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人喜欢汉朝?

史事春秋


汉朝是我国继秦朝大统一之后,又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我国汉民族、汉文化形成的重要时代。西、东两汉共存四百多年,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周边国家和民族都也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受后世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人的喜欢。


醉眼朦胧看天下


笔者认为,汉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值得后人尊敬、自豪的朝代,在很多方面甚至比唐朝更突出。

一、汉朝让中原王朝在疆域上突破了千百年来的界限,并奠定了后世的雏形

从夏、商、周直至春秋战国,华夏族的控制区域一直局限于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甚至到了秦朝时,虽然有北收河套、南征百越的壮举,但随着秦末大乱,河套被匈奴人抢去、岭南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

而在西汉立国后,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原王朝锐意进取,除了往西南、东南进一步推进外,往北更是主动挑战曾经的强敌匈奴。为了断掉这一空前强大游牧民族的左膀右臂,汉王朝往东北占领朝鲜半岛,往西北打通河西走廊、控制西域。从此,中原王朝的疆域格局被重新定义,此后千百年都未实现新的突破,直到初唐至盛唐时才有了新的发展。

二、汉王朝将原本各自为政的华夏族以新的形式凝结在一起,并赋予了新的身份

周王朝分封制的影响力实在过于巨大,秦兼并六国后,虽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等象征符号,但由于秦朝存在时间过短,且由于严刑峻法而未能凝聚民心,因此以至西汉建立时,各地的人们扔按照千百年形成的习惯自称秦人、楚人、齐人、三晋等等。

而到了西汉,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法制的完善、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以及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汉王朝管辖区内人们的凝聚力达到了新的水平,区域上的心理隔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共同身份的高度认同感:汉人。两千年来,这一称谓成了中华儿女的共同身份符号,并维系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三、汉朝是政治、经济、军事均衡发展的朝代,也是文武并重、全面发展的时代

这也是汉朝最为强大之处。分封制成为了历史,郡县制取而代之,保证了社会稳定,并为大一统政权提供制度支撑;各阶层向心力空前,守规矩、遵制度,“彼可取而代之”这种野心家心思没了市场。而对于汉朝经济的发展盛况,最形象的莫过于那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古文:

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而汉朝军事的强大更无需赘述,“国恒以弱亡,而汉独以强亡”,体系科学、持续作战的汉军,代表着同时代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但汉朝军事虽强,却没有出现过中晚唐时将领用兵自重的情况,更没有宋朝时文官得势、武官被打压的怪异局面,文与武不偏不倚、不重此薄彼,共同支撑着汉王朝的强大。这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实属罕见。

四、汉朝靠制度与尊重管理国家,而不是野蛮打压与屠杀

两汉四百年,摸索出了“外儒内法、兼之以道”的治国思路,统治者大部分时间“王、霸兼用”,以法制管理社会各阶层。因此,名气虽大但战功不足的李广只能难封;汉文帝“刑不上士大夫”,让犯法的官员自行了断而非大肆羞辱,这与后世那些以强权压制、肆意屠杀官员的朝代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官员、百姓以何种形式管理,体现了一个封建政权的制度与管理自信。后世武则天当政时,为了清除异己,任用酷吏血腥屠杀官员与百姓;明初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动辄牵连上万人;清朝更是大开历史倒车,文字狱与屠杀,打造了人人唯唯诺诺、精气神丧失殆尽的可悲时代。

而两汉时,有序而不失进取,懂法而全民尚武,靠着法制而不是屠杀管理官员百姓,令后世多少统治者汗颜。

因此,若如此的汉朝不值得我们喜欢的话,还有哪个封建朝代值得尊敬?


