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转载-鸦片战争时期海龄是如何守镇江以及怎么死的?

笆芭坝坝


作为镇江人,有责任和义务回答这个问题,在此只能简述。

1842年7月,中英镇江之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最后一战。

镇江城守将是京口副都统海龄。海龄,字蓬山,郭洛罗氏,满州镶白旗人。1840年12月调任京口(镇江)。

1842年7月13日,英国军舰伯鲁多号和复仇神号进犯圌山(现大港新区),圌山炮台约有20门大炮,开炮打退了英舰,第二天,英舰摩底士号共九艘英舰围攻圌山炮台,激战中炮台被毁。15日,英舰塔林号丶弗莱吉森号进犯焦山江面,企图登陆,被我象山守军击退,弗莱吉森号击毁了焦山的一座掩蔽炮台,可能是弹药库。(到焦山的游客都能看到遗迹)。17日,双方沿江再度炮战。20目,英舰大队由焦山外江进入镇江城正面江面,从甘露寺到金山、银山以至瓜洲一线。21日,英军大举攻城。英萨勒顿旅由金山对岸登陆,进攻西门外银山及阳彭山的守军刘齐两军(刘允孝统领的鄂兵和浙江参赞大臣齐慎统领的贛兵和浙江大营兵),刘齐两军一触即溃。英军叔得旅由正面江面进攻北门,占领北固山,战斗异常激烈,海龄率军奋勇格杀,至血积刀柄,滑不可握,犹大呼杀贼。战致10时,北门告失。英军陆军总司令郭富直接指挥主攻西门,西门筑有两重城门,守城将士沉着应战,打退数次进攻,直到英军用炸药炸开西城外城门,同时,西门内城也由先已冲入城内的叔得旅迂回占领。城陷后,海龄仍率守军在万寿宫,高桥,范公桥(今沈括故居一带)节节抵抗,直到黄昏,英军几支部队才攻入市中心,进攻旗营和都统署衙门。守营将士拼死抵抗,用大刀长矛抬炮鸟铳打击侵略者。英军攻入旗营后,海龄在都统署内投火自尽,壮烈殉国。镇江失陷后,侵略者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镇江人民遭受到一场空前浩劫。

. 恩格斯给予镇江军民的抗英斗争作出了高度评价:"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同样,在抗日战争中,镇江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日本鬼子在镇江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磬竹难书,镇江人绝不会忘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