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赞皇历史文化河流的传说——淮泉的传说

淮泉——取佳水之意,又名槐泉,是槐河的源头。

那么淮泉又是怎么来的呢?

赞皇历史文化河流的传说——淮泉的传说


相传,淮泉的来由与一人一仙有关:一人乃周穆王,一仙即太上老君。

俗话说:天有三十三重,离恨天最高。

太上老君就住在离恨天兜率宫,专门为玉皇大帝练制九转还魂丹之类的灵丹妙药,为采集练制丹药的各种材料,太上老君常常骑着青牛,往返三界。

这一日,太上老君自昆仑山采药归来,经过嶂石岩上空时,冷不丁的,座下青牛打了一个很响的喷嚏,把正在青牛背上闭目养神的太上老君吓了一大跳。

太上老君低头看时,只见脚下一缕紫烟袅袅升起,直达霄汉,青牛定是被此烟所熏,才打起喷嚏来,可是太上老君仔细一想:青牛跟随自己住在三十三重天上,已经贵为神牛,怎么会无缘无故被“人间烟火”所侵扰呢?此事一定大有蹊跷!

于是,他连忙按落云头,隐身于茂林之巅向紫烟升起处注目观望。

只见山顶上的气氛十分诡异:一彪犬戎人马,旌旗列列,刀枪耀眼,此刻却鸦雀无声,军队前方五十米开外设一祭坛,一矮胖道人,身披鹤氅,腰束丝带,足蹬云鞋,披散着一头长发,正登坛作法。在他的右手边的香案上放着一个硕大的青铜鼎,道士一手执剑,一手运指,不时将鼎内升起的紫烟逼向崖下深谷。

太上老君一见那青铜鼎,心里“咯噔”一下子。此鼎正是他的开山大弟子金鼎山玉华洞赤焰道人所有,名为迷魂鼎。不知何故,竟然出现在这荒山野岭之中。

太上老君见此情形,料想那道人在“算计”什么人,于是飘然落向深谷之中。

太上老君刚刚在石崖下站定,就听对面的丛林之传来散乱的脚步声,只见一队人马高举周朝旗帜,步履艰难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进。

太上老君掐指一算,原来是周天子穆王姬满所统领的人马,为了追击犬戎军队的散部,来到这深山密林之中,又被那道人施了迷魂术,已经在谷中昏昏沉沉地转悠了一天一夜,别说吃东西,连口水都没喝上,眼下已经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常言道:吉人自有天相。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多亏太上老君及时出现。太上老君预知大周气运未尽,决定助穆王一臂之力,于是含笑将手中的拂尘一抖,只见一道清风徐来,穆天子和众将士只觉得神清气爽,已然恢复了神志。

此时,恰逢正午时分,赤日炎炎之下,众将士只觉得喉咙里像是着了火,焦渴难耐,于是一起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的主帅周穆王。

周穆王环顾四周,草木的叶子全都耷拉着,哪里有一滴水!抬头看时,只见三叠峭壁、直插云霄,亦无半点水的痕迹。

正当周穆王彷徨无计之时,只见断崖之上,隐隐约约现出一方石洞,等他定晴看时,石壁又平复如初,可就在他想要转身离去时,石洞又若隐若现……。

周穆王不待细想,将手中的巨剑奋力向石壁掷去,只听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石壁上被凿出一个一尺见方的石洞,一股股清澈的泉水从石洞四周喷薄而出,犹如飞花碎玉一般地泻落在崖下方的乱石岗之中。

众将士亲眼目睹周穆王大展神威,顿时欢声雷动。三军将士就地休整,并将泉眼下的乱石岗清理成出一方池塘,人马喝足水,吃些随身携带的干粮,精神大振,决心要与犬戎的军队一决雌雄。

再说崖顶上的犬戎军队闻听一声巨响,霎时地动山摇,都以为是发生了地震,慌忙爬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当他们缓过神来时,才发现祭坛上施法的矮胖道人已经仰面倒地,气绝身亡,香案上的铜鼎也早已不知去向。大概是太人老君指给周穆王“泉眼”的位置后,心里惦记着自己的宝贝徒弟赤焰道人的迷魂鼎,就二番来到山崖之上,趁犬戎军队一片混乱,矮胖道人倒地不起之际,顺手拿了铜鼎,骑上青牛飘然离去。

淮泉水汩汩流淌,千年不绝,周穆王仗剑涌淮泉的传说也流传至今。据说,周穆王的那宝剑也留在那纸糊套之中,成了“宝剑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