正史漫谈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统一王朝,自刘邦斩白蛇起义,击败强秦与项王之后,于长安建立汉朝,史称西汉。文帝,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达成了“文景之治”的成就,也为汉朝的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即位,开辟丝绸之路,卫青霍去病等将军打垮匈奴,解锁了“封狼居胥”的中华武将至高荣誉,终成就“汉武盛世”。虽西汉终被王莽改制而灭亡,但在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匈奴、收复西域,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势力坐大,公元191年董卓迁都长安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东汉灭亡。

终大汉四百余年,英雄辈出,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得以大展其志,击败匈奴,护我中华百姓;陈汤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何其雄壮,扬我国威;班超出使西域,维护国家统一,又是怎样的雄心壮志。在当时的世界,大汉就是与古罗马帝国在东西方分别称雄的强大文明,两汉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汉朝就是中国古代空前强盛的时代,汉唐盛世的汉也是华夏族演变为汉族的汉。汉是无论文学政治军事技术都可以称为世间无双的朝代。


瞳麋


众所周知汉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也正是由于汉朝的伟大,国人们才如此喜欢汉朝。而且不能仅仅只是说有人喜欢汉朝,而是说凡是读过中国历史的人基本都会喜欢汉朝,包括外国人。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虽说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但由于秦朝的短命,秦朝只存在了15年,后续则由汉朝来扛起中国社会封建化的大旗。在汉朝期间,汉民族的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奠定,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中原王朝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在后世,汉人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自称,隶书亦被定名为汉字。汉朝的归属感强,以至于后世人们时常怀念这样一个文治武功都很强盛的朝代。后世多将汉朝和罗马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文明的强大帝国。下面就针对汉朝在中国历史各个方面的重要地位来细数人们喜欢汉朝的原因。

政治方面:从郡国并行到“推恩令”,完成了封建体制的过渡

上图为汉初分封的局势

汉朝的中央制度早期效仿秦朝,而后有所改变。在地方制度方面,秦朝硬性推广郡县制招致旧贵族势力的不满,大部分人的思想仍停留在奴隶社会制度当中,自然成为中国封建化道路的阻碍。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旧贵族势力揭竿而起,项羽便是楚国贵族后代。在他们的强烈打击下,秦朝已经摇摇欲坠。而当刘邦争夺了天下后,刘邦深知现在强行推广郡县制有一定的难度,郡国并行制便由此而生。文帝、景帝大力铲除诸侯势力招致七国之乱,在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位由嫡子继承,而余子皆分一县一乡的土地。由此王国不断缩小,汉郡不断扩大,加上边郡的开发,中央体制得到不断加强。此外,汉朝还将“州”作为行政区划,至此中国的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地方封建制度完成了艰难的过渡。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贸易兴盛

上图是汉武帝为张骞送行的壁画(左边下跪者为张骞)

从西汉开始,铁制农具已经开始取代青铜农具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著名的农具有矩犁、铁犁壁、全铁曲柄锄等,牛耕是最主要的犁地方式,汉朝时期的农业发达使得汉朝人口从汉初的1500万上涨到近6000万人。汉朝手工业发达,这从许多汉代的铁器、铜器、漆器以及丝绸的发达可以得知。汉朝商业贸易发达,汉代的国际交通,西北通西域、西南通海上诸国以及印度,这两条路线最为重要,此后中国的传统三大对外输出商品:茶叶、丝绸、瓷器就是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输出全世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外人得知在欧亚大陆东部有一个兴盛发达的中国,便以china(瓷器)来命名中国。

领土方面:与前后朝相比,中国的疆域得到很大的扩张

上图为汉朝士兵还原图(戈、刀、弩手)

秦灭六国一统中原,而后反击匈奴,开发南疆,使中国的领土囊括了岭南地区。汉初,因秦末民变以及楚汉战争致使国力虚弱,汉朝对于强敌匈奴只得退让防守,而后经过几十多年的韬光养晦,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后汉军所向披靡,击败匈奴,并开发西域,平定南越,使汉朝的疆域东、南到海,西达中亚,西南包含今缅甸的东部、越南的北部,北至大漠,东北包括朝鲜半岛大部,与罗马帝国东西遥相并立。汉朝打下来的领土从汉末到隋朝这几百多年都不能逾越,直到唐朝这另一个强盛王朝的到来,则又是另一个文治武功强盛的时代了。汉朝在领土方面最重要一个贡献就是将西域纳入中华文化的范围内。

