“丞相驱兵到,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

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操大怒曰:“竖儒怎敢揭吾短处!遂乱棍打出。(引自三国演义)〗


以上这些难道是一个小心求援之人说的话吗?所以我说,不是曹操不爱才,实则是张松不会办事。张松不了解曹操,曹操同样不了解张松。说实话,假如张松献了地图,曹操对这种卖主求荣的人,恐怕也没好感。

退一步说,张松天有能力,恐怕也比不上当年的吕布吧,吕布不仁义让曹操杀了。我觉得没杀张松,张松认便宜吧。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秉烛读春秋


此一时彼一时,曹操在势力弱小的时候,特别是还没有击败袁绍的时候是非常的爱才,为了显示自己的爱才美名他放走了关羽,本来十分想杀刘备的,但是为了维护这一个名声,所以他也只能放走刘备,否则的话刘备早就被杀了,但那只是他起家和中间的部分,官渡之战的时候,他征招司马懿出山帮他,司马懿装疯他也没有关系。曹操兵不血刃得了荆州,此时踌躇满志,把刘备这个老对手打的丢盔弃甲更让他内心有点膨胀,膨胀确实也是有资格,或许他根本没想到之后会大败,认为南下后,天下将大定。他对张松没那么重视,张松内心就有了怨恨之心。说到底还是曹操认为其才平庸,自己多这么一位,少这么一位根本不影响争夺天下。人算不如天算,就是他,进一步阻碍了曹操统一的步伐,因为他迎接了刘备入川了。张松这个人,虽然他才能很出众,而且还能过目不忘。但是他这个人长得很丑,而且长得很矮,一点都没有那种君子的感觉。而且他这个人又比较不拘小节,穿的衣服也很随意,比较邋遢。加上他还很高傲,所以他面对着曹操的时候,显得有点嚣张。这个时候的曹操,早就已经不再是当年弱小的他了。他已经平定了北方地区,而且还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荆州给得到了。很快整个天下就是他的了。所以这个时候的曹操非常高傲,早就没有像以前那样子爱惜人才了。张松本来认为曹操是一位有知人之明的英主,但是却没想到曹操却以貌取人怠慢自己,于是就借助自己过目不忘的能力嘲讽了曹操一番。不料张松的这个举动引发曹操极度不满,曹操最终命令自己手下人将其轰出府。张松虽然长相不怎么样,但是确有真才实学,早在出川之前就已经将川蜀地形以及防卫部署都画在地图上。曹操将其赶出之后,张松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刘备等人,在他们的殷勤款待下张松很受感动,于是就把川蜀地图给了刘备,并且甘愿作为内应迎接刘备入主西川。



吉祥z哥



刘建兵145263287


曹操忽视张松,表面上看是因为张松狂妄自大,但真实原因显然没这么简单,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在张松出使曹操之前,曹操先是在朝廷上废掉了三公制,重新设置丞相,并任命自己为丞相,真正实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随后,西北的马腾率领全家到中央政府任职,意味着西北地区开始逐渐纳入曹操的势力范围,而没过多久,荆州的刘备突然死掉,继位的刘琮竟然不战而降。紧接着,曹操又在当阳击败刘备,打破刘备在江陵构建战略防御的设想。 面对这一个接一个传来的好消息,曹操实在觉得,什么叫天命所归,这就叫天命所归。

因为,老天爷都帮我啊。而从当时的情况看,曹操一统天下,那已经似乎没有悬念了。在这种情况下,刘璋自然希望尽快与曹操取得合作;因为此时与曹操合作,讨价还价的空间还比较大。等曹操把江东拿下,大军再逼近益州时,讨价还价的余地恐怕就几乎为零,于是刘璋就派出张松去和曹操谈判。

基于刘璋的意思,既然想投降曹操,肯定也想卖个好价钱。换句话说,大约就是益州愿意接受曹操的管辖,允许曹操向益州安插一些代理人进来,但刘璋仍然是益州的最高执政官,益州半独立的政治格局不变。 而据史书记载,赤壁之战前,“益州牧刘璋开始接受征兵和纳税,遣送士兵补充军队。”

从这相关内容去看,刘璋的诚意是足够的。而基于张松的角度,他大约是希望曹操,让他来当曹操的代理人。总而言之,你曹操以中央政府的名义,给我封一个益州的大官,从此我就是你的人。 平心而论,无论刘璋、还是张松的要求,都不算太离谱。

但问题是,曹操前面这一路走得实在太顺,难免开始骄傲自满,或者说他被眼前一片形势大好所迷惑,所以拒绝了刘璋。因为,从当时的形势看,曹操击败江东,那似乎已经没有悬念,到时益州自然是手到擒来。在这种背景下,面对张松一副牛逼哄哄的样子,曹操自然懒得和他们谈条件,总而言之,要么战,要么降。

