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在中国历史上,前后有七个王朝(政权)以汉为国号,为方便区辨,我们不妨顺着历史的长河往回漫游一番,从创始人、世代、存续时间、都城、疆域区划、国号根源、历史价值等几个重要方面加以探析梳理。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01.若不文胜秦皇,焉能武比唐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退场仅仅4年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兴起了。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在山东定陶的汜水之阳即皇帝位,建国号汉,史称西汉。西汉是继秦朝以后再度实现大一统的王朝,与后来的东汉合称汉朝。

长安是西汉都城,绕渭水南岸而建,有8条纵街、9条横街,城内有9市、160闾里,面积大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古罗马城的三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都市。长安城外,渭河北岸的高地上,营建有7个陵邑,相当于今天的卫星城,用于缓解都城的人口压力,可见当时长安是何等的繁荣。

西汉王朝历12位帝王,享国祚210年。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的刘邦

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权,末帝刘婴禅位,西汉从历史舞台退场。

经过历代帝王尤其是汉武帝的开拓,西汉疆域最盛时东起库页岛及日本海沿岸,兼并朝鲜,西逾葱岭,西南抵近青藏高原,南据越南,北至贝加尔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帝国人口由1300万逐步增加至6300余万。与秦朝不同,西汉地方上是诸侯与郡县并存的体制,七国之乱后,诸侯的权力被大幅消减,中央集权得以确立。大体上,西汉约有20个王国,82个郡,郡的长官由郡守改称太守。在郡县二级制的基础上,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分天下为13个监察区,称十三州或十三刺史部,监察长官称刺史。这种以中央官员监察地方的办法直到今天仍在使用,可谓影响深远。

汉王朝国号的来源,缘由有二。一则刘邦在公元前206年获西楚霸王项羽分封为汉王,得到了汉中巴蜀地区,这便是后来夺取天下的根据;二则在古语中,天上的银河称作汉,汉中的原义就是汉水流经之地,天上有天汉,地上有汉水,以汉配天,大美之名。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西汉时期全图。出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汉承秦制,中央设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作为三公,辅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丞相统管九卿和十三曹等,这套体系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国家通过察举和征召选用官吏,律法上创制了完备的《九章律》。军事上,西汉前期实行征兵制,后来组建职业军团,地方上有预备役部队。经济上,得益于冶铁技术的发展,铁器运用于农业生产,牛耕方式得到普及,加之与民休养的国策,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手工业领先世界,丝绸之路打通以后,东西方贸易往来十分热络。

可以说,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从西汉开始,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汉族正式形成,王朝的璀璨,使“汉”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


02.可赞光武中兴,又延国祚二百

光武诛莽复中兴,汉为东汉炎运炽。

明章二帝世所称,至于灵献汉祚替。

——陈普《历代传授歌》

大一统的汉朝被中断17年后,迎来中兴。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后裔刘秀在击败各方势力后,于洛阳称帝建国,国号汉,史称东汉。

东汉的都城洛阳虽不如西汉长安城壮丽,但面积也远超同时期的欧洲城市,城内分南北二宫。

东汉历8代14帝,享国祚196年。公元220年,东汉末帝刘协禅位于曹丕,东汉亡,汉朝也彻底走到尽头。

东汉疆域总体上与西汉相当,略有收缩,东北放弃了玄菟郡,对朝鲜的管控逐渐放松,西南进占到缅甸东部,北面退到阴山南部,人口峰值达到6500万。东汉末期,作为监察区的州有了固定的治所,长官长驻地方,演变成了行政区,监察的刺史也变成了军政大权合一的州牧,郡县二级制过渡到州郡县三级制,对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影响深远。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东汉时期全图。出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刘秀本为西汉高祖九世孙,为表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与正统性,沿用汉国号,西汉东汉确系一脉相承。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电视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中的刘秀

相比西汉时期,东汉官制上削弱三公权力,将权力归于尚书台和六曹机构,这便是后世“三省六部制”的渊薮。军事上,汉灵帝时,设西园八校尉,统领都城驻军,主官则为宦官,这便是后世宦官统兵的开端。经济上,得益于冶铁技术的进步,铁制犁铧得到普及,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民间开始普遍采用水力机械水碓舂米;地主豪强兼并土地愈演愈烈,田庄式大规模生产经营方式比较普遍;南方地区,尤其是浙江、江苏一带加速开发,人口剧增。文化上儒学继续深入发展,谶纬迷信风行于朝野上下。科技上有明显进步,蔡伦改进造纸原料和生产技术,使得纸张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可能;张衡制造了浑天仪与地动仪,写下天文巨著《灵宪》,成为世界上科学揭示月食成因第一人;医学上,华佗为后世留下五禽戏,张仲景则留下巨著《伤寒杂病论》。

