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华池:网上备耕成时尚

记者 封康康

“沈教授,我想问问,我种的甜高粱为啥产量不高?”近日,华池县五蛟镇刘家湾村村民张家坤通过微信和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沈禹颖视频连线,咨询饲草种植技术。

张家坤在当地建办了养牛合作社,养殖肉牛50头。为了解决饲料问题,他种植了130亩甜高粱、燕麦草等,但饲草产量不高的问题让他十分困扰。

“你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种植密度是多少?”视频里,沈教授问得十分详细。通过询问,沈教授判断张家坤种的甜高粱产量不高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地纬度高,气候冷;二是播种密度太小。“种草也要精耕细作,注意平整土地,清除前茬作物,保证良好的建植密度,才能保证产量。”沈教授的话让张家坤心里的疑问有了答案。

“专家一对一指导,真是太好了,这下我知道该咋弄了。”张家坤高兴地说。

张家坤和专家的这场连线得益于五蛟镇卫计服务中心主任杨潇的帮助。杨潇负责五蛟镇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编辑,鉴于镇上很多合作社、农户在农超对接、掌握市场信息能力上有欠缺这一情况,她经常在公众号上推送相关信息,努力为群众做好服务。尤其是春耕备耕开始后,这个微信公众号也成了镇上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农资购买渠道的“主战场”。

近年来,五蛟镇积极转变种植结构,发展地膜玉米、中药材、饲草畜牧等多元化产业。产业要发展,技术得跟上。杨潇便主动联系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草业专家沈禹颖教授,多次为农户推送饲草种植、生产方面的技术,甚至将合作社遇到的共性问题提供给她,让沈教授通过视频或者语音指导的方式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这种“互联网+”的服务方式,把专家、技术送到了农户家门口。

这两天,杜右手村村民孙虎忙着拾膜腾地,为春耕做准备。他家养了30多只羊,今年准备种些玉米和甜高粱。闲暇时间,在镇上的微信公众号上学习“充电”成了他的习惯。“我们每家每户都关注这个公众号,里面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指导都有。不光是文字,还有视频和语音,很容易接受,所以我每天闲了就打开看一看。”孙虎说。

除了农用技术指导,五蛟镇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村民微信群等途径,向农户推送农资采购正规渠道,搭建农户与镇农资代销网点“指尖对指尖”的沟通交流平台,拓宽采购渠道,鼓励农资代销网点开展“需求”供应,“集中”调运、“商对村、对社、对户”配送,实现最低成本最大效益“良性互动”,保障春耕生产需要。

在五蛟镇街道,记者看到,一些农资销售点整齐地堆放着各类化肥、种子,工人不断地从货运车上搬送刚运回来的农资。甘肃旭泽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自成说,这两天他们抓紧时间从外面调运农资,每天能回来好几车。“今年我们调运的肥料没有经过代理商,每袋比去年便宜十块钱。现在库存在600吨以上,附近的7个合作社和农户都通过微信、电话预定了农资,我们准备边出售边进货,完全可以满足农户生产需求。”杨自成说。

据了解,目前,五蛟镇已储备化肥1100吨,农膜46吨,农业机械18台,镇干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积极宣传全县产业奖补政策,动员农户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确保不误农事,有序推进春耕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