文化方面:奠定了日后中原王朝与东亚地区的主流文化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汉初承袭秦法,当时的思想界却恢复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并立的状态,战国时期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便一跃而起正式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学说,而且广泛流行于朝鲜半岛与日本。此外,在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的书写字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楷书便是从隶书中发展而来,在唐朝成熟,成为汉文的官方文体。汉字不灭,中国就不灭。汉人王朝灭亡过,衣冠制度也曾毁灭过,特别在现代西方欧美文化走强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的严峻形势,只要我们的汉字不灭,我们中华文化,必将浴火重生,博采众长,重归世界之巅!

上图为十二生肖壁画,现藏于英国博物馆

此外还有诸多方面,这里就阐述四个主要方面,诠释人们喜欢文治武功强盛的汉朝的原因。


植得爱i


国以弱灭,唯汉以强亡。这也是一部分人喜欢汉朝的原因。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能做到这点也唯独汉朝。

各个朝代(王国)都是在贫穷国力弱的时候走向灭亡,唯有汉朝在国力强盛之时终结(主要指军事力量上)

在隋唐之前政府登记的人口,都没有达到东汉后期的水准。从这可以看出汉朝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是在隋唐前面的朝代之上。同时在经济基础上更是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在西汉和东汉的历史上汉军更是威名赫赫。

虽说东汉后期的国家权利在宦官和外戚流转,却没有影响到中央集权,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一直维持到黄巾之乱之后。再到汉亡之时,凉州等地依旧在政府的控制中。对比唐朝三次被人攻进都城,汉朝可以说比唐朝要强的多。

汉帝国自始至终保持着对周边异族的强盛,和唯一的霸权。更是长达四个世纪,可以说是难能可贵。

中国历朝或者世界上的帝国,都是在中期达到最强大,后期开始衰弱直到消亡。唯有汉朝违反了这一定律,到汉朝灭亡他的国家尊严都未丢失。在三国时期,无论魏蜀吴都是吊打周边异族。

喜欢汉朝更是喜欢大汉的国风,更多的人希望自己的母国可以像以前的大汉一样强大。


一解君忧心


导语:

汉朝是我国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汉朝在后人的眼中一直是强大的代名词。大浪淘沙几千年,虽然汉朝最终亡于三国之乱,但是二千多年的古代历史,曾未有第二个王朝以“强”为称,即使万国来朝的唐朝也稍逊一筹。

涨知史认为,汉朝之所以受人喜欢,源于后人对汉朝强大局面的自豪与敬仰,下面涨知史就多方面阐述汉朝为人喜欢的原因。

开疆拓土,西域归附

汉朝的疆域远超先秦时期,使中原王朝的疆域面积不在局限于黄河、长江流域,而是不断南进西扩,第一次将西域纳入中原王朝范围内。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与西域各国沟通的河西走廊,使中原王朝所需的战马、香料等物品源源不断的输入。后期随着汉王朝实力的不断增强,创新式的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诸国,正式将西域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政治统治体系,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对于后世诸多大一统王朝,他们对西域的管辖及总体疆域面积甚至难超千年前的汉朝,可见当时汉朝的强大。同时汉朝奠定了后世的民族认同感,使各地区不在局限于战国时期六国的旧称,而是拥有了共同的身份,汉人。

犯我汉者虽远必诛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强盛一般集中在立国初期,而中后期基本边境战火四起,甚至北宋时期出现二帝被掳的“靖康之变”。汉朝却是古代军事史上一朵璀璨的明珠,除了前期由于战乱导致的凋敝无法压制匈奴,直到东汉末年三国战乱不断也未曾发生强邻入侵中原的事件。反观与“强汉”并称的“盛唐”,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战绩。