总而言之,东汉在文化、科技、外交、军事上颇为成功,但高层的决策者们似乎忽略了土地兼并的危机,没有进行强有力的干预,为此付出的代价便是民间的起义和王朝的衰亡。


03.好在联吴抗魏,败于人才难继

清霜凋百草,亦令脆者坚。

士不遇患难,智虑何由全。

玄德髀肉生,重耳十九年。

一为三国雄,一称五霸贤。

苟不辨菽麦,何足揽大权。

至今巴蜀人,叹息后主禅。

——杨基《感怀》

当汉朝在中央舞台退场仅仅1年,刘备便穿着汉朝的衣冠在巴蜀之地登台了。

公元219年,通过激烈的军事斗争,刘备集团取得汉中,称汉中王。公元221年,曹丕建立魏国,自称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为了再次延续汉祚,在成都称帝建国,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季汉。

值得注意的是,习惯上,很多人称这个政权为蜀国,但正如曹魏不能简称为曹国,东吴不能简称为东国,蜀汉也不能简称为蜀国。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蜀汉历2代2帝,存续43年。公元263年,魏将邓艾从景谷道奇袭成功,兵至成都,刘禅开城投降,刘氏的汉国、汉朝的余脉从此退场。

北有实力雄厚的曹魏,东有国险民附的孙吴,蜀汉在北伐、东讨的过程中往往遇到极大的阻碍,向西和西南方向的开拓却收效明显。疆域最盛时,蜀汉北据汉中,南包云贵,东抵巫峡,西达缅甸,拥有今天四川、贵州大部分地区,云南全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北部,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辖境划为益州、凉州、庲降都督3州,大约22郡、139县,统治人口峰值约400万。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蜀汉全图。出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刘备以汉为国号,对应其恢复汉室的政治目标,以汉之名,也在很大程度上掩盖其作为区域性政权的局限性,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

蜀汉夺取益州后,在诸葛亮的主导下进行了法治革新,采取了一种法家和儒家糅合混杂的治理理念和措施,官制上大体承袭汉制,与魏、吴不约而合地发展出了中央高级文官出镇军事要冲的制度。军事上,蜀汉建立了几支著名的特别作战部队,战力旺盛,前期常常占据主动,北伐、东讨,给魏、吴政权以极大压力,后期因为宦官和武将失和,逐渐归于保守防御。经济上,蜀汉拥有川西平原和汉中盆地,农业技术成熟,生产便利,加上鼓励耕植、大兴屯田、重视工商的政策,境内社会经济渐渐繁荣,蜀汉专门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成都因而得名“锦官城”“锦城”。为了强化与汉中军事基地的联系,蜀汉大力修建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金牛道,在白水关至成都一线广设邮驿站舍,为四川的邮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04.只道革成建汉,谁言同室操戈

鱼凫开国险,花月锦城香。

巨石当门观,奇书刻渺茫。

江流人事胜,台榭霸图荒。

万里沧浪客,题诗问草堂。

——吴伟业《成都》

蜀汉退场43年后,又一个以汉之名的政权在巴蜀之地登场。

公元304年,从父辈手中接过反晋大旗的巴氐族首领李雄率军攻入成都,自称“成都王”。公元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国号成。公元338年,成国汉王李寿在内部权力竞争中胜出,废掉成国皇帝李期,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汉,这个先曰“成”后曰“汉”的政权,史称“成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十六国之一。

成汉历5位国主,末代君主为李势,公元347年,东晋权臣桓温进犯,李势投降,成汉亡,政权存续41年。

成汉以成都为都城,东守三峡,南兼僰、爨,西尽岷、邛,北据南郑,大略有今四川中部、东部,陕西西南部,贵州东北部。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成汉全图。出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李寿本为成国之汉王,封地为汉中郡,发迹后便以汉为国号,另外,刘备的灭亡不过40年,在巴蜀地区仍有影响力,以反晋起义而建国于蜀汉旧地的李氏,也有攀附前朝的取向,意在为政权披上一层薄薄的正统外衣。

从成汉立国始,统治阶层内部纷争不断,加上连年征战,境内民力疲敝。成汉为了剥削民间财富,铸造和滥发一种分量不足的小型钱币,为掩人耳目,钱币不以重量记名,代之以年号冠名,名曰“汉兴钱”,这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推广发行的年号钱,也是古代货币演化史的分水岭之一。


