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5000字文,短了真的说不清楚)

大唐与大食的怛(dá)逻斯之战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其前后发生的很多事情对中国和亚洲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讲述怛逻斯之战,就要从这次战役一百年前波斯萨珊王朝灭亡说起。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唐代亚洲局势)

【灭亡了波斯之后,大食才开始与大唐的正式往来】

大食原本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一个属国,后来波斯受西突厥入侵并且内乱不断,大食乘机兴起,从唐王朝贞观初年开始了扩张进程。

波斯萨珊王朝面对攻势凶猛的阿拉伯骑兵已经难以抵挡,一边不断地进行战略撤退,也就是不断地丢失重要城市和领土,一边多次向唐王朝求援,第一次有记载是在贞观十二年(638年)。

在此之前,阿拉伯军队刚刚攻占耶路撒冷,并占领了两河流域,开始向波斯腹地推进。这次来大唐的波斯使者在史书上只说是来朝贡的,还送来了一条能抓老鼠的蛇当礼物。但在波斯国内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如果说使者只负责传达波斯国王的问候是不现实的。最大可能是请求唐王朝在西域用兵攻打西突厥,以缓解波斯东西两面受敌的艰难境遇。

当时西突厥是横亘在大唐与波斯之间的一个大国,虽然国力已经衰退,但仍然颇有实力。而唐王朝已经解决了北方东突厥的问题,又刚刚使吐谷浑臣服,正是要向西域用兵的时候。估计李世民会回答说,你们坚持住,我这边需要一些时间。在得到李世民答复后,第二年波斯又派来了使者,估计是协商具体细节,迫切心情可想而知。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于是,贞观十四年(640年)李世民派遣侯君集灭了西突厥的属国高昌,西突厥割让了高昌、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国(喝般陀)五国,大唐设置了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向西迈进了一大步;之后在贞观十六年(642年)派遣安西都护郭孝恪连续击败西突厥军队,加剧了西突厥的内部分裂战乱,西突厥内附成为大唐羁縻地区。

理论上讲,李世民已经实现了援助波斯的战略意图,解除了西突厥在波斯东北方向造成战略威胁的可能性,波斯可以专心对付大食在西方的入侵。而且这时大唐与波斯之间的吐火罗也与波斯结成盟国,开始支持波斯抵抗大食入侵。吐火罗原来是西突厥属国,在西突厥内乱后独立并与西突厥反目,是夹在几个大国中间的重要力量。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但当时的大食实在是兵锋锐不可当,波斯和吐火罗结盟也难以支撑,贞观十六年(642年)波斯又在尼哈温战役中败于大食。这时开始,吐火罗开始倾向大唐,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入长安朝贡,波斯也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第三次派遣使者向李世民求援。

但李世民明显是不想把部队派到千里之外与大食作战,这段时间在西域只是灭了龟兹、焉耆等小国,加上平定西突厥的各种叛乱和各种不服,主力是用在辽东的高句丽和蒙古高原的薛延陀身上。初唐可以为帅的李靖在长安闲置养病,李绩负责北方、东北,西域方向只有二流将领郭孝恪负责。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波斯城堡)

好不容易西突厥算是平稳了,大唐通往波斯的道路也被完全打通,这时李世民去世,李治继位。西突厥本来已经归降的阿史那贺鲁马上反叛,原来东突厥残余车鼻可汗也在几年前举起了反唐大旗重建东突厥,西域再次陷入混乱。这种情况下,波斯只好再等等。

东突厥车鼻可汗反叛势力虽然马上就被平定,但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却发展的很快,虽然李治多次派兵征讨,但直到李治继位9年后的显庆三年(658年)才彻底被平定。

波斯实在坚持不住了,在平定西突厥叛乱7年前的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波斯末代皇帝出逃吐火罗路上被杀,波斯萨珊王朝灭亡。同年,大食使者第一次踏上了长安的土地,开始了华夏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官方交往的历史,伊斯兰教也被认为是这一年传入了中国。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波斯)

