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三賽段第一場比賽難度與精彩全面升級,文藝組的9位選手正面PK,爭奪6個總決賽名額。前兩個賽段都驚險晉級的北京大學文學女博士王帆沒有能夠延續這種“幸運”,她只獲得了95.396分,在文藝組的選手中排名第8,遺憾離開舞臺。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第三輪實戰考核旨在考察選手們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採編播一體更能看出選手的綜合素質,選手們也紛紛回到故鄉、走到基層等進行採訪並製作短片。在所有的選手中,王帆走得最遠,一腳跨出國門來到瑞士,記錄了在蘇黎世開設精武館的張國漢一家人。九歲開始練習詠春拳的瑞士人張國漢已經練習武術三十年,他與妻子張瑩也把習武精神傳給了女兒張天宇。小天宇對武術的執著背後是中國文化的血脈相承,一句“我每年都回上海”更是道出了無數“華二代”對祖國的歸屬感和拳拳之心。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與其他選手普遍煽情不同的是,王帆的5分鐘講述帶來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整個結構和情感拿捏都非常好。王帆整個表現帶給我們三個驚喜:其一,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一改往日的溫文爾雅的風格,不再是詩詞引用,而是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和互動帶動現場氣氛;其二,王帆對故事和選題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雖然整個主題並不具有文藝性,但大家還被她帶入了情境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王帆;其三,王帆和素材之間做到了無縫銜接,讓觀眾能感覺到她嫻熟的主持功力。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對於王帆的表現,點評董卿在給出肯定的同時也指出了兩個“不滿足”。

第一個“不滿足”是拍攝地的獨特優勢展現讓人不滿足:董卿認為,如果王帆不說在瑞士蘇黎世完成拍攝,觀眾可能誤以為她就是在中國某個有外國朋友參與的武術館裡完成拍攝,整個片子沒有很好地利用走到瑞士這麼遠的地方的獨特優勢,應該把這個城市有所展現和描述,進而拉近觀眾與城市之間的距離。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第二個“不滿足”是對主人公背後故事挖掘讓人不滿足:從短片中看得出拍攝的時間不夠充分,走出去要考驗選手現場採訪的能力,張國漢學了三十多年的中國武術,他怎麼認識自己的太太、他是先愛上了武術還是先愛上了這個姑娘等,觀眾內心有太多的好奇沒有在這個片子中得到答案,會覺得有一些不滿足。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17位專業評審給王帆打出了95.133的評分,一向公正的敬一丹老師打出了最高的97.5分,魯健則給出了最低的94.5分。大眾評審給出了95.789分,王帆最後只拿到95.396分,遺憾離開舞臺,王帆的出局也讓很多人感到惋惜。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客觀地講, 王帆這一場雖然沒有拿出自己擅長的偏詩詞文化的短片,但較上一場的狀態好太多。講的主題雖不像其他選手那讓讓人感動到哭,但整個故事很吸引人,王帆幽默的語言風格讓人覺得內容很有趣,讓人看到王帆不一樣的主持風格。第一個出場的她運氣差了一些,評審的分數有些偏低。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比賽過後,很多人安慰王帆,她也發表了被淘汰後的感受: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張瑩拒絕過許多對小天宇的採訪和節目邀約。而這次聽說我是為了參賽,他們願意幫助我,很靦腆的張國漢先生還主動表示願意出鏡。但當我收到願意拍攝的答覆時距離我回國只有一天,而從我的城市往返蘇黎世要七個多小時,且拍攝只能在天宇放學後、武館上課前的兩小時進行,時間太緊還找不到專業攝像師……重重困難之下,我依然認為這家人的故事值得被傳播、被更多人知道,我必須要採到!於是我拉上了一位攝影師朋友,兩個人就去了,拍完連夜將素材傳回國內。儘管不完善,但非常值得。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王帆的賽後“感言”從側面回答了董卿的兩個“不滿足”:拍攝時間緊,還找不到專業攝像師,最後只能自己拉上攝影師,兩個人完成了一個團隊的工作。所以,蘇黎世的風景街道展現不現實,而採訪對象又很低調,不是特別想展現自己,細節的採訪也就很難完全展現。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看了這些,也許大家會明白,在這樣的條件下,王帆短片能有這樣的呈現已經很難得了。要知道,張舒越、小米、李莎旻子等人的短片呈現大片一樣的電影化效果,都是專業團隊拍攝完成的。“走出去”表面上考察選手的“四力”,實質上考驗的是整個團隊的實力,包括攝影團隊、製作團隊等。王帆的短片兩個人承擔起了一整個團隊的任務,兩個小時的時間,能做成視頻和解說無縫銜接,王帆已經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到了最好,光這一點就值得點贊。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整個片子看下來確實顯得單薄,但王帆呈現出來的氣質非常有感染力,自信輕鬆,有釋放有控制。重重困難之下,王帆依然選擇這個故事,這也與她自己的工作經歷相關。王帆曾受到國家公派到瑞士訪學一年,主持了瑞士的《漢語橋》,結實了很多的“華二代”“華三代”的家庭,她也想把這樣的好故事傳播出去。節目中,當王帆說到那個“回”字,忍不住讓人想落淚,相信這也是王帆和很多“華二代”“華三代”的心聲,更是做這樣一個節目的初心。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而瞭解這樣的真相和故事,更多的人為王帆的離開而感到意難平。她的表現應該走得更遠,然而非科班出身的她,最後還是輸給了年輕漂亮的小花,把遺憾留在了主持人大賽的舞臺。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30歲的王帆剛結束自己在北京大學本碩博十一年的求學,富有詩書氣質,知性端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女型學霸。王帆的主持節奏整體上給人舒適感,知識儲備也不錯,在文化類節目上很顯功力,東北人的她也有搞笑幽默的一面。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第一賽段王帆閃耀舞臺,信手拈來的詩詞驚豔全場,從她的身上也讓很多人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但是王帆的身上也有不足之處,董卿曾經提示王帆要關注文化傳輸的目的,讓經典能真正關照現實,進而觸動到人心。朱迅在第二賽段也提醒王帆不要走套路,要更好地展現自己的“筆力”。一路走來,王帆也在不斷修正、提升自己,跳出舒適圈挑戰自己,讓觀眾看到她更多的可能性,我們也能明顯看到王帆的進步。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主持人大賽北大博士走出舒適區,自我挑戰帶來驚喜,被淘汰留遺憾


王帆最後能沒再進一步,隨著她和龔凡的同時離開,主持人大賽舞臺上的博士、學霸等選手全軍覆沒,留給觀眾不捨與遺憾。祝福王帆未來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