05.但且安居南粤,莫言逐鹿中原

汉皇有道伏羌胡,南粤何知擅一隅。

万里出师将问罪,不因大海富明珠。

——唐顺之《南征歌》

成汉散场570年后,又一个以汉之名的政权在中国南方登台亮相。

公元917年,五代后梁王朝的南海王刘陟断绝与宗主后梁的朝贡关系,于番禺(今广州)建国,国号越,改番禺为兴王府。对名号极度迷恋的刘陟,随即改名为刘岩、刘龚,最后定名为刘䶮,公元918年,刘䶮改国号为汉,这个先称“越”后称“汉”的政权,史称“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

南汉历4位帝王,存续54年,公元971年,北宋大军进至广州,南汉末帝刘鋹投降,南汉亡。

南汉疆域最盛时,实际占据今广东,广西大部,湖南东南部,海南,越南北部,云南、贵州各一部,统治人口峰值近百万。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南汉全图。出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刘䶮以汉为国号,原因无外乎三点。一是刘䶮籍贯为彭城,彭城在南北朝时出过南朝宋帝刘裕,刘裕自称为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之后,刘䶮趁机自认是汉室和南朝宋室的两朝皇裔,据此附会前朝;二是刘䶮不满足于偏居一隅,以汉为号,意在向世人宣示自己有一统中原的伟大志向;三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大批士人南迁岭南,刘䶮在政治上有意起用这些士人,以汉为号也能照顾这些士人的民族情绪,吸引他们加入政权效力驱驰。

南汉在政治上,前期重用士人文官出镇各地,较好的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保证了境内总体安定,后来逐渐重用宦官领兵和参政,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失和。

总的来说,南汉历代统治者比较沉迷声色犬马,没有表现出进取中原的志向。南汉还有宦官统领军队的习惯,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战象部队,战象数量接近一千头,还组建有海军和一支叫做媚川都的海上特种部队,海军战时作战,平日则出海采珍珠。外交上,南汉是当时越南地区各小国的宗主国,接受朝贡和进行封赐。

在南汉治下,境内民族融合进一步加速,为北宋统一岭南地区扫清了文化认同和制度建设上的障碍。


06.任你攀附前朝,终是东施效颦

五代乏真主,奸雄纷僭伪。

横磨阔刀剑,白弱相篡弑。

——陶弼《兵器》

南汉登台演出才一半,中原地区又登台一个汉室。

公元947年,契丹大军攻入开封,俘虏后晋皇帝石重贵,后晋灭亡。随即,隔岸观火的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即皇帝位于晋阳(今太原),契丹撤出以后,刘知远以开封立国,国号“汉”,又被称作“后汉”,是五代十国的五代之一。

后汉是五代中最短命的中原王朝,历2代2帝,存续不过4年。公元950年,后汉大将郭威为自保,率军攻入开封,杀末帝刘承祐,随即黄袍加身,后汉散场。

后汉实际控制的疆土有今天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大部分地区,河北、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区划为方镇、州府军监、县军监三级。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五代后汉全图。出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后汉高祖刘知远本是沙陀部人,定居太原后,自姓刘,自认为是东汉明帝第八子淮阳王之后,以汉为国号,也是攀附汉朝之举,另外,当契丹横行中原之后,建立一个汉姓政权,也呼应了汉族日益高涨的民族情绪。

后汉皇帝无法真正掌控朝政,君臣互相猜忌,文臣武将失和,以致内部纷乱不断,国运迅速耗尽。


07.若不承继后汉,哪成十国绝唱

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

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

当汉朝谢幕731年、蜀汉离席688年、成汉消逝604年、后汉闭幕1年、南汉还在南方舞台表演之际,中国北方登台了最后一个以汉之名的政权。

公元951年,郭威攻灭后汉,建立五代最后一个中原王朝“后周”,同年,后汉宗室成员刘崇于晋阳(今太原)建国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

历史上的7次以“汉”之名

五代北汉全图。出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北汉历4位帝王,存续不过29年。公元979年,北宋大军包围晋阳,北汉末帝刘继元投降,北汉亡,晋阳这座古代名城随即被赵光义下令摧毁。北汉的灭亡也意味着五代十国的历史彻底终结。

北汉是十国中唯一一个居于中国北方的政权,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疆域狭小,只拥有今山西中部、北部,陕西、河北一部。

刘崇以汉为国号,主要是在政治上继承后汉,延续后汉国祚,同时揭示后周政权的非法性。

北汉在外交上以辽国为宗主,奉辽国皇帝为叔皇帝,在辽国的支持下,勉强维持,代价则是向辽国输送供奉,其实就是保护费,故而境内赋税沉重,经济凋敝,人口大量逃亡。

因西汉王朝的强盛与伟大,历史上的追随者数次以“汉”之名建立政权。当然,事实也证明,历史上真正能够有所开创的,一般不会徒追其名。不然,中国古代王朝就不会有隋唐、宋元、明清这些名字了。


【声 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