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對比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何帆大局觀

2016-11-24

|音頻轉述師:於浩|

大局觀預熱:

如果你的孩子到國外讀書,然後談了一個男朋友或是女朋友。如果這個朋友是法國人、黑人、俄羅斯人、日本人或是臺灣人,你會怎麼想?

如果你願意和我一起修煉大局觀,不妨自己先花半分鐘思考一下這些問題,再看本文。

關鍵詞: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是怎麼來的?不是先有民族,再有國家,相反,是先有國家,再有民族。與此相關,亨廷頓講過“文明的衝突”。但大部分衝突不是發生在文明之間,而是在文明內部。

民族主義的勢力突然抬頭

今天我們講一下另一件非常困擾大家的事情,為什麼民族主義的勢力突然抬頭了。

很多已經被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其實歷史起源並不久遠。我們以前講過,主權國家一律平等的理念源自近代的西方世界。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道德觀念也源自近代世界。今天要講的民族主義也是一樣。

羅馬帝國崩潰之後,西歐一直陷於小國林立、長年征戰的局面。戰爭的結果是催生了國家。為了打贏戰爭,國家必須儘可能地提高效率、挖掘潛力、調動人們的積極性。

所謂的民族國家,不是先有民族,再有國家,恰恰相反,是先有國家,再有民族。民族主義是國家之間為了加強對本國居民的控制有意強化出來的意識形態。

著名的歷史學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講過,民族不過是“想象的共同體”。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也說過:“除非我們憎惡非我族類,便不可能愛我族類。”

不幸的是,西方逐漸征服了世界,也就將民族主義的毒芽播種到各個地方。巴爾幹號稱是“歐洲的火藥桶”,這裡有異常複雜的民族和宗教。但是,當西方人沒有到這裡之前,當地的民族認同相當淡漠,大家都能相安無事。當民族主義被傳播到這個地區之後,戰火才開始綿延不斷。

文明的衝突

非洲的盧旺達,原本生活著許多不同的部落。到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比利時統治者非要把盧旺達人分成兩個民族,一個叫“胡圖族”,一個叫“圖西族”。1994年,在盧旺達爆發了一場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大屠殺。胡圖族對圖西族趕盡殺絕,殺死了將近100萬人。在被屠殺的人中,有很多是胡圖族,因為很難分辨出誰是胡圖族,誰是圖西族。

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盧旺達飯店》。在這個電影裡,一群驚恐的圖西族闖進當地的酒店避難。一個西方記者問當地人,這兩個民族究竟有什麼不同。據電影裡說,區分的標準是鼻子的高度不同、走路的優雅程度不同!

蘇聯學習了西方的民族主義,中國又學習了蘇聯的民族主義,其實,中國的民族政策是一筆糊塗賬。我有個同學住在湖南,一直都是漢族,到了上中學的時候,縣裡突然改為土家族自治縣,於是他就成了土家族。我們在課本里學過,臺灣有高山族。你要是到臺灣旅遊,不妨問問他們,啥是高山族?

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民族的概念。中華是個文明的概念,不是個民族的概念。中國古代的世界秩序是按照文明的程度、親疏的程度,由內而外,一層層推廣。《史記·夏本紀》就講到“五服”,根據距離天子之國的遠近,先是甸服,甸服外面是侯服,侯服外面是綏服,綏服外面是要服,要服外面是荒服。這是中國古代理想中的天下。

我們在前面提到過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他預言,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教文明會出現尖銳的對立。其實,絕大部分衝突並非出現在文明之間,而是在文明內部。在長期進化的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很少能見到其他種族的人,他們見的最多的是來自山那邊的,和他們長得差不多的人。

人們最大的敵人,很可能是熟悉的陌生人,即從同一個大的團體裡面分裂出來的另一個小團體。什葉派最大的敵人是遜尼派。紅衛兵最大的敵人是另一支紅衛兵。

黑白界限

美國的創始人早已經提醒要“合眾為一”。美國一直號稱自己是“大熔爐”,結果呢?這個大熔爐變成了分離器。

據說,在特朗普當選的次日,很多在美國的穆斯林女孩已經不敢戴面紗去學校了。臭名昭著的3K黨專門開派對慶祝特朗普上臺。

歐洲的情況比美國更差。歐洲人口老齡化的程度遠比美國嚴重,最近又遭遇一波一波的難民潮。如何處理不斷萎縮的白人人口和潮水般湧來的非洲、中東、中亞人口之間的矛盾?

