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青海省中小學(中職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青海省中小學(中職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市、州教育局,各高校,省屬學校:

  為切實做好全省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嚴防疫情在學校發生和蔓延。省教育廳制定了《青海省中小學(中職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現予以印發。請中小學、中職學校結合實際執行,高校和幼兒園可參照執行。


青海省教育廳

2020年3月1日

青海省中小學(中職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青海省中小學(中職學校)新冠

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一、開學前工作

1.組織管理。成立由學校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校領導班子各成員擔任副組長、校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任成員的校級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責任到崗,及時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傳達上級部門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全面掌握學校疫情防控情況、解決防控工作出現的問題。學校黨政班子領導必須靠前指揮,按時到崗,校長和有關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在多校區辦學的學校,每個校區需建立一套防控工作體系。

2.聯防聯控。指定人員負責與屬地衛生健康部門、疾控機構、醫療機構、社區等聯繫,落實上述部門的聯繫人員、聯繫方式,完成雙向對接;建立學校、年級、班級、輔導員、家委會五級防控工作聯繫網絡,實行網格化管理,明確學校各級疫情報告人,及時向有關單位報送信息。

3.方案制度。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案”原則,制定學校春季開學方案及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其中春季開學方案包括開學流程圖表、防控技能培訓、教育教學準備、疫情防控物資及後勤保障物資等內容;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包括應急模擬演練、輿情應對、處置等內容。建立完善學校“日報告、零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師生晨午檢,因病缺勤登記和追蹤報告,“不能按時到校及身體異樣學生”復課證明查驗,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消毒與隔離等制度。

4.摸排建檔。全面掌握外出師生員工返青時間,採取“一人一卡”“人盯人”措施,建立對返青師生、員工(含物業、保安、食堂、基建、外包等人員)管理臺賬(含返青前14天的身體狀況、與其密切接觸親屬涉疫相關信息、所乘坐返青交通工具相關信息),並督促其持續做好身體監測、居家隔離或在指定場所醫學觀察14天等工作。返青人員在解除隔離後需經醫學檢查確認無恙,並持所在社區(村)出具的告知書、證明等資料方可入校返崗;省內跨區域流動的師生員工登記其返校前14天旅居史及健康狀況,若無外出或發熱症狀即可返崗入校,報到後繼續實行崗位健康管理。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不得遲報、漏報、瞞報。

5.物資保障。各地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統籌安排轄區內學校的防控物資保障工作,以在校生數、校舍面積為前提科學測算本地本校防控基本需求,廣泛聯絡、多方施策,按照開學後1-2周的使用量合理儲備消毒物品、口罩、體溫測量儀等必要的防控物資,保障開學前儲備到位。維護洗手設施,滿足師生洗手需要。設置專門垃圾收集容器,規範收集處置廢棄口罩及廢棄消毒物品等。

6.教學準備。結合開學時間組織教職工提前返崗,開展各項準備工作。抓緊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師提前備課,面向全體教師開展疫情防護培訓和教學專業培訓。全面檢修教學設施設備,協調教材教輔資料按期到校,滿足開學需要。

7.環境衛生。聯繫屬地衛生健康部門、疾控機構安排專業人員,在開學前對校園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人員(衛生保健人員、班主任、保潔、門衛和食堂從業人員等)進行培訓,使其掌握自我防護知識和科學測溫、消毒等工作技能,並在開學前至少開展一次全面、徹底的校園環境衛生清掃和消毒工作,重點做好教室、宿舍、浴室、食堂、運動場館、圖書館、活動室、辦公室、實驗室、廁所、臨時隔離場所等校舍和公共活動場所的清掃和消毒,不留衛生死角,保持室內通風換氣,全面改善學校環境衛生條件。

8.安全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做好學校安全工作,集中力量,開展學校安全大排查,重點對校舍、消防、食品、校園周邊環境等進行全覆蓋、拉網式排查,查找學校安全工作方面的漏洞和事故隱患。對排查出的問題,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臺賬、細化措施、落實責任,全面加強管控。加強巡邏力量,加大校園巡邏頻次和力度,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妥善處置,消除問題隱患。

9.隔離措施。各學校應按照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5版》的要求,規範設置數量相當的隔離觀察場所。隔離觀察場所最好為獨棟樓宇,若條件有限,可選擇頂層宿舍、整層作為觀察室,每人一間,專人負責隔離人員生活服務管理。隔離觀察場所醒目位置應設置顯著標識牌,提醒無關人員不得靠近。規範隔離觀察(留驗)對象的信息登記、核對與交接,測量體溫、詢問健康狀況和觀察症狀體徵等程序,掌握隔離觀察對象的健康狀況,若發現異常及時向所屬縣級衛生健康部門和教育部門報告,並按要求規範處理。

