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日本战国被当年明月调侃是县长打县长,情况真的如此吗?

在小雨中


先声明一下,当年明月写得《明朝那些事儿》我拜读过两遍,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确好看,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有趣味通俗易懂的说出来,记得在万历援朝战争中,当年明月说,日本引以为傲的战国时代也就是县长打县长,村与村之间的械斗。

不可否认,日本从15世纪进入到战国时代,林林总总总共出现了66个国家,大名之间经常会为了利益而相互讨伐,但国有大有小,人有多有少,大部分的战斗就如当年明月所说,规模不大,类似于村民之间的群殴。


然而在中国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国有上百个,除了秦晋楚齐等大国之间的战争,谁又能说其他的小国之间的战争不是村民械斗呢?

其实,我想当年明月的意思并非是说日本因为人数少而显得战争规模不大。他应该受到了明朝《皇明法传录》著作的影响,明朝人的书中极尽嘲讽日本乃是弹丸小国,整个国土面积不如大明的一个省,当然他们的战斗也就是县长打县长类似的规模了。


然而,在日本战国时代,大国之间的战斗还是能拿的出手的。

1560年,应川之乱中,上衫军投入8.6万。

1575年,长篠合战,织田、德川联军以10万人战胜2.5万武田军。

1586年,丰臣秀吉在九州征伐中调动了10万大军。

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总兵力达到31万。

丰臣秀吉死后,其部下分为东西两军,最后西军以12.8万战胜东军7.5万,德川家康胜利,战国结束。


可以看出,日本的战国时代并非只是当年明月所说的完全都是村民之间的械斗,其战争规模放在中国也算是不大不小的战争。

要不然当年日本侵略朝鲜,万历皇帝几次从国内调兵,最终才艰难取胜,当时的日军实力可见一斑。

我们分析日本,并不是为了要赞扬日本,而是我们应当摒弃盲目自大的一贯作风,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首先就问题而言县长打县长并没有毛病,因为在日本的县就相当于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日本战国时期各大名掌控的领地和现在日本的一个县差别并不是很大。我国网络上其实“村长打架”的说法更为流传。


我们可以从日本战国时期各大战役数据来了解当时各大名的兵力。

下面列举几个著名的战役。(开始码字,啧啧)


1.川中岛合战

武田军阵营:

武将:武田信玄、武田信繁、山本晴幸、诸角虎定、马场信房、高坂昌信、真田幸隆。

兵力:10000-20000

伤亡:2000-3000

上杉军阵营:

武将:上杉谦信、柿崎景家、斋藤朝信、甘粕景特、宇佐美定满、村上义清。

兵力:8000-13000

伤亡:2000-3000

2.桶狭见之战

金川氏阵营:

武将:今川义元、冈部元信、朝比奈秦朝、井伊直胜、鹈殿长照、松平元康、葛山元康、浅井政敏。

兵力:25000-45000

伤亡:2500-3907

织田氏阵营:

武将:织田信长、佐久间信盛、佐久间信重、森可成、丹羽长秀、饭尾定宗、簗田振政纲、千秋季忠、佐佐政次。

兵力:约24700

伤亡:2000-3000

3.姊川之战

织田德川军阵营:

武将:丰臣秀吉、柴田胜家、池田恒兴。

兵力:40000

伤亡:800阵亡2400受伤

浅井朝仓军阵营:

武将:矶野员昌、前波吉继、远藤直经。

兵力:13000-23000

伤亡:1800阵亡、5400受伤

4.三方原合战

武田信玄军:

武将:小山田信茂、山县昌景、武田胜赖。

兵力:27000

伤亡:500

德川家康军:

本多忠胜、泷川一益、酒井忠次。

兵力:18000

伤亡:1000

5.长蓧之战

织田德川军:

兵力:38000

伤亡:不明

武田军:

兵力:15000

伤亡:7000-12000

6.九州征伐

丰臣军:

武将:丰臣秀长、黑田孝高、加藤清正、片桐且元、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大友宗麟、小早川隆景、锅岛直茂、长宗我部元亲、宗义智等。

兵力:200000-220000(最大动员)

岛津氏:

