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越有錢的人負債越多?

長長長的街道和永遠


“負債越多越有錢”,單從字面意思上來看肯定是錯的。一個資產只有百萬,負債卻上億的人,你能說他有錢嗎?最多隻能稱呼他為“負翁”。之所以說負債越多越有錢,說的可能是債務的槓桿原理。用一個單位的負債可以翹起大於一個單位的資產。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那就需要把著名的“MM理論”搬出來。

“MM理論”是莫迪格里安尼和莫頓米勒所建立模型的簡稱。修正後的“MM理論”的結論是:企業的資本結構影響企業的總價值,負債經營將為公司帶來稅收節約效應。也就是說,企業的資產債務比例將對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帶來影響,理論上來說,負債比例越高,企業的價值越大。這是所得稅的“抵稅效應”所造成的。由於負債所產生的利息可以作為企業的成本支出抵減所得稅,因此負債比例越高,所能抵減的企業所得稅也就越多,企業的價值就越大。而股權融資相對來說,在抵稅這方面則劣勢盡顯。因為大多數國家對股權融資所支付的股息、分紅支出排除在企業所得稅抵減的範圍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熱衷於對外進行債務融資的原因之一。

理論之外,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負債越多越有錢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加以說明。比如一個企業生產一類產品,每個月可以生產10萬件,收入為100萬元,淨利潤率20%,則企業每個月的淨利潤為20萬。這是企業在用盡所有現有資金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最大生產力。但是,如果企業對外借債80萬元,則可以每個月多生產10萬件產品,在市場需求不飽和,產品銷路廣的前提下,企業可以每個月多賺20萬,扣除借債的利息率10%,再把利息抵稅的因素考慮進去,企業還可以淨賺10多萬。既然負債有這樣的好處,那企業何樂不為呢?所以說,負債越多越有錢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