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热衷考编的大学生,“体制内”并非那般美好

前段时间,不少省份公务员考试笔试陆续举行,如今笔试成绩也已基本公布,接下来就是公务员面试了。就在不久前,参加安徽省2018年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可以查询到自己的笔试成绩和排名,少数有实力和好运气的考生进入了面试。一些地区已经发布了资格复审通知。对于大多数公考生(没有入围面试)来说,接下来也没自己什么事了,该干啥干啥。

热衷考编的大学生,“体制内”并非那般美好

不过,有很多的“落榜”公考生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誓言来年再战,也准备为此再奋斗一整年,或更长时间。小沈就是其中之一,两年前大学毕业的他,曾在社会上奔波了一段时间,后来成为“考编族”。这次备考安徽公务员考试的时间不长,笔试成绩不太理想,虽然过线了,但与报考岗位入围面试的分数线还有较大差距。小沈认为这是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造成的。

这次失败并没有让小沈灰心丧气,反而让他更有斗志。他表示明年一定会继续参加公务员考试。其实,小沈并不是只准备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考试他也参加。在他看来,能考入“体制内”,有个编制就好。他希望自己能尽快成为一个吃“公家饭”的人。

热衷考编的大学生,“体制内”并非那般美好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区别,不同地区“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有些地区“在编人员”工资每月两三千元,有些地区“在编人员”收入每月可能突破万元。而小沈对这些很不在乎,他在网上查找了很多地区的公务员招考信息和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只要路程不太远,以及自己符合报名条件就会去报名。“就算每个月工资一千元,我也要考编”,小沈非常看重这类考试,“我需要的是一份稳定的饭碗”。

现实中,一些在校大学生与小沈的想法相同,他们中有的在大二大三就开始准备考编。除了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录考试,还有地方教育部门组织的公办教师招录考试、地方卫生部门组织的公办医院新进医生招录考试,不少大学生都在为这些考试认真的准备着,他们不介意人们称他们为“考编族”或“考碗族”。

热衷考编的大学生,“体制内”并非那般美好

众所周知,编制不仅代表着稳定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早前就有媒体报道过某市招录厕所管理员,要求应聘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当时人们有些“糊涂”:为啥厕所管理员要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材生”呢?结果一看招录公告,原来是当地事业单位招考中的某个岗位。这下人们明白了,难怪有这么高的要求,是因为成为厕所管理员就意味着成为了有编制的工作人员。而就算要求很高,还是有一定规模的大学毕业生前来报名,竞争激烈。

编制的魔力不仅限于其自身优势,还来源于外人的“吹捧”。不少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总是被家人劝“考公务员吧,考个编制吧”;一些在外上班的大学毕业生回到老家,也会被亲戚问“在哪里上班啊,有没有编制啊”之类的问题。“编制是稀缺品”,所以成为在编人员通常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热衷考编的大学生,“体制内”并非那般美好

不过,编制真的就那么好吗?有些大学毕业生为考编奋斗多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功“晋级”为一名“公家人”。结果工作没几年,就满腹牢骚,甚至有辞职的打算。正所谓“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那些热衷考编的大学生,请一定要事先知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干什么,如果仅仅是随大流去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考教师等,就算有幸考上,工作一段时间也肯定会出问题。追求进入“体制内”没有错,但“体制内”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般美好,“公家饭”也不是一些人所描述的“轻松饭”。

待遇不高、晋升困难、工作压力大、幸福指数低在国家财政供养人员群体中大范围存在。所以,奉劝那些想通过一场考试让自己有自由、快乐、轻松和高质量生活的大学生,别去考编,你会失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