民族主義是西方人打開潘多拉盒子之後放出來的第一個惡魔,到現在西方也沒有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西方世界經歷過極其殘暴的種族歧視,矯枉過正,現在的西方人非常在意保護少數民族的權利。這在政治上是自由主義,在文化上是多元主義,遺憾的是,這樣的努力可能適得其反。

這種政策儘管不像過去的民族主義那樣咄咄逼人,但其歷史基因和過去的民族主義是一樣的。說是要區別對待少數民族,給他們更多的補償、給他們更多的自由,但這一政策的結果是在不斷強化族裔之間的差異。

美國社會中的“黑白界限”依然分明,黑人不僅沒有感到滿意,反而變得越來越憤怒。如今,白人也變得憤怒了。美國社會的傷口已經被撕裂,不得不忍受更多的疼痛。

或許,有一個古老的國度能夠為西方世界提供智慧。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民族的概念,漢族人口中包含了人類學意義上完全不同的人種,包含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包含了異彩紛呈的語言、習俗和文化。

有種說法講,北方人是蒙古人種,南方人是馬來人種,當然,這一說法仍然存在很多爭議。中國各地的方言差異極大,但統一的文字使得人們能夠互相交流。

中國歷史上並非沒有殘暴的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經常騷擾中原農業地區,“五胡亂華”的時候,北方漢人幾乎慘遭滅族,蒙古鐵蹄南下,漢人也被大肆屠殺。但和西方世界相比,中華文明才是真正的“大熔爐”。

我曾經讀過一本《猶太史》。書中說到,猶太人漂流到世界各地,都遭到當地人的白眼,因此他們在異鄉仍然頑強地保留著自己的習俗和傳統。唯獨有一支猶太人,到了中國的河南,被當地善良而懶散的農民同化了。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何帆

大局觀點評:

1.民族是一種“想象的共同體”。先有國家,才有民族,民族主義是國家為了凝聚國民的產物。

2.西方經歷過非常殘暴的種族主義,現在想洗白,所以非常反對種族歧視,但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3.中國傳統文明中並沒有民族、民族主義的概念。中國也有種族之間的屠殺,但相比西方文明來說,更像“大熔爐”。

大局觀引申

本文也是借特朗普現象做的一個反思。據說,在特朗普當選之後,少數族裔在街道、學校和商店受到很多騷擾。這是一種類似球賽之後的衝動行為,還是會引發更多的暴力升級,我們很難講。不過,看看歐洲的難民問題,中國的新疆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提醒我們要更加重視狂熱民族主義的危險。

我們今後將繼續介紹: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真的存在文明的衝突嗎,它們究竟在爭論什麼?巴爾幹、中東、非洲等地的民族、宗教的衝突會如何演變?

大局觀修煉

民族主義並非都是洪水猛獸。如果想要超越小的社會群體,比如家族、部落,在更大的範圍內凝聚人們,形成大範圍的社會群體,就必須藉助宗教或民族主義進行動員。

很多國家就是這樣人為地製造出來的,比如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想象一下印度尼西亞的民族解放者,當年,他們身處一個傳統社會,到處都是家族、部落,彼此都很陌生,基本互不往來。

他們想創建一個新的民族國家,那麼,用什麼辦法才能更好地動員大家?