武将:岛津义弘、岛津家久、新纳忠元。

兵力:20000-50000

7.关原合战

东军:

武将:德川家康、黑田长政、福岛正则、井伊直政、藤堂高虎。

兵力:75000-104000

伤亡:4000-10000

西军:

武将:石田三成、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胜。

兵力:80000-120000

伤亡:8000-32600

8.大阪冬之阵

德川幕府:

兵力:160000

丰臣氏:

兵力:100000

9.大阪夏之阵

德川幕府:

兵力:150000

丰臣氏:

兵力:60000


由上可以看出,在战国前期交战双方阵营往往都是各两三万兵力,参加作战的各大名或家臣估计也就能动员几千人都算不错的了,但也绝不是“村长打架”。到了战国中后期由于互相吞并和吸收形成了少数强大的势力角逐,动辄数十万的战争动员也是常有(如“万历朝鲜之役”丰臣政权动员的兵力达到了30万之多)。



两极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日本战国很多时候战争规模很小,尤其是相邻的大名之间争夺利益。

但战国也有规模很大的战争,主要是实力强大的大名试图统一全国,击败对手。

我们一个个说。

日本的大名是世袭制度。由于日本领土面积小,所以大名的领地并不大,大体上是以一个城池为单位,周边一些农村而已。

很多实力弱小的大名,用今天眼光来看,也就是中国的乡长而已。

这种大名往往会爆发战争,主要是争夺各种利益。

但是,他们的战争往往规模不大,甚至会出现一二百人对杀的情况。

为啥?原因很多。

一是大家没必要死拼,两败俱伤,毕竟大名很多,不止你们两个。你们互相拼光了,让其他大名趁虚而入,把你们地盘都占了。

二是不能随便驱使农民死拼。因为农民是大名的财产,同土地一样。一旦农民都死了,谁来种地交税?你如果把农民都编组起来作战,就算打赢了战斗,农民死伤殆尽,你也是亏大了。

三是临近的大名多有姻亲关系,也没有把事情做绝,也算都是一家人。

还有很多原因,所有很多时候大名之间战争都是豢养的职业武士参加,规模不大。

甚至,还有那种一骑讨,就是两个武士单挑决胜负。

但是,日本战国也有很多规模的战役,基本都是超级大名之间为了统一全国的决战。

其实日本人口并不算少。

自古以来,除了蒙古以外没有外敌,日本人口是比较稳定的。

战国时代日本人口是1500万,就日本国土面积来说不错了。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总人口也没有1500万。

所以,大名出兵几万还是完全可行的。

1560年桶狭间之战,“东海道第一弓”今川义元的手下有着4.5万人,信长军2000人

1575年长篠合战,武田军1.5万人对阵织田德川联军3万人

1577年手取川之战,上杉军2万余人对阵信长军5万人


萨沙


谈到日本战国,不免想起我们十分熟知的一个人:聪明的一休。一休法名一休宗纯,便是战国开端时期北朝小松天皇的儿子。一休本人也经历了战国的一部分时期。

日本是弹丸之地,但自古入口基数并不少。历史上国内战争的规模和烈度自然不能与我天朝上国,而且我们自古及其擅长和喜好窝里斗(其实历代战争中,政权和政治的原因只是社会矛盾激变的载体,战争并不是由政权更迭的需求导致的,事实恰恰相反)。

据史书载,2000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诸侯国战争的规模就已经以十万计,更不必说汉、唐以来的大规模战争了。

有人拿后汉三国与日本战国时期相比较。后汉三国距今1800余年,从黄巾起义、诸侯混战一直到三分天下,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战役和战争,万人级别战役有文字记载的便数不胜数。

反过来看日本呢?日本战国起于15世纪即14XX年中叶,到17世纪初德川幕府建立,历150余年。战争结束时日本人口是多少呢,大约1200万人。

中国三国时期的人口呢?约1000万人,比东汉末年损耗人口4000万,占40%;元末混战战死人口150万人;与日本战国几乎同一时期的明末混战,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导致13000万人死亡,1100万人死于饥荒,清朝屠杀大约850万人。触目惊心吧?还喜欢你们的甄嬛和小燕子吗?

