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泰州:服務式管理 讓和諧社區創建更有溫度

泰州:服務式管理 讓和諧社區創建更有溫度

地處江蘇泰州醫藥高新區野徐鎮的康居社區,是泰州市最大的安置社區,涉及2個鎮街12個行政村的拆遷戶,常住人口約2萬人。按理說這樣的社區治理難度比較大,可走進康居社區,會發現這裡一切井然有序。

曾經雜亂、混居的農村田舍,陸續被一個個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新建高層公寓小區所替代。“新小區房子整齊又亮堂,跟以前村裡的樣子完全不一樣了。”家住康居新城的趙大伯心裡說不出的高興。在康居社區,越來越多的失地農民過上了從前“城裡人”的生活。

如何策應城市化過程中的社區治理工作?對高新區而言,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工作模式,已經成為城鄉社區建設的一個典型。

這幾年,泰州醫藥高新區按照服務與管理並重的理念,在政策扶持、服務完善、治理創新、經濟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社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5個鎮(街道)全部建成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鎮(街道),建成示範社區19個。

泰州:服务式管理 让和谐社区创建更有温度
泰州:服务式管理 让和谐社区创建更有温度

建設城鄉社區,根基在基層,關鍵在引導。“做到黨組織堅強有力,是帶動以服務群眾為著力點的社區治理的火車頭”,泰州醫藥高新區野徐鎮黨委書記曹寶春這樣形容。

在康居社區,一個以社區黨支部為核心,居委會為基礎,社區管理服務站為平臺,小區物業管理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居民廣泛參與的新型社會管理服務體制正在逐步建立健全,“黨建工作延伸到小區、樓棟和居民家中,從而形成居民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強大合力。”

曹寶春介紹,拆遷安置後,康居社區黨組織根據新的黨員人數和家庭分佈,增設小區黨支部、物業黨支部、社會組織支部及其他為民服務的功能性黨支部等,將他們融入社區的網格之中,發揮先鋒引領作用。同時全面排查統計社區內在職黨員和流動黨員情況,常態化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進行雙重管理,實現“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

與此同時,成立社區黨員議事會,把小區的涼亭、樓棟、活動中心當成社情民意“情報站”廣泛收集信息,按照“一事一議,一事一報,一事一落實,一事一答覆”四項原則定期召開會議,有效打通民生民怨“訴求”渠道,吸引更多熱心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泰州:服务式管理 让和谐社区创建更有温度

社區是最基層組織,比社區更小的管理單元是什麼?在醫藥高新區,每個社區都被劃分成一個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長。“現在只要發現問題,很快就能聯合公安、城管等部門,直接在網格內處理,高效又便捷!”網格化管理讓社區居民全天候“找得到人、辦得了事”,泰州醫藥高新區民政局負責人陳奎芝介紹說。

目前泰州醫藥高新區共設有社區網格長261人,網格員797人,實現網格全覆蓋、管理無盲區、服務零距離。

而社區網格化管理平臺的搭建,也邁出了基層社會治理“織網”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廣泛推行“政社互動”“三社聯動”,全面完善社區民主議事會、民情懇談會、社區聽證、社區QQ群、社區微信等協商制度,形成社區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其中,社區、社工和社會組織為支撐的“三社聯動”,以政府購買服務為牽引,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工為骨幹,通過社會組織引入外部資源和社會力量,通過社工提供專業化服務,把矛盾化解在社區,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泰州醫藥高新區積極培育發展壯大本地樞紐型社會組織——祥泰社工事務所,並整體託管區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湧現出百姓健康大講堂、愛心公益聯盟、雨露愛心、陽光寶貝、頤年養老、鳳凰教育指導等一批公益慈善或專業類社會組織。

“人與人之間有了交流,有了感情聯繫,矛盾糾紛就少了。”陳奎芝坦言,成立接地氣的社會組織,讓居民群眾得以最廣泛、最直接地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把自治延伸到了社區的角角落落。

泰州:服务式管理 让和谐社区创建更有温度

泰州醫藥高新區的快速發展,推進農民向市民的轉變,由於服務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一樣了,要讓農民進入社區之後感到舒心,就需要社區服務中心以及相應機構的建立。

2014年7月,在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社區管理服務中心正式落成並投入運營,工程總投資達900萬元。用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方針的話說,該中心是政府與百姓溝通的橋樑,是服務百姓的平臺,是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是社會工作者培訓基地。中心融社區服務、公益服務和社會服務於一體,主要涵蓋便民服務、養老助殘、社工培訓、心理諮詢、文化健身、科普教育、社會組織孵化和百姓會所等“7+1”功能。目前,在醫藥高新區的大小社區均設有“一站式”服務大廳、多功能活動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場所。

與此同時,該區還在泰州市率先採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利用社會資本建設民辦公助模式的頤年康復養護中心;自2016年起,委託第三方養老機構為全區年滿70週歲的三類老人每月提供享受定額定時的免費服務;全區所有社區實現衛生服務全覆蓋,為每個社區配備了1名勞動保障協理員,方便群眾看病就醫和辦理社會保障。

陳奎芝說,“通過在公共服務上傾斜,讓更多基層社區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來源 | 新華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