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中国VC为什么不投芯片?知道后当场说不出话……

最近许多投资人被问到“中国VC为什么不投芯片?”有专家回应到“这不是VC该投的。理由是,在上一个周期里,投资芯片的人基本没挣到钱。的确资本都是逐利的,芯片市场这个的“大蛋糕”却鲜有人问津,而相比于国内过于追逐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为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投资芯片获得利润和卖肥皂差不多?

“现在市场上,所有的投资都比芯片更容易产生回报及高利润率。只要某个行业真正实际达到高利润率,投芯片的机构就依然很少,这是一个正常商业公司的选择。因为资本是逐利的。” 章苏阳称。

而对于现在的芯片该如何投资,章苏阳称,除非是真正的AR芯片,比如做一个最好的神经网络30层、60层、90层等能够很好地叠加,且很多应用软件放进去装一片就能解决问题。

只有这种能产生中短期的高额利润,其它东西就算你做出来,也就是平均利润,或者是零利润状态。

但是,零利润状态不是零利润,就是你进入芯片领域和进入其它如卖肥皂的领域有差不多的利润,基本上没有差别,除非是现在很缺的比如高级FPGA(可编程的“万能芯片”)。

我们现在的水平是什么呢?只做到中低端FPGA。但是对这些公司来讲,利润仅仅是平均利润,不会很高。这就是实际情况,实际情况进而影响到商业投资行为。

“只要这个情况依然存在,PE/VC投芯片企业的就一定少,芯片技术的投资一定是属于国家和政府大资金做的事。

” 章苏阳称。前美国富达投资中国总裁杨晓冬不太同意将高科技产业投资的棒直接交给国家。

他认为,国家要做的,是在税收、知识产业保护方面给创新者提供培育土壤,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是国家通过基金给到VC,由VC去发现和投资给那些想改变世界和人类命运的人。

半导体专业出身的凯旋创投执行合伙人周志雄指出,2000年左右,半导体在美国的投资界眼中还算一个不错的行业,但到了2010年,美国的投资界已经不投半导体产业了。

这是因为芯片的应用层面都在中国和韩国,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不支持芯片行业了。就中国投资界而言,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的是“profit”,所以中国也冷落了基础性的芯片企业。

“2000年下半年的时候,主流VC投芯片公司是投第三轮。第一轮投进去后过段时间基本上90%的创业公司没了,剩下的10%做到第二轮,但第二轮和第三轮的估值价格不会相差很远。

所以大家投第三轮比较多,当年说投芯片要从第三轮开始投。由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容易做和基础层相关的一些东西,整个芯片行业投入基本上是靠国家性质来投入。”章苏阳在第十二届中国投资年会上称。

相比于美元基金追求长线收益,对中国VC们来讲,更喜欢投一些能产生大的消费需求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比如阿里巴巴、美团甚至摩拜,这样能快速把投资资金收回来。说成是VC们击鼓传花赚钱也好,或者是通过实际利润获得较高收益,总归到底是更看重超额回报率。

与此同时,对VC来讲,更喜欢投一些能产生更大需求、更快速把钱收回来的项目,“而在芯片领域获得和卖肥皂差不多的利润。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商业投资行为。”

芯片投资有哪些难点?

中国VC为什么不投芯片?知道后当场说不出话……

芯片能不能投,在行业内是有争议的,而投资芯片有哪些难点,更是行业关注的话题。

“中国的芯片公司大部分是单一产品公司,前期投入大、生命周期短,从长远来看投入和回报是不成比例的。

”除了以上难点外,朱啸虎认为,芯片技术投资还有另一个难点:从中期来看任何大的行业都有周期性,任何大的新平台兴起后,先出来的是做硬件的公司。

回顾历史,PC时代有英特尔、IBM、思科,人工智能时代有英伟达。芯片的投入一旦形成平台,新公司很难做。

朱啸虎强调,“尤其是芯片公司前期投入非常大,如果竞争对手靠先机占据市场,把设备成本摊销掉以后,后来者的成本曲线远落后于竞争对手,无法与之竞争,除非靠政府的大量补贴和支持。“

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则从产业的角度来解释,“芯片投资的难处在于产业链很长,流程很复杂。

光是一次流片的成本可能就高达几百万美元。”另外,还有人力成本,据了解,有能力的芯片工程师至少需要五年培养,培养费为百万美金起步。同时,一个团队做一个芯片至少需要18个月。

虽然有以上种种问题,但周志雄认为,现在中国芯片投资的机会很大,因为芯片的应用在中国。而朱啸虎也表态,金沙江创投也投资了一两家公司。

一个项目火了后,会立马复制出无数个相似的项目,资金也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激剧流入该领域,芯片领域也不例外。

“现在这么多人都在做芯片,有点大跃进的感觉。”前美国富达投资中国总裁杨晓冬对此表示担忧,他目前对投资土壤不太看好,因为大家一窝蜂去干这件事情。

芯片行业应该如何做?

中国VC为什么不投芯片?知道后当场说不出话……

“这个市场已经变成了僧多粥少的市场,短期来看,会持续”。深圳市恒泰华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郝丹透露,半导体项目已经溢价1~2倍。

投资市场已经出现了“芯片热”,而创业者也开始前仆后继涌进芯片领域,但不同于商业模式创业型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有较高的门槛,尤其是高科技、重资产投入的芯片行业。

“做出一颗芯片并不难,但是做一颗高性能的芯片非常难,将产品做到95%以上的良率更难。

”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认为,一家芯片公司想要立足,最少需要2000万美元,在2000万美元之下,大家拼的是钱,2000万以上拼的就是各家本事了。

同时,对于高科技公司而言,就算有了充足的资金,但一个对产品没有把握的创始人,也是很难将企业带出来的。

杨磊回顾北极光创投的硬科技投资总结到:技术和真正的产业应用之间的距离非常大。“我们最开始也犯过迷恋于学院派的错误:现在我们更喜欢在产业中真正摸打滚过的成建制的团队。”

那芯片的投资机会在哪?朱啸虎认为人工智能芯片方面中国还有机会,但芯片投入一旦形成平台,新公司就很难做。

“因为如果竞争对手靠先机占据市场,把设备成本摊销后,你就没办法竞争,因为成本曲线远落后于竞争对手,除非靠政府的大量补贴和支持。”

基于以上观点,DaoCloud联合创始人陈齐彦认为芯片是重资产投入,民营企业或国企投资都要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也没有人才集聚效应。“所以这些事情的投入很多时候需要国家意志。”

“要建立自己的行业生态。”前美国富达投资中国总裁杨晓冬认为行业的发展不应过度依靠政府。

他呼吁国家在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能提供成长的土壤,同时把钱通过VC给到创业者,而不是大学教授,由VC去发现想改变世界的人。

而我们的烧友们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中国VC为什么不投芯片?知道后当场说不出话……

不是芯片利润低,芯片比绝大多数互联网项目都能盈利,关键是能赚钱的ic公司对多数vc并不感冒,而迫切需要vc的公司可能永远都赚不到钱。

国家意志造出来的芯片,如果面向大众市场,一般活不下来。让国家补贴有芯片研发能力的私人公司,小米,华为什么的,国家又不敢。投资国企研发芯片,东三省振兴事件就是例子。因此基本无解。

这说的是实话、也是现状。强如高通每年的利润率也逐年走低,所以我们能突破基础薄弱在国家支持下从无到有就不错了,想繁荣门都没有。制约要是相互的,想硬碰硬可不是说说和做做那么简单……

国家科技命运想靠商人 投资人来保驾护航?想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