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千百年来古琴传承流转,在历经各个不同时期的考验后,这些重要琴器的出现,可以说是对古琴史研究资料的重要补充。

  2019嘉德秋拍专场中宋仲尼式古琴和元代“老龙吟”仲尼式古琴皆曾为吴景略(1907-1988)先生旧藏。吴先生为近现代重要的古琴演奏家、教育家,被称为“虞山吴派”、“琴坛一代宗师”,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创系教授之一,是八十年代以后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吴景略(1907-1987)

  吴景略(1907-1987),原名韬,以字行,号缉曼,晚号缦叟。祖籍江苏常熟西塘市(现属张家港市),古琴艺术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创系教授之一。吴先生古琴艺术造诣深湛,在古琴领域里,被称为“虞山吴派”、“琴坛一代宗师”。吴先生少时向赵剑侯、周少梅、吴梦飞诸前辈学琵琶套曲、江南丝竹乐。20岁从师王端璞开始学古琴,博采众长,艺业大进。1 9 3 6 年春,著名琴家李子昭、查阜西、彭祉卿、张子谦等二十余人,发起并成立了“今虞琴社”。吴先生经李明德介绍加入琴社,担任司社,主持社务。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1936年今虞琴人游虞山联珠洞,左起:查阜西、李明德、程午嘉、彭祉卿、吴景略、庄剑丞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1954年摄于上海,左起:吴景略、吴振平、查阜西、将风之、管平湖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北京古琴研究会1957年留影,査阜西、管平湖、溥雪斋、吴景略、张子谦、顾梅羹、郑珉中、乐瑛、赵蕴如、陈长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1960年北京古琴会 溥雪斋与吴景略等合奏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六十年代初北京古琴会 左起:王迪、曹安和、林西莉、溥雪斋、杨荫浏、管平湖、吴景略

  吴景略毕生潜心研究古琴艺术,长于演奏。他融会理解民族音乐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积数十年的深厚功力,钻研创造,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并以“策声琴韵室”在上海、常熟等地教授古琴。建国后,吴景略先生多次参加重大演出活动,并录制唱片在电台播放。从1939年到1956年期间,吴景略先生制修新旧琴百余张,与苏州方裕庭合作,研制出“ 今虞琴弦” 。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1980年3月5日北京古琴会复会仪式左起:杨大钧、孙慎、吴景略、吕骥、李凌、江定仙等,吴景略任会长,许健任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吴景略接收张伯驹为北京琴会复会赠词

  1956年,吴景略先生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从事古琴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任弹拨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研究所特约演奏员,成为建国后全国音乐艺术院校中第一位古琴专业的专职教师。1979 年任民乐系教授,并当选为中国文联委员。1 9 8 0 年担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1986年文化部、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为吴景略先生从事古琴教学活动六十周年举办庆典。2017 年12月,中央音乐学院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Lot 4506 宋 仲尼式古琴

著录:郑珉中著,《蠡测偶录集:古琴鉴定及其他》,紫禁城出 版社,2010年,第275页。

参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中国 古琴珍萃》,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第37、42页。

通长:117.3cm. 肩宽:18.5cm.尾宽:13cm.

  古琴仲尼式,紫檀岳山、焦尾,螺钿徽,葵花形足。琴背长方龙池、凤沼。池沼内缘设硬木贴格。其引人入胜之处有三点:首先是形制规范且秀美。仲尼式琴是一种常见的琴式,有宽大厚重者,有纤秀灵动者,其造型特征大多都会有时代的印记,也会有斫琴师个人审美的体现,所以,仲尼式的文人琴在造型风格和音色品质上几乎没有完全相同者。这张仲尼式琴结构比例协调,属于中正秀美型,项部与尾部的轮廓线圆中见方,同琴身的长直线条在对比中和谐统一;岳尾紫檀木质虽然覆盖了一层漆膜,但紫檀木的纤维肌理依然清晰可见,而龙龈与岳山的斜面和弧度表明,斫琴师必是一位通晓音律的琴人。因此,从形制特征来看,这是一张文人斫制或者文人参与斫制的琴。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Lot 4506 局部图

  其次,琴体表面漆质断纹的形态和色彩,呈现出与造型的秀美风格完全不同的厚重和苍古特征。琴体表面主要由冰片断、梅花断和流水断构成,自古就有“千金难买冰片断”的说法,而这张仲尼式琴在大面积的冰片断中还夹杂出现了梅花断和流水断,这些断纹是时间机器用四季交替过程中的温度与湿度变化的手法,经年累月永不停歇地塑造生成的。在自然造化以外,琴体在百年以前的某个时间以及不久的两次修复,局部使用了断纹修复工艺,造就出与原有断纹形态相似的冰片断,新旧断纹几乎完全连接在一起,这类修复在古琴修复中虽属常见行为,但确是高水准的操作。在琴面原始断纹表层的栗色漆下面还有一层朱红漆,断纹的边缘有或多或少的朱红色显露出来,局部在修复时经过打磨,红色和栗色产生渐变效果,色彩斑斓灿若晚霞。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Lot 4506 局部图

