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天上星星如此多,古人为何偏爱北斗七星?

梦里回大糖


天上星星如此多,古人为何偏爱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在古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上古文献中,把北斗与猪联系起来,提出"斗为彘星"的观念,给予北斗以具象化,以此抬升北斗七星的地位。比如在《初学记》中引用了《春秋说题辞》的记载,"斗星,时散精为彘,四月生,应天理。"意思是说,北斗诸星聚合的时候就是北斗七星,分散的时候就化成猪的样子。并且说猪的孕产期为四个月,正好对应四季,因此北斗七星是依照天理而循环往复。除此之外,《山海经》的"海内经"篇,还记载了"司彘之国",司,有观察、掌握的意思,"司彘"就是观测彘星变化规律,以确定时令的国家,这里的"彘星"所指,就是北斗七星。从上古著作《山海经》中,可以看出北斗七星对先民的意义。


上古时期,轩辕黄帝氏族有观测北斗的仪式,部落首领把观测北斗的岩石台上雕刻了巨大的猪首,称其为"封豨岩",意思是大野猪的山岩,将祭祀北斗与猪神结合在一起。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这个两个脑袋的像猪一样的神物叫做"并封",就是"并列封豨"的简称,表示为是雌雄猪神的合体。《淮南子·天文训》揭露了"并封"的天文学意义,"北斗之神有雌雄,雄左行,雌右行。"雄,代表天,左行对应天球的顺时针旋转。雌代表地,右行对应地球的逆时针旋转。由此可见,北斗七星一直在天文观测上占据首要位置。

良渚文化遗址中,曾经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物证,专家定名为"巡天图",是一个神人骑着猪巡游天地的形象,这个神人考证为北极大帝(北极星)。先民们很早就发现,北斗七星是围绕北极星旋转的,把猪的象征"北斗七星",作为北极大帝的坐骑,就是想象着北极天帝骑着北斗猪神巡天的形象。天帝巡天,不用车仗,而是骑着猪,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时代尚没有发明车轮,只能骑乘野兽,形象准确地表现了北极星与北斗七星的关系。


在车轮出现之后,北斗七星也不再是猪的形象,而是转变为帝车,在山东嘉祥的东汉武氏家族墓葬的双阙石刻上,会发现天帝巡游的工具变成了北斗之车。所以,在《史记·天官书》中记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从这一段话中,除了发现北斗七星的形象转变,还可以看到,到了汉代,作为最重要的北极星斗,七星仍然肩负着区分节令、校对农时的重要天文历法作用,所有的节气"皆系于斗"。汉武帝的小名为"彘儿",不是因为讨厌他而叫他小猪,而是代表了文帝对自己这个儿子非常看重的意思。

《晋书·天文志》认为,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瑶光为星。 北斗七星进入道家视野之后,有了更多的发展,把北斗七星各自安排了职责和名称,一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玉衡、六开阳、七摇光,并为北斗七星提升为星君级别,封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道法会元》卷一七一记载,"北斗七晨,一曰九星。泥丸九宫中有帝席,魂神魄灵,分化列位,隐名曰天蓬,亦曰太微神。"北斗七星,又叫天蓬星,或者太微星,古人是把北极作为宇宙的最高处,北极星就是一切星宿的中心点(因为所有的星宿都围绕的北极星运转),而环绕在北极星(北极大帝)身边最近的就是北斗七星,它率领着四方星众围绕帝星旋转,就像是皇帝身边的领侍卫内大臣,体现了北斗七星的重要地位。古人还认为,苍天似穹庐,地阔如棋局,北极就是全天最高处的穹顶,天顶即天蓬,所以北斗又称为天蓬,"天蓬天极,升极于天",很多说法皆源于此。

由此看来,包括上古时代一直到近代,都把北斗七星作为重要的天文星宿对待,一方面是它亘古不变的形象,另一方面是它围绕北极星旋转的奇特景象。以此校对农时和历法是最佳的方式,由此产生北斗崇拜也就很正常了。


石头大狮的膠澳筆記


皓月当空,漫天繁星,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璀璨绚丽。其中北斗七星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组成的。古代中国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

北斗七星几乎是中华民族人尽皆知的,可能我们不知道其他一些星座,但对北斗七星是非常熟悉的,现在由于城市环境的空气污染,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到繁星了,也无法体会银河的绚烂和神秘,古人为何偏爱北斗七星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首先,就是出现时间和位置,差不多全年可见,而且辨识度很高,而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辨别方位,因为北斗七星会指向北极星,而北极星的位置永远指向正北,这是夜晚辨别方位的好方法,在没有发明司南,也就是指南针以前,人们只能观察自然事物进行方位辨别,比如太阳运动轨迹,树木南面比背面树叶繁茂,夜晚就是看北极星的位置,才会让古人不会迷路。 现在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取名也是取自北斗七星的指示方位作用。

  2. 其次,由于在指示方位上北极星可以指示北方,逐渐加上神秘色彩,开始神话北极星,因此北极星又称紫微星。古人认为,紫微星是众星之主,谋略之主,政星之主。紫微星是北极五星中的帝星。古人常用紫微星表示新的开始新生的寄托与希望,是吉祥的象征。北极星被神话成帝王之星,代表帝位,我觉得和指北这个特点是分不开的,因为古代文明还是北方比南方发达一些,统一全国的政权大多出自北方,因此北方就有尊贵之意,南方夺取天下只有朱元璋一个,但被朱棣又从北京打回来了,据说和奇门八门有关,北方休门为吉,南方为景门,属于中等,从吉门发兵,更有胜算,但实际上决定胜负的因素的多方面的。因为北极星被神话为帝位,所以整个北斗星体系都很尊贵,非常重要。