如果当时的曹操,能够把前途看得困难一些。面对刘璋、张松的友好表示,自然也会拿出足够的诚意。但问题是,眼前形势一片大好,曹操自然认为益州敢提类似的条件,张松敢这样牛逼哄哄的谈条件,实在是太把自己当头蒜了,所以当即让人把张松给撵了出去。


小玲子说点史


曹操爱才更爱忠臣,《三国演义》中曹操看到他言语又傲慢长得也不好看,因此十分怠慢他,他还大言曹操之前的败绩,叫曹操好生不满,张松这样的人,曹操不可能喜欢。张松卖主求荣的第一次就失败了。

有人把曹操忽视张松归结为曹操此时无暇他顾,发展国力,这依然归因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刘璋派张松北使是为了牵制张鲁,这是赤壁之战后的事情,而这在正史中是不存在的。

因为张松是在 赤壁之战之前就去拜见的曹操。

“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三国志》

曹操兵不血刃得了荆州,此时踌躇满志,把刘备这个老对手打的丢盔弃甲更让他内心有点膨胀,膨胀确实也是有资格,或许他根本没想到之后会大败,认为南下后,天下将大定。他对张松没那么重视,张松内心就有了怨恨之心。

说到底还是曹操认为其才平庸,自己多这么一位,少这么一位根本不影响争夺天下。

人算不如天算,就是他,进一步阻碍了曹操统一的步伐,因为他迎接了刘备入川了。


泊图泊途


曹操爱才惜才、唯才是举不假,但是对于一个不愿意为他所用的人,故意找茬跟他对着干的张松,也只能是乱棒打出了事。本来应该杀掉,但是人家张松好歹也是使者,不好动刀子嘛。

张松此人才华满腹、见识超群,并不是人们所说的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良臣择主,张松在出使曹操之前其实已经心有所属。张松选择刘备的理由和诸葛亮差不多,把益州送给曹操不过是锦上添花,把益州献给刘备则是雪中送炭,哪一个选择更可能被重用呢?


在退一步说,张松就要为益州着想。找曹操帮忙打击汉中张鲁,无异于与虎谋皮。假如曹操灭完了汉中,顺便搂草打兔子来灭刘璋几乎是肯定会发生的事。虽然后来证明刘备也是来者不善,但那也是刘璋不得人心,手下的二鬼子太多造成的。如果刘璋内部铁板一块的话,刘备真就不好整。所以请刘备进益州对付张鲁虽然也危险,但是比曹操还是好对付一些吧。两害相较取其轻,是没毛病的。


怀着以上心思,张松被刘璋派去出使曹操,张松肯定要把这事搅黄才行啊。怎么搅黄呢?故意表现出放荡不羁、恃才傲物,故意找茬。

曹操还不怒?那就再加把火,揭曹操伤疤。曹丞相您是无敌呀,濮阳被吕布差点干死;找张绣的婶婶滚.床.单,差点被张绣割了小.鸡,连儿子都被你连累死;周郎赤壁那一把火烤得您挺舒服吧,要是上火的话,华容道关云长的刀锋够给您降温了吧;被马超潼关追杀割袍断须,骑马狂飙爽不爽呀?

这一番贬损,谁能受得了?曹操当下就要把他脑袋扭下来,幸亏杨修劝住了。当然拉着曹操进攻张鲁的事也黄了。张松的小心思得逞,转头就去找刘备了,还不忘把法正拉为同伙。回头就给刘璋报告“曹贼欲篡天下不靠谱,想要保住益州就得让法正请刘皇叔帮忙了。”得嘞,刘皇叔来了益州那不是引狼入室么?


尔朱少帅


仅以三国演义来看,曹操没有忽视张松,而是张松有意在试探曹操。曹操没有经受住张松的考验。

赤壁之战时,刘备和曹操势不两立天下皆知,但在联合抗曹的问题上,周瑜都要对诸葛亮试探一番,更何况本来就"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张松的试探是十分必要的。

曹操为了摆一摆谱一开始就想压住张松,质问张松为什么不早来投靠。张松的回答其实是实情,就算你曹操扫清寰宇,那也是最近的事,何况你没扫清。

曹操没压住,不高兴的走了,心里盘算还得再想个办法压住张松,没想到杨修又来添堵,(三国演义里杨修没干别的,净给曹操添堵了),曹操一半冲着张松,一半冲着杨修,决定举行阅兵。

结果曹操一晚上气不顺,第二天费劲心机的阅兵又被张松几句话给秒杀了,曹操恼羞成怒,就想砍了张松。

此时曹操的心情好有一比,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对待学校里学习好又总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样,发怒又不能发作。