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令中原王朝忌惮的隐患,纵观历代王朝虽然有如秦始皇修长城的丰功伟绩,但是基本拿游牧民族没有办法,他们兵强马壮,来去自如,深入荒漠,根本无法歼灭其有生力量。但是汉武帝时期以卫青、霍去病为主导,发动了多次对匈战争,终于迎来了“封狼居胥”的历史功绩,恢复了北方边境的安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稳定环境。

历代王朝难逃三百年国祚的“怪圈”,但是两汉却屹立四百余年,即使汉献帝禅位曹丕时国家实力依然强劲,奈何权臣夺权篡位。

全面发展,齐头并进

汉朝不仅政治、军事实力非同一般,经济、文化、科技方面也是蓬勃发展。

  • 经济方面:铁制农具的推广使用使汉朝的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据统计西汉末年人口达到6300万。另一方面,由于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汉代的对外贸易也是十分发达的,茶叶、丝绸等物品源源不断的进入世界各国。

  • 文化方面: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加强国家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 科技方面: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使纸真正开始广泛应用;医学,“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古代医学集大成之作;数学,《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则是数学领域的杰作。

结语:

综上所述,汉朝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方面都处于当时世界的巅峰,与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强大的帝国,即使后世王朝也很难有如此地位。另一方面,汉朝对加强民族统一的巨大贡献也使得后世引以为豪,因此汉朝当之无愧的被后人所喜欢。

个人所见,还请斧正。


涨知史


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关于历史上的汉朝自然也有许多人喜欢,历史君就是其中之一。关于汉朝,我们喜欢称它为强汉,它的强表现在在王朝末期依旧可以吊打周边各民族,它的强表现在在异国他乡打的敌人不敢南下牧马,漠南无王庭,除了强之外,汉朝无与伦比的自信也让人非常喜欢,君不见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域与匈奴,汉朝人可以骄傲自信的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个使者几个士兵便可左右一个王国国王的生死,之后更是威胁其他贵族,说出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这样的汉朝你若是再深入了解会发现它的其他美。

比如在疆域上,汉朝基本奠定华夏的版图。

在治国的内核思想上,汉朝的外儒内法后世的各个朝代基本都在效仿。

汉朝的国号不仅是这个朝代的国号,更是华夏主体民族的称谓,汉朝为中华民族奠定的盛世基调一直延续到如今。

当然喜欢汉朝,不得不提秦朝,因为秦朝的各种制度在汉朝身上完美的融合并发展,对于这两个朝代,历史君更喜欢用这样一句话形容:秦朝缔造了华夏帝国的外形,汉朝则给予了内在的血与肉,两相融合之下华夏文明生生不息。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统一的朝代,分为西汉,长达400多年。对于汉朝,我们熟悉的人有太多太多,萧何,韩信,新周亚夫,霍去病,卫青,霍光,张仲景,蔡伦等等,它开创了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皇朝。

汉朝也正因为名将林立,它迫使不可一世的匈奴远逃漠北,远遁中亚,使匈奴闻风丧胆。

也正因为汉朝,我们才有了汉人,有了汉语,有了汉服。它代表着一个时代,因为它的伟大,才让我们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它——汉!


七夜丶丶丶丶


确实,许多朝代都有一些“之最”。然而在我心目中,除了汉朝,其它都是渣渣。

那么,汉朝为什么最好?它是秦以来,唯一一个至灭亡都在吊打世界的存在。用王夫之的话说,“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意思是,别的王朝都是因为变得弱小了,被灭亡了;唯独汉朝是在仍然强大时终结的。

一、最好的中央集权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最好”的,而非“最强”的中央集权。

汉朝时。周亚夫主掌全国主力,三个月覆灭七国叛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汉景帝毫不担心他拥兵自重;卫青、霍去病常年领大军在外,出征匈奴,汉武帝很放心;班超久镇西域,朝廷也没多少猜忌,很放心的让他逐一平定了西域各国。