  3. 北斗七星在古人融入生活,我们知道半斤八两这个词,就是说古代半斤和八两是等同的,古代一斤就是16两,而古人不敢缺斤短两的原因是什么呢,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一共16星构成了一斤的16两,古人认为缺斤短两就会缺福少禄短寿,所以不敢缺斤短两。

  4. 北斗七星被广泛应用于古代术数学,玄空飞星派使用北斗七星外加左辅星和右弼星组成北斗九星用来推算风水气运,紫微斗数用北极星作为核心推算命理吉凶祸福等,北斗七星已经深深融入都古人的智慧之中。

时至今日,很多地方已经难见北斗七星,希望我们能善待环境,但愿终有一日,能在城市上空再现北斗七星。


缘起阁


远古时代人类居住的非常分散,不像现在有好多人群密集的城市,以及高楼大厦、高速公路等人造建筑。那时候离开部落,就是荒野,尤其到了夜晚,很难找到固定的参照物来判断方位。仰望星空,很自然的就把希望寄托在星星身上。可是天上的星体总是不断运动的,一年四季,每个月,甚至前半夜和后半夜,星星的位置都会发生变化。当然也有例外,有一颗星星是不动的,那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为什么不动呢?我们知道,地球以南北极为轴,不停地自转。我们抬头看星星的时候,其实不是星星在转动,而是我们脚下的地球在动,天体运动只是一种视觉假象。北极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因此看起来它就是不动的。满天星斗都在有规律地做运动,只有北极星不动,古人就把北极星作为一个原点,认为所有天体都在围绕它做运动。

北斗七星距离北极星很近,而且形状比较容易辨认,像个勺子,古代称“斗”形。如果把这个“斗”分成斗柄和斗身,那么斗身最末端的两颗星星,以这两颗星之间的距离延申5倍,就是北极星,也就是正北的方向。这样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就构成了一个钟表,北极星是钟表的圆心,北斗七星围绕它运动,而斗身永远是指向北极星。古人又以这个“钟表”作为参照物,确定其他星体的方位和运动规律,发展出古代的星相学,并通过经验的积累,判断出星象和季节、农耕的关系。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北极星的意义非比寻常,一直被视作一切的缘起,也是众神发源的地方,这就类似于西方神话里的奥林匹斯山,众神居住的地方。这种观念的发生,说来可就话长了。大约在公元前2263年三皇五帝时代,北极星被称作“太乙”,又称“太一”,意思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本元。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北极星被称为“帝”,意思是至高无上的主宰。古人认为,北斗七星是“帝车”,天帝乘坐帝车巡游宇宙,发号施令。道教把北极星称作“紫微垣”,想想下界的“紫禁城”,就知道这颗星星在天界的分量。

古人把北极围绕它运动的北斗七星看作一个体系,在此基础上给其他星星定位,衍生出古代星象图,以及古代的星相学,根据星相学占卜吉凶,沟通天地。可以说,北斗七星就是中国传统玄学体系的源头。

我创作的一把镇宅辟邪刀,就是供养北斗七星为主旨,名为“七星望月刀”,近期将与刀友见面,敬请关注!

我是刀匠张勇,微信公众号:匠人工坊。


knife名刀


古人对北斗七星不仅是偏爱,简直就是崇拜,这与华夏古老的农耕文明密不可分。

为了更好开展农畜生产,从上古时期开始,先民们便观察天文星象,探索物候变化,而华夏文明的主要源头在黄土高原一带,炎帝、黄帝均发源于此,该地区夜空高照的正是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北斗七星自然成为被观察、研究的首选对象,久而久之,成为先民最爱。

以上是古人偏爱北斗七星的直接原因,同时北斗七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下为古人偏爱北斗七星的间接原因:


一、北斗七星与四时节令。

古人把北方上空这七颗星联系起来想象为斗(舀酒的器具),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身(魁),玉衡、开阳、瑶光组成斗柄(杓),故称北斗七星。先民们通过长期观察探索,发现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方时为春天,斗柄指向南方时为夏天,斗柄指向西方时为秋天,斗柄指向北方时为冬天。

二、北斗七星与农畜生产。

帝喾探索天象及物候变化规律,划分了四时节令,唐尧命令羲氏、和氏观测日月星辰,确定了24节气,都很好地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带动了华夏农耕文明的飞跃发展和长足进步。

三、北斗七星与帝王之术。

星星满天是,都朝北斗拱,故称“众星拱北斗”。“天随斗转”、“斗转星移”皆说明古人以北斗七星为天的中心和枢纽,青龙白虎二十八宿也是北斗七星居中央,二十八宿在周围,故《史记》中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北极星代表帝王,北斗七星则为御驾,它的转动带动四方运行。

四、北斗七星与道教传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道教,在古代中国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北斗七星为道教中分居北斗七宫的七元解厄星君: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瑶光宫——破军星君。另外,北斗七星斗柄两侧有辅星和弼星,后来因逐渐隐失,成为“七现二隐”,在道教中,“左辅右弼”分别为洞明星君和隐光星君。


契茶书舍


《史记,天官书》,专述天上星斗,堪比西方星象学十二星座什么的。七斗星主宰人间命运: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历朝历代,改朝换代,或新皇上登基,首先改正朔,也就是制定历法,称斗建。即以斗柄方位确定冬至日,为一年之始。如《史记,历书》: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


赵日金141


北斗星可以导航。斗柄朝东为春,斗柄朝南为夏,斗柄朝西为秋,斗柄朝北为冬。


了然翁523


北斗七星称帝星。


探索与发现905


看三国,诸葛亮和北斗七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