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我读了研究生依然觉得焦虑?

承诺7年丶让妳寂寞7年


你好,你能够读研究生就说明你已经是付出了很多了,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标题上你没有说明你有没有工作,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1、学位高但工资不高

工资不高不是你能力的问题,是市场需求的问题,现在研究生实在太多,还有很多的在职研究生,专业职称一起在竞争。这个时候的你们就会衡量自己的付出和现在的回报,往往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

2、韶华易逝

大学毕业已经是23岁了,就算是直接读研,毕业的时候已经是近30了,如果是刚步入社会工作很有可能工资比不上早就出来工作的本科生,再看自己的年龄,焦虑感就应运而生了。但是要知道虽然刚步入社会的阶段薪资待遇可能不会很高,但是高学历往往是厚积薄发,能够适应社会的变迁,所以可以让自己先平静几年,毕竟后面的路还是很长的。


剑舞之风


焦虑,很正常。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人和你一样,都有过焦虑。

年纪小的时候,我们焦虑升学,长大了焦虑工作,焦虑自己比别人差,焦虑不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孩子,焦虑孩子的生活,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

如果你感到焦虑。

第一,说明你感到这个时代的变化,你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不够理解这个世界。

第二,说明你希望改变现状,正是你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才会焦虑。

我曾经也有过烧心的焦虑。那时候我上高中,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但我的压力特别大,常常觉得头很疼。终于忍不住压力,我回家了,想就此终止学业。

我回家后,我父亲带我去村里的门诊,给我买了几盒脑心舒,记得是两元钱一盒,但那时候两元钱比现在值钱。父亲给我买了好几盒,当父亲拿出都是几毛钱的纸币时,我的心顿时像好多针在扎。

我拿了药,骑上破旧的自行车,又去赶回学校,父亲那么难,我为什么还有理由,逃避退缩,就按我的成绩,即使考不上本科,也能考个大专啊!

我努力坚持了三个月,终于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我理想的学校。

所以努力是应该焦虑最好的办法。

我上的是都是学渣的高中,就是县里最不好的高中,但最后也考了个本科,那个年代,能考上本科,在农村里还是很少有的,特别是女孩,更少。但我努力实现了自己梦想。

努力了,心不悔,加油!相信你一定会更好!


想有一只鹅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读了研究生依旧焦虑,这很正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内研究生不断增多,研究生只代表着学历的提升,并不是考上了研究生,就万事无忧了。研究生期间,依然有沉重的学习压力,要做课题,写论文,发论文,评奖学金。如果身边的人都很优秀这个压力和焦虑就更大了。

2,读研究生一般都23岁以上了,几年过后就面临着找工作,结婚生子等。其实这也是让人焦虑的事情。因为本科时候我们还更年轻,我们还可以通过考研究生暂时缓解找工作的压力,但是研究生再考博士,人数会减少很多。

3,经济压力导致焦虑。研究生在校期间,其实除了每个月的补助费用和其他一些奖金之外,经济来源甚少(排除兼职收入)。收入无法和进社会的同学相比,而且还可能面临长辈的另眼相待。

所以,读了研究生也会焦虑。回答完毕


陈大hong


因为你没找到自己的路。

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当你搞清楚这三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不会焦虑了。

唐僧就很清楚这三问: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而去。

所以他不会今天想当个将军征战沙场,明天觉得皇帝三千后宫让人艳羡,后天想着修习法术行侠仗义。所以唐僧不急不躁,一步一步的走到了西天。这西经,只有他能取,所以他成佛。

如果还是有点懵懂的话,可以这么理解:

  • 我是谁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让你认清自己。

知道自己的长处,自己的短处。就是了解自己。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没有篮球天赋,没有经商天赋,没有挥斥方遒的天赋,没有指点江山的天赋。那我们有什么呢?可能是比较好看,可能看的书比较多,可能打游戏比较厉害,但到不了顶尖。

所以要认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要明白自己不是马云,不是王建林,不是马化腾。

除了自己本身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外界的环境——出身,贫困的家庭、普通的家庭、富裕家庭、顶级豪门家庭。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养方法,会让我们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观念。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依靠,需要自己打拼,富人的家庭,孩子可以进行很多的试错,他们可以不上学去打工,但是当打工累了的时候,家里可以出钱,让他们重新读书、出国。

  • 我从哪里来?

这其实是在说我们有什么。这是过去时。

有什么样的出身,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资本?

就像前面所说,不同的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拥有的东西也不一样。穷人家的孩子可能拥有种地的技能,更加包容的能力,更上进的态度。富人家的孩子可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能自信勇敢,有很多的想法和点子。当然这不是绝对,只是举个例子。

  • 我要到哪里去?

