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过后,你想住农村吗?

烟雨陇风


我今年38岁了,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2000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了两年农,之后出去打工,结婚生子。直到2008年生了我家二小子,在老家又开始种地,我们一家四口人,六七亩地。老婆带孩子,我忙时在家种地,闲时外出打个零工什么的。打工前几年挣得一点积蓄,交了二胎超生罚款后,贴补一下家用,到2013年的时候,所有资金已经全部耗尽,收入已经入不敷出了。没办法,又去苏州打工,隔一年又把老婆孩子带过去,之后几年一直在苏州,除了过年回农村老家,其余时间就一直荒废了。每次回到老家都心情沉重,感慨万千,生我养我的故土,熟悉又陌生,现如今已经养不了我了。

去年在县城买了一套房,今年由于新冠疫情,耽误了装修,暂时还住在老家,说实话农村已经没落了,以后年轻人不会对农村感兴趣了。

做为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对农村有无限眷恋,每每想起都无限感伤。去村里,偶尔见到一个老屋,一株老树都能勾起我无限回忆,儿时的种种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快速闪过。夜深人静时常常泪水不自觉就出来了。

眷恋归眷恋,现实归现实,人总要活下去。农村以后只适合偶尔回忆一下了。











风雪夜归人175796977


这个问题我想我是比较有经历来回答的,大学毕业后我就变成了深漂,在深圳做了几年程序员,收入还不错。但是一直很焦虑迷茫,主要因为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和购房压力真的很大,但是又喜欢这里,对这座城充满各种遐想,这里各种生活设施很好,只要努力日子就会一天好过一天。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和我老婆回到了赣北这个生我养老的小镇上。工作换了一行,从新开始,算不上好,目前有房有车,但是经常还是会焦虑和迷茫,比较留在一线大城市的同学同事,会怀疑当初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一下子从城市回到了农村。



其实我想说,农村不是避风港,这里的生活并没有想的那么好。在城市生活不如意的你,来到这里也大多不会如意。在农村创业比你想象的难得多,这里娱乐方式简单,教育、医疗资料匮乏。但如果你能做到心态平衡,享受农村的美好,这里也是个很好的去处。其实我觉得随着城市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凸显的弊端会一一解决的。

如果有条件在城市购买一套房子,千万不要在农村的房子卖了,这里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糕,但关键的时候,可能是你和你家人的避风港。


山间老怪


其实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还是很有感情!工作在重庆,但最多两天一次就想和家里人视频,问他们做什么吃什么,怀念家里那一口饭!这个假期是初中开始到现在在家呆的最久的一次,不只是春节,寒暑假都没呆过这么久!










农哥肖社


受到疫情的影响这个春节只能好好在家待着,不能出去玩那只能在网上和朋友闲聊,聊天中在城市的朋友羡慕起我这个在村子里的人,要知道在以前我只有羡慕他们的份。朋友说自从响应国家号召后,整个春节假期只出去了两次,在那个小房子里都快发霉,但是也只能在每个房间里闲逛。朋友老家虽然也在农村,但是在十几年前一家人都进城后,农村的房子一直处于荒废状态,所以便有了在疫情后将房子推倒重盖的想法。

前些年很多农村人都进城在城里买了房子,一家人都搬到城市里居住,只有春节期间会回到村子里住几天,农村的房子因为常年没人居住修理,还没过三五年,房子也变的破烂不堪不能居住,人们也便不会再回家,所以在农村中便有了很多这种荒废的房子。一场疫情,让农村的房子又变成了香饽饽,很多城里人看到在疫情下,农村人的出行虽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远远要比城里人的生活舒适,所以很多人便萌生了想在农村盖房子的想法,那么有农村户口的人回农村盖房子的这事靠谱吗?

近几年农村建设的越来越好,每个村庄都通了公路,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多,但是和城市相比,农村的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依然很差,和城市相比,城市更适合老人养老,孩子上学。但是农村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足够大的居住空间、空气质量好、淳朴的民风、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等等,都是城市中没有办法实现的,虽然农村的优点也很多,但是要想在农村盖房子,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首先是自己的经济状况。这几年农村盖房子的成本不断增加,一座房子盖下来,差不多要三四十万,甚至还要更多,如果自己的收入并不是很高,还有车贷、房贷要还,老人到了该养老的年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所以花费三四十万的费用在农村盖一座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居住的房子,那么个人觉得,这钱还是没必要去花,因为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经济能力。