【合纵连横,两家都很擅长——波斯的第一次复国运动】

波斯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卑路斯一直在坚持战斗,后来在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逃离波斯本土进入吐火罗。之前派遣使者再次向唐王朝求援,李治以路远为由没有发兵救援。实际上想救也救不了,既有西突厥叛乱未平,又有高句丽牵扯精力,波斯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当时大食在东方的扩张已经不是重点,阿拉伯主力都在地中海一带,波斯地区由呼罗珊总督统御,在击败卑路斯之后并未继续进攻,“寻而大食兵退,吐火罗遣兵援立之而还”,在吐火罗的支持下,卑路斯又回到了波斯继续领导复国运动。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唐高宗和武则天)

这时大食估计已经知道了波斯复国运动的背后支持者是唐王朝,在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派遣使者第二次来到大唐,应该就是要求大唐放弃支持波斯萨珊王朝复国运动。具体答复不可知,但同年开始大食开始了对吐火罗的进攻,双方必然是没谈拢。

李治不甘示弱,解决了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反叛问题之后,在中亚、西亚开始布局:

龙朔元年(661年)设立了十六州都督府,包括吐火罗的月氏都督府和波斯疾陵城的波斯都督府;任命波斯都督卑路斯为波斯王,旗帜鲜明的开始支持波斯复国运动。

这是唐王朝领土面积最大的时期,其中中亚、西亚这些羁縻地区完全是迫于大食的军事压力才投奔的唐王朝,相当于团结在大唐周围形成了一个对抗大食扩张的军事联合体。其中波斯是原来的地区大国,又是拜火教(祆教)宗教领袖,吐火罗是他们当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十六州都督府总兵力达百万之多。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大唐西域安西都护府)

唐王朝和大食两大军事集团围绕波斯萨珊王朝复国运动开展了长达百年的争斗,但既然都是大国,双方都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而是更多的采取外交手段合纵连横进行博弈。

大食的结盟目标就是吐蕃,应该是在灭亡波斯萨珊王朝后同时与大唐和吐蕃建立了外交联系,其中对大唐应该是要求不支持波斯复国运动,对吐蕃的要求就是配合作战。

当时吐蕃正处在上升时期,在李世民去世后就开始和大唐争夺青海吐谷浑旧地,这还勉强算是人民内部矛盾,毕竟当时吐蕃还是大唐藩属国。但在李治设立月氏等十六州都督府后吐蕃开始了西域攻略,先是支持龟兹、弓月等势力反叛,又与大唐在安西四镇进行了多年的争夺,几乎使唐王朝无法对波斯、吐火罗进行支持。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吐蕃武士)

同时大食也开始了对波斯和吐火罗的进攻,于龙硕三年(663年)击破波斯,并于乾封二年(667年)大破吐火罗,卑路斯逃亡大唐,波斯萨珊王朝第一次复国运动失败。

这就是大唐疆域面积最大时期只有短短数年的主要原因,本来大唐和大食势均力敌,能够在波斯、吐火罗分个高下,但吐蕃中间介入,利用其正好处在大唐、波斯中间的地理优势,在安西四镇发动的攻势使唐王朝疲于奔命,又是处在辽东灭亡高句丽的关键时期,让吐蕃和大食占了便宜。等到咸亨元年(670年),李治匆忙结束了辽东战事,调薛仁贵到西域征讨吐蕃,但大非川一战唐军战败,标志着唐王朝的对外扩张步伐在大食和吐蕃的联合抑制下彻底停止。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波斯)

【双方都不在状态——波斯的第二次复国运动】

流亡长安的卑路斯被李治封为右武卫大将军,并允许在长安设立拜火教庙宇,估计李治是很不好意思,本来说好支持波斯对付大食,结果吐蕃在背后捅了一刀,该有的支持和援兵都没了。

