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學習《易經》的正確方法,值得品鑑

周易是由卦象、卦辭、爻辭、彖辭、象辭、文言、繫辭、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組成,後面七項內容主要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學習周易首先要背誦卦辭、爻辭,至少要很熟悉的程度,然後,要記住八卦的宮,每宮八個卦,形成64卦,每宮的變化規律要記牢,隨手能畫。然後是方圓圖、五行的相生相剋圖、先天后天之數、河圖洛書等。這些都是基本功,必須要死記。許多初學者這些東西還沒有記住,就急切地想去學火珠琳、梅花易,完全顛倒了順序。

學習《易經》的正確方法,值得品鑑

第二步是許多人不重視的內容,但其實是最重要的東西,也就是理解卦象、卦辭和爻辭。之所以有彖辭、象辭、文言,就是孔子怕後人不理解,特意為我們作的註釋,那時沒有白話文,所以現在的人還是看不懂。但只要多讀,所謂“誦之萬遍,其意自現”。“彖辭”解釋卦象,“象辭”分別逐句解釋卦辭和爻辭,“文言”只有乾坤二卦才有,是對這二個門戶卦的特殊說明。

如果看易經象讀小說一樣容易懂就好了,可惜事與願違,易經相當難懂,這樣看幾遍往往一無所獲,如果這時你跳過這個基礎知識而繼續學習四柱等算命書,那隻能進入“魔道”,永遠不能成“正果”,你必須堅持繼續再啃N遍,然後結合“繫辭”來理解卦的大的涵意,各卦之間的關係。通過“序卦傳”來理解64卦的編排順序,通過“雜卦傳”來明白卦的表意、“說卦傳”來明白卦的表象。最後通過“繫辭”來了解卦的哲理。

學習《易經》的正確方法,值得品鑑

這第二步的掌握估計需要三年以上,當然象紀昀那樣過目不忘之人除外,學會這些僅僅才入門,將這些哲理與工作、學習、生活相結合來體會,才是重要的第三步。這時你會發現儒家也好、道家也好,墨家也好,其理論思想在易經裡面都有縮影,達到這個程度,才有資格去學下一步。

第四步是選擇一二種方法學習占卜,儒家喜歡用蓍草法,現在的方法很多,一般用三枚硬幣的比較多。其實各種方法大同小異,都是求得卦象的方法。其後的推算方法便是各家的所謂“秘術”了。這時你要學會什麼是互卦、錯卦、綜卦、動爻、天干地支、六親六神六獸、裝卦世應、辨象斷法、旺衰衝合等方法。

當某一種占卜方法熟悉之後中,再學習其它方法就很容易了。當然,如果你真的掌握前三個步驟,你自然對後面的內容不感興趣,因為大道理已經清楚,具體的事情只要按照該做的去做,便符合大道,是走的“正道”。這就是所謂“善易者不卜”。

學習《易經》的正確方法,值得品鑑

謝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