請你幫個忙:

如果你覺得這期的內容特別適合你身邊的某些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轉給對你重要的人。

讓你的朋友也能第一時間學習到新知,建立大局觀意識。

點擊右下角“請朋友讀”,一鍵分享知識紅包。

對了,今天是感恩節,藉此機會,感謝所有陪伴《何帆大局觀》成長的朋友們。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用戶留言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晨曦
  • 23 贊
  • 在傳統管理理念裡,團隊內部分裂是最糟糕的事了,就如本文所述,小團體給組織帶來巨大創傷。不過根據最近幾年的產品思維,我們已經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主動的利用這種分裂,即所謂小組制、膠囊團隊、細胞組織等。騰訊讓手機QQ和微信PK,就是個好例子。
  • 2016年11月24日
  • 作者回復
  • 這些都是要有意地打破利益集團的做法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瑚哥
  • 17 贊
  • 中國真的沒有必要在每個人的戶籍裡有民族這一欄,這隻會強調區別,也不應該有任何優惠政策。
  • 2016年11月24日
  • 作者回復
  • 是啊,我也覺得應該取消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cq
  • 13 贊
  • 補充2個觀點:1、關於盧旺達大屠殺,除了何帆老師推薦的《盧旺達飯店》,還有幾部電影可以參考:《四月的某時》、《殺戮地帶》、《與魔鬼握手》(紀錄片),而想了解為何在文明社會還會有如此慘烈的種族滅絕,可以再看一部電影《黑鷹墜落》,然後思考一下為何93年的一次美軍行動失敗會導致94年的盧旺達慘案?2、關於高山族,這其實是臺灣南島語系民族的統稱,包含了13個民族。而且也是當時日本殖民者對於臺灣少數民族的稱呼,含有歧視之義,現在已經不再官方使用,就像愛斯基摩人這樣的稱呼一樣,應該叫因紐特人。
  • 2016年11月25日
  • 作者回復
  • 謝謝補充
  • 2016年11月25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小金先生
  • 7 贊
  • 何老師如果給你貼個標籤以區分得到裡的另外專家,你覺得喜歡你的人會不會抵制李笑來?如果會,你覺得怎麼樣的標籤最合適。
  • 2016年11月24日
  • 作者回復
  • 怎麼會呢?根據我的觀察,笑來老師和我的訂戶有很大的交集,我也是他的粉絲。幹嗎要抵制笑來老師?我的標籤:一個刺蝟型的學者。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喬吉
  • 4 贊
  • 何老師,什麼時候講寫作課呀?
  • 2016年11月24日
  • 作者回復
  • 等放假了以後講,如何?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牟海望
  • 26 贊
  • 西方從以往的種族歧視改變到現在對少數族裔過於保護,這種矯枉過正的“政治正確”效果並不好,原因是這種改變屬於“第一序改變”,把“A”變為“非A”,並不能解決問題。民族歧視和民族保護共同之處都在於強調民族問題,而強調民族問題正是引起民族問題的原因,解決之道是進行“第二序改變”,即類似於新加坡的做法,儘量消除民族差異,弱化民族問題,讓大家都認同一個更大的想象共同體。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楊宮明
  • 12 贊
  • 民族主義和生物的防疫系統有幾分神似。它們都是被外來侵略激發,都是遍佈整個系統的,都可能傷及無辜。另外,它們是結果而不是原因。那麼就不能想著消滅狂熱民族主義,而是想如何與民族主義和平共處。消滅導致他們爆發的原因,而不是消滅他們本身。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蔡曉利
  • 10 贊
  • 中國現在相信我們祖宗的“天下”觀念是未來人類的解決方案的人不少,以前覺得不可理解:都救不了自己的思想如何救得了天下?今天讀了何老師的文章我的感覺變化了,如果仔細分析二戰後世界各國內部及之間的衝突,民族主義確實是重要原因,民族主義類似於基督教之後的最有影響力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一統天下1000年也終於黯然關閉了宗教裁判所,我相信人類的智慧能夠馴服民族主義這個惡魔。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廬山煙雨_浙江潮