其次是看自己的需求。如果自己在农村盖房子只是为了在疫情发生时在农村有个避难的场所的话,那么我觉得农村的房子不盖也罢,因为从2003年非典后,到2020年的新型肺炎,足足有17年的时间,所以对于未来不可预知的疫情,在农村先盖一个避难所,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果是自己本来就有在农村盖房子的想法,这次疫情让你的想法更加坚定,那么我觉得在农村盖房子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盖房子的成本越来越高,还是盖的越早越好。

一场疫情,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中,让很多人的想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想法在不同阶段都会变化的,所以有在农村盖房子的想法,个人觉得还是冷静后再做决定。


新商业案例解析


疫情结束以后,大城市里房子会很快就跌价,而且还是跑发试,估计得回到原来十年前的价格,不是人们没有钱了,是人们看到聚集的危险了。这一次疫情,农民有没有这样的爆发病毒了。还是农村好。我这现在也不支持合乡并镇,合村并镇,还是隔离开,再说一遍农村人就是农民的根本


用户4860630559495


疫情过后,一切还得继续。不会因为一个疫情就打回农村的。我老家是农村的,好不容易一路走来,在城市安家。当然孩子的教育在城市的确比在农村好。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不知道提问的家人处于哪个年龄段。我孩子还小。如果我的孩子上大学了,我资金充足,那就在哪里都可以。眼下我还得奋斗呀。不知道我的回答满意吗


静静在岁月渡口与你说


现盖房子的话意义不大,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万一真感染了病 在农村还不如在城市呢

但是如果农村还有土地和老房子的话,不管你在外面混得有多么的飞黄腾达,家里的土地和老房子还是留着吧,说不定哪天你那一亩三分地和老房子会成为你最后的口粮和归宿

通过这件事 或多或少能唤醒大家对大自然的保护、敬畏和尊重

👇农村家里的蓝天白云👇



我想吃麻团


想住农村,但没有条件,很想有一块土地,盖上几间房子,盘一个土坑,一个大锅,拉着风箱烧着木头草,种上有机粮食蔬菜,水果,养上鸡鸭鹅猪,自给自足.每天干完农活到田里坡里看看大自然的美景,过上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这只是想想而己,想要实现缺乏太多条件。三亚的美景





不甘心的刘姐


疫情过后,农村会不会成为“香饽饽”呢?看看老百姓怎么说!

一场突出其来的“新冠”疫情,是热闹喜庆了上千年的春节变“味”了,没有了聚会聚餐,没有了走亲访友,口罩封住了人们说话、吃饭的那张嘴。一声令下,除了与生活必需品相关的企业、店家、旅游区几乎全部停止,全国百姓几乎都停下脚步,为了“不添乱”,人人都在狠下决心防控自救。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同疫情做最后的冲刺,曙光就在眼前。

许多人生发感慨,疫情期间,最羡慕两种人:一是建了别墅的有钱人,二是自给自足的普通农民。于是,有些人还是臆想起来,疫情过后农村会成为“香饽饽”吗?要我说,不会的,这是因为:

1、尽管农村的环境卫生、住房条件、交通道路和乡村经济和前几年相比有了天壤之别,但是农村的差距仍然存在着

有些农村交通也不是那么方便,平时出入的都是私家车或“摩的”,想乘公交还是要到乡(镇)街道;孩子读书不方便,合校并校,许多人租房子也得让孩子在城市念书;农村医疗配套设施没那么方便,农民生了重病、大病要到城里去医治,也有可能延误病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农村没有啥工厂,导致农民农闲沒事做,离家别口出门打工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民种地收粮只能滿足自己吃用,手头一直拮据;农村年轻人发展空间小,生活压力大;农村老龄化严重,老人沒有退休,老年生活保障性不大。

2、农村户口是个难以跨过的“门槛”

要在农村生活,建房并不是钱的事,而是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农村宅基地是不允许进行买卖的。城市户口是严禁在农村购买宅基地建房使用,这样规定都有政策依据,城市户口想在农村买地建房,以前可以,现在根本不可能实现。也就是说,只要是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想要拥有农村户口不可能。在农村连个落脚的地方,想去农村生活的计划也会落空的。


乡村阿珊哥


农村的单调,发展的滞后,永远跟不上大城市的脚步,其教育,交通基础建设,高福利待遇,是农村青年人向往的地方。

疫情过后,依然是青年人打工,生活的还是离不开繁华的城市。

农村想是老年人甘愿生活的家乡,朝朝暮暮平淡依旧,也许空气会清新一些,体佳的老人方便在自家田地里种上蔬菜,做些家务,消化无所事事,忘掉烦恼,安度晚年。

农村与城市哪里好,因人所需,各有所爱,是现代青年人与老年人生活各异的不可统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