这样的事曹操一生经历了三次,一次是官渡对许攸,一次是汉中对刘备,一次就是许昌对张松。

官渡之后死了许攸,汉中当场杀了杨修,许昌如果不是杨修等人求情,张松也死了。


baby爱科学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

首先,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注意到很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初次见面(注意是初次见面,不是第一次出现,例如杨过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和杨过第一次见欧阳锋概念不同),都会先看对方的容貌,因为很多时候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容貌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性格(现代社会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关羽请求对战华雄时曹操对关羽的评价,周瑜第一次见关羽时对关羽的印象,这些都反映了人对他人相貌的态度。很不巧,张松的相貌是真不怎么地,根据三国里的描写,他长得额䦆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就是放在现代,这种人第一眼也是被人嫌弃的。

其次,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就政治、军事等方面来说,张松确实是很平常的,所以曹操也没对这个人有什么好感。曹操找人才除了人品外,在治国、治军上都是有建树的,张松在荀彧、贾诩、郭嘉等人面前简直就是星光之于皓月,没法比了。所以曹操看不上张松是很正常的,当然他哪里知道张松是要来献图的,在曹操眼里,可能张松也就这点用处了。

第三,这件事主要是张松的问题,《三国志》记载曹操没看上张松,张松也没说什么,反而是怀恨在心,直接去了刘备那里,也就是说曹操没有赶他走,他自己要走也没跟曹操打招呼,曹操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有献图这么个事,当然也就没有曹操棒打张松的事情了。退一万步讲,就算《三国演义》里说的是真的,要知道曹操也算是个大人物了,张松你是来求职的,自己一点能耐都没拿出来(有人说张松过目不忘,这跟治国、治军有什么关系,最多是让人赞叹两句的才能罢了),还要硬怼曹操,不但说天下不太平,还敢说曹操被人打败的几次经历,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没像许攸一样被杀张松绝对是拖了正史的福,就是一般人都得打你个半死,更不要说曹操了。

第四,张本身就是奔着卖主求荣去的,做事又不低调,在曹操这边又没有相熟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他没认清自己的能力在曹操那里的斤两。说白了没有张松的图,就刘璋当时的情况能顶得住曹操多久,认不清自己又认不清曹操,当时曹操统一长江以北,正要进军张鲁,下个目标可能就是刘璋,也就是说有你没你这个计划都定了,你的图也不过就是换个难易度而已(而且曹操还不知道这个事),你说说你张松不被赶走都是运气了。

综上所述,其实整件事就涉及不到曹操爱不爱才的事,一来张松没什么才,二来曹操也不知道你来干嘛,就算是现代公司招聘,你递出一张空白简历,面试的时候什么都不说,也不会有公司要你的。

楼主看看这个解释满意不,有不同意见文明盖楼(挺久没看三国了,记得不准勿怪)


语文老师28


曹操忽视张松,私以为,第一,骄傲,第二,不屑。骄傲易产生误判,自我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不屑则无法正视事物,也会产生与事实偏差的判断,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当事人轻则谋事失败,重则亡国覆身。


就在曹操攻取荆州,刘备逃之夭夭之际,据守蜀地的益州牧刘璋惶惶不安,便派别驾张松担任特使,去向曹操示好兼观察风向。张松字子乔(演义误),是益州本土人,头脑灵活,有过目不忘之才,生得其貌不扬,个头矮又长得丑,为人恃才傲物,放荡不羁“短小放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曹操刚收服荆州,赤壁之战尚未开始,正志得意满,而张松的气势看起来比他还牛,自然态度极为冷淡。主薄杨修劝曹操善待张松,以收远人之心,曹操不予采纳,张松一怒之下回川,恰好赤壁之战结束,便劝刘璋与刘备结盟,并画蜀中地图引刘备入川。自此曹操心腹之患刘备开始做大,以致三分天下。

探索历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南方鹏


此一时彼一时,曹操在势力弱小的时候,特别是还没有击败袁绍的时候是非常的爱才,为了显示自己的爱才美名他放走了关羽,本来十分想杀刘备的,但是为了维护这一个名声,所以他也只能放走刘备,否则的话刘备早就被杀了,但那只是他起家和中间的部分,官渡之战的时候,他征招司马懿出山帮他,司马懿装疯他也没有关系。


但是207年到208年的时候,他南征刘表,刘琮投降,整个荆州,纳入自己手中,这个时候整个北方包括荆州全在他手中,此时曹操已经进入晚年性格大变,他跟司马懿说。你如果再不出来帮我,我就杀了你,司马懿就乖乖的出来了。所以此时的曹操已经变得非常的高傲如一个帝王。

原来他希望拉拢刘璋,所以刘璋派的特使都好好的对待,而此时他根本不把刘璋放在眼里,灭掉刘章是分分钟的事情,对张松的主子看不起,那么对张松自然就无所谓了,而张松自己长得非常的丑陋,刺激了曹操,显示了自己高超的记忆力,这让曹操更加的不满和轻视。


曹操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如果他善待了张松,刘璋归附了他,就没有刘备后来的事情。也就没有三国的事情,或许他有生之年就把天下统一了,做人千万不要骄傲,一骄傲就会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