10.家校溝通。向全體家長髮出開學告知書,告知家長學校面臨的疫情風險和學校為確保校園平安、師生健康所採取的措施。提示家長關注學生在家期間的身體健康狀況,教育孩子少出門、勤洗手,不去人員聚集場所,以適當方式加強體育鍛煉,調整作息規律,合理膳食,加強營養,為返校復課做好準備。對近期返青的孩子,按照當地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好居家隔離。教育引導孩子關心全國疫情防控情況,引導孩子增強家國情懷、尊重和敬畏生命、遵守社會公德、履行法定義務和責任、感恩他人付出,助推孩子全面成長,同時,家長也每天進行體溫檢測。對開學後,需要家長配合實施的體溫檢測、為走讀學生提前準備好午餐等提出要求。提示家長,學生報到時,家長需要和學生一同簽署相關承諾書,體溫高於37.3℃的學生,暫不能進入校園。曾是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的學生,要具有當地的健康證明方可入校,無證明者暫緩入校或勸返。鼓勵家長根據自身條件為孩子準備一定數量的口罩等防護用品。對暫不能或無法返校的學生,所在班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向學生和家長提供獲取學習指導和資料的方式,制定後續入校後如何幫助學生跟上學業進度的措施等。


二、開學當日

11.師生入校。在開學前,確定可返校工作和上課的師生員工名單,把好校園准入關。同時結合實際,合理安排入學“第一天”。鼓勵實行分學段、分年級錯峰開學報到,有條件的學校實行網上報到。走讀生可由家長代為報到,合理安排錯峰領書、入宿舍相關事宜,減少人員聚集;實行校園封閉管理,規範合理設置入學通道,減少出入口,只留一個校門作為出入口(左進右出)。校園內有家屬區的,儘量另定出入通道。

12.健康監測合理安排人員和監測點,在校門口對入校教職員工和學生一律核驗身份,進行體溫監測,體溫正常方可入校,並向全校師生員工發放《告知書》,告知學校疫情防控要求;強化出校管理,非經批准,一律不得離開校園,並結合實際,在學生集中返校時視情況增加校門開放數量,避免高峰時段人員聚集。從開學當天起,學校按照班主任負責學生、教務處負責教職員工、門衛負責進校人員的分工對師生持續進行健康監測。

儘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或由家長接送。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時,須全程戴口罩,建議途中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與車內人員、物品直接接觸。

13.開學“第一課”。充分利用開學第一課,組織開展新冠肺炎防護知識宣講,重點普及戴口罩、手套、自我健康監測、個人健康生活習慣養成等防控知識。同時,在校區顯著位置設置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欄,提升學生和教職員工疫情防控意識;加強師生思政教育,大力宣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抗擊疫情一線醫務人員的感人事蹟,推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增強廣大師生的家國情懷、抗擊疫情的信心和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擔當有為的決心;面向廣大師生開展疫情相關心理疏導,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傷害,引導師生理性看待疫情,加強心理疏導和干預,消除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憂慮和恐懼心理。


三、開學後工作

14.嚴格晨午檢制度。安排專人對在校師生每日開展2次體溫測量,全面掌握師生健康狀況

,重點關注外省返青教職工和學生,建立體測臺賬。每日登記師生缺課缺勤情況,追蹤缺課缺勤原因,並做好記錄。新冠肺炎相關症狀要點為:發熱、咳嗽、乏力、呼吸不暢、腹瀉、流涕、咳痰等。如發現可疑症狀者,應立即引導至校內隔離觀察室,並在第一時間向屬地教育行政部門及轄區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同時通知其家長,聯繫定點醫院就診治療,儘量避免乘坐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醫院路上和醫院內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15.清潔消毒。以隨時消毒為主,持續做好食堂、宿舍、教室、圖書館等密集場所衛生管理。經常開窗通風,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時對地面、牆壁、桌面、門把手、水龍頭等物體表面進行消毒。餐具以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為主,每次消毒不少於30分鐘。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實施消毒處理時,操作人員應當採取有效防護措施。