自然,所谓日本战国只是不计其数的大名政权之间的争斗,战争烈度和频率无法与同时期的明朝末年的混战相比,只看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以2000人马击败今川义元的40000人马的辉煌战绩,日本战国时期像样子的战役应该不会太上档次,故此,不能单纯对比同时期或按人口比例分析日本战国的战役规模。





容我漫溯


这句话透露了极为无知、傲慢乃至愚蠢的主观情绪。

当时日本的国内兵力高达三十万之多,而且许多都是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兵。就军事实力而言,除了大明,西洋诸国也没有与日本比肩的。

织田信长在对付一揆时,曾调动了十万兵力。丰臣秀吉讨伐北条时,调集了二十万大军。1600年的关原合战,东西双方在战场上集结了十五万人,整个国内被卷入战争中的士兵数量不少于三十万。丰臣秀吉在入侵朝鲜时出兵十四万,而国内还有不少于十五万的预备军。从数量上就已很明显,日本战国时的体量绝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小。

站在另一个角度上来看,如果日本真的那么弱,在朝鲜战争中,明朝为何不以辽东驻军来对付小小的日本,何必要从大同 山东 浙江 四川乃至贵州调动各地精锐?明军中甚至还有葡萄牙人的火枪队,还有黑人部队。此外,明朝还打算调动满洲兵参战(被朝鲜拒绝),甚至还要联合泰国水师合围日本。如果日本真的那么弱,明朝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无知傲慢从来不会带来强大,知己知彼、自强不息、谨慎客观才是立足之本。


临瀛殿


说的不对。很多时候哪有县长手下那么多人。也就是村长级别和乡长级别而已!


乱来金大师


从几个方面对比中国三国、日本战国,你就不会再对那种调侃当真,否则无异夜郎


1、【传播途径】:三国是古人写“三国演义”引发大家兴趣的,史实成分也就四成。日本战国是现代人引用“非官方史料”(各大名家族记载)借用很多“演义”的手法引发大家兴趣的,史实大多考证模糊说三成就不错了。由于日本没有官方修史的习惯,没法比较。

2、【精彩程度】:古人的“演义笔法”必定不如现代人“融会贯通”。日本令制国分的足够零碎,势力数量远超三国各路诸侯(汉十三州、一百一十郡国、一千一百二十三县,一共也就那么几个知名势力,对比60余令制国大名、豪族、地头之间争霸背叛,精彩程度必然不如),演义起来当然更是精彩纷呈。

3、【战争规模】:谈到演义(物语)的文学创作,中国有83万人马诈称百万之众,日本有幕府200万大军讨伐楠木正成赤坂城。如果谈史实,公元200年前后的战争规模VS公元1560年前后的战争规模,国人还好意思笑谈村长械斗?三足鼎立时,曹魏人口=蜀吴总和,三国加起来700万人口(蜀国也就百万规模)。壬辰倭乱日军渡海侵朝出兵近20万VS天朝陆上援军4万。更不必谈三国时期汉民族内讧: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面对汉民族最危险、最顽强的敌人,容不得夜郎,笑谈村长械斗可以,聊的当真轻视日本,就距离下次抗战不远了。

4、【国家破坏】:三国是汉民族内讧引发由盛转衰(四世三公汝南袁家、弘农杨家,大名门汝南许家、颖阴荀家、颖阴陈家,其他公族、世族,中央太弱了),五胡乱华几近亡国灭种;宋是天命太衰(失去马产地、失去燕云屏障),被轮流崛起的游牧民族轮了,蒙元入主97年汉民族数字取名;明是又一次汉民族内讧(士绅优待导致百姓投献土地加速兼并、美洲白银通货膨胀、小冰河期气候)被鞑清捡了便宜,268年剃发、易服、圈地、文字狱、文化阉割。日本战国由于封建分封制度,相比之下破坏性小得多,战乱结束后立刻有实力外侵。全不像三国式的自我毁灭......


空手入白刀


看看所谓的大名才多少兵,打仗人数才多少兵,不知道历史玩过信长之野望就知道了,一个将领带兵还没超过一百。中国古代两条村旱灾争水源也就这规模,说是村长之间的战争也没埋汰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