  琴面漆层如此斑驳沧桑却不影响弹奏,是因为历史上的两次修复均是以实现琴器完整和完善演奏功能为主要目的,按弹时的手感很舒适,加之琴体木胎已经老化稳定,池沼内的木胎蛀洞与琴面断纹相呼应,多重因素造就了这张仲尼式琴高古、温润的音色品质,在古琴中实属佳品。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Lot 4506 局部图

  赵希鹄在《洞天清录集·古琴辨》中说:“古琴以断纹为证,盖琴不历五百岁不断,其纹横截琴面,相去或一寸或二寸,节节相似如蛇腹下纹;有细纹断如发,千百条亦停匀,多在琴之两旁,而近岳则无之;又有面与底皆断者;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头,此非千余载不能有也”。历来琴家喜以梅花断为最古,以为非千年不断,故多以梅花断为断纹之上品。黄成《髹饰录》更有记载“古琴有梅花断,则宝之……”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四川省博物馆藏石涧敲冰琴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玉壶冰琴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1960年北京古琴会 吴景略与李天相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1960年北京古琴会 李浴星与李天相

  据张松延老先生回忆,此琴经由吴景略先生从江南带往北京,特殊时期又经恩师李浴星先生辗转唐山,至今珍藏已61年有余。时大约1958、1959年,吴景略先生写信给李浴星先生言及两床宋代古琴。张先生因工作于开滦煤矿工会宣传科,与李先生是同事,又在其门下学琴,家境也较为宽裕,遂由李先生带往吴先生北京住所买琴。唐山大地震时,许多琴毁于大地震,而此琴幸免于难,仅琴头部分与腰下漆面有刮伤。后来与师弟李天桓一起携琴到郑珉中先生家中拜访修复。琴在郑老家中曾存放两年有余,琴头朱漆部分既是经郑老修复。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Lot 4502 元 “老龙吟”仲尼式古琴

参阅:郑珉中著《蠡测偶录集:古琴鉴定及其他》,《在盛传无形文化 遗产喧阗声中略谈琴器的修复》,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第270 页。

通长:123.3cm. 肩宽:20.2cm. 尾宽:14cm.

  琴仲尼式,鹿角霜灰胎,螺徽,岳山、冠角皆紫檀制。面板弧度流畅,宽中略扁,而中下准略圆,边沿棱角鲜明,整个琴体显得浑厚而挺拔。肩部线条流畅,经二徽八分略下起肩,收腰在近八徽至过十一徽之间。琴面以小蛇腹断为主,又见流水、牛毛断,略起剑锋。琴背长方形龙池、凤沼。龙池上方镌刻“老龙吟”琴名,字体韵味苍古。下方刻“太上正音”篆书大印。池内木质已朽旧,呈金黄色,左右两侧墨书款:存此元季材宛然一太璞,壬午仲夏虞山吴景略重修。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Lot 4502 局部图

「人文」一生知己是丝桐——常熟虞山琴宗吴景略先生藏琴

Lot 4502 局部图

  吴先生“壬午”1942年重修此琴,使之元音再现,后赠与海上医药世家好友。

  郑珉中先生曾言:“我国的修琴工作,从文献记载与传世重修过的古琴来看,宋朝已经开始,经历了元、明、清、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数百年间修琴家与鼓琴家一样,不断涌现若干出众的巨擘,有的重修过的琴留下来修琴家的姓名,有的虽未留下名字,而琴却成为冠代的传世名器……吴景略先生为虞山派琴宗,上海今虞琴社领导人之一,于 20世纪50年代由上海调来北京出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会 复会后任会长。他手制八宝灰古琴已发大蛇腹断……查阜西先生所藏"漱 玉"因有金徽被侵略日寇所刀劈,后经先生修复,不仅声音依旧,而且了无伤痕。唐师旷式“太古遗音”琴上下准按音不统一、 亦经先生修理,旦于琴背大印之旁留有先生手书款字一行。先生亦经常为琴人修琴,如张彤霞的元款琴,谢孝苹的唐款琴,李允中先生的唐凯改制琴均在先生斋中所见。”

  如今吴先生重修 “老龙吟”再现,试弹之下,音色温润醇厚,正如郑老所言。吴先生所修复之古琴,如今已不多见,此件“老龙吟”仲尼琴的存在,不仅是老一辈古琴演奏家深厚文化功底和精湛鉴定 水平的见证,更展现了吴先生高超的古琴修复技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