16.垃圾處理。做好衛生保健室和獨立隔離場所產生的垃圾的集中、消毒和清運工作。未清運的垃圾要置於有蓋的桶內,每天用有效氯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垃圾桶內外表面等;按照《醫療廢物垃圾管理辦法》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做好不同垃圾分類處理。

17.食品安全。進入食堂人員要帶好口罩,在食堂入口醒目位置放置快速免洗手消毒液,督促師生進入食堂前做好手部衛生;落實食堂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證明上崗,做好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和晨檢工作;建立並落實自查制度、集中用餐陪餐制度、集中用餐崗位責任制度、信息公開制度;嚴格落實食堂進貨查驗制度、索證索票制度、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潔制度、食品留樣制度;不得使用來源不明的家禽家畜;提倡採取錯峰領餐、隔座就餐、分散就餐等方式就餐;在屬地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加強對自備水源的防護,做好供水設施(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食堂蓄水池、飲水機等)的清潔、消毒工作。通過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提供的學生生活飲用水開學前必須檢測合格後才能使用。同時教育引導學生在疫情未徹底解除前嚴禁到“小餐桌”“午託班”就餐。

18.教育教學活動教師授課時必須佩戴醫用口罩。堅持小班授課,不上合班課。教室學生課桌椅單人單桌,並拉開適當距離。

體育課程教學、學生體育鍛煉活動、各種班團隊活動,不安排會導致密切接觸的運動項目或活動。不舉辦大型聚集性活動。教育學生在校內外儘量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最大限度避免感染,咳嗽、打噴嚏注意曲肘或用紙巾遮掩口鼻。


隨時消毒措施

一、消毒原則

以清潔衛生和通風換氣為主,同時對地面、牆壁等物體表面和物品進行隨時消毒。


二、消毒劑的選擇

表面消毒可以選擇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75%酒精,手、皮膚消毒可選擇碘伏和速幹手消毒劑。


三、消毒方法

1.室內空氣開窗通風為主,每日開窗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2.手、皮膚以流水清洗為主,在接觸可疑汙染物後建議使用碘伏、速幹手消毒劑擦拭消毒。

3.地面和公共區域設施可使用有效氯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噴灑消毒,消毒順序由外向內,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淨。公共上課場所(如音樂室、舞蹈室、活動室等)每批學生進入之前都要進行一次消毒。

4.桌面、門把手、水龍頭、樓梯扶手等物體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也可採用消毒溼巾進行擦拭。

5.餐(飲)具首選蒸汽、煮沸消毒30分鐘;也可用有效氯為25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消毒後應當將殘留消毒劑衝乾淨。

6.毛巾、衣物、被褥等紡織品可用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鐘,或使用有效氯為25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作用15-30分鐘後,按常規清洗。

7.廁所便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廁所內的表面應消毒手經常接觸的的表面為主,如門把手、水龍頭等,可用有效氯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乾淨。

8.嘔吐物、排洩物及分泌物直接汙染的地面汙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劑(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溼巾)小心移除。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被汙染表面及其周圍可能汙染的表面,處理汙染物應帶手套和口罩,處理完畢後應及時洗手或手消毒。

9.按照國務院《關於印發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指南》(肺炎機制〔2020〕13號)的要求,對校車、通勤車進行消毒,加強通風。

10.拖布和抹布等衛生工具應按照房間分區專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後及時以有效氯為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存放。


四、注意事項

針對不同消毒對象,應按照上述使用濃度、作用時間和消毒方法進行消毒,以確保消毒效果。消毒劑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製和使用時應注意個人防護,應戴防護眼鏡、口罩和手套等,同時消毒劑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注意消毒後用清水擦拭,防止對消毒物品造成損壞。消毒劑要置於兒童不易觸及處。存放時要蓋緊蓋子,不要放在陽臺、灶臺等熱源環境中,不要放在電源附近。所使用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

酒精消毒液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禁止煙火,遠離火種、熱源。避免陽光直射。碼垛不得超高,防止坍塌。保證包裝完好,無洩漏。應與氧化劑、酸類、鹼金屬、胺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在室內使用酒精時,需要保證室內通風。使用前清理周邊易燃物,勿在空氣中直接噴灑使用。使用時不要靠近熱源、避免明火,給電器表面消毒,應先斷開電源,用酒精擦拭廚房灶臺,要先關閉火源。使用時每次取用後應立即將容器上蓋封閉,嚴禁敞開放置。家中不要大量囤積酒精。