终汉一代,最起码是终西汉一代,汉朝中央都有着绝对的权威。我们知道,西汉的灭亡,并不是由于被异族征服,也不是被农民起义军/革命军推翻,而是王莽的“和平”篡位(有意思的是,东汉的灭亡也是“和平”篡位)。而篡位成功后,中央对地方和藩属的统治权仍完好地被继承了下来,简直就像皇位的正常传递一样。(有点像俄国的十月革命,首都革命成功,全国就大势已去)如果不是王莽作死,搞“周礼改制”,加剧了社会矛盾,新朝还真有可能延续下去,成为一个正统王朝。这个篡位事件,从侧面证明了中央的权威之强。

下面我来列举其它朝代的例子:

宋朝:北宋一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一个“杯酒释兵权”,就让得力战将们全部下乡养老去了,否则也不至于宋高宗连幽云十六州都收复不了。西夏独立后,北宋本来有多次机会可以覆灭西夏,但前方统帅和军队总是受朝廷掣肘,关键时候就让统帅班师回朝,错失大好机会;至于南宋时,沙比朝廷既想收复失土,又不想将领立功得声望(以威胁中央统治),12道金牌召回岳飞,后来陷害忠良的事,我就不再说了。

明朝:朱元璋,不放心这些和他一块儿草莽出身的英雄人物,把曾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屠杀殆尽。屠杀到什么程度?他死后,孙子朱允炆登基称帝,接着朱允炆的四叔朱棣起兵,而皇帝竟然找不着一个可战之将。随后,朱棣建都北京,几次出证蒙古,几乎都是他亲自担任主帅。难道他真的是想自己去?徒无可用之帅也。贯穿整个明朝历史,除了王阳明曾以文臣之身,击败过一群乌合之众,略微闪耀了一下外,几乎没有再出过帅级人物。

哦,可能明末孙传庭、袁崇焕、毛元龙厉害一点,可明末上演的,除了镇压农民起义和抵抗满清,更多的是内部倾轧和不信任,英雄人物全折在自己人手里。所以,我们看到未来主导过满清灭南明战争的战略军事家洪承畴,在早期做明朝将领时却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用——这和弱化地方,牵制前线以强化所谓“中央集权”的制度不无关系。

从中我们能发现:

同样是中央集权,表面上后世王朝是越来越强,可都是通过不断打压地方和前线将领,来实现表面的中央集权,实际效果是越来越糟的。而汉朝在保持中央集权的同时,也没有损害整体实力。

这里发挥作用的是汉朝三个重要制度:封臣制度、外戚制度、征兵制。后文详说。

二、王霸治国,迷之自信。

汉朝是最自信的王朝——这既是皇权的自信,也是整体民族的自信、尚武的自信——人人追求马上建功劳,以拓土封疆、效马君王为荣。西汉,向东北,灭朝鲜,建四郡;向南,灭南越、交趾、夜郎;向西,囊括整个西域;向北,逐渐将匈奴打残。而到了东汉,班固投笔从戎,以区区36人再次收复整个西域;而匈奴也终被灭逐。

那个时代,汉朝完全是吊打周围整个世界。所以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自信,更理所当然地认为“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舟车所通 ,尽为臣妾”(唯一能阻止汉军的,只有距离)。

接着,历史的车轮碾过西晋,爆发五胡乱华,经历神州陆沉、衣冠南渡后,汉人建立东晋,从此醉生梦死,男人争以文弱为美,骨气渐丧。直到唐朝建立,注入了胡狄些许硬气的蛮血才好些。但紧接着又是长达数百年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自此宋以降,强文弱武,汉人再也打不过异族。

有人反击说,明朝定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多么的刚烈悲壮。——可是,这种防守而不反击的姿势,举全国之力也打不赢一群蛮子的绝望反抗,有什么好自豪的?另外,难道汉朝人就不刚烈?汉时公羊派春秋大复仇主义兴盛,倡导“九世之仇尤可报”。看那个北海牧羊的苏武怎么说——“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只有在没本事复仇时,才会说守国门,死社稷!