李治就是这个水平,朝鲜半岛和青海都丢了,西域也就是个维持。武则天后期地位稳固后又开始了对西域的反攻,但重点目标还是放在吐蕃和西突厥旧地此起彼伏的反叛上面。

仪凤四年(679年),武则天任命裴行俭组建了波斯军,护送卑路斯的儿子泥涅师经西突厥去往吐火罗。

路上裴行俭顺道把一些屡次反叛的西突厥势力平定,虽然通往吐火罗的南路安西四镇仍然在与吐蕃争夺当中,但北路已经通畅。裴行俭把泥涅师送到了吐火罗,在碎叶筑城并留下驻军,使碎叶城成为大唐有驻军的最远地区。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碎叶城,现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

泥涅师回到中亚又开始了波斯萨珊王朝的第二次复国高潮。应该说,武则天后期这段时间唐王朝处在进攻状态,不但压制了吐蕃,还在中亚对大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主要原因应该是大食不在状态,毕竟唐王朝当时不可能给波斯太多的援助。

但之后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退位,而第二年大食呼罗珊总督换成一个厉害的人,加强了对吐火罗的攻势,泥涅师战败后只得再次逃回长安。

前后泥涅师在吐火罗坚持了二十年,日子过得很不容易,回长安后被授为左威将军,后来病死在长安。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波斯)

【大食在东方的进攻也已经后继乏力——波斯的第三次复国运动】

泥涅师是波斯流亡政府二代,他的儿子三代波善活继承了遗志,继续波斯萨珊王朝的复国大业。估计当时真心为波斯复国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经过大食几十年的统治,波斯残余势力已经荡然无存,但中亚一代仍然存在拜火教与伊斯兰教的斗争,与其说是波斯复国,不如说是宗教战争,大唐利用了这一点。

大食呼罗珊总督,刚刚换上来那个强人由于内部政治斗争反叛被杀,而唐王朝换上了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大唐开始了新的一轮西域反攻。

李隆基调整了西域政策,扶植原属突厥的突骑施部族成立汗国,突骑施汗国替大唐冲锋陷阵,不但挡住了大食的攻势,还多次进入大食境内。李隆基后来还把碎叶城让给了突骑施,使突骑施更加努力为大唐征战;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李隆基开元盛世)

这时就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发生,大唐不和大食直接作战,主要对付吐蕃,偶尔对大食附属国下手;大唐的附属国突骑施经常积极主动的进攻大食,并屡次获胜;大食在呼罗珊围剿波斯复国势力,但不断被突骑施干扰。

大食这段时间局面很是被动,连续换了几任呼罗珊总督都无济于事,波斯第三次复国运动进入高潮。波斯和吐火罗来长安的使者也是络绎不绝,周边各国也都纷纷转向大唐,充分体现了唐王朝开元初期的强大。李隆基这时也比较清醒的,知道不能像李治设置十六州都督府一样再把这个地区收入版图,否则一旦被大食反攻脸丢的就太大了。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开元时期唐朝疆域)

但好景不长,大食又捡起来合纵连横的老把戏,吐蕃已经被大唐压制的死死的,但突骑施这边却出了问题。

突骑施原本是西突厥势力,并非真心忠于大唐,而且游牧民族政权的普遍特点就是一旦势力发展就要与中原政权为敌。几年前,突骑施因与唐军西域将领不和,发生了围攻、抢掠安西四镇的事情,后来虽然退兵但双方已经产生裂缝。之后突骑施老可汗死亡,李隆基没有处理好对继承人的支持,造成突骑施本来分裂的各个派系联合反唐,虽然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军将领盖嘉运攻破碎叶城擒杀了突骑施首领,但突骑施也已经对大唐成见深植,实力也被削弱,失去了对抗大食主力的作用。