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禁止煙火,遠離火種、熱源。庫房溫度不宜超過30℃。碼垛不得超高,防止坍塌。保證包裝完好,無洩漏。應與鹼類分開存放。應備有洩漏應急處理設施,配備滅火器材。建議配備洗眼器,人員配備耐酸鹼手套等防腐蝕用具。使用含氯消毒劑需現配現用,按照說明書進行配置消毒,不應用溫水、熱水進行配置,配製時建議佩戴戴口罩、手套。如皮膚上粘上含氯消毒劑,快速用水沖洗。非必要時,避免使用噴霧的方式。不與其他消毒劑或化學制劑同時使用,避免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含氯消毒劑所釋放出來的氯氣對人體有害。大量吸入氯氣可發生氯氣中毒。

過氧乙酸消毒液儲存應在避光、密封,陰涼、乾燥,通風處保存。禁止煙火。碼垛不得超高,防止坍塌。保證包裝完好,無洩漏。應與金屬鹽類、強還原劑、強鹼分開存放。儲存在塑料容器內,不應採用金屬物儲存。原液儲存區建議配備洗眼器,人員配備耐酸鹼手套等防腐蝕用具。應備有洩漏應急處理設施,配備滅火器材。使用應按照說明書進行配置消毒。配製時應注意防護,佩戴口罩,防酸鹼手套和防護鏡,加強通風。一旦接觸眼睛,應立即用大量清水連續沖洗,嚴重時應及時就醫。消毒時不要靠近熱源、避免明火,使用時每次取用後應立即將容器上蓋封閉,嚴禁敞開放置。

消毒劑運輸時應採用危險化學品專用運輸車輛,車輛證照齊全。運輸車輛不得超載、超速、超限。裝卸時應輕裝輕卸,堆碼整齊,放置穩固,防止混雜、灑漏、破損。運輸車輛需配備滅火器、洩漏處置物資等安全設施。


重點區域防控工作措施

一、食堂

(一)崗前管理

1.到過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食堂從業人員,要按有關規定至所住(在)社區做好信息登記,接受社區管理,早晚測量體溫,14天隔離觀察無恙後方可上崗。

2.食堂從業人員要抓好個人衛生,嚴格按規範洗手消毒,尤其是在製備食物前、加工製作食品之後、餐前便後、接觸畜禽產品和垃圾後,要用流動水和皂液採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手部揉搓時間不少於20秒。

3.食堂從業人員應儘量避免與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狀的人員密切接觸,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4.疫情響應期間有條件的學校應安排食堂人員全部集中入住專屬集體宿舍,實行統一封閉管理,禁止外人進入,嚴格員工住宿、體溫檢測和出入登記制度,定期對宿舍區進行消毒,保持乾淨衛生、通風。

(二)上崗管理

1.每天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晨檢和餐前檢查,做好記錄和建檔工作。發熱(37.3℃以上)、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的在崗員工,應立即報告學校疫情防控人員進行隔離治療和醫學觀察,對與其接觸人員測試體溫並進行醫學觀察。

2.所有進入食堂和在崗人員應全程佩戴口罩上崗,且按規定及時更換口罩,疫情期間不得佩戴PE材質敞開式透明口罩。接觸肉禽類生鮮食材、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員還應戴一次性手套上崗操作,避免手部與食物直接接觸。

(三)食材進貨查驗

1.嚴格做好食品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工作,確保來源正規可追溯;禁止採購、使用未按規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製品;禁止使用來源不明、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汙穢不潔、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的食品;禁止採購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製品,加強對肉及肉製品“二證一報告”的查驗。

2.嚴禁採購、飼養、製售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和在食堂現場宰殺禽畜等動物。

3.要求供應商做好自身場地設備、送貨人員和車輛的消毒防護等工作,建議不直接接觸收貨,由送貨人按要求將貨物送達指定位置,一定時間後收貨人再去驗收,電話溝通驗收情況。

4.採購肉禽類生鮮食材應戴上一次性橡膠手套,避免手直接接觸,查驗食材和其他物品前後要洗手。

5.對疫情發生前採購的食材進行查驗,如發生黴變、腐爛、酸敗或感官性狀異常的一律不得加工製作食品。

(四)加工操作

1.食品加工製作要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嚴格按照要求,確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並落實,食堂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潔,設施設備正常運轉,食品原料安全,從業人員持證上崗,飲用水符合衛生標準,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隱患,落實監管責任和主體責任;規範原料控制、加工製作、清洗消毒、留樣管理。