三、贵族集团

1、

真正的贵族,是有封地的。汉朝延续了部分军功爵制度,秦时的二十级军功爵最高等级叫彻侯,为避武帝讳改称列侯。列侯们有自己的封邑,虽由朝廷官僚管理,但税收全归自己。我们在汉史中经常见到说,列侯们本应回自己封邑,但硬是赖在京城不走,或者某大臣对皇帝不满,一气之下辞官回自己的封地养老去了。有的封臣,像诸侯王级别的,在七国之乱之前甚至还完全主导着本国的行政、军事;而在此之后,他们也被允许保留部分护卫军。

而到了唐朝及以后,各种爵位越来越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名号,贵族阶级逐渐地被科举制消灭了。等到了宋明,“封地”这个词几乎在史书上看不到了。

2、

表面上,中央把土地所有权与税收尽收于己,预期效果是中央更有钱、军队更强大。可是,真是这样吗?

实际上,维持一个高素质的贵族阶层,是保持国家军队战斗力和控制统治成本的非常有效的制度。有时候皇权和贵族之间会有冲突,可更多时候,皇权、贵族和官僚,会形成三足鼎立的状态。这种体制下,只要皇帝不智障,就能拥有绝对权力。在贵族政治最好的时代,汉初,皇帝可以随便派一个人到地方,把全郡上下无论贪污官僚还是地主富豪,杀的干干净净;皇帝还能一个圣旨,让天下富豪全都迁到关中为他守陵。而到了明清,没了官僚,夸张点来说,皇令连宫门都出不了。举个例子,雍正,是不是明君?在整顿吏治时,不也是被地方官僚和所谓“读书人”逼得吐血?要是放到武帝时期,废话不多说,放一个天子鹰犬,杀得无人敢言!

更为关键的是,贵族阶层的存在,对军队的战斗力起着重要作用:

①、贵族,尤其是中国北方贵族,多以军功起家,又因降爵制度(爵位每传一代,自动下降一个等级),不得不积极从军,努力“赚”军功。每次出征,贵族都会带着自家的部曲,拿着自家祖传的兵器随军战斗。他们世代习武,同乡同族的人共同战斗,战斗力非常高。

②、上述现象带来一个效果,那就是军队完善的组织系统。所以,汉朝的动员能力和地方防御能力非常强大。

动员能力的强大,使得后世朝代令人头疼的将领长期带兵,从而获得在军中权威甚至高于中央的问题在汉朝并不显著。因为除了战争时期,将领并不需要长期领兵在外,自然不容易把势力渗透进军队中。

地方防御能力的强大,使得汉地像一块难啃的铁板,异族只能骚扰而不敢占领。这种地方的防御能力,在中国按照历史的线性发展是呈下降趋势的。且不说两汉时,从没哪个异族敢深入汉地,更别说占领了;即使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此时仍没有哪个异族折腾出花来。而到了东晋,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是什么?地方武装。比如打败苻坚大军的北府军,主要就是由南迁的各个地方武装组成的,其它军队都是渣渣。再往后,辽太宗耶律德光打败后晋主力,占领开封,为什么又撤退了呢?答案是中原地方武装反抗,把契丹人打怕了。再往后,金军占领北宋首都开封,也只能通过扶持汉奸皇帝的方法实现控制。再往后到了明朝,就比较悲催了,后金军队甚至敢绕过长城,从宣府开始,一直劫掠到山东济南,再带着十几万俘虏的汉人百姓返回关外,中原大地竟无人可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贵族政治的没落有着密切关系。

