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特警隊》表現低迷,沒有成龍的丁晟是不是被高估了?

《特警隊》表現低迷,沒有成龍的丁晟是不是被高估了?

文|躍幕電影,作者|遠山

燃、硬核、動作戲。

從《硬漢》到《警察故事2013》,再到《英雄本色2018》,這是導演丁晟的作品中常見的幾個標籤。近來,頗有硬漢情懷的丁晟帶著自己的新作《特警隊》進入了賀歲檔後半場的廝殺。

實際上,經歷過《解救吾先生》的高光和《英雄本色2018》的不佳,《特警隊》對於丁晟接下來是走上坡路還是下坡路至關重要。

《解救吾先生》脫離了與成龍的綁定、塑造出王千源經典的反派形象,影片更寫實的內容使觀眾產生了共鳴,內地市場和資本還是認為丁晟不應該被“低估”,一直對他有著能夠創作出一部更高級的《解救吾先生》充滿期待。

尤其是近幾年,類型片在內地市場逐漸成為大勢。資本希望丁晟的《特警隊》能夠成為“特警版”的《解救吾先生》。

然而,目前來看,《特警隊》的票房和口碑表現似乎並不樂觀,尚未改善《英雄本色2018》出現的類型為重的創作問題,也缺少《解救吾先生》中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內容。而丁晟一路以來的其他作品口碑並不算好,也都或多或少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對於專注於商業類型片的丁晟而言,無論是被“高估”還是被“低估”還是次要,離《解救吾先生》越來越遠才是他當下不得不直面的問題。

不算成功

其實,從《特警隊》的演員陣容上來看,無論是凌瀟肅、賈乃亮,還是金晨、張雲龍,都是清一色的劇集咖,能拿得出手的電影代表作幾乎沒有。可見,在演員方面,《特警隊》並沒有充足的保證。這個時候,導演就顯得至關重要。

可惜的是,丁晟並不是一位穩定發揮的選手。

除去剛上映的《特警隊》,截至目前丁晟已經完成了8部電影作品。其中,與成龍在《大兵小將》的第一次合作,拿下了1.57億票房成績,使得丁晟在2010年進入到了億元票房導演的行列;之後又與成龍合作了《警察故事2013》和《鐵道飛虎》,票房成績均落在6億左右,表現還算理想。

可以看到,這些作品都有著成龍擔任主演,且或多或少都有著之前“龍式動作片”的風格色彩,很難說這些作品的票房成績背後沒有成龍自身號召力的極大影響。

談到導演丁晟,更多人對他的認識來自於《解救吾先生》。這部影片改編自2004年的“吳若甫綁架案”真實案件,雖然票房成績僅接近2億,但以7.7分拿下了2015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的第7名。

此外,好評如潮的《解救吾先生》還為華語影史留下了王千源飾演的悍匪張華這一經典銀幕反派形象——不僅獲得了當年金馬獎的多項提名,還拿下了當年金雞獎的最佳剪輯和最佳男配角。可以說,這部影片更加成就了丁晟。

然而,丁晟之所以具有這麼大的爭議,主要來源於其作品的質量起伏比較大,尤其是已經有了《解救吾先生》這樣的作品珠玉在前,與其他作品的對比更為明顯。

上一部作品《英雄本色2018》,丁晟沒再延續與成龍的合作,主演陣容相比之前有所“降級”,口碑和票房明顯不盡如人意,票房僅6306.8萬,貓眼評分7.9、豆瓣評分4.7。對於這樣一部商業意味濃厚的類型片來說,這個成績實在算不上理想。

《特警队》表现低迷,没有成龙的丁晟是不是被高估了?

而到了《特警隊》,上映首日排片佔比高達24.9%,票房成績卻落後於《葉問4》和《誤殺》,僅拿下了1958萬;豆瓣評分目前為5.6分。從目前的表現來看,整體上似乎也只能持觀望態度。

誠然有著叫好的《解救吾先生》,但從丁晟作品整體的票房成績和評分來看,丁晟似乎並不算成功。

自我束縛

《特警队》表现低迷,没有成龙的丁晟是不是被高估了?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內地電影市場中的動作片,賣座的多出自香港影人之手。一方面,香港商業類型片發展較早,更為嫻熟的敘事技巧和完善的製作班底使香港動作片具有更高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內地的文化土壤和制度約束對動作類型的探索和發展有著不小的限制。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僅僅是丁晟,內地不少導演開始學習在整個市場上表現出穩定發揮的香港商業類型片,尤其是香港電影已經形成規模化的工業水平,極好地放大了香港動作片本身的類型優勢。

創作《硬漢》之時,丁晟結識了王晶,在王晶的監製下完成了這部作品,也正式接觸到了香港類型片的工業化製作模式。受此影響,自此之後,丁晟開始與香港影人進行更多的合作,他的作品也帶上了濃厚的香港動作電影的強烈屬性。

從丁晟所有的作品來看不難發現,丁晟一直以來的作品均為嚴格意義上的商業類型片,且自始至終都在堅持走一條“穩定”路線——每一部作品都是動作片,且類型元素基本集中在犯罪、喜劇這幾種。而這種類型片恰好是香港類型片最擅長的。

《特警队》表现低迷,没有成龙的丁晟是不是被高估了?