这其实是说我们的目标。也就是将来时。

这个范围其实很大,我还是举几个例子:

  • 根据我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去推断将来要的。

比如就喜欢安安稳稳的,有自己的时间可以看看小说玩玩游戏就可以的人,其实挺适合做医生教师公务员的,工作稳定花销不多,工作体面。

  • 根据我有什么,然后去推断将来要什么。

比如说家里有家族产业的,然后未来需要接受家族产业。或者是家族传承的手艺工艺等。或者是医生世家,教师世家之类的。

或者自己曾经因为喜欢看小说,然后真的动笔写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作者,那以后就可以往作者这方面发展。

  • 根据我想要什么,然后去推断将来要什么。

这个想要可能是一些突发的情况,比如说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人,可能想去当警察当兵当医生,然后去拯救更多的人。或者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比如焦虑抑郁,通过心理治疗恢复健康以后,想从事心理治疗这门行业,去帮助更多的人。

这一方面可以举很多很多的例子。

不过这个想要也要切合实际,想做的就去做,如果做的过程中发现这个不适合自己,一定要记得及时撤退。

比如看别人写小说挣很多钱,然后自己也想成为作者挣大钱,但是写了以后发现自己没有这个天赋,写出来没有人看,坚持了好久也没有人看,那就应该放弃换一条路。

所以这一条要结合第1点我是谁来看。

好啦,啰里啰嗦说了好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焦虑其实就是对未来迷茫不确定的一种恐惧心理,但是当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自己有什么本事,自己的路是什么,自己的路该怎么走的时候,就不会再焦虑了。

祝每一个焦虑的人都能得到自己的幸福~


我是温先生


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1.缺乏对学生身份的认同。

2.没钱。

虽然身处学校,但是其实在大多数学校,包括导师在内的所有老师都不会把“传道受业解惑”当工作重点。科研中,存在各种明里暗里的脑力和体力剥削,研究生其实更像一个廉价或者免费的打工仔,所以硕博们对学生这个身份缺乏认同。

研究生期间最难熬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而且没有一个身份可以去认同。就像一个没有坑的,在阳光下暴晒的萝卜。

焦虑这种情绪的最主要特征是“难以忍受不可控的感觉”。

研究生们顶着一个高学历(如果硕士算高学历的话)和名校的光环,好像应该骄傲,好像前途就应该光芒万丈一片大好,其实很多研究生入学之初应该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现行经济发展状况、就业状况下,读研或者读博几年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到底有多大,其实很难预估。有些岗位可能一个名校的本科学历就够了,到读研硕博出来,发现这个工作岗位的学历招聘条件也提高了,而且工资水平没怎么涨,至少对不起读书几年的时间成本。对于读博的人,如果读完硕士就立即工作,还能占一个坑,博士学位可以以后慢慢修。一口气直接读完博后会发现,相同的岗位根本没机会进去……再加上大多数专业,读研读博未必就意味着个人工作能力的巨大提升。

所以你看,读研读博其实有很大的不可控因素,就业不可控,各种成本不可控,总之未来不可控,不可控的感觉会让人产生极大的压力。

读到研究生,最起码22岁了。正常情况下,硕博们年龄分布区间应该在22-30岁。国家对硕士的补助是600/月,博士1500/月,导师的生活补助大多在0-1500。也就是说,如果不问父母伸手要钱,研究生群体可供支配的生活费用在600-3000左右。

生活成本最起码1000/月;同学们会陆续结婚生子,需要份子钱200-800不等;适婚年龄,谈恋爱需要花钱,这个费用没办法估计,可多可少,但终归是一项支出;考证、培训等方面的教育投资;有些硕博做科研可能需要自己贴钱;偶尔的休闲娱乐也需要花销,但是鉴于这种机会不是很多,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平摊到生活开销里。

博士可能补助能cover日常开销,硕士大都需要伸手向父母要钱。作为成年人,其实这个伸手的动作很难做。尤其是同龄人已经开始挣钱反哺父母了,自己还在吸血,要钱时心里会更难过。

另外,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18岁之后,社会开始期待个体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责任,成年早期的个体需要一个“延迟承诺期”去发展个人能力,为之后更好地承担责任做准备。

在延迟承诺期,个体可以不承担责任而不感到自责和内疚,社会也会减少对成年早期个体的期待。本科期间,比如,学生可以理所当然地不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舆论不会对此施压,个体也可以毫无芥蒂地问父母要生活费。

而本科期间的几年已经算是“延迟承诺期”了,读研读博的几年里,其实父母或者其他亲人已经开始有一定的期待,自己也会因为没能如期承担社会责任而自责和感到来自家人期待的焦虑。这应该也算一个焦虑的来源。

最后,研究生群体感到焦虑,可能也与比较参考系有关。选择向上比较还是向下比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焦虑水平和幸福感水平。

工作了的人可能会觉得高学历是一个很好的条件,是因为没有读研的人把自己没有的高学历和研究生群体有的高学历做比较,在社会心理学中,这叫“向上的社会比较”,即把自己没有的或者水平较低的特征,和他人拥有的较高水平的特征进行比较。