2.肉蛋等菜品加工必須燒熟煮透,烹飪中心溫度務必達到70℃以上。

3.不得製售冷葷類食品、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製作四季豆、野生蘑菇、發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不得製作以生雞蛋為原料且不經加熱處理的沙拉食品。

4.確保餐用具嚴格清洗消毒後使用,餐用具的清洗消毒參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中附錄J《推薦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建議優先採用熱力方法消毒。

5.食堂產生的餐廚廢棄物應當在餐後及時清除,並按照環保要求分類處理,做到日產日清並建立臺賬。

(五)場所清潔消毒

1.每天對加工配餐區域、就餐區域、操作加工、食品庫房、專間、保潔設施等進行消毒,洗手間應配備洗手水龍頭及洗手液、消毒液等。

2.保持加工區域和就餐區域的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並對空氣過濾裝置進行清潔消毒。疫情解除前停止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重新開啟使用前應規範清洗和消毒。

(六)配餐就餐管理

1.在顯著位置張貼疫情防控知識海報,如佩戴口罩、勤洗手、排隊保持距離等。

2.配備相應的測溫器具,對就餐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如發現有發熱、咳嗽等疑似感染者,報告學校疫情防控人員,由專人送餐,不得進入食堂就餐。

3.在食堂入口設置洗手池,並配備香皂、洗手液等,有條件的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4.售賣人員一律使用經消毒的專用工具並佩戴口罩和手套,更換經消毒過的工作服,銷售中少用語言交流,與對方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5.在疫情防控徹底解除前,食堂應實行錯峰錯時就餐,學生就餐儘量分散,且逐人定點定位。學生餐具由食堂集中消毒。


二、宿舍

(一)宿管人員管理

1.每天進行晨檢,做好記錄和建檔工作,佩戴口罩上崗。

2.實行學生公寓封閉管理。進入人員實行體溫檢測和健康管理、實名登記驗證並佩戴口罩。疫情防控期間謝絕外人來訪。

3.發現發熱(37.3℃以上)、感冒、咳嗽症狀、呼吸道感染的人員,應立即報告學校疫情防控人員進行隔離治療和醫學觀察,對與其接觸人員測試體溫並進行醫學觀察。

4.到過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人員,要按有關規定至所住(在)社區做好信息登記,接受社區管理,早晚測量體溫,14天隔離觀察無恙後方可上崗。

5.有條件的學校應安排宿管人員全部集中入住專屬集體宿舍,實行統一封閉管理,禁止外人進入,嚴格員工住宿、體溫檢測和出入登記制度,定期對宿舍區進行消毒,保持乾淨衛生、通風。

(二)宿舍清潔消殺

1.每天對學生宿舍內外環境衛生進行全方位清潔消毒,尤其是樓梯扶手、門窗、電梯等使用頻率較高區域,並定時對學生宿舍房間內部進行消毒。

2.宿舍內部定期開窗通風,每天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以上,保持空氣流通。

3.設立廢棄口罩專用回收點,按要求分類投放廢棄口罩、外賣餐盒等,及時對垃圾投放點和收集站進行消殺。

4.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及時與屬地疾控中心聯繫,開展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三)學生個人防護

落實必戴口罩、拒吃野味、勤快洗、減少串門、注意衛生、拒絕謠言、配合查驗、科學就醫八項措施。


三、圖書館

(一)場館管理

1.在疫情流行期間,學校圖書館一律停止對外開放。

2.開學後,圖書館場館應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經學校同意後對師生開放。

3.正式開放前對圖書館進行預防性清潔消毒。

4.保持圖書館空氣流通。保證館內空調系統或排氣扇運轉正常,定期清洗空調濾網,加強開窗通風換氣。

5.保持圖書館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

6.圖書館內應提供相應設施和條件,供讀者和工作人員保持清潔使用,避免各類病菌接觸式傳染和交叉感染。

7.圖書館內電梯、樓梯、自助借還機、電子閱覽器、觸摸屏等公共接觸區域,每天重點消毒。

8.對館藏書籍進行殺菌除塵清潔處理,有條件的館可以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9.定期對圖書館館區進行全面清潔消毒。

(二)入館人員管理

1.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新冠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知識,提高防病意識。

2.圖書館工作人員每天上班應進行登記並測量體溫。

3.嚴格控制入館人數,對入館人員進行登記。

4.入館人員自行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不佩戴口罩不得入館。

5.對入館讀者進行體溫測量,正常方可入館,發現異常及時報告。

(來源/青海省教育廳網站)

青海省中小學(中職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