從今年內地電影市場的表現來看,各類類型片都實現了不小的突破,類型片在國內電影市場的地位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因此,市場也十分歡迎優秀的類型片導演出現。

有著優秀類型片代表作《解救吾先生》的丁晟,尤其是吸收了港片類型優勢之後專注於動作片的丁晟,頗受市場期待。然而,丁晟作品類型上的“穩定”,在帶給丁晟成長的同時,也成了丁晟創作之路上的一大束縛。

一方面,丁晟確實堅持在動作片上進行了更多的新嘗試,像是《警察故事2013》和《解救吾先生》中的越獄、綁票等題材拓展,以及對警察、綁匪內心世界的更多寫實。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嘗試使得丁晟作品在逐漸接近黃金時期的香港動作片,卻本質上並未跳脫出香港動作片,乃至香港商業類型片的範圍。

另一問題是,由於香港動作片更注重商業價值、類型元素,與內地觀眾更看重內容的觀影需求逐漸脫離,近幾年香港動作片在內地市場日漸式微。這樣的市場背景使得帶有強烈港片色彩的丁晟作品,始終與內地觀眾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不契合感。

雖然從今年已上映的港片來看,與丁晟作品類似的香港商業類型片有不少表現不錯,但港片這樣的突圍背後離不開今年國產片市場爆發出問題的大環境,以及“天時地利人和”的絕對助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拋開質量問題,同類型影片的大量出現還是導致了不可忽略的審美疲勞。

《特警队》表现低迷,没有成龙的丁晟是不是被高估了?

回到丁晟的作品來看,他的作品相比早已積澱類型優勢已久的香港類型片而言,並未實現更多跳脫出香港類型片的突破,也不具備其他討巧的類型優勢,再加上還缺少早年港片所獨有的情懷優勢,自然呈現在票房上更多的是不如意。

更何況,丁晟作品更突出的是類型和題材,尤其是“穩定”的類型元素反而成了創作束縛,也就難免會出現致命的品質問題。

創作錯位

如果說丁晟的作品常常會因為較為“固定”的類型和題材不怎麼討好,那麼,丁晟的作品相較於類型和題材,對創作主體意識的不夠重視,可以說是影片受到衝擊的最大原因。

實際上,丁晟電影中的人物和故事多以真實人物、社會事件為原型素材,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並置入一個特定的類型框架之中。雖然在極力地追求真實感,但丁晟在內容創作時出現了錯位,相較於人物或者故事的呈現,更多的只是塑造爽感。

拿新上線的《特警隊》來說,整部影片的故事卻十分單薄、零碎,幾個實戰演練片段加上一個緝毒案件,之間並沒有太多關聯性;同樣的,對於人物角色的塑造也並不多,似乎並沒法總結哪個角色有哪些特點。整篇下來,似乎只讓觀眾記住了一群演員赤膊上陣的肉搏戲。

影片以真實的特警精英隊伍“藍劍突擊隊”為人物原型,並還原了特警隊的實戰演練,聚焦於普通大眾熟悉的特警群體其實能夠觸達到更多觀眾的。但顯然,影片這樣的內容尚未清晰地表達出主流價值觀,自然無法打動更多如今以內容質量為主的觀眾。

《特警队》表现低迷,没有成龙的丁晟是不是被高估了?

只集中在用類型化手段去滿足視聽體驗,卻缺少了讓觀眾產生共鳴的落地內容,這樣的創作錯位問題基本出現在了大部分的丁晟作品當中。像是《英雄本色2018》,這部影片保留了原作的人物關係和基本情節,丁晟也在嘗試去解決原作弱情節重情感的故事問題,但並沒有找到與觀眾的共情點真正相通的實際內容。

比如,丁晟給周凱增加了一條情感線,想要豐滿人物。但影片並沒有去描寫周凱和美林之間的深厚感情,也沒有描寫兩人誤解之後美林的悲慘以及周凱的愧疚,直接跳到了周凱把阿倉綁到船上的爆發。再加上,動作戲的較高比重,觀眾無法體會到人物的情緒變化,也就無法對故事產生共情,這幾乎是致命的。

而同樣是表現緝毒警與線人,《湄公河行動》則顯得略高一籌。影片較為豐滿地塑造出了方新武和高剛兩個性格不同的人物角色,在故事性和代入感上也更好地展現出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先天優勢,再加上警犬哮天的潤色,在帶給觀眾“嗨感”的同時,更為真實的故事內容也讓觀眾對緝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再將丁晟與目前備受關注的內地類型片導演進行對比,尤其是文牧野等有著實力代表作的新導演,似乎更能說明問題。這些導演雖然會去學習港片已成規模的工業化創作模式,但他們身上並沒有丁晟那樣濃厚的香港類型片基因,像是文牧野在《我不是藥神》刻意與主創設計哭點、笑點,創作本身是從能否使觀眾產生共鳴出發的,這是丁晟作品中看不到的一點。

此外,丁晟的電影往往由他自己身兼數職——編劇、導演、剪輯,這使得這些電影的創作前中後三個階段的主要環節都依賴於丁晟的統領。因此,從《硬漢》到《警察故事2013》,再到《特警隊》,丁晟的電影都有著十分統一而鮮明的“丁晟”風格,但似乎更多的是表達自我追求的燃、硬漢、硬核等。

總的來說,丁晟這種並未過多考慮觀眾實際觀影共情內容的創作模式,使得只一味注重類型化手段的丁晟作品出現了不可忽略的內容問題,與觀眾之間出現了不小的距離,這可以說是丁晟作品出現“滑鐵盧”的最直接原因。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