大食这时正逢黑衣大食和白衣大食“改朝换代”的时候,大唐虽然失去了突骑施的帮助,但西域主将换成了高仙芝,天宝年间又掀起了一个反攻的小高潮,先后在天宝八载、九载(749-750年)发动了对朅师、石国的两次战争,把这两个依附大食和吐蕃的国家国王俘虏,响应了波斯的复国运动。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怛逻斯之战——波斯复国运动的终结,以及大唐、大食扩张的停止】

天宝十载(751年),高仙芝已经发现了大食在背后挑动中亚各国反唐,而之前出征石国的过程中高仙芝一些不当举动也是放大了这些国家对大唐的不满。高仙芝出兵怛逻斯的准确目标无从判断,是发现问题隐患积极主动解决,还是为了立边功而挑起的这场战争无人能知。

于是,高仙芝率领2万唐军(说法不一,但以当时安西都护府驻军数量上看,2万人差不多),并汇集了原属突厥的葛逻禄部、跋汗那部等势力共同进攻,总兵力仍是说法不一,有7万之说,有3万之说。根据战争过程分析,唐军2万其他1万总计3万是个比较合理的数字。

唐军长途奔袭先行军到了碎叶城,又西行三百里到了怛逻斯城,这里与大食军队驻地撒马尔罕不远,大食军队有地理优势。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唐朝士兵)

双方的决战发生在怛逻斯城下,大食军十余万(有7万、20万、30万多种说法)与唐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大食军队也并非全部是阿拉伯人,其中大量是当地征兆的波斯等中亚、西亚人。

战斗持续了5天,双方僵持不下,唐军人少体力消耗大,大食军队损失也不小。这时,配合唐军作战的葛逻禄部势力突然反叛,从背后向唐军进攻,唐军在双方夹攻下大败。晚间战斗结束,高仙芝身边的残兵只有数千人,其他人或者战死或者被俘,也有一批离散在外。高仙芝尚有余勇,准备整军再战,但在部下劝说下决定退兵。

之后,高仙芝平安的回到了安西,李隆基得知战败后也没有进行处罚,安西都护府损失的实力很快被补充;大食虽然战胜,但损失也不小,没有再发动进攻,双方仍然保持原来的状态。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唐朝骑兵)

从651年波斯萨珊王朝灭亡到751年怛逻斯之战刚好100年,如果从波斯第一次向大唐求援则是113年。先是李世民时期的西域稳步扩张,之后是李治的西域爆发性扩张,突发吐蕃参战的意外,再到武则天时期稳定局面,后期李隆基西域大反攻,最后以怛逻斯之战为结局。

但真正的结局并非如此:

大食刚刚从白衣变成黑衣,内部矛盾尚未解决,向东扩张已经乏力,只是灭了吐火罗,进入了中亚;

大唐虽然尚有余力准备复仇,但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安西军被抽调回中原,安史乱平后吐蕃又占领了陇右、河西,切断了和安西都护府的联系,西域被大唐彻底放弃;

波斯萨珊王朝复国运动彻底失败,吐火罗也被大食所灭,在安史之乱时吐火罗的首领亲自来到中原要求参与唐王朝平叛,估计这时吐火罗已经完全被大食占领。

只有吐蕃是这段时间最大的赢家,借安史之乱完全占领了西域,中亚各国包括叛唐的葛逻禄部大多归附于吐蕃。但吐蕃的扩张使它成为夹在大唐、大食、回鹘之间的夹心饼干,内部还有突厥势力此起彼伏的反叛以及原属大唐地区人民的回归企盼。吐蕃就如其他任何一个游牧民族政权一样,发展到顶峰后迅速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最后先于唐王朝分裂灭亡。

唐王朝与大食中亚怛逻斯之战前这一百多年发生的事情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吐蕃、回鹘、大食)

总之,怛逻斯之战并未对唐王朝和大食之间的政治关系产生太大的影响,之后双方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交往节奏,安史之乱后也仍然不断有大食使者来到长安。与安史之乱对大唐历史发展的影响比较,怛逻斯之战不过是大潮当中的一个小小的浪花而已。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