  • 8 贊
  • (1)關於孩子出國找男女朋友的問題,我思考和介意的是這個國家或文化中男女生活的相對地位和狀態,譬如我自己是女兒,在國內我是願意讓她就在浙江或去上海北京等地的,她這樣地方和城市,女性相對地位高,不願意讓她去東北啊華北等女性地位相對弱勢的地方,當然一般經濟發達,女性地位獨立,地位就高;但世界上,像韓國日本是相對相反的,可能他們學習了我們文化中不變的部分,較少學習了變的部分,雖然經濟發展了,但是性別地位的差異還是很大。所以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就是讓孩子去相對更可能獲得幸福的文化環境中去,不過去了也有可能找一個來自保守文化的人,然而相對概率就小了。 (2)長知識了,原來我們口語中常用的還沒出五服背後有這麼一個文化概念。
  • 2016年11月24日
  • rpllily
  • 7 贊
  • 我的孩子到國外讀書談朋友,我不會干涉。只要三觀合拍,他們自己樂意就行。由此想到新疆和西藏問題,總覺得是因為民族優惠政策太多,反而在不斷提醒我們不是同一個民族的。如果在法律政策等和其他省份一樣對待,僅就偏遠地區給予一些地域優惠而不是因為民族不同區別對待是不是效果會好些?
  • 2016年11月25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十三
  • 6 贊
  • 很多年前看過一個電影,一個魔法師要消滅一個邪神,但最後之戰,魔法師沒有使用咒語,也沒有使用魔力,只是選擇遺忘。神,因為人的祭拜而存在,又因人的遺忘而消失。 其實現代社會的很多概念又何嘗不是我們想像出來的,國家、民族、公司、法律。如果我們都選擇遺忘,那這些事物又如何存在。 很久以前看和菜頭的文章,講女權,大意是,只有不把自己當弱勢群體,不要處處要求公平,反而更容易獲得公平。 回到民族主義。美國有一個政策,就是給弱勢群體不斷改名,越來越委婉,越來越含蓄,因為名字帶來不一樣的心理暗示,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歧視的發生。 所以我的建議是,減少對民族這一觀念的關注,不刻意給關照,也不刻意強調以示民族團結。公民權益上一示同仁,不再搞民族優待,而在法律法規上更要一視同仁。 這感覺有點像,愛的對面不是恨,而是無視。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小勇
  • 4 贊
  • 我覺的最好的方法是讓大家感覺到生活的更美好,美好一個詞但是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感受到美,一個是感受到好,對於渴望物質追求的人著重點在好,而對於渴望精神追求的人著重點在美,關於物質追求,司馬遷《史記》有一句名言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逐利可以快速的形成共同體,而精神追求思想的快感是以我們叫做美的那個字來表達的,美,是一件事物,或一個知識和你原有的思想鏈接而產生的一種快感,這種鏈接越容易,產生快感就越容易,這種鏈接越廣泛越深入思想快樂的感覺就越強烈越持久,所以一致的價值觀,統一的口號可以讓人們快速鏈接形成共同體,而廣度的知識鏈接和深度的宗教鏈接讓這種共同體更持久和牢固,而之所以美好是一個詞,也是說明了,我們絕大部分人是既需要物質快樂也需要精神快樂的。最後小勇的問題是,您說我們中國傳統文明比西方文明更像大熔爐,那您怎麼看待由於大融合而帶來的競爭活力不足而導致的落後那。您認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社會的定律嗎。
  • 2016年11月24日
  • 作者回復
  • 什麼叫落後,真不好說。中國古代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統一和分裂的時間大約各居一半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你先走
  • 4 贊
  • 當年迷信託馬斯弗裡德曼那批人瘋狂嘲笑亨廷頓的擁躉,如今反過來了,這叫世事無常還是有常?呵呵!1.西方文化起源於城邦林立的歐亞大陸西端,其從未有過一個強力威權治下的統一歐洲——羅馬帝國嚴格意義上更像中國的夏商周,故先天性缺乏大一統的認知和體驗,小城邦太多,如同華夏民族戰國時期,每個小城邦的領主從來不會問生命與尊嚴哪一個更重要,活下去,自然就有尊嚴,所以文化對外更多體現出鬥爭性而非融合性,對內則是如何確保自身穩固,強調血統純正高人一等不失為一個好方法,種族主義的幽靈由此誕生。2.西方文化能成為當今主流有其先進的一面,也有偶然的原因——發現美洲大陸——美洲土著幾乎滅絕——販賣非洲奴隸到美洲——大量白銀和蔗糖等迴流歐洲——貿易搞垮亞洲主要是中國,歐洲文化於是傳遍了全球,打著先進、科學的旗號,背後卻是——鋼鐵、槍炮和病菌,可以參考兩本書《鋼鐵、槍炮和病菌》、《五百年來誰著史》。3.為什麼反而是文明內部出現衝突?看似不理性,但這恰恰是人類理性的結果,要麼像蒙古鐵騎肆掠亞歐大陸那樣,以瘋狂掠奪維持內部穩定,但這不可持續,向外不成,唯有向內找敵人,共同的敵人本身又是加強小群體凝聚力的紐帶,中國人講遠親不如近鄰,但其他人看來好處都被近鄰佔了……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蔡曉利