③、贵族和皇权之间的义务关系。由贵族担任军官的军队,一般都对皇权有着较强的忠诚度。因为军官的所有特权、财产,理论上都是由皇帝赐予的。如果某些军官脑子傻缺要对抗皇权,就意味着自己的一切都将不合法,更何况良心上也过意不去(不要小看良心对政治忠诚度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终汉一代,几乎没有军队明目张胆对抗皇帝。东汉末年董卓那个算半次,但其实即使董卓率大军进入长安,幼皇也没逃跑,董卓看到皇帝也要下跪。这种军队对皇权的高度尊重,汉朝以后不复存在(比如唐都两次被叛乱军队攻陷,皇帝吓得屁股尿流而逃跑。。。)

3、

顺带吐槽一点儿。这和封建制度(即西周的“分封建国”)有关,我是指那种封地内享有行政、军事权的诸侯,并非上文提到的有食邑的贵族。

在我看来,所谓“以史为鉴”有点扯淡。

很多制度,它的出现始于掌权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洞察,它的消亡源于所谓史官的人为抹黑。人们往往只看到这个制度出现过的偶然缺陷,却忘了它曾发挥过的作用,于是,一刀切下,一个很好的东西,就被搞没了。

封建制度的最大作用就是,在自己的实力居于绝对优势时,可以迅速在势力影响的范围内,建立起有效统治。西周立国初期,其控制的地盘也就在黄河中游。但封建制度让西周的统治地域迅速扩展到了整个黄河中下游,甚至北至燕山,南至汉江。无数个野人部落被华夏族征服、同化。

汉朝也有封建制度,各种诸侯王,即使七王之乱被平定后,仍有一定的行政、军事自主权。但很明显,这项制度没有用在最适合它的地方。

比如汉武帝灭掉卫满朝鲜时,没有采用封建制度,而是郡县制。要知道,当时的卫满朝鲜地区大多还是蛮夷未开化之地,自主性不强的郡县制度很难对此地形成有效统治,所以最后汉朝不得不撤掉了郡设。而如果采用封建制度,在此地分封刘氏诸侯,再加上中央朝廷的大力支持,此地肯定会如同中国内陆一样,成为核心领土。与此类似的是被灭掉的西南各夷,王朝对此地实行完全的有效统治,到了清朝“改土归流”才完成,这也和一直采用郡县制度这个笨办法有关。

相比之下,汉武帝灭掉的南越,朝廷却成功建立起了有效统治。为什么?别忘了,南越王赵佗,他本身就是华夏人,长达六七十年的独立统治,早就完成了对当地部落制度和文化的同化。等到汉武帝时,这场战争就是统一性质的“内战”,至此南越地区基本上就完全是中国的核心领土。

以上例子证明了封建制度在朝廷扩张并在当地建立有效统治时,很有作用。但因为诸如七王之乱、八王之乱以及后来的朱棣篡位等事件,统治者干脆就废弃了这一制度。但其实更好的方式是完善。

四、外戚制度

这是一个和“封建制度”一样下场悲催的制度。

我们知道,汉朝是外戚干政最严重的朝代,可造成这样一种结局的原因却很让人哭笑不得:皇帝大多年幼。外戚出过吕后、田蚡、王莽、杨国忠、杨坚,也出过窦广国、卫青、霍去病。和封建制度一样,外戚制度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强化中央和皇权,用不好引火烧身。

实际上,外戚是完全依附于皇权的,最希望皇帝好的,除了皇帝自己,一定是他们——大家之所以听你的话,是因为你是皇帝的娘家人。除非皇帝脑抽,不断地立幼子为继承人(比如汉朝),逐渐地让外戚完全掌握了局势,这样外戚集团就可以不断主导下一任的皇后人选,进而更一步控制局势。直至出现王莽或杨坚这种人,完全可以脱离皇权而存在时,他们就可以废而自立(但说实话,这种是hard级难度,如果发生了只能怪皇帝太不给力。)

总之,一般情况下,只要使用得当,外戚集团也是一股积极力量。武帝之后,未必不会有第二个卫青霍去病。之所以外戚制度被厌弃,和中后期外戚制度失调有直接关系。

五、征兵制

汉承秦制,实行征兵制。当时规定,不论贵贱,男子二十岁就要在官府登记。并且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从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十六岁止。这项制度甚至和现代的义务兵制相似,每一个公民都是国家军队的一员。