对于硕博群体而言,他们已经有了高学历(假设所有硕博都能毕业……哎,毕业压力应该也算是焦虑的来源),他们的比较对象可能是金钱(与工作的个体比较)、和科研能力(与同学或者前辈比较)高的个体,采取的主要是向上的社会比较。即便是向下比较,拿自己有(优)学历的和没有这项特征的工作个体比,他们没有人家有钱,能力也不见得就一定比人家高,而且可能还没有女/男朋友。向上比较就更难过了,同学一篇又一篇高分sci,前辈们年轻有为,基金拿到手软,反观自己,发sci像挤牙膏皮一样难。

人的幸福感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比较。对于研究生群体,不管是向上比较还是向下比较,他们都不会开心,比较的结果都会让人焦虑。

可能会有人质疑,毕竟高学历是个值得骄傲的特征啊,为什么研究生群体还那么焦虑?完全可以拿自己的学历向下比较。人不开心的根源就是来自于忽视自己有的,太多地关注自己没有的,人皆如此,研究生群体也不例外。


康英勇


焦虑是很正常的,说明你是个很认真勤奋的学生。我问我的学生,他们大部分反映也是很焦虑。以我所在的学院为例,学生读研究生任务很重:1、要修满学分。两年的学习时间,第一年要修学分,学生的课表上排满了课,除了公共英语与政治外,学生要修很多的专业课。跨专业的学生还要额外补修一些课程。2、发表论文。学校规定学生要发篇论文,这个让很多学生很焦虑。3、实习要求。我们学院要求学生实习要满六个月。所以选择实习单位,实习期间能否有所收获都是学生要考虑的。4、论文写作。第二年要准备开题报告,实习报告,预答辩,答辩等一系列工作,论文工作在一年内完成。5、未来发展。研究生要毕业了,再次面临就业。是工作还是继续读博这是摆在部分同学面前的问题。所以很多的同学都是在焦虑中度过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焦虑也充实,在努力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中度过研究生生活,这也是人生宝贵的经历与财富。


黄黄66336


你好,针对你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个人认为你焦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里的期望值过高,而现实状态没有达到你心目中的期望值,导致你心理有落差,也会导致你有点焦虑。

二、认知观有问题。可能在你的思维模式里高学历可能会有一定的优越性。二现实是高学历不代表你有高能力。努力想办法让你的学识变现,从而实现它的价值。

三、心态有问题。焦虑说明了,你的心态出现一些状况。譬如你过分恐惧、害怕、浮躁等都会让你出现焦虑。

四、或许在意得失。有时候可能自己关注的点和方向出错了,也容易出现焦虑的状况。

你首先要静心,找出自己焦虑的点在哪里,然后面对这个焦虑的点。一点点克服它就好了。我的意见就这些,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身心灵成长的领路者


焦虑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精神副产品

小时后大人会告诉小孩,好好学习,听大人的话,你就会成为成功的人。我们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把读书到成功作为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课题,多少大学生是从好好读书这样的熏陶中度过的!

很自然,我们很少关注学习之外的东西,读了大学才开始睁眼看世界,就像一个涉世未深孩子,尽管已经成年了。学着处理陌生人的关系,朋友关系,思考学习的目的,人生的意义。

这是大多数国人的生活,不知生活的意义,也不去思考生活的意义,面对纷繁而无法应对的环境,焦虑深深的焦虑总也摆不脱。

研究生的生活半径比本科更窄:缺乏生活的分忧

研究生只是延长了学习的时间,和社会的融合度并没有提升多少。相反,研究生的生活半径更窄,与人接触都少多了。要么读书,要么课题,要么实验,导师的要求与本科相比严格多了。

个人忙碌着,其实比本科更迷茫,本科是无知的迷茫,研究生则是感到无意义的忙碌。没有与社会的融合,那种空中楼阁的焦虑是无法排遣的。

研究生增加的仅仅是学历而不是阅历

研究生同样会面临学习、工作、家庭的问题,年龄上成年,并不意味着心理上的成年。而读书多了,也更容易去思考些人生啊意义啊之类的东西,焦虑自然也难免。但每个阶段的焦虑是不一样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工作的人和读书的人不一样。

焦虑是一种精神副产品,适应接纳才是必然选择。


大学专业深一度


1、焦虑都是“比”出来的。凡是和别人“比较”,用别人的长处来和自己的短处相比,你一定比不过别人,不焦虑才怪呢!所以说,焦虑不是你站得有多高,而是你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例如参照比你优秀的人对比,导致你认为自己一文不值、一无是处……事实上,你很优秀,只是你选择了错的参照标准。

2、即将踏入职场,没有“一技之长”才是你焦虑的根本。凡是焦虑的人,大多数是没有“一技之长”导致的。

3、焦虑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建议:减少内心的不安全感就需要每天抽空锻炼身体、看书,当你比别人健康时、比别人认知高时,你才会碾压别人。所以说,静心,才是你避免焦虑的根源,更会让你远离因缺乏安全感带来的不安;锻炼身体,才会让你更健康自信,才会让你远离焦虑。


寒飞guy


这是当代青年人的现状,焦虑,不安,对未来迷茫。

我觉得不用太担心,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积极,勤奋,热情,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最后说一句,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千万不要堕落,这些都是成长过程必经之路!

PS:焦虑会导致脱发哦,年轻人秃禿的可不好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