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隔代育兒,父母三招掌握話語權

隔代育兒,父母三招掌握話語權


隔代育兒,父母三招掌握話語權


隔代育兒最好的模式是:感恩老人犧牲自己的生活幫助小兩口帶孩子。

但,育兒永遠應以父母為主,老人配合,希望孩子養成怎樣的好習慣,培養怎樣的技能,都應該由父母計劃並主導,老人配合執行和反饋,不管育兒方式正確與否,一切由父母承擔。

當然,很多現實情況是,老人以“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的優勢輕鬆奪走年輕父母的話語權,用“我家孫兒天下獨好”的心態肆無忌憚的寵溺,甚至在孩子明顯形成了壞習慣,老人還堅持長大就會好,繼續寵溺時,父母們,就需要使出絕招奪回話語權啦!

第一招

“恐嚇”

和老人家講大道理是行不通的,人家活了大半輩子還用得著聽你小年輕進道理?

所以,直接把最壞的結果擺到老人面前,效果會好得多。當然,“恐嚇”要講究方法。

我家的外婆沒有個人餐具的概念,什麼好吃的都親密的用同樣的餐具餵給小外孫,科學道理說了一遍一遍又一遍,一句:“你小時候哪口飯不是我嚼爛了餵你的?不知道吃了我多少口水,現在不也是好好的”直接把人氣得啞口無言。

好在有則新聞報道:一歲女嬰長期被患有口腔潰瘍的奶奶嚼爛食物餵養,導致感染惡化,搶救無效死亡。當然事後證實,這篇新聞報道不實,真實情況是女嬰死於併發症。

雖然報道不實,但奶奶的餵養方式確實不衛生。

所以找個大家都在且輕鬆的時間,故作驚訝的發現這篇新聞並讀給老人聽,讀完後心有餘悸的引導大家總結:現在社會汙染太嚴重,新細菌層出不窮,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各種疫苗咱孩子都要打,孩子的專用餐具要消毒,勤洗手講衛生。

這麼一“恐嚇”,外婆抱著小心肝後怕都來不及,日常衛生再也不敢馬虎啦!

第二招

展示你的育兒效果

說到底,老人寵溺孩子,也是想讓孩子開心快樂。你的育兒方法效果好,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老人自然而然一切聽你指揮。

有些老人覺得孩子玩累了自然會睡覺,每天甩著老胳膊老腿陪玩到半夜十一二點,才把孩子等睡。一日三餐又愛把孩子抱在懷裡餵飯,為了讓娃多吃幾口,玩具電視輪番上陣,邊追邊玩邊再塞一口飯,一天下來,老人累得精疲力盡。

雖然心裡著急但我們不要指責不要爭辯,心疼老人為基本,培養孩子好習慣為目標,建議老人按我們的科學育兒方式試一試,等養成“孩子到點就睡,吃飯必坐餐椅”的好習慣,孩子健康成長,老人輕鬆帶娃,自然開始推崇科學育兒,皆大歡喜!

當然,前提是我們做父母的必須刻苦做好育兒知識的功課。

第三招

真心實意的誇獎

一天下來,老人帶娃真的很辛苦。

我們做父母的除了高效陪伴孩子以外,也應好好和老人談談心,問問今天老人和孩子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體貼老人的付出,針對老人帶孩子的具體事例提出誇獎,老人和孩子是世界上最喜歡被誇獎的人兒,絕對是越誇越棒的。

我家的外公是個特別挑剔的人,我所有的育兒觀念他都反對,我買的繪本,他質疑這是什麼鬼?有時我兒子拿著繪本找外公講故事,他都是直接拒絕的,甚至說:“這本書不好我們不要”。

大寫的憤怒啊,多次抗議無效後,我開始採取“誇獎”政策,我兒子拿著繪本找外公,在外公拒絕之前我就誇:“寶貝,讓外公講故事,外公講得可好啦,媽媽小時候聽的好多好多故事都是外公講的呢。”

好吧,其實我也就模糊記得外公給我講過故事,但是夸人總是要有理有據啊。總之我這樣誇過以後,外公立刻端正了態度,開始給Ryan講故事,並逐漸認同了繪本的內容。

老人帶娃,記住幾個真理:

老人幫助帶娃,不是天經地義的,必須感恩。

老人帶孩子,培養的好,老人功不可沒;孩子出現問題,孩子的父母應首當其衝承擔責任。

多方努力,若就是和老人氣場不合,好言安撫,速速自立門戶,雖然殘酷,卻是現實!

E\u0007.\u001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