与此配套的,汉朝有少府、地方府库这种提供军备的机构,所以相较于唐朝的府兵制,入征士兵的负担更轻;更人道地实行“非教士不得从征”的制度,定期军训,所以即使是非职业的军人,也有极高的军事素养。

武帝开始兼行募兵制,东汉开始募兵制更加盛行,这为东汉末期地方军阀的形成提供了方便。这个情况倒和唐朝十分类似。

再往后,中原王朝的军制是越来越差劲。比如宋朝的募兵制,使军队成了养流氓地痞贱民的地方;明朝卫所制,发展到后期,干脆把士兵变成了军官的奴隶。纵观;清朝前期是一种世兵制,军队战斗力很快下降,太平天国后大量采用募兵制,又造成了军队将帅的拥兵自重。

纵向来看,唯有汉朝的征兵制,以公民(汉朝或称:良家子)组成国家军队,才是兼顾战斗力和忠诚度的最佳制度。

六、为什么在走下坡路?

①儒家的道德武器,喷子之源

历史经验证明,千万不要小瞧儒家的喷功!他们的武器有两个,一个是现在道德制高点,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另一个是先罪设定,某人做了某事,他一定能拐弯抹角,想到这人肯定有某种阴谋。这两大武器,造成了汉朝,以及以后朝代缺乏政治标准,用道德治国,被人以道德之名,行谋私之实!更何况,儒生以高道德束缚别人,却很少以这套标准要求自己,想的最多的,无非是如何把别人搞下去,自己爬上来。

汉明帝后来说的一句话很好“儒生无用,汉家向来以王霸道兼之”。这句话简直是对汉朝政治的最好诠释,可惜其它学派衰落,唯一可抗衡的法家,被儒家追着暴秦的辫子不放,不用儒家用谁?

②汉时少数民族开化较少

③丢西瓜,捡芝麻。汉朝的外戚制度、丞相制度、封国制度、军功封侯、分关中关东的统治方式都是非常好的。

④土地兼并

七、汉朝差一点实现万世一系。

陈汤击败北匈奴后,汉朝却让依附于朝廷的南匈奴呼韩邪统一了北匈奴。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分而治之。


史学速递


喜欢汉朝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怎么说,汉朝还是跟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太密切了,开口闭口的汉族、汉语、汉服等等词汇时常被提起,汉朝建立距今二千二百多年了,至今还存在着许多汉朝的痕迹,让我们想不喜欢汉朝都难。

今天的中国有巨大的凝聚力离不开汉朝。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西汉、东汉共存在四百零五年的。秦朝统一结束了战国纷争局面,但是秦朝统一局面维持时间短,而汉朝统一局面维持时间长,各方面作的比较好,产生了汉族、汉话、汉字等包括汉字的称谓,这以后虽然有“五胡乱华”、内乱、异族入侵的情况发生,统究汉文化、汉族统治治理框架等方面延续下来,直致走到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崛起强盛境况。

汉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汉朝存在期间逐渐巩固完善了中国国土面积建设,尤其汉武帝时期武功昌隆,完善巩固了对新疆西域、广东、广西、海南岛、甘肃、内蒙等地区的管理统治,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现在版图基础。

汉朝的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汉朝“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萧规曹随”、“罢除百家,独尊儒术”、“汉宣之治”、“光武中兴”、招服南越、北击匈奴、汉乐府文化、建安文学、司马迁《史记》、蔡伦改进造纸术、农业、治金制造业、医学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等方方面面都取得显著成绩,被后世人所称赞,有些方面对中国及世界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现在从史料了解到汉朝时期皇帝昏庸残暴较少,吏治残酷剥削腐败现象较少,当时百姓生活相对安稳幸福。

总之,汉朝的种种可称赞的地方,让人们喜欢汉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