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打架鬥毆,被打死的往往都是先動手的?

最近看到一份調查研究,說某派出所統計了一年來的打架鬥毆事件,發現那些死亡的大多數都是被當事者指正先動手的。筆者有些疑惑,似乎這與實際現象有點不符啊。難道不是被打的人容易死亡嗎?還是因為被打的人因為過於憤怒而防衛過當?

打架鬥毆,被打死的往往都是先動手的?

想解釋這個現實背後的原因,先讓我們來看另外兩個小故事:

二戰期間,盟軍需要對戰鬥機進行裝甲加厚,以提高生還率,但由於軍費有限,只能進行局部升級。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哪個部位最關鍵,最值得把裝甲加厚來抵禦敵方炮火呢?人們眾口不一,最後一致決定採用統計調查的方式來解決,即:仔細檢查每一駕戰鬥機返回時受到的損傷程度,計算出飛機整體的受彈狀況,然後根據大數據分析決定。經過統計發現,飛回來的飛機中,受傷最嚴重的是機翼,有的甚至被打成了篩子,相反,受傷最輕的部位是駕駛艙和尾部發動機,許多飛機的駕駛艙甚至連擦傷都沒有。根據這份數據,你覺得應該加強飛機哪個部位?是千瘡百孔的機翼還是毫髮無損的駕駛艙和機尾?根據專家的商討,決定加強駕駛艙和機尾,你知道為什麼嗎?

打架鬥毆,被打死的往往都是先動手的?

採礦是項危險的工作,一方面礦場的塌方會把礦工壓死,另一方面礦石中的一些放射性元素也會損害礦工的壽命。有一位統計學家為了瞭解在礦場工作是否會損害礦工壽命,做了一份調查統計;但是統計結果令人詫異,在礦場工作的工人們壽命和普通人一樣,有的甚至更長。難道礦場的放射性對人體無害反而有益嗎?

打架鬥毆,被打死的往往都是先動手的?

這其中的道理,被稱作“倖存者偏差”。他告訴我們,人們在看問題時,往往只看到了表露出來的一面,而忽視了沉默的一部分,導致得出的結論與實際不符。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一些親戚朋友說讀書無用,不上學也能賺大錢,甚至僱傭那些大學生做自己的員工。而且張口就是一個個例子。可這又與我們的常識相違背了,我們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政策,每個兒童都要上學,每個人都要接受教育,如果讀書無用,那國家還往教育投入那麼多的錢幹嘛?這種言論,尤其在前幾年媒體報道北大清華出來賣豬肉,種菜之後更甚。

打架鬥毆,被打死的往往都是先動手的?

截至2017年,我國擁有高等學歷的人也只有1.2億人左右,中國人口已經達到13.9億人,也就是說有12多億人仍然是低學歷。對於那些高學歷者,他們的成功沒有什麼新奇的,而他們去賣菜、搬磚卻成了公眾和媒體的關注點。相反,那些只有初中文化的人成了大老闆卻成了媒體的焦點,這樣一來,一些低學歷者便對讀書無用論深信不疑。

打架鬥毆,被打死的往往都是先動手的?

這些人不光是沒上過學的大人,也有一些零零後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們。他們從小接觸手機,網絡,認為做網紅,打遊戲可以賺錢。但打遊戲賺錢就真的那麼輕鬆嗎?我不否認一些職業選手年收入可以上千萬,但是能做一名職業選手並不比考上清華北大容易,一個遊戲幾百萬用戶,挑幾十個職業選手,真不是一般人能進的。那你可能覺得做不了職業選手可以做直播賺錢,但是直播真的是打打遊戲就能賺幾十萬嗎?大多數主播每天一播就是10個小時,一週就是70個小時,而一個白領每天8小時班加上週末休息,一週只需要工作40小時。對了,主播行業中也只有1%的人能有百萬年薪,剩餘的99%都只是在養家餬口而已。

別讓那些倖存者害了你,這個世界遠比你想象的複雜很多。

打架鬥毆,被打死的往往都是先動手的?

好了,今天扯得有點遠,但是希望大家能記住這個道理。想要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knowledge魔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