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孟京辉自编自导戏剧复排,刘畅与楓神演绎负责“不靠谱”

继2002年后,孟京辉自编自导的戏剧再次登上舞台,也是戏剧与音乐跨界的一次深度融合。

作者 | 李思琪

刘畅任执行导演、高宇峰/范墨微组成的楓神演绎任现场乐队、黑猫剧团任演员的戏剧《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以下简称“关爱”),于2018年4月18日在上海艺海剧院先锋剧场首演,也将在未来登陆北京。

孟京辉自编自导戏剧复排,刘畅与楓神演绎负责“不靠谱”

这是继2002年后,这部孟京辉自编自导的戏剧再次登上舞台,也是戏剧与音乐跨界的一次深度融合。

孟京辉现身《关爱》的剧组,一共4次。第一次是开会聊想法,第二次看了觉得“没问题”,第三次说“不够牛逼啊”,第四次是在演出前一天,差点要急。

对于一部复排的戏来说,如此大的动静似乎有些夸张。这部戏原本只打算由刘畅带领的“黑猫剧团”重新搬上舞台。但当时大家排着排着就觉得,好像不是特来劲,就想试试还有什么好玩的。尤其是孟导跟他们说完“没问题”之后,他们就觉得“他说没问题了,那肯定是不行,我们这一个月得排出更多东西。”于是玩着玩着,加了音乐、加了服装,成了“黑猫剧团”自己的思路了。

在这样一个新的语境下,孟导一看,也被这东西刺激到了,打破了原来的期许。于是他觉得,再来点吧,互相刺激。

孟京辉自编自导戏剧复排,刘畅与楓神演绎负责“不靠谱”

孟京辉并不直接限制剧组成员的发挥,在刘畅看来,孟导所代表的,更多是一种审美,是认识、思考的方式。“导演的风格其实就是一个世界牛逼戏剧走向的风格,他知道什么是好的,他喜欢这样。”比如刘畅和孟导都喜欢的博尔赫斯、布考斯基,也会互相推荐其他艺术家。比如刘畅发现了意大利艺术家路易吉·塞拉菲尼后,推荐给孟京辉,多年之后,孟京辉和塞拉菲尼一块开了个发布会,还把这位艺术家带到了排练室,跟刘畅说“这老头来了!这老头来了!”。在刘畅眼里,“老孟不仅仅是一个人那么简单,他代表着他喜欢的一类人,完全是一个审美方向、戏剧美学,包括说得花哨一点,是三观。”

楓神演绎乐队的高宇峰在三年前就和孟京辉合作过宣传片,也看过《像鸡毛一样飞》。当时孟导说了一句“这个音乐可以。我没有听到它,但当我想找到音乐时候它就在。”这也正是在《关爱》中,楓神演绎想达到的效果。

孟京辉自编自导戏剧复排,刘畅与楓神演绎负责“不靠谱”

楓神演绎认为孟导很牛的地方,就在于他会给乐队非常大的空间,让两个不同的整体组合在一起,碰撞出新的东西,而不是说“我要让你怎么做”。比如在排《关爱》之前,楓神演绎做了一个音乐叫《漂浮》,在里面加入了很多这部戏的台词,再加入声码器的效果。孟导听了之后,立刻又给楓神演绎写出了六到七个概念,关于戏、关于爱情、关于科技、关于人类的、关于未来的、关于虚幻的、关于现实的,写出了很多东西。楓神演绎通过这个,就知道了要把音乐放在什么地方。在楓神演绎看来,“这就是互相给予。”

正式排练之前,楓神演绎拿出十首歌来,但是又都废了,因为太完整了,也足够强烈,没有其他的空间再让其他元素进来了。他们想让音乐与表演融合起来,而不是拿一个单一的音乐,作为其中的一个桥段。

于是他们试图通过现场,结合表演来做音乐,比如通过某一段旋律来表现演员的心理活动。演员也会通过音乐的风格和节奏,去跳舞和表演。刘畅提到,“在正式的演出中,有一段音乐只有两个音,你要是真单独听这两个音就疯了。但是在当时那个氛围下,和表演、语言结合在一起,远远地有一个声音一直托着,这是很有意思的。”

楓神演绎用到的音乐元素以贝斯和鼓为主,也会结合DJ,孟导把这称为“克隆电子音乐”。这种形式在国外已经很多了,但在国内还比较少见。但楓神演绎并不担心市场的接受程度,因为“市场我觉得不需要准备,需要准备的是我们。”

