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全民刷馆|神兽传奇,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全民刷馆|神兽传奇,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你关注我了没?没有的话,我下一次推文再问

在天府广场的西侧,矗立着一座闪烁着金属光芒与“翡翠”光泽的现代建筑。它就是由无数三角形拼接而成,极具时尚与艺术气息的成都博物馆。馆体的外围由金色的铜与透明玻璃有机结合,两相适宜的设计构思,据说是源于古蜀文明对“金”“玉”的崇尚。

这座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拥有20余万件青铜器、金银器、画像砖、石刻、陶瓷器、书画、道场画和木雕等各类文物,它们无声地讲述着鲜活的史上成都。而作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神兽石犀,它身上所散发出的魅力,更让人着迷。

全民刷馆|神兽传奇,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期{成都故事},借着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这样一个“全民刷馆”的日子,我们就来说一说成都巨石犀牛的故事。

初露痕迹,却无缘睹其真容

上个世纪1969年,成都城市建设的步伐开始加快,一阵风似地拆除了“皇城坝”(包括现在在四川科技馆的一大片区)上许多前代建筑,开辟道路,修建大楼。这个皇城坝上,原有五代蜀王宫和明代蜀王府的旧址,清代地改作了贡院,作为科举考试的地方。

1973年,皇城坝的东面开始修建电信大楼(已于2010年10月后拆除)。像全国许多城市的电信大楼一样,1978年电信部门这一工程建成后,人们计划紧接着在大楼的顶部修建“钟楼”,以供老百姓瞻仰,顺便通告时间。

全民刷馆|神兽传奇,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年的“钟楼”(左)

据说建成后的钟楼,平均误差一天只有30秒,可以说是相当的精准。此后的近二十年间,每天沉浑的钟声传入寻常百姓家,提醒成都市内的居民什么时候该起床,什么时候该煮饭,成为老成都人的美好记忆。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1973年11月,施工队伍在深挖地基时,曾经发现地基深处竟然掩埋着一个巨大的石兽。1987年出版的《成都城坊古过考》记有此事:“解放后修建电讯大楼时,掘得一石狮……因石兽甚重,未能移出,而施工又甚迫促,乃留于原处,其上即为大楼基脚。”

而这里的石兽、石狮,即是成都博物馆里的这头石犀牛。里面说得也很清楚,当时是时间紧,任务重,此外还有一个隐含条件,缺乏先进的设备仪器,人们对于这个将头部掩埋于下的石兽无可奈何,只能依照《文物保护法》就地回埋。而从浅露出土的脚、身外形推测,石兽如狮如象,如牛如马。

万众瞩目,终于破土重见天日

2010年10月,包括钟楼的电信大楼被一拆了之。之后,10月下旬,当地基升挖到4米多深处时,37年前曾经现身的石兽再次露出冰山一角,彼时限于条件不能挖据,此时却有了现代化的先进手段,完全可以获知庐山真面目了,考古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而石兽本身也引起了一众媒体的广泛关注。

当时新华通讯报道:这日(2013年1月8日)一大早,天府广场东北侧的考古工地内,来了一辆大型吊车,简易雨棚被移开,神兽腰间被缠起绿色的布匹,继而“五花大绑”。上午11时30分,工作人员挥起一根细棒,在石兽后背轻轻敲打几下,似是农夫鞭策耕牛。而后,随着20多米长的吊臂移动,3米多长的神兽缓缓起身。近10分钟后,完成“翻身”的神兽在探方内站定,威武气势一览无遗。

全民刷馆|神兽传奇,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经过清理得知,石兽为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身长3.8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马嘴象耳,腰背有沟,臀部浑圈,四肢粗壮,右侧身上刻有春云纹和其他印迹,左侧有一些新近凿痕,显示出犀牛的形态。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毅鉴定为“石犀”,认为这件大型圆雕保存得相当完整,“是填补中国雕塑艺术史的重大考古发现”;前来考察的文物专家皆认同此说,并认为石厚是秦汉或更早的文物。

全民刷馆|神兽传奇,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神兽移位,传其发大水以示怒?

新闻媒体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大量报道,形容出土的石犀是一种“神兽”,与金沙“太阳神鸟”等量齐观。有关方面把石犀先是运到了金沙博物馆公开辰览,以满足成都市民的好奇心,后来又移至现在的成都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人文爱好者的目光。

当时,人们推测石兽即是民间用于镇水的石犀,俗称石牛,因为古蜀有这种治水民俗,千百年遗风未息。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屠蜀”,皇城坝的前代宫廷破坏得十分彻底,专家认为钟楼地下的石犀,很可能在那个时候被埋于地下。

也有在这一年,成都遭遇到了号称“54年来最大的洪水”,周边有的郊县乡镇,据说多年没见过洪水是啥样了,2013年最高竟然淹到2楼!坊间盛传,就是因为人们不惧神明,胆大妄为“动”了这只镇水神兽的位置,这事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当然,后来也证明了,这些都言过其实,我们崇尚文化,敬仰传统,但切不可以封建迷信。

全民刷馆|神兽传奇,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此图源自新华网对2013年7月成都金堂县的洪水报道

石犀镇水,到底有何出处?

据查证,旧时民俗中石犀镇水的由来,基于古人的特殊信仰。他们觉得犀牛有一种分水能力,故号灵犀。因为犀牛的角长在鼻子上,下水游泳时,如果速度够快,水波会向两边明显分升,就好像是主动在劈波分水浪一样。

全民刷馆|神兽传奇,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太平御览》老八百九十录《南越志》说:“巨海有大犀,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晋代《交州记》有云:“有犀角通天,向水辄开。”而这“通天屏角”十分神圣,后世更有甚者说:“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刻以为鱼,而衔之以入水,水常为人开。”三国时的《南州异物志》说得更玄:“犀有特神者,角有光耀,白日视之如角,夜暗掷地皆灿然,光由中出,望如火矩。欲知此角神异,置之草野,飞鸟走兽过皆惊。”

到后来,更有传言,说把犀牛角点燃,居然可以照见水中的牛鬼蛇神,按这种说,如果让犀牛站在岸边,任何水精当然也就不敢兴风作浪了。因此,石犀立在河边镇水,就是非常自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