  • 4 贊
  • 請教何老師,中華文明兩千年都沒有民族主義這個東西,為什麼卻在新中國成立以後變成它的最忠實擁躉?是源於晚清以後國破家亡的危機帶來的集體求存反應嗎?民族主義的流行程度與國家的整體實力及其價值觀的受認可程度有因果關係嗎?是否有一天中國人恢復了農耕時代華夏文明的自信與優越就會不再如此痴迷民族主義?當然我的問題不暗示民族主義不好,我知道不好的是狂熱民族主義。我希望知道狂熱民族主義的解藥可能是什麼,並把它解釋給我的孩子聽,我曾經被民族主義羈糜許多年,但如果日後我的孩子去參加類似於圍攻肯德基的狂熱活動,我絕無法原諒自己。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小芽
  • 3 贊
  • 中國沒有民族主義,不見得吧!中國不是有句古話,非我族內,其心必異嗎?
  • 2016年11月25日
  • 作者回復
  • 這句話典出自左傳,講的是晉、楚之間的矛盾,這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主義。我們講夷夏之防,更多還是文化概念,即你接受不接受我的文化。
  • 2016年11月25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用思想來思考
  • 3 贊
  • 這一週何帆老師的所有觀點,讓我想到一個詞“叛徒”的反思,以前一提到叛徒一詞,我們就會本能的鄙視甚至恨的咬牙切齒,但是仔細思考歷史上的“叛徒”人物,在當時的歷史情境中,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做的事是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的,但誰知最後卻成為了自己都不願意成為的“叛徒”,所以,叛徒的定義誰來下,怎麼理解,估計就是團體差異所決定的吧,畢竟誰的做事動機都不會是奔著當叛徒去的。
  • 2016年11月24日
  • 作者回復
  • 可以拿汪精衛做個案例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Toyz
  • 3 贊
  • 文明的傷心處,不在於矇昧和野蠻的搏鬥中傷痕累累,而在於把矇昧錯看成文明。何帆老師,在我看來一些知識分子著眼於主義思想,制度優劣,針砭時弊,警惕行為,而另一些知識分子著眼於人的本性,警惕著民眾,我猜您屬於前者,我說對了嗎?
  • 2016年11月24日
  • 作者回復
  • 我什麼主義都不是,也不敢稱知識分子,也就是個混跡江湖的讀書人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神仙
  • 3 贊
  • 聽完今天的大局觀,先想到的是朝鮮和韓國,同宗同族,但如今卻水火不容,這是為什麼呢?第二個反觀中國,封建時代基本不強調民族而是強調融合,承德避暑山莊周圍的寺廟即是例子。第三想到加拿大,它們國家民族比中國還多,但是由於強調國家認同很好的解決了民族問題。結合前幾天的大局觀內容,過分強調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必然會排斥另一個群體,解決方法要麼讓他們知道有更強大的群體在,以至於他們必須團結起來應對,要麼就弱化身份認同。
  • 2016年11月24日
  • 作者回復
  • 北朝鮮和臺灣可能是最後的兩個堅持冷戰思維的地方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杏雨
  • 3 贊
  • 我記得流落到河南的那一隻猶太人好像叫挑筋教人
  • 2016年11月24日
中華文明為什麼更像“大熔爐”

  • 人間遊
  • 3 贊
  • 河流百折終入海,人類在追求幸福終極目標的道路上,宗教、民族、民粹....等各種意識形態的展示都將是其呈現方式之一,過程或有起伏,歷史或有進退。而當前,人類只能藉助於“想象共同體"把不同地域、文化、習俗的人聯繫起來,達到暫時的統一性、一致性,但從人類整個發展史來說,終究會到達中國古人所說的“天下大同”。
  • 2016年11月24日
  • 以上留言由 作者 篩選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