在此之前,高宇峰做过夜叉、脑浊、木马、云游等多个乐队的贝斯手,也常出国演出。这样的经历让他吸收了国外音乐的旋律和律动,也保留了东方的意境,积累了多年的现场演出经验,也在做片子的时候学习把握节奏、情绪。

楓神演绎希望,在《关爱》演出完成后,能发行一张这部戏的原声音乐。“我们可能想玩儿玩儿新的形式,也许会在每一首曲子里面读一些诗,或者是放一些关键的台词,或者唱一些东西。”

刘畅多次自称,是一个“不靠谱”的导演,“黑猫剧团”在他的带领下,也成了一个“不靠谱”的剧团,他们会不断接触新的事物,比如有一次刘畅发现了一个东西叫“快手”,“这7亿人和你的生活是不一样的,太飞了,竟然有这样的生活。”

孟京辉自编自导戏剧复排,刘畅与楓神演绎负责“不靠谱”

2016年,刘畅在主演了2000多场《恋爱的犀牛》后,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想玩点新的。他从5000人里挑出了13人(目前留下11人),组成新的剧团,自己也转型为团长、执行导演。孟京辉形容黑猫剧团的特点,“年轻的、有想象力的、有激情而且有破坏性的,就跟他们海报里用过的黑猫一样。”那是刘畅在阿维尼翁戏剧节拍到的一只猫,这只猫有漂泊感,又有危险感,跟剧团有缘分,还有戏剧的感觉。当时他们决定,剧团不如就叫黑猫剧团。

刘畅现在指导黑猫剧团的方式,就和以前孟京辉指导他时一模一样。以前孟导跟刘畅说,“说话!好好说话!说意思!”他就想,我怎么不好好说话了。但他现在也跟演员们说,“不要那么抒情!不要抒情!别他妈假的!”演员们说,我没抒情啊。刘畅说“别演!”“你这地方得演!”演员就不明白了,“诶,你不是说别演吗?”

刘畅对黑猫剧团最在意的是习惯问题。比如以他自己的习惯来说,《临川四梦》这部戏,观众一进剧场就会看到他和另外两个主演一直在台上走着,他们在看能找到什么可能。他也要求新演员们形成自己的演出习惯,比如在联排的时候要自己去准备道具,要熟悉上下场口的位置,演出前不能瞎闹。发现演员没有形成好习惯的时候,就是刘畅对他们最严厉的时候。

黑猫剧团的大部分成员才从学校里毕业两三年,刘畅希望未来带领黑猫继续打破常规,做更多的跨界,希望能形成一个“黑猫主义”来代表不靠谱的年轻人,这些人“特来劲,特别旺盛,有一种流浪感”。

孟京辉自编自导戏剧复排,刘畅与楓神演绎负责“不靠谱”

三声:这一次跨界合作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刘畅:

整体基调的把握,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更风格化。所有的细节,没有一点是随随便便的。你又要设计,又要把这个设计化掉,要准,还要自由,要自由得有度。包括文学性,我觉得是最像博尔赫斯的一部戏。如果喜欢博尔赫斯的话,你肯定会喜欢这个戏。

三声: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什么?

楓神演绎:两个男主演在一场打架的戏中,刘畅不满意,上去就抓着演员领子大喊,给他们示范。

刘畅:有一天排练的时候,所有人都面向我站了一排,伴着音乐,只有我一个人面向窗户。我一抬头,四月初的北京反常地下起了鹅毛大雪,太戏剧了。

三声:从你们自己的角度来看,什么才是先锋艺术?

刘畅:我们喜欢的就是。任何东西会有一个定义,导演在多年以前已经定义过了。这其实是一个方式、方法的概念,包括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审美、在一个什么环境之下。不是一个现象的概念。

楓神演绎:我觉得可能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声音,或者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形式。或者是正常的话,但是你用另外的语言去把他表达出来。也许我的音乐里面,用的是古典的旋律,但是我可能会用其他的音色或节奏去表现。以前没有出现过,我觉得就是先锋。”

三声:最不喜欢回答什么问题?

刘畅:“你想表达什么?你认为什么?”如果能解释,我还演两个多小时干什么。作者从来不会问,你是怎么想的。哪怕观众说你这演的就是屎,那没问题,我觉得挺好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一个作品拿出来了能让人思考,这才是艺术作品,如果只是直接告诉